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秦末漢初的歷史事件]

楚漢相爭[秦末漢初的歷史事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劉邦和項羽 劉邦和項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回響。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回響,稱沛公。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於薛縣(今山東滕州)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項梁。是時,燕、趙、齊、魏兼已自立為王,項梁於是採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孫熊心為王,仍號“楚懷王”,都盱台(今江蘇盱眙)。八月,秦軍最高統帥、上將軍章邯在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後,與項梁展開了定陶之戰,項梁因輕敵而戰死,章邯於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攻打趙國,圍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平鄉鎮),趙王遂求救於諸侯(《史記·高祖本紀》)。

章邯破項梁軍,楚國上下十分震恐。劉邦項羽棄陳留,率軍東歸。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懷王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以呂臣父呂青為上柱國,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領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

接著,楚分兵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進伐秦。以宋義為上將軍,號“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劉邦則收項梁、陳勝散軍,並以此為基礎西行伐秦。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劉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陳楚散卒,先後攻取了洛陽周邊一些地區企圖奪取洛陽經潼關入關中,後被洛陽郡縣兵出城迎擊大敗南逃,在得到酈食其為代表的地方豪強支持後改變策略轉走武關道入關中,經過幾個月的轉戰,於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進至鹹陽郊外,於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入鹹陽,盡除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項羽殺卿子冠軍,奪其軍權,率軍北上救趙,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王離北方邊軍主力,之後再連破秦軍,最終秦將章邯投降。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於鴻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後,項羽入屠鹹陽,殺秦宗室,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交戰雙方

參戰方

楚(又稱西楚)、漢、雍、塞、翟、韓、西魏(魏)、常山(趙)、代、齊、河南、殷、九江(淮南)、閩越、建成侯彭越、陳余、韓信、臨江等。

楚漢陣營

漢軍還定三秦時期

楚:雍(章邯)、塞(司馬欣)、翟(董翳)、韓(韓成)、西魏(魏豹)、常山(張耳)、河南(申陽)、殷(司馬卬)、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敖)、衡山(吳芮)

漢:趙(趙歇)、代(陳余)

漢軍東進初期

楚:雍(章邯)、韓(鄭昌)、西魏(魏豹)、河南(申陽)、殷(司馬卬)、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敖)、衡山(吳芮)

漢:齊(田榮)、趙(趙歇)、代(陳余)、塞(司馬欣)、翟(董翳)、河南(申陽)、魏(原西魏,魏豹)、殷(司馬卬)

漢軍進攻彭城時期

楚:雍(章邯)、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塞(司馬欣)、翟(董翳)、魏(魏豹)、趙(趙歇)、代(陳余)、齊(田榮、田廣)、閩越(無諸)、建成侯(彭越)

彭城之戰後

楚:雍(章邯)、魏(魏豹)、代(陳余)、趙(趙歇)、齊(田廣)、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建成侯(彭越)

韓信北伐後

楚: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魏(相國、建成侯彭越)、趙(張耳)、齊(韓信)、燕(韓廣)、淮南(原九江,英布)、閩越(無諸)

垓下之戰時期

楚:臨江(共敖)

漢:魏(相國、建成侯彭越)、趙(張耳)、齊(韓信)、燕(韓廣)、淮南(英布)、衡山(即後來的長沙,吳芮)、閩越(無諸)

1.

漢軍還定三秦時期

2.

漢軍東進初期

3.

漢軍進攻彭城時期

4.

彭城之戰後

5.

韓信北伐後

6.

垓下之戰時期

階段劃分

•按時間地點傳統劃分:

漢軍平定三秦;

漢軍東進伐楚時期;

彭城之戰、

滎陽成皋對峙時期(同時期還有韓信北方戰線、彭越後方戰線以及英布南方戰線);

垓下決戰。

•韓信北伐階段劃分:

滅魏階段;

滅代階段;

滅趙階段;

降燕階段;

滅齊階段。

•按參戰方及戰線劃分:

劉邦主力戰線;

韓信北伐(北方/魏代趙燕齊)戰線;

英布南方(九江/淮南)戰線;

彭越敵後(梁地)戰線。

參戰諸侯

•韓國

1.1韓王成時期

韓成是前韓國王室,秦末被擁立為韓王。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封韓王成為韓王,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因張良降漢,導致項羽受到威脅。項羽就以韓王無大功,而張良又為劉邦謀臣為由,將其留在彭城,貶爵為侯,不久殺之便殺了韓王成。

1.2鄭昌時期

鄭昌,秦朝時吳縣(會稽郡治所,今江蘇蘇州)縣令,與項羽關係很好。項羽起兵後,跟隨項羽左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項羽立鄭昌為韓王,以抵禦漢軍。漢王劉邦平定三秦後,派韓信(韓太尉韓王信)攻取韓地,鄭昌投降。

1.3韓王信時期

韓王韓信是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到了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國王,只有韓沒有立下後嗣,所以才立了韓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為韓王,想以此來占據平定原韓國的土地。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韓成投奔楚懷王。沛公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地盤,得到韓信,任命他為韓國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沛公進入武關。

