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語學起
9年前,劉海涵從一名白衣天使轉變成一名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角色的轉變,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著一張張純真的面孔,她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不知道如何向學生表達關懷。每一次與學生面對面的接觸,迎來的目光都是陌生而遙遠的,不知道學生們在想什麼,最需要些什麼,內心裡有一種信念默默紮根,一定要學會手語,才能更快地融入這個群體。
手語是這個特殊世界裡最好的表達方式,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然而,已過而立之年的她已經不是學習手語的最佳年齡,可她還是堅持下來。從資料室的中國手語書上,她掌握了手語的基本要領,夜以繼日地練習,手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當她與學生交談幾次之後,她感覺書上學來的手語並不能與學生流暢的交流。手語是肢體語言,它的表達方式多數很抽象,也很多樣,就像中國的方言一樣。她沒有放棄,深入到學生中,向學生學習手語。辦公室、教室、學生寢室、食堂、學生聚會的場所等等,凡是有學生的地方都成了她學習的地方。
一年多的努力沒有白費,她的手語水平在全院教師中突顯出來,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和學生自由溝通的老師之一。不論大事小情,不論白天黑夜,學生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老師這個心中最值得信賴的朋友,而她也是第一時間來幫助學生。這也注定了她今後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生占據,儘管愧疚於兒子那不公的眼神,但是堅定的信念讓她義無反顧。
愛學生無怨無悔
用心關注學生的每一步成長,用愛溫暖每一顆純真的心,這是她多年工作的總結。儘管其中的艱辛無法為外人、甚至家人所理解,但她時時刻刻洋溢著微笑——為學生的成長露出的微笑。
2005級有一名學生叫楊翠,父母和弟弟都是聾人,家庭沒有經濟來源,全靠社會和親友的接濟。她從小由姥姥養大,和姥姥有著深於母愛的感情。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她具有自卑膽怯和遇到困難堅強剛毅的雙重性格。在她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被學習的費用難住了,眼淚滴滴刺痛著這顆無助的心,也滴滴刺痛著劉海涵的心。她了解情況後,和學院領導作了匯報。在學院的積極幫助下,劉海涵通過“綠色通道”幫助楊翠辦理了入學手續,又幫著她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解除她的後顧之憂,還經常照顧她的生活,讓她感受家的溫暖。
第一次接觸,使楊翠對劉老師產生了信任感。劉海涵發現她聰明懂事,嘗試著任用她做藝術05403的班長。她刻苦學習,不甘示弱、雷厲風行、敢作敢當、善惡分明。在剛剛建立起來的班級里,很多同學不適應她的管理方式,因此產生一些矛盾和誤會。工作中有時受了委屈不敢說,經常躲起來偷偷哭泣,劉海涵發現後,就教她與同學相處的方式以及管理班級的方法,每次班會都幫助她樹立威信。當楊翠為了學生會的工作,把借來的相機弄丟時,劉海涵背著家裡人替她賠償4000元錢。一點一滴的關心,一點一滴的叮嚀,讓一個遠離家鄉的孩子逐漸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她先後擔任班長、學生會主席,她的班級也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班級”。
讓劉老師更加欣慰的是,楊翠有了一顆自信的心、感恩的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懂得了回報社會,將愛心傳遞。她將每月節省下來的勤工儉學費用,一部分給弟弟當做學習費用,另一部分用在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買生活用品。在學習之餘,她還在周邊高校長期擔任手語教師,幫助喜歡手語和需要手語的人免費培訓2年多的時間。為此,她獲得兩項市級以上的榮譽,並參加了在英國女王大學舉辦的國際聾人領袖培訓班。
為了回響國家自主創業的號召,楊翠和劉老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帶動同學們一起就業,劉海涵聽到以後立即和學院領導匯報,接洽相關單位,在學院的積極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扶持下,以楊翠為首的國內首支聾人大學生創業團隊在2008年4月成立了,開創了聾人創業的先河,一次性解決聾人就業達20多人。在省市殘聯的大力扶持下,這支團隊已經開始茁壯成長。
2008年她姥姥突然去世,臨終前老人家再三囑咐她:“一定要聽劉老師的話,只要有老師在,我就可以放心地走了。”在她畢業離校的最後一個晚上,伴隨感激的淚水,她喊出了極不標準、從未喊出的兩個字——“媽媽”。
