簡介
研究生院建院20多年來,學校的研究生教育與學位管理工作得到了較大發展,主要體現在招生規模明顯擴大,培養人才類型逐步多樣化,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科調整、改革步伐加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在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幾個方面協調和健康地發展,特別是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在與科學技術及工業建設緊密結合,產學研合作、跨學科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有關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先後獲得原冶金部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研究生院榮獲教育部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此外,還獲得原冶金部人教司冶金行業廠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北京市教育系統德育先進集體、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委員會先進集體及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教委北京地區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登記工作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貢獻獎、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獎等多項稱號。
概況
截止到2005年12月,學校已經累計授予博士學位1214人,授予碩士學位7531人,授予在職人員工程碩士專業學位659人、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240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152人。目前,有在站博士後65人,在讀研究生7705人,其中博士學位研究生1714人、碩士學位研究生4567人、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1424人,分布在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學院、文法學院、套用科學學院和外國語學院等九個學院的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8個博士學科點,109個碩士學科點,以及MBA、MP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學科、領域。
學校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學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學校的發展目標: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規模適度,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並規劃了研究生教育發展規模:至2007 年,使在校研究生總數達到8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00人,碩士研究生 5000人,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1500人。
科目
研究生教育涉及到學校的九個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文法學院、套用科學學院,研究生專業分布在48個博士學科點、109個碩士學科點(涉及理、工、經、管、文、法、哲、教等8個門類),以及MBA、MP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18個工程領域。
學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終遵循“創新機制,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適應需求,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強創新教育,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推進研究生教育從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以“深化改革、統籌資源、促進創新、提高質量”為指導思想,穩步實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形成有利於提高研究生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競爭力。通過最佳化研究生生源、完善教學和論文質量評估體系、建設導師隊伍、設立研究生教育發展基金等,實現了研究生教育在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等方面協調和快速發展。
院系設定
學校由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文法學院、套用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研究生院、體育部、管莊校區、天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延慶分校組成。現有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8個博士學科點,9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09個碩士學科點,另有MBA(含EMBA)、MPA和18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43個本科專業。學校在冶金、材料、機械、礦業等領域的12個全國重點學科學術水平蜚聲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學科享有盛譽;控制、熱能、力學等學科具有雄厚實力;一批新興學科,如計算機、電子信息、環境工程、土木工程等
教學理念
研究生院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繼續以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與時俱進,努力使學校的研究生教育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積極發展、深化改革、分類管理、加強建設、改善條件、注重創新、提高質量”的原則,圍繞“以發展為前提、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創新為保證”的工作思路,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切實有效地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實現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和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而努力奮鬥。
學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終遵循“創新機制,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適應需求,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強創新教育,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推進研究生教育從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以“深化改革、統籌資源、促進創新、提高質量”為指導思想,穩步實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形成有利於提高研究生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競爭力。通過最佳化研究生生源、完善教學和論文質量評估體系、建設導師隊伍、設立研究生教育發展基金等,實現了研究生教育在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等方面協調和快速發展。
成績
研究生院建院以來,學校的研究生教育與學位管理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培養人才類型趨向多樣化,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科調整、改革步伐加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日臻完善,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幾個方面協調和健康地發展,特別是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在與科學技術及工業建設緊密結合,產學研合作、跨學科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有關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先後獲得原冶金部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研究生院榮獲教育部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此外,還獲得原冶金部人教司冶金行業廠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北京市教育系統德育先進集體、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委員會先進集體及先進工作者、全國及北京地區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地區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貢獻獎、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獎等多項稱號。
發展目標
研究生院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繼續以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與時俱進,努力使學校的研究生教育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積極發展、深化改革、分類管理、加強建設、改善條件、注重創新、提高質量”的原則,圍繞“以發展為前提、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創新為保證”的工作思路,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切實有效地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實現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和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而努力奮鬥。
教學成果
學校的體育競技水平和民眾性體育活動在北京乃至全國享有盛譽,湧現了一批以李敏寬、樓大鵬為代表的國家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官員。學生田徑代表隊在全國及北京市高校競賽中數度摘桂;女籃代表隊在北京市高校聯賽中連續12次奪冠,並於2005年挺進CUBA全國八強;學校擁有約7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體育場地,並建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比賽場館。學校體育館作為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競賽場館,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殘奧會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四項賽事,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嘉獎。
面向新世紀,學校的發展目標是:把北京科技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規模適度,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科研實力
學校的科研實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9年5月底,共申請專利1849項,授權專利980項;有100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委級等各種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100餘項(2006年:國家獎3項,省部獎32項;2007年國家獎6項,省部獎24項;2008年國家獎5項,省部獎34項)。1999年教育部編輯的《中國高等學校科技50年高校獲獎重大成果一覽表》中收錄北京科技大學12項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據教育部統計,1995~2005年,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並列全國第1。據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統計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近幾年學校“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制氧系統研製與套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預防與治理綜合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基礎及材料性能特徵研究”、“寶鋼高等級汽車板品種、生產及使用技術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2008年發布數據,2007年學校師生髮表論文被“SCI”、“EI”收錄數量分別居全國高校第33位和25位。
學校不斷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與國內80多個省市區政府、大型企事業單位簽署了全面合作協定。同時,學校瞄準世界前沿,加強國際合作,先後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69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並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
以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學校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學校學生在歷年國家及北京市的各種競賽中多次獲得殊榮,特別是學校每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生代表隊在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六屆機器人電視大賽中穩居前三甲,兩次獲得冠軍,於2005年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亞軍。學校同時高度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營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先後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園”和“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