沛公被立為漢王,韓信隨從沛公進入漢中。漢王平定三秦時,就答應將要韓信為韓王,先任命他為韓太尉,帶兵去攻取韓國舊地。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漢王到達河南,韓信在陽城猛攻韓王鄭昌。鄭昌投降,漢王就立韓信為韓王,常帶領韓國軍隊跟隨漢王。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漢王撤出滎陽,韓王信和周苛等人守衛滎陽。等到楚軍攻破滎陽,韓信投降了楚軍,不久得以逃出,又投歸漢王,漢王再次立他為韓王,最終跟從漢王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一月,漢王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郡,都陽翟。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春,漢高祖認為韓信雄壯勇武,封地戰略位置險要,就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經劉邦同意韓信把都城遷到馬邑。同年秋,韓王信聯合匈奴起兵造反,逃亡匈奴,國除。

•齊國

2.1秦末時期

田儋(-公元前208年),故齊王田氏宗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月,陳涉派周市在東方攻城略地,至狄地,田儋和從弟田榮、田橫擊殺當地縣令。田儋自立為齊王,占領整個齊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將章邯於臨濟圍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田儋帶兵去解圍,被章邯軍突襲,田儋戰死。

田儋死後,齊人就立了另一支齊王后人齊王建之弟田假為齊王。田儋的弟弟田榮收拾殘兵又打回齊國,趕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2.2楚漢戰爭時期

田榮因不去救項梁得罪了項羽,秦國被滅之後,項羽重立了一個立過戰功的田都為齊王,並將齊國分為三國,將原齊王田市遷徙封為膠東王,封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

田榮非常憤怒,帶著自己的部隊又趕走了田都,原齊王他的侄子田市膽小怕事,不聽他的話,田榮一怒之下殺掉他,自立為齊王。不久又使彭越攻殺濟北王田安。項羽聽說後帶兵討伐,殺掉了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收拾殘兵,繼續和項羽對乾,項羽戰線太長,離開了齊國。

於是田橫又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

田廣死後,田橫自立為齊王,迎擊漢將灌嬰,敗於嬴(今山東萊蕪西北),投奔彭越。劉邦打敗項羽後登基稱帝,建立西漢,封彭越為梁王。田橫不肯稱臣於漢,率徒眾500餘人逃亡海上,避居島中(今青島即墨市田橫島)。劉邦知田橫兄弟治齊多年,齊地賢者多歸附之,為除後患詔令赦田橫罪而行招撫。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田橫趁謊稱沐浴更衣之時於途中(偃師)自殺,兩門客得知後也相繼自殺。留居海島的500餘壯士聞田橫死訊,亦全部自殺。劉邦感慨于田橫能得士,遂以王者禮葬田橫。

2.3韓信時期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立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膠東國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四月,項羽將齊國一分為三,封原齊將田都為齊王,將原齊王田市遷徙封為膠東王,都即墨,是為膠東立國之始。田市的叔父、原齊相田榮非常憤怒,帶著自己的部隊趕走田都,田市膽小怕事,不聽他的話,前往膠東就國,田榮一怒之下殺掉他,自立為齊王。不久又殺濟北王,三齊復為齊國。

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分齊為六國,立劉雄渠為膠東王。漢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封劉徹為膠東王。

•濟北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將齊國一分為三,封原齊將田都為齊王,將原齊王田市徙封為膠東王,封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是為濟北立國之始。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趙時,田安攻下濟北數城,並率所部投奔項羽。田榮造反時被彭越攻殺,版圖復併入齊國。

漢文帝為削減諸侯,加強中央集權,以所封齊悼惠王子分齊為王,封劉志為濟北王,之後多有分封。

•常山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徙封趙王歇於代地,因張耳亦同各路諸侯入關,且素聞張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趙抗秦之功,乃立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今河北邢台)。是為常山國立國之始。

張耳立國,陳餘甚怒,對人道:“張耳和餘功相等。今張耳為王,我卻稱候,項羽對我不公。”當時,齊王田榮叛楚,陳餘乃使門下客夏說對田榮道:“項羽執掌天下不平,請借給我兵,南皮可掩蔽你。”田榮欲樹黨以反楚,乃譴給陳餘。陳餘又加三縣之兵襲擊常山王張耳。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常山被攻破,張耳敗走。十月,投漢王劉邦,待之甚厚。陳餘迎趙王歇復為趙王,趙王歇立其為代王。漢惠帝八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封三子劉不疑為常山王,之後多有分封。

•其他諸侯

6.代國 7.趙國 8.燕國 9.遼東國 10.雍國 11.塞國 12.翟國 13.河南國

14.西魏國 15.魏國 16.殷國 17.九江國 18.衡山國 19.臨江國

20.長沙國 21.彭越 22.陳余 22.田榮 24.閩越 25.南越國

過程

戰爭前期

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

項羽率北路楚軍於巨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 40餘萬,自恃功勞最大,並取得了諸侯上將軍地位,統率諸侯之兵,實力雄厚。

