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匍枝火絨草
海拔:2900-3600
命名來源:[Act. Hort. Goth. 12: 235. 1938]
中國植物志:75:120
系中文名:短星系
系拉丁名:Ser.Braehyactinia Hand.-Mazz
亞組中文名:高山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Alpinoidea Hand.-Mazz
組中文名:火絨草組
組拉丁名:Sect.Leontopodium
亞族中文名:鼠麴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Gnaphalinae Keichenb.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稍木質,有分枝;匍枝細,長達7厘米,有褐色披針形鱗片狀葉;不育的蓮座狀葉叢和花莖較疏生。莖直立或斜升,高3—14厘米,草質,纖細,徑約1毫米,被白色茸毛,不分枝,基部有密集成蓮座狀的葉並為褐色枯葉殘片所圍裹,向上有漸疏生的葉,節間長3—10毫米;上部有時達10毫米。基部葉在花期生存,匙形,長1一3厘米,下部漸狹成柄狀,有短鞘部,頂端近圓形或鈍,幾無小尖頭,上部葉常直立,漸狹,匙狀長圓形或匙狀線形,長1—2厘米,寬2—5毫米,基部等寬,無柄,頂端鈍,有點狀小尖頭,邊緣平,上面被灰色,下面被白色薄層密茸毛。苞葉少數,與上部葉同形,兩面被白色或淺黃綠色厚茸毛,與花序同長或長不超過2倍,,開展成美觀的或不很明顯而疏散的徑約1.2—2.5厘米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約4毫米,3個至多數密集。總苞長4—5毫米,被長柔毛狀茸毛;總苞片2—3層,倒披針形,頂端尖,常撕裂,無毛;褐色,隱沒於毛茸中。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毫米;雄花花冠上部漏斗形,有短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雌花冠毛,較花冠稍長,纖細有短齒;雄花冠毛較短,較粗厚,有向上的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短粗毛。
花期
花期9月。
生存環境
匍枝火絨草產四川西部(道孚、太寧)。生於亞高山,較濕潤的溝坡或溪岸。海拔2900—3600米。
本種提示
精緻的小草本,與矮火絨草1.NanumHand.·Mazz.有密切的親緣,但毛茸、苞葉、冠毛和頭狀花序都有區別,它的花期也較遲。此種與戟葉火絨草L.Dedeke·nsiiHand.·Mazz,之間有天然雜種。
本屬種類
短星火絨草LeontopodiumbrachyactisGand.
矮火絨草Leontopodiumnanum(Hook.f.&Thoms.)Hand.-Mazz.
紅花火絨草LeontopodiumroseumHand.-Mazz.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