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順治十三年(1656)入北京,以清客身份遨遊公卿間。工詩,取法唐人,格律精整。存詩集《嵇留山人集》21卷,本名《敝帚集》,收錄1655至1673年之間所作,按年編次。《采菽堂古詩選》的撰輯在1659至1663年之間。
出版著作
《嵇留山人集》21卷,本名《敝帚集》,
祚明所著有詩二十卷,詞一卷,古文尤富。後存《稽留山人集》(亦名《敝帚集》)二十卷,《四庫總目》載其錄詩自順治十二年至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五五至一六七三年)凡十九年中所作之詩,編年排次。另編有《采菽堂古詩選》38卷,附補遺4卷。
《采菽堂古詩選》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先唐古詩選本(漢魏六朝詩選集),一名《采菽堂定本漢魏六朝詩鈔》。
學術爭議
陳祚明在《采菽堂古詩選》中對漢魏六朝詩歌的批評在借鑑前人的基礎上,生髮出許多自己獨到的批評視角,同時,《采菽堂古詩選》對後人的各種詩選和詩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示範作用。譚獻《復堂日記》稱:“閱陳氏《采菽堂古詩選》,氣體博大,以情辭為識志,所見既正,說誼多入深微。”他對謝靈運詩歌的批評角度多維,見解獨到並博採眾長。
陳祚明批評謝靈運詩歌細緻入微,不落個別字句,字字珠璣。從細微之處著眼,這不僅使陳祚明的批評能夠直擊要害,同時能夠深入準確地剖析其詩歌的要緊之處。
《采菽堂古詩選·凡例》:“詩之大旨,惟情與辭。曰命旨,曰深思,曰理,曰解,曰悟,皆情也;曰聲,曰調,曰格律,曰句,曰字,曰典物,曰風華,皆辭也。”
人物評價
“博學善為文。以貧傭書京師,歿於客邸”。他通過選詩評詩,表述了自己的詩學理論,確立了新的先唐古詩史,給我們提供了認識漢魏六朝詩歌的新視野。在《采菽堂古詩選》中,他對先唐古詩所作的精彩的評點,就被沈德潛的《古詩源》和聞人倓的《古詩箋》所吸收。因此,《采菽堂古詩選》是一部具有巨大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古詩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