與此同時,劉邦率另一路楚軍所率義軍亦轉戰於河南,招降納叛,屢破秦軍,先行入關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稱王於關中。

項羽亦率諸侯軍40餘萬直奔關中。項羽自認功高,自恃強大,遂自行分封天下,並拒絕把先入關的劉邦封為關中王,將其改封到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為王,王巴蜀、漢中三郡,引起劉邦不滿。並任秦三降將分別為雍王、塞王和翟王,監察並圍堵劉邦。

與此同時,齊相田榮因未從項羽入關而未得到分封,對項羽三分齊地亦甚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到,張耳為諸侯王而自己僅為列侯食三縣不滿,且亦不滿項羽逐故王趙歇王代。

•項羽入關

參見:鴻門宴

劉邦 劉邦

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進至灞上(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依據反秦義軍“盟主”楚懷王與天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理應稱關中之王,又聞項羽欲立章邯於關中,號雍王,於是派兵駐守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老城東南北寨村之北),以防諸侯入關。同時,宣布廢除秦朝苛政,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項羽自認為功勞最大。然而勝利在即之際,卻被劉邦搶先進入關中,奪取了勝利果實,自然怒氣衝天,於是率諸侯軍40餘萬入關。十二月,項羽命英布攻破函谷關,進駐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意圖消滅劉邦軍。劉邦軍不足10萬,自料力不能敵,於是還軍灞上,並竭力拉攏項羽的叔父項伯請為調解,並親赴鴻門謝罪,示以誠意,並表示歸順,項羽決心動搖,放走了劉邦。

數日後,項羽引兵西進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火燒宮殿,大火三月不滅。時韓生勸諫項羽:“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於是烹殺諫者,放棄了建都關中形勝之地的良好抉擇。

•戲下分封

主詞條:項羽分封

項羽分封諸侯 項羽分封諸侯

項羽上書義帝請封功臣,懷王回復“如約”。項羽大怒,不遵義帝之命,自主分封。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立十八諸侯。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號“西楚霸王”。

四月,諸侯兵罷戲下,各就國。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巴、蜀亦關中地“為由,封與劉邦。劉邦定都南鄭(今陝西漢中)。又將關中地區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合稱“三秦”,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中,將劉邦困鎖在漢中巴蜀地區。

•漢中韜晦

劉邦被改封到漢中,初不欲就國,謀攻項羽,蕭何進言曰:“漢水上應天漢。漢中,據有形勝,進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劉邦於是採納蕭何建議,屈就漢王封號,招賢納士以圖天下,同時確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還定三秦,東向以爭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忍忿前往漢中(郡治南鄭,今漢中市城東)就國,而張良亦回韓國就任韓相。劉邦去漢途中燒毀所過棧道,防止諸侯軍偷襲,並藉此表示無東向之意,以麻痹項羽。項羽亦於同時班師彭城。

至漢中後,故項羽帳下執戟郎中韓信因不受重用而棄楚歸漢。後經過蕭何舉薦於漢元年五月任大將軍。劉邦積極為回師關中做準備。

•山東復亂

項羽以韓王(韓成)滅秦無功為藉口,不讓他就國而帶他到彭城,廢為侯爵,又把他殺了,立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 原燕王韓廣不願徙王遼東,新燕王臧荼攻殺之於無終,並其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齊相田榮不滿項羽分封,攻打臨淄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市本被項羽封為膠東王,田榮卻立田市為齊王,不讓他去膠東就國,田市畏懼項羽,前往膠東就國,田榮對這個不爭氣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殺田市於即墨,又回軍攻殺濟北王田安。這樣田榮擊並三齊,遂自立為齊王。並予彭越將軍印,令其擊楚。項羽派蕭公角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敗。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趙將陳餘因不滿項羽分封,派夏說遊說田榮,從齊王田榮處借兵,與自己三縣之兵一起攻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余重迎立代王趙歇為趙王,趙王感激陳余,立陳余為代王,陳余以趙王趙歇弱小,不去代國,以夏說為相國駐守代地,自己留在趙王歇身邊輔佐趙王。

同月,項羽自己亦作亂,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將殺害義帝於郴縣。

•還定三秦

參見:暗度陳倉、還定三秦之戰

在齊地田榮兼併三齊之時,劉邦在漢中也為攻襲三秦做準備。劉邦入漢中,項羽給予劉邦三萬士兵。劉邦依張良計,入南鄭時燒毀棧道,以防被偷襲和向項羽示意無外侵的意願。

韓信亦在此時背楚投靠劉邦,但沒有知名,僅任連敖,後坐法當斬為滕公夏侯嬰所救。夏侯嬰與語知其有才能,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治粟都尉。韓信對不能受到重用而欲離去,於是發生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蕭何再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謀結果受阻陳倉,須昌侯趙衍從漢王起漢中,雍軍塞渭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趁項羽北攻田榮時,再在好疇擊潰章邯,最後圍困章邯於廢丘。同月,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漢王劉邦投降。之後幾個月,劉邦遣將攻取隴西、北地、上郡。這樣,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全部歸漢。

