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佛年

劉佛年

劉佛年(1914~2001.5.12)湖南醴陵人,1929年進武漢大學就讀哲學教育系,1935年大學畢業後進廣東學海書院深造。1937~1939年,他先後求學於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其間曾到德國柏林短期考察教育。1940年1~6月,任西北大學副教授;1940年9月至1943年7月任湖南國立師範學院教授;1946年9月至1949年8月任暨南大學教授;1949年9月至1951年8月任上海師範學校校長、復旦大學教授。1951年夏,參加華東師範大學的籌建工作。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姓名:劉佛年

職業:教育家籍貫:湖南醴陵人

人物生平

1914年4月出生在醴陵縣大林鄉一個書香之家。1929年從長沙明德中學畢業,考入武漢大學預科,兩年後進入本科,1935年畢業,又考入廣州學海書院。

1937年出國留學,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攻讀研究生,撰寫了關於古希臘哲學和古代中國哲學中辯證法的比較的論文。他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參加了兩國共產黨及英國左派書社組織的一些活動。

1940年初回國,先後在西北聯合大學、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任教,介紹自然科學的原理,從中引伸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證法的真理。因此,1943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密令藍田國立師範學院解聘他,被迫到醴陵一所中學教英語,到攸縣一所臨時中學教課。他在煤油燈下,翻譯了愛因斯坦和茵菲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交商務印書館出版。

抗戰勝利後,被暨南大學聘任為哲學概論和教育哲學的教授。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參加進步教授組成的聯誼會,聲援反美、反內戰、反飢餓等鬥爭,用"林布"等筆名,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20篇。還用縱談時事、評論學術的方式,公開向社會特別是向文教界宣傳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觀點,揭露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罪行。上海解放前夕,他組織教授參加護校活動,反對遷校。解放後任暨南大學校委會常委兼秘書長。後任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兼任上海教育工會副主席、上海哲學會副主席。

1950年參加赴朝慰問團華東分團,任副秘書長。1951年參加籌建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務長。1952年至1956年,先後在《新教育》、《文匯報》等報刊上發表批判杜威教育思想的文章,任上海教育學會副會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任華東師大副校長。1958年在《文匯報》和《解放日報》上發表《教學工作中的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的文章。

1961年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編寫文科教材,被任命為《教育學》主編,組織10位教師參與起草該書討論稿,經中宣部審查基本通過。“文化大革命”中,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受到批鬥,下放到嘉定縣馬陸公社勞動改造。他一邊勞動,一邊編寫《教育發展史資料》。

1978年平反昭雪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受教育部及上海市的派遣,1978年12月赴法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專業會議;1979年6月任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赴日內瓦參加世界教育會議;1981年6月,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和哈佛大學的邀請,赴美訪問一個半月,參加了哈佛大學舉辦的教育管理討論會。

從1978年起,先後在《紅旗》、《光明日報》、《文匯報》、《教育研究》等報刊上發表20多篇論文,在教育界產生了很大影響。1984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名譽校長,仍指導博士研究生,還承擔了編寫《教育基本原理》的國家科研任務,把所有精力技入到教育科學的研究中去。 他在教育界很有聲望,是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全國比較教育學會理事長、全國教育史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會會長、《中國教育大辭書》編輯委員會總顧問及大百科全書 教育卷》副總編輯。

人物貢獻

劉佛年作品 劉佛年作品

劉佛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教育系,又考入廣州學海書院。1937年後留學英國、法國。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攻讀研究生。1940年初回國,先後西北聯合大學、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任教;抗戰勝利後,被暨南大學聘任為哲學概論和教育哲學的教授。建國後,歷任暨南大學校委會常委兼秘書長,後任上海師範學校校長,兼任上海教育工會副主席、上海哲學會副主席。1950年參加赴朝慰問團華東分團,任副秘書長,1951年參加籌建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務長、副校長、1978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1984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名譽校長,復旦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全國比較教育學會理事長、全國教育史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會會長、上海哲學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上海教育工會名譽主席,《中國教育大辭書》編輯委員會總顧問及《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編委、副總編輯,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驗。主張教育改革要“確立教育目標,加強教學評價,按照目標從事教學活動,提高一般中國小的教育質量”,“教育研究工作者要深入實際,參加教育工作的調查和學校的教育實驗”。發表《關於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布魯姆及顧泠源經驗》以及有關教育改革方面的論文30多篇。主編《教育學》。譯有《物理學的進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