藝術設計06403班學生殷士靜,聰明、開朗,善於思考,喜愛動畫製作,儘管她是個貪玩的小姑娘,喜歡旅遊和攝影,但劉海涵發現她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就想通過發揮她的特長來逐漸改掉不良習慣。劉海涵建議讓她做學生會主席,一個學期下來,殷士靜把學生會管理得很有特色。鑒於她對動畫的愛好,利用她的特長,嘗試著讓她參與動畫的製作,這激發了殷士靜的科技創新意識,她的作品《基於兒童三維音像製品的研發》,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受到了全國學聯和團中央的表彰。
藝術設計2008級學生周璇,是來自湖北的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又瘦又小,弱不禁風的樣子,走入大學校門以後,鬱鬱寡歡。劉海涵多次與她談心,及時解決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一個學期以後,周璇就像羽翼豐滿的小鷹一樣翱翔天空,先後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國家獎學金、長春大學十佳學生幹部等多項榮譽。周璇積極參加學校聾人女子籃球隊,代表學校和全省健全學生比賽獲得團體亞軍,她還參加舞蹈隊、桌球隊,在文藝和體育上全面開花。2010年,周璇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2009級動畫班有一名學生,剛入學就出現了思想波動,因為和同學不能融洽相處,對校園生活感覺膽怯,不想繼續讀書。家長也非常著急,孩子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來到的夢寐以求的大學,要退學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劉老師嘗試著和這名學生談心,剛開始他還有些牴觸。經過幾次聊天后,他漸漸接受劉老師的開導,最後終於打開心結,現在能夠快樂地生活和學習。有同學偷偷問他,老師和你說什麼了?他笑笑說:“和老師說話,就像吃了西瓜一樣甜”!
劉海涵同志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以身作則,時時刻刻以學生為本,和學生做知心朋友,不僅取得了學生在生活上的信任,還取得了學生在政治上的信任。她指導學生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幾年內,先後發展數十名學生黨員。他們充當著學生幹部隊伍的生力軍,充分發揮著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目前院學生會管理已經規範化、系統化。一些畢業的學生黨員也已經出色地戰鬥在聾人教育的前線,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樹立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自信心,劉海涵一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文體活動(因為聾生肢體語言豐富,喜歡錶演、運動)。她組織學生編排的舞蹈、小品,參加全國的大學生文藝展演並獲得大獎。她組織的聾人女子籃球隊,奪得吉林省大學生籃球賽的第二名,還代表吉林省參加了全國聾人籃球錦標賽。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鍊和全面的發展,劉海涵積極組織學生成立13個社團聯合會。這些社團充分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心言唇語”協會是最早成立的學生社團,這幾年一直聯合其他院校企業文化活動,學生們發揮特長的同時,還豐富了課餘文化生活。
每一次帶學生外出比賽,最忙碌的就是劉老師。她不僅要做好指導,還要照顧好學生。2009年1月,她帶學生去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過程中,母愛再一次打動了學生。學生演出的小品《生命誓言》,講述的是在汶川地震中為救學生而犧牲的老師的故事。當演出到最後的時刻,所有的學生舉起犧牲的教師,每一個同學的眼睛都淚光閃閃。他們沒有親歷汶川地震的現場,他們對犧牲教師的理解就是源於對劉老師付出的感激。當用自己都聽不到的、極具震撼的聲音喊出“老師”的時候,所有觀眾為之落淚,掌聲在兩次謝幕後還久久不息。
《生命誓言》拿到了一等獎,大家非常高興。就在返程的前一天晚上,有一名同學來敲房門,說他不舒服,劉海涵馬上借來體溫計,一量,39度,劉海涵趕緊把學生扶進房間叫他躺下,並告訴學生要去買藥,學生拉著劉海涵的衣角打著手勢說:“不要去太晚了,明天我就會好了。”,她說:“不行,你必須要服藥,那樣才能好。”。那時已經是夜裡12點多,劉海涵顧不上太多,穿上衣服馬上出門,一連跑了幾家藥店,買回藥幫他服下。她守著他,幾乎一夜沒有合眼,每隔半個小時就起來摸摸他的頭,並不停地詢問和餵水,直到第二天凌晨體溫降下來才如釋重負。乘車途中,他因為直接回家在徐州換車,劉海涵送他到站台,他一下抱住她,用極其不標準的發音在她耳邊叫了一聲“媽媽”,眼淚模糊了兩人的雙眼。這不同於往日的稱呼讓劉海涵感動了,在為學生付出的同時她感到收到了最大的禮物,這禮物就是來自於學生心裏面媽媽這樣重要的位置。車開動時他又發來簡訊:“最最親愛的媽媽,我永遠都會銘記這一刻擁有的幸福!”