而此時因項羽殺韓王成,張良間行歸漢,派人遺書項羽,稱“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項羽以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劉邦略取關中時,九月,命令薛歐、王吸出武關,與王陵聯合,迎接劉太公和呂后於沛。十月,漢王拜韓王信為韓國太尉,令其循韓地,並許之若定韓地則拜其為韓王。

•項羽平齊

韓信循韓地,下十餘城,項羽所立之韓王鄭昌降,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漢立韓王信為韓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漢王劉邦進至陝(今河南陝縣)。在漢基本平定關中之後,開始準備東進了。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一月,項羽聞知劉邦已兼併三秦,且準備東進伐楚,而趙國、齊國、梁地都已反叛,項羽以齊國與梁最近,威脅最大,北上攻打齊國,項羽派使者向英布征其一同前往,但英布僅以老弱敷衍,項羽對此深為不滿,幾次遣使斥責。

田榮得知項羽擊齊,率軍迎擊,被項羽打敗。逃至平原,平原民殺了田榮,投降項羽,項羽立田假為齊王。但項羽採取錯誤政策,不僅不予召撫,反而怒田榮反,遷怒齊人,大肆屠殺,所過殘滅,於是齊人紛紛復叛,項羽奔走於齊地,但遠不能撲滅齊地戰火。

田榮弟田橫驅逐田假,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自領齊相,收集齊國敗兵,在城陽(今山東莒縣)反抗項羽,項羽一時沒能攻下城陽。

此時,劉邦正在向東進軍,魏王魏豹降漢,殷王司馬昂也降漢,項羽封陳平為武信君,令其平定殷國,於是司馬昂又降楚,過了沒多久,漢王劉邦攻打殷王,平定殷地,俘虜了司馬昂,項羽得知大怒,要誅殺平定殷國的將吏,陳平很害怕,於是來投漢王劉邦。

•彭城之戰

主詞條:彭城之戰、睢水之戰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進至洛陽,接受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 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口實,為義帝報仇討逆為政治號召,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聯絡各地諸侯王,趁項羽滯留在齊國時,渡過臨晉關,至河內,糾集塞、翟、魏、趙、殷五國諸侯聯軍56萬,兵分兩路攻楚,北路由曹參、灌嬰統率,進攻定陶,擊敗龍且、項它。南路為劉邦親自統率,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夏侯嬰、樊噲以及五諸侯軍,至外黃,擊敗楚將程處、王武,彭越率三萬人歸附劉邦,劉邦封彭越為魏相國,攻打梁地,派樊噲北上攻打鄒縣、魯縣、薛縣、瑕丘,以阻止項羽從齊國南下,向東攻打下邑、派呂澤駐守,下邑在蕭縣西面不遠,蕭縣在彭城西面不遠,項羽南下救援彭城必經蕭縣,這樣,如果項羽回援彭城,呂澤可以與劉邦東西兩面夾擊項羽。與北路軍曹參、灌嬰會合,進攻碭縣、蕭縣,攻取彭城。

項羽得知後,留眾部將繼續擊齊,自率精兵3萬疾馳南下,先擊敗駐守在魯縣的樊噲,當時劉邦等眾諸侯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置酒高會。項羽乘劉邦陶醉於勝利,戒備鬆懈之際,率軍繞至彭城西,於清晨時發動突然襲擊,駐守在下邑的漢將呂澤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劉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軍於是大敗漢軍,漢軍往泗水方向潰逃,楚軍緊追不捨,殺漢軍十餘萬人,一直追擊至靈壁(今安徽靈璧縣)東濉水,漢軍相互擁擠、踐踏,加上楚軍追殺,漢軍十餘萬人皆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劉邦急率殘部先在碭縣整頓,然後向西與呂澤會合。

諸侯見劉邦敗,轉投項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為將。趙國發現漢並沒有殺張耳,趙兵退去反與漢為敵,魏王魏豹回到滎陽,斷絕了黃河渡口,也背叛了劉邦,只有彭越獨自帶領他的軍隊向北駐守在黃河沿岸。

項羽雖取得彭城之戰勝利,但齊地戰事卻不利。在其率軍擊諸侯聯軍時,田橫盡收齊地。但田橫復國後並未攻楚,而是中立於楚漢之間,直至酈食其說齊。

•下邑畫謀

劉邦到下邑,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和妻子呂雉被楚軍俘獲,被拿住做人質,劉邦派人去沛縣尋找家室。張良向劉邦規劃下一步對策。張良說:“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劉邦採納張良建議。謀士隨何自薦往說九江王英布,劉邦來到滎陽,與曹參、灌嬰、靳歙平定雍丘王武的叛亂,程處在燕縣反叛,楚柱天侯在衍氏反叛,羽嬰在昆陽反叛,都被曹參平定 樊噲重新取得魯地與梁地。

