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事變

北京政變,也有人稱之為首都革命,1924年10月23日發生在中華民國的首都北京,發動者為馮玉祥。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軍。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宣布成立“國民軍”。政變後,馮玉祥授意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

簡介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
11月5日上午9點,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末代皇帝溥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4時10分,鹿鍾麟將優待條件大肆修改後,脅迫溥儀及其后妃親屬離開故宮,民國後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結束。馮玉祥在北京召開政治軍事會議,決定請皖系軍閥段祺瑞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策」執政,電請孫中山入京共商國事。孫中山接受邀請,於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宣布對內要打倒軍閥、對外要推倒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對時局主張》中提出的召集國民會議的主張。
北京事變引起全國震動,《北京導報》發表文章,稱此行動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一場政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