2010年9月,學生伊鵬等三人要參加中央電視台非常6+1的節目錄製,臨行前,劉海涵的兒子因為滑倒,手腕部關節受傷出現腫脹症狀,為了不耽誤行程,她來不及帶孩子去醫院。演出結束回到家裡發現孩子的手還在腫著,就焦急地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手骨骨折,但是已經因為延誤了治療時間而無法恢復了。此時,劉海涵的心如刀絞般難受,“我真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當學生們在全國觀眾面前再次發出極不平凡的吶喊---“媽媽!”時,劉海涵覺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一切播撒在學生們心田上的愛,都是值得的。
幾年來劉海涵已經記不清多少次深夜被簡訊聲驚醒,多少次深夜送學生住院治療,多少次扔下孩子一個人在家而去陪伴學生,難怪她的兒子常說:“我媽媽關心學生比關心我還要多”。家人有時不理解和抱怨,這並沒有讓她退縮,相反地,劉海涵勸說、帶動家人一起為學生服務。學生們有病去醫院太晚不好打車,就動員愛人開車接送學生,久而久之,家人也理解了劉海涵的工作性質。有時,劉海涵對孩子也感到內疚,但是看到學生們一天天地成長、成熟、成功,看到他們陽光、自信、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劉海涵就由衷地感到幸福和自豪。看到簡訊中一句句親切的問候:“媽媽,你還好嗎?”,她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滿足。山東衛視記者採訪的時候,問過這樣一句話:“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持你,為什麼要這樣的執著的從事著這份工作”,劉海涵回答說:“這些都源於愛,源於我愛學生的情懷,這種愛已經讓我和學生們融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這種愛讓我和學生們共同成長和進步”。每一年的教師節,學生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向劉老師訴說著自己的情感,辦公室內,鮮花和自製的賀卡溫馨著每一個角落,這些都是劉海涵一直珍愛的禮物。
9年來,她不記得多少個深夜在陪學生聊天,不記得多少個夜晚是在學生病床邊度過的,也不記得有多少學生喊過她“媽媽”了。“媽媽”這個稱呼,很多的聾啞學生家長都沒有聽到過。這是學生對老師的最真摯、最深沉的感情,是那種壓抑在心底、平時難以表達而最終迸發出來的感情。
愛的收穫
“我愛這份工作,愛這些無法割捨的學生。”劉海涵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深知自己承載的太多太多,深知自己應該全身心地到投入無限的工作中,雖然體會到了艱辛與壓力,但是同時也收穫了認可和感動,體驗了幸福和快樂。
2005年,聾人舞蹈《綠野》獲得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和第六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二等獎。
2008年,學生楊翠、程雲強代表中國參加了英國女王大學“聾人領袖”培訓。
2008年,學生楊翠被共青團長春市委評為“吉林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
2009年,又獲得長春市“五四青年獎章”。
2009年,學生小品《生命誓言》獲得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文藝展演一等獎,獲得第七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二等獎。
2009年,2008級學生周璇獲得全校“十佳學生幹部”榮譽稱號。
2010年,2006級學生殷士靜獲得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同時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在學生們取得驕人的成績的同時,劉海涵也獲得了應得的榮譽:
2008年,被評為長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稱號。
2009年,評為長春大學“學團風先進個人”。
2010年,被教育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特殊教育園丁獎”
2011年,被評為長春大學“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成績和榮譽,是愛的耕耘與收穫,更加激勵劉海涵前行。
她願和學生一路,一路付出,一路收穫,“我將用我的愛心鑄就特教事業上的帆,載著學生們的夢想遠航!”她決心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黨的宗旨之中,傾灑在平凡的工作中,傾注在一切為了學生的承諾中。
“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截至2009年,我國有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職工近4.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8萬人。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特教教師面對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和智力有障礙的殘疾孩子,必須要有百倍的愛心、千倍的耐心。他們付出的往往不僅僅是腦力,同時還有體力,更有耐力。現在讓我們來走進榮獲2011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的200名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