•京索之戰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回到關中,漢軍水攻廢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個月兵敗自殺,至此三秦悉為漢有。劉邦收關中士卒回到滎陽。

隨何勸降九江王英布,英布叛楚,項羽派龍且、項聲攻打英布。項羽親自進攻下邑,繼續向西進攻,至滎陽,劉邦拜灌嬰為中大夫,統率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項羽,又在於“京縣”(今河南鄭州滎陽豫龍鎮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滎陽索河街道)之間擊敗楚軍,將項羽楚軍擊退到滎陽以東。

京索之戰後,漢軍穩住陣腳,楚軍也無力突破漢軍防線進攻關中。雙方從來開始在滎、成一帶拉鋸,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相持階段

京索之戰,漢軍擊敗楚軍,項羽退回滎陽以東,而漢軍亦不能過滎而往東。楚漢相持於滎陽。劉邦派酈食其勸說魏王魏豺重新歸漢,遭到魏豹的拒絕,漢二年八月,劉邦派曹參、韓信兵分兩路攻打魏國,即月攻破安邑,曹參俘虜了魏豹,將魏豹帶至滎陽。漢二年九月,劉邦派陳豨、韓信、曹參攻打代國,後九月,平定代國,斬殺代相國夏說。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十月,劉邦派原常山王張耳收復趙國故地,韓信與張耳一同前往,陳兵井陘,趙王因代地已失,又聞漢軍攻打井陘關,集結趙軍主力至趙國北部抵擋漢軍的進攻,此時劉邦趁趙國南部空虛,離開滎陽,北渡黃河,攻克河內,從南面進攻趙國,接著攻克了朝歌(今淇縣)、安陽(今安陽南)、邯鄲(今屬河北),當邯鄲失陷,在井陘與漢軍對峙的趙軍主力進退兩難,張耳與韓信在井陘大敗趙軍,趙將戚將軍逃跑至鄔縣(今山西省介休縣),被曹參斬殺。趙王歇逃到襄國,張耳與韓信追擊,劉邦亦從邯鄲北上攻打襄國,漢軍南北夾擊,攻破襄國,殺掉了趙王歇。項羽遣騎兵渡河爭奪趙地,被漢軍擊退。燕王臧荼降漢。

•滎陽成皋戰線

參見:成皋爭奪戰、成皋之戰、滎陽之戰

漢軍進攻時期示意圖 漢軍進攻時期示意圖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十二月,韓信與張耳留下在趙國繼續作戰,劉邦返回滎陽。此前英布被隨何策反,項羽派龍且攻打英布,英布戰敗,與隨何回到了滎陽。劉邦召見英布,派英布重返九江,收聚數千人歸漢,劉邦也離開滎陽,從成皋南下,到宛縣(今河南南陽)、葉縣一帶迎接英布,給英布增兵,一起回到成皋。

劉邦據守滎陽,開始修築甬道,由敖倉運輸糧食來滎陽。與項羽對峙,雙方進入相持狀態。

楚漢之爭總體形勢圖 楚漢之爭總體形勢圖

項羽率軍數次攻奪甬道,漢軍糧食短缺,於是劉邦向項羽要求和議,滎陽以西歸漢。項羽打算接受,范增認為優勢在握,如果放虎歸山,必成後患。所以項羽率軍加緊圍攻滎陽城。劉邦認為范增是個大礙,所以給予陳平四萬斤黃金,要他去離間項羽和范增的君臣關係。項羽中計,削其兵權,范增大怒而告老回鄉,於途中病故。

為了打破滎陽對峙的僵局,劉邦派靳歙與灌嬰攻打楚軍的糧道。靳歙切斷了楚軍從滎陽至襄邑的糧道,灌嬰切斷了楚軍陽武至襄邑的糧道,命令靳歙與灌嬰離開滎陽,越過梁地,與彭越聯合,攻打楚國後方的魯縣(今山東曲阜),魯縣與齊國交界,又與彭越毗鄰,是楚國的北部門戶,戰略意義重大。

由於調走了灌嬰與靳歙兩支漢軍精銳,劉邦在滎陽與項羽艱難對峙。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韓信與張耳已平定趙國的反抗餘波,南下至河內修武,接應劉邦。七月,劉邦令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等人守滎陽,離開滎陽北渡黃河,來到修武,命令張耳鎮守趙國,拜韓信為相國,韓信請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

劉邦調集原屬韓信與張耳的軍隊,打算回到滎陽支援前線作戰。此時項羽以滎陽發起猛烈進攻,周苛等人死守滎陽,八月,周苛以魏豹是反覆無常之人,難與一起守城,於是殺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擋項羽的進攻,當月滎陽被攻陷,周苛寧死不降楚,被項羽所殺,韓王信被項羽俘虜。劉邦欲回到滎陽與項羽交戰,鄭忠勸諫劉邦,避開項羽的鋒芒,駐紮在河內小修武,不與項羽交戰,劉邦採納。

