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雲嶺火絨草
海拔:3800-4000
命名來源:[Beih,Bot.Centralbl. 44: 85. 1928]
中國植物志:75:109
系中文名:雅谷系
系拉丁名:Ser.Jacotiana Ling
亞組中文名:密墊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Haastioidea
組中文名:火絨草組
組拉丁名:Sect.Leontopodium
亞屬中文名:火絨草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Leontopodium
亞族中文名:鼠麴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Gnaphalinae Keichenb.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出條細或稍粗厚,稍堅挺,下部無葉,有細根,上部為枯葉的鞘部和內卷殘片所包圍,成疏鬆墊狀,高達13厘米,上端有數個花莖和不育莖。莖直立,不分枝,高6—13厘米,稍粗壯,被白色蛛絲狀長棉毛,全部有葉,節間長1—2厘米。葉開展,披針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2—4.5厘米,寬0.3一o.6厘米,頂端鈍或急尖,有明顯的尖頭,邊緣平,下部葉和根出條葉漸狹成褐色無毛幾與葉片同長的鞘部,上部葉基部稍狹,無鞘部,無柄,草質,上面被蛛絲狀長棉毛,下面被薄而緊密的白色茸毛。苞葉多數,披針形,較上部葉稍大,中部寬達7.5毫米,頂端尖,有小尖頭,兩面被同樣厚密的、上面基部被較長的棉狀茸毛,較花序長3-4倍,開展成徑約4—6.5厘米的星狀苞葉群。頭狀花序半球形,徑約5毫米,多數密集。總苞長約4毫米,被薄棉毛;總苞片約3層,邊緣褐色,乾膜質,稍尖,或撕裂,上部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型,中央有多數雄花,外圍有少數雌花。花冠長約3毫米,上部紫色;雄花花冠狹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基部稍黃色;雄花冠毛稍粗,下部有細鋸齒,上部不加厚;雌花冠毛下部有細鋸齒。不育的子房無毛或近無毛。瘦果有疏粗毛。
花期
花期7—8月。
產地
產雲南西北部(大理蒼山)。生於高山山頂石礫草地或岩石上,海拔3800-4000米。緬甸北部也有分布。區別
此種的特徵處於雅谷火絨草L.jacotianumBeauv.和珠峰火絨草L.himalayanumDC.之間,但它的較粗的莖和長而寬大的葉鞘使它極易與後兩種區別。此種根據原作者(Handel-Mazzetti)的意見列入珠峰亞組,但它的墊狀習性和苞葉及葉的形狀和毛茸與珠峰火絨草不同而與雅谷火絨草比較更接近,特別是冠毛的構造與後者相似,故改列於本亞組。此種有變異,在模式標本產地有一變型,被乾燥後淺黃色的茸毛;總苞片披針形,被較疏的棉毛。生存環境
生於高山山頂石礫草地或岩石上,海拔3800—4000米。
本種提示
此種的特徵處於雅谷火絨草1.JacotianumBeauv,和珠峰火絨草L.Hima-layanumDC.之間,但它的較粗的莖和長而寬大的葉鞘使它極易與後兩種區別。此種根據原作者(Handel-Mazzetti)的意見列入珠峰亞組,但它的墊狀習性和苞葉及葉的形狀和毛茸與珠峰火絨草不同而與雅谷火絨草比較更接近,特別是冠毛的構造與後者相似,故改列於本亞組。此種有變異,在模式標本產地有一變型,被乾燥後淺黃色的茸毛;總苞片披針形,被較疏的棉毛。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