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是指在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1689年威廉和瑪麗即位,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終。

基本信息

簡介

光榮革命查理二世

光榮革命,(GloriousRevolution),是英國一場和基督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於1688年到1689年,英國國會輝格黨、托利黨信奉新教之黨人們聯合起義;將信奉舊教的詹姆斯二世國王罷黜並驅逐出境,改由詹姆斯之女瑪麗二世與夫婿威廉三世,兩伉儷君主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這次未流血的政變被稱為“光榮革命”,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光榮革命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歷史背景

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威廉入主英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威廉入主英國

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成為英國的國王,詹姆斯二世鼓吹天主教,打擊迫害清教徒,嚴重危害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1685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病死,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繼承,他對外執行條法政策,降低法國商品進口稅,損害了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內他起用天主教徒擔任軍官,恢復宗教改革前的土地制度。所有這一切使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感到封建專制制度全面復辟的威脅,於是決心推翻復辟上朝。為了維護英國國教,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聯合起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由輝格黨和托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1685年詹姆斯二世剛繼位時,查理二世爆發了兩次起義。一次是1685年5月在蘇格蘭爆發的阿吉爾領導的起義。蘇格蘭人不滿英國政府迫害新教徒和加強專制制度的措施,故起而反抗,但起義很快被鎮壓。

1685年6月在薩默塞特和西多塞特、東狄容等紡織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信奉新教的紡織工人和其他城市中下層人民,擁戴信奉新教的蒙默思起而反對詹姆斯二世。起義者人數達數千人,聲勢浩大。 詹姆斯二世聽到蒙默思的起義隊伍在英國登入的訊息後,立刻派大軍前往鎮壓。議會及各地地方政府也紛紛表示向國王效忠。在反叛者的威脅面前,統治階層團結在一起,詹姆斯二世的統治地位反而得到暫時鞏固。

1685年7月15日,起義隊伍在賽吉穆爾被政府軍擊潰。蒙默思隻身逃走,幾天之後被俘獲,然後被處決。隨後大法官傑弗里斯被派到西部地區,對被俘的起義者進行“血腥的審判”,絞死了二三百人,並不顧剛通過的“人身保護法”的規定,將800多個起義者流放到英國殖民地巴貝多,有產階級的貴族和鄉紳對此卻無動於衷。

革命過程

威廉三世威廉三世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後發布兩個“信仰自由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以信仰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教壇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普遍反對,同時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攏,危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黜,廢黜詹姆士國王之後,1688年7月由輝格黨和托利黨七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女婿、其女兒瑪麗之丈夫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入主英國國王寶座。
1688年9月,法國決定派軍去攻打德意志的選帝侯國,使威廉解除了後顧之憂。當威廉率領1.4萬軍隊,分乘500艘船艦揚帆西駛時在德文郡的托爾灣登入。而英國在海岸警戒的船艦則因為逆風,只得停泊在港口內無法駛出。威廉在托爾灣登入後,率軍向內陸推進。
詹姆斯二世既不向臣民表示任何變通之意,也不命令軍隊到西南部去抵抗威廉的入侵,而是下令軍隊向倫敦撤退,以致軍心渙散,眾叛親離。而威廉則在進入艾克賽特之後,緩緩向倫敦推進。他避實就虛,採取迂迴的方式以減少戰鬥中的傷亡。他這次勝利的進軍,被看作是17—18世紀軍事戰略的典範。

權利宣言

威廉和瑪麗接受《權利法案》威廉和瑪麗接受《權利法案》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領1.5萬人,400艘運輸船,53艘軍艦在托爾灣登入。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後經威廉伉儷同意,詹姆斯二世流
1689年初,在倫敦召開了上下兩院聯席的特別會議。會議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邀請威廉和瑪麗來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提出一項“權利宣言”,宣言中堅持了人民應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權利”,包括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制訂或終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稅;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建立常備軍;人民應享有選舉議會議員的自由;議會享有辯論的自由等,宣言譴責詹姆斯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為;指出以後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
威廉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這項宣言在1689年12月被議會制訂為正式法律,即“權利法案”,威廉和瑪麗接受了上述要求,即位為英國國王和王后,因為這場革命沒有人命傷亡或者受傷(即沒有流血——bloodless),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歷史意義

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

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利超過君主的立憲君主制度以及兩黨制度等,不僅對英國以後的歷史發展,而且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都發生了重要影響。
在17世紀的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君主專制是一種普遍的政體形式。西歐的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以及丹麥、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國,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在這些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權神授。至於東歐的俄國以及東方的中國等,則等級森嚴,絕對專制君主制更為強固。
1688年後,英國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發的政治思想,對歐洲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對一些民主、進步的思想家,如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則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東歐俄國及東方的中國等國未發生直接影響,但當這些國家的改革運動興起的時候,英國的“巴力門”(議會)、“君民共治”(立憲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們進行鬥爭的現實源泉和效法的榜樣。19世紀末中國的維新派在為改革而奮鬥的時候,就常常引用英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作為楷模。

中外歷史事件

通過歷史事件了解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增強歷史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