此時,灌嬰與靳歙在魯縣打敗了項冠,得知滎陽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國腹地以牽制項羽,灌嬰率騎兵返回前線增援,在燕縣(今河南延津東北)打敗楚將王武,又在白馬津打敗楚將桓嬰,過白馬津渡黃河,到達河內與劉邦會合,護送漢王劉邦南渡黃河回到洛陽,此時項羽又攻破了成皋,到達洛陽附近的鞏縣,雙方在鞏縣交戰,楚軍大敗,不能繼續西進。

劉邦在鞏縣遏制了楚軍的攻勢後,乘勝追擊,意圖奪回成皋,楚軍堅持皋險要,漢軍攻之不下,劉邦打算放棄進攻成皋,退守鞏縣與洛陽。謀士酈食其勸阻劉邦,不要退卻,並向劉邦說明敖倉的重要性,放棄成皋與滎陽就意味著放棄敖倉。此時楚軍後方受到靳歙的牽制,不能全力攻打敖倉,勸劉邦務必加緊進攻成皋,收復滎陽,堅守敖倉。並自請出使齊,勸說齊王田廣降漢。

劉邦非常贊同酈食其的建議,讓他出使齊國,同時派遣灌嬰往邯鄲調回一部分韓信鎮守趙地之軍回到前線,堅守敖倉,並以灌嬰接任周苛的御史大夫之職。

酈食其不辱使命,以三寸之舌成功勸說齊王歸降。齊王同意歸降於漢,撤去歷城的守軍,示無反意,並與酈食其縱酒慶祝。

靳歙在魯縣打敗項冠後,攻打楚國的腹地,此時攻克了繒縣(今屬山東蒼山縣)、郯縣、下邳、蘄縣、竹邑,幾乎包圍彭城。如果不出意外,平定了楚國後方的靳歙再從東面進攻,加上彭越的配合,攻打項羽的背後,據守滎陽與成皋的項羽必將被漢軍包抄,奪回滎陽與成皋指日可待。但此時發生了一件令劉邦意想不到的事:韓信從灌嬰口中得知劉邦已失滎陽與成皋,洛陽危急,並且齊國已被酈食其說降,韓信為了自己當齊王,在蒯通的蠱惑下,擅自攻打齊國撤去防守的歷城,齊王大怒,以為是酈食其出賣了他,將酈食其烹殺,急忙派齊軍再次防守歷城,韓信不能攻下。

劉邦得知韓信攻打齊國,齊國叛漢,被迫抽調漢軍主力以武力平定齊國,派灌嬰、曹參、傅寬、蔡寅、陳涓、冷耳、柴武、王周等漢將赴齊助韓信攻打齊國。這樣一來,失去滎陽與成皋的不利局面雪上加霜,攻打楚國後方的靳歙也不得不放棄進攻,回到鞏縣抵擋項羽。齊王不得已向宿敵楚國求援,項羽為了壯大自己考慮,也派龍且率20萬楚軍支援齊國。

項羽占據成皋天險,與漢軍在鞏縣對峙,如果漢軍再失鞏縣,洛陽也將不保。所幸敖倉還在漢軍的掌控下,劉邦派人堅守鞏縣的同時,命令周勃、程黑、郭蒙等堅守敖倉,劉邦自己則駐軍河內小修武(今屬河南焦作),指揮全局,依黃河北岸駐守,封鎖黃河渡口,以阻止楚軍攻入河內平原,為了重新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漢軍必須奪回成皋。但漢軍的主力都用於攻打齊國了,兵力不夠,為了補充兵源,調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劉邦派使者發往燕國,請求援助,燕王臧荼派溫疥與昭涉掉尾率燕軍助漢。彭越在梁地,可以對項羽的後方發起進攻,牽制項羽,使項羽不能首尾相顧。劉邦又命令劉賈與盧綰率領二萬人渡過白馬津,與活躍於楚軍後方的彭越軍配合,燒掉楚軍的糧草。在燕縣以西打敗楚軍,攻占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項羽親自攻打彭越與劉賈,留大司馬曹咎守成皋,臨行前囑部將曹咎謹守成皋,遇漢軍挑戰,切勿應戰,只須阻止其東進即可。漢四年冬十月,劉邦乘項羽東去兵力薄弱之機,反攻成皋。初時,成皋楚軍堅守不戰。劉邦數次遣人到陣前辱罵,終於激怒曹咎,率部出擊。漢軍乘楚軍半渡汜水之時,全力反擊,斬殺了曹咎,再次奪回成皋,並俘虜了前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乘勝進至廣武(今河南滎陽東北),並包圍楚將鍾離昧於滎陽以東。項羽急忙從睢陽回救,漢軍鑒於兵力不足,暫時無力徹底消滅楚軍,於是見好就收,據險堅守。(註:汜水在成皋以東,漢軍從西邊進攻成皋,必是先破成皋,後渡汜水,《項羽本紀》的記載可能有誤)

