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四五事變](/img/c/dea/nBnauM3XxUDNxYTNwETOxQTO2QTMwEzNyATMxADMwAzMxAzLxk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76年4月5日,發生了以天安門事件為中心的反對“四人幫”的全國性的民眾抗議運動,亦稱“天安門事件”,“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後期的正義的政治運動。
起因
![四五事變](/img/7/0b7/nBnauM3XxQzMycDOwQzNwIDN1QTM3IDO1gzMxADMwAzMxAzL0c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月6日,姚文元控制的政府媒體《內部參考》轉載香港雜誌上攻擊周恩來的文章,許多民眾不滿。
3月5日,上海《文匯報》報導紀念雷鋒活動,遺漏周恩來的題詞,許多人認為此舉是刻意為之。南京市工人首先揭露了該報3月5日和25日先後在報紙上刪去周恩來題詞和出現影射攻擊周恩來的語句,貼出“保衛周恩來”、“打倒張春橋”的大標語,併到周恩來參見國共談判時候居住過的梅園新村和雨花台悼念周恩來和烈士。
經過
1976年3月,南京大學師生率先發起反對四人幫、悼念周總理的活動,史稱“三二九南京事件”。該活動震撼全國,成為“四五運動”的先聲。時近清明時節,又是祭祖悼故的時候,從3月底開始,忍無可忍的人民民眾自發集合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花籃,張貼紀念詩詞,抒發對周總理的悼念之情,暗斥四人幫的倒行逆施。在南京、杭州、鄭州、太原等地也出現了悼念周總理的民眾運動。4月4日是清明節,悼念周總理的活動達到高潮,數十萬民眾衝破重重禁令,湧向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一位青年用白布纏著的手向大家展示血書:“敬愛的周總理,我們將用鮮血和生命誓死捍衛您!”民眾高呼“誰反對周總理就打倒誰!”、“誓死保衛周總理!”當晚四人幫一夥連夜開會,認為天安門廣場上的民眾是有計畫、有組織的“反革命性質的反撲”,“是反革命煽動民眾藉此反對主席,反對中央,干擾、破壞鬥爭的大方向”,會議決定採取緊急措施,當晚開始清理天安門廣場的花圈和標語,布置工人民兵和公安人員圍住紀念碑,阻止民眾去送花圈和集會,並且調動衛戍部隊在二線待命。4月5日,廣大人民民眾繼續湧向天安門廣場。當他們發現獻的花圈被收走,聽說還有人被抓時,異常氣憤,於是要求“還我花圈”、“還我戰友”,並同一部分民兵、警察發生嚴重衝突。公安部門出動的廣播宣傳車和幾輛汽車在混亂中受到損壞,天安門廣場東南角的“工人民兵指揮部”著火,民眾和民兵、警察都有受傷的。晚上,北京市委出動軍隊鎮壓“四五運動”,封鎖了天安門廣場,毆打還留在廣場的民眾,並逮捕了一些人。4月6日,中共政治局將“四五運動”定性為“反革命暴亂”。4月7日,毛澤東表示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事件是“反革命政治事件”,並認為鄧小平是幕後主謀,提議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
結果
1978年11月14日,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並為因該事件遭到迫害的所有人平反。此事件被寫入歷史課本,定性為反對四人幫的民眾運動。《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人民萬歲!》,該報及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公開向全國人民道歉,檢討在此事件中所做的一切不利於人民的反動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