漢軍再次收復成皋後,據險堅守,雙方在廣武山(今河南滎陽東北)再次形成對峙。

此時灌嬰、曹參等趕赴齊國助韓信攻破了歷城、臨淄,齊王田廣逃到高密。項羽所派增援齊國的二十萬楚軍也被漢軍消滅,楚將龍且被漢軍陣斬,齊國全境也被漢軍平定。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韓信自立為齊王。

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羽患之。於是置劉邦的父親太公於鼎鑊上,告訴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今天不趕快投降,我就烹煮了你父親),劉邦卻回答道:“吾與汝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羽見無濟於事,只好作罷。

又有一次,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劉邦卻笑著拒絕說:“吾寧鬥智,不能鬥力。”並向項羽宣布他的十條罪狀。項羽惱怒之下,用暗箭偷偷射向劉邦,正中劉邦胸部,劉邦受傷,回到成皋養病。

項羽終究無力挽回楚國的頹勢,戰爭的優勢已完全向漢方傾斜。劉邦病好後,他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命令樊噲守廣武,周勃守敖倉,帶上在汜水之戰俘虜的前塞王司馬欣,回到關中,將司馬欣在他的原都城櫟陽梟首,置酒慰問關中父老,四日後,帶領關中兵又回到廣武。

•北方戰線

安邑之戰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魏王豹踞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反漢歸楚,威脅漢軍側翼。劉邦先派酈食其遊說未成,即命韓信率軍進攻。九月,韓信突襲安邑,生擒魏豹,滅魏國。

安邑之戰,漢魏兩軍使用的兵力不大,是個規模比較小的戰役,但是對當時戰局則起了極大影響。漢軍憑著占領魏屬的河東、太原等郡,可以經略趙代,進攻燕齊,形成從北面包圍楚國的優越戰略態勢。

漢軍統帥韓信於安邑之戰中,採用了與對三秦作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同樣的詭詐手段,又一次成功地獲得了全戰役的徹底勝利。韓信用一部兵力陽渡臨晉,主力暗渡夏陽的手法,引誘輕舉妄動的魏豹,把主力調集到蒲坂以西地區,造成了魏王豹的錯覺,巧妙地掩護了自己渡河的真實意圖,使數萬大軍順利渡河成功。

漢軍渡河急進,奇襲安邑要地,一戰全殲敵人,突出地展示了韓信軍事指揮的卓越才能。

九月,魏王豹率軍迎擊,但遭到大敗,魏王被俘虜,劉邦令其為將助守滎陽。

井陘之戰

參見:背水一戰、韓信破代、趙、燕、齊之戰

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

安邑之戰後,劉邦繼而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少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建議,給韓信增兵3萬,開闢北方戰場,以消滅楚的羽翼,實現對楚的戰略包圍。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閏九月,韓信首先破代國,生擒相國夏說,代亡。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張耳率領漢軍越過太行山,與楚的羽翼趙國戰於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南),韓信一反常規,背水設陣,大敗20萬趙軍,斬殺趙軍主帥成安君陳余,生擒趙王歇,一舉滅亡趙國。隨之採納趙國降將李左車建議,乘勢不戰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國。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了聲勢和前提,並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戰役規模的戰爭,但卻有著戰略性質的地位。

與此同時,劉邦亦親攻趙。漢將靳歙兵出河內,擊趙將賁郝於朝歌,破之。又隨劉邦進擊安陽以東,下七縣;別將攻趙軍,虜兩司馬,得趙軍二千四百餘人。接著劉邦對趙之邯鄲發起進攻,破趙軍,攻下邯鄲。漢將靳歙破趙軍於平陽,攻下鄴。這樣趙國悉平。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漢王立張耳為趙王,拜韓信為相國。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劉邦再敗滎陽,入趙,收韓信軍,令韓信收趙兵未發者準備擊齊。

韓信滅趙後,陳兵燕境,燕王臧荼迫於漢軍兵威,加入漢方對楚作戰。

•南方戰線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漢軍於彭城戰敗後,劉邦為擺脫被動局面,爭取張良“聯絡英布,重用韓信、彭越”的方針,派隨何遊說九江王英布,以達到分散並牽制了楚軍的目的,減輕劉邦正面戰場的壓力。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劉邦在正面對楚作戰的同時,遣謀士隨何遊說九江王英布叛楚歸漢。英布據有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具有相當實力。英布歸漢,項羽側翼危急,忙遣龍且進攻九江軍。

英布戰不力,九江國悉為楚有,且家屬亦盡為項聲所殺。英布從隱蔽小道逃歸漢國。

英布逃漢後,見劉邦,劉邦接見時非常無禮,以致英布十分後悔為漢,幾欲自殺。但至劉邦為其安排的住處後,見與漢王宮室規格一樣,十分高興。之後漢王益兵英布,令其行收九江。

•敵後戰線

參見: 彭越撓楚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漢軍於彭城戰敗後向西潰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丟掉,獨自帶領他的軍隊向北駐守在黃河沿岸。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彭越經常往來出沒替漢王遊動出兵,攻擊楚軍,在梁地斷絕他們的後援糧草。

九月,劉邦採用郎中鄭忠之策,派將軍劉賈、盧綰將卒二萬人、騎數百,由渡白馬津,進入楚地佐助彭越。漢軍與彭越聯軍燒掉楚軍積聚的糧草,楚軍乏食。楚軍回擊劉賈,劉賈堅守不出不與楚軍交戰,與彭越互相呼應。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冬,楚軍和漢軍在滎陽相持,盧綰、劉賈攻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座城邑。項羽知悉後,就派曹咎駐守成皋,親自向東收復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歸復楚國所有。彭越於是率軍北上谷城。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秋,楚軍向南撤退到夏陽,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

戰爭後期

•灌嬰擊楚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韓信自立為齊王,項羽為了避免被漢軍三面包圍,項羽派武涉赴齊國,遊說韓信,勸他發兵助楚,攻打劉邦,但齊國的漢將都是劉邦的親信,韓信以“漢王劉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為由拒絕了武涉的請求。

韓信命令御史大夫 灌嬰離開齊國,率漢騎南下,首先進攻楚國的魯地,大破楚將薛公杲於魯北。南下再破薛郡長,攻博陽,進軍至下相,奪取取慮、僮、徐等縣。接著渡過淮河,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盡降楚國城邑。

項羽急忙派項聲、薛公、郯公奪回淮北。灌嬰北渡渡淮,在下邳大破項聲、郯公軍,將薛公斬首,奪取下邳。接著追擊楚軍,破楚軍於平陽(南平陽,今山東鄒城市),回師還攻並占領彭城,俘虜楚柱國項佗,降服留、薛、沛、酇、蕭、相等縣。攻苦、譙,再次俘獲亞將周蘭。

灌嬰平淮北後,後來與劉邦軍會師於頤鄉(位於今河南鹿邑縣)。

•鴻溝議和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軍糧盡,項羽被迫議和,劉邦亦未能調來韓信、彭越援軍,於是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

和約定立後,劉邦派使者至楚營請求放還劉邦家屬,但都一一遭到拒絕。後來侯生往使,成功說服項羽放還劉邦家人。劉邦拜侯生為“平國君”,但侯生受封之後即隱退。

•固陵之戰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張良、陳平認為“漢有天下太(大)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此時灌嬰已攻克楚國的都城彭城,項羽對奪回彭城沒有信心,只得離開滎陽向南撤退。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追擊項羽,命令靳歙先擊破盤踞在濟陽的項悍,此時灌嬰還在平定彭城周邊之地,到了陽夏南,停止進軍,派使者招韓信、彭越前來會合,韓信當了齊王后,欲坐觀楚漢成敗,拒絕了劉邦的調遣,彭越亦以魏地剛剛平定不能前往為由予以拒絕。劉邦追項羽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動,未如期會師,遭楚軍攻擊,大敗,楚將靈常降漢,被迫堅壁自守。

劉邦預測到項羽將往楚國的故都陳縣、壽春據守。分兵與劉賈,渡過淮河,先占據陳縣南邊的壽春,斷截項羽的下一站據點,並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灌嬰已完全平定淮北,項羽率軍南撤,漢軍追擊,擊敗楚將鍾離昩。

•陳下之戰

項羽南逃至陳縣,大將鍾離眜也趕到,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漢將靳歙從濟陽來與劉邦會合,同時平定淮北的灌嬰到達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的頤鄉,劉邦與灌嬰會合,對駐陳的楚軍形成東西夾擊合圍之勢,項羽只得繼續東撤,陳縣縣令利幾降漢。

•城父之戰

項羽繼續向東而逃。此時劉賈已攻占了壽春,項羽無心攻打壽春,立即調轉馬頭,轉向東方逃跑,越過已被屠成空城的城父。(註:成父(今毫州)與垓下(今靈璧)均是在陳下(今淮陽)正東邊,而不是東南邊)

劉賈派人策反了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縣之兵屠戮了六縣,與英布一同北上.,與劉賈會合,離開壽春,前往城父垓下一線對項羽進行戰略合圍,經過城父時對其進行了屠城,雞犬不留。身在齊國的韓信,見項羽大敗,三分天下已無望,於是離開齊國,來到城父與劉邦會合。無論屠六縣還是屠城父都是為了讓楚軍得不到補給和立足之地。

結果

•垓下之戰

參見:垓下之戰、十面埋伏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逃離城父,逃至垓下,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

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虞姬)和之(參見霸王別姬)。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烏江自刎

參見:烏江自刎

是夜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後劉邦方才發覺,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

楚軍渡過淮河後只剩下百餘騎,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時因迷路,問路一田父,田父誆騙而左行,結果陷於沼澤,致使漢軍追上。

至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境內)時,僅剩下28騎,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卻依然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逃至烏江(今長江,位於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時,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

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後續

垓下一戰,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後勝利。項羽敗亡後,楚地陸續平定,最後唯原項羽封地魯不下,漢軍乃以項羽頭示魯,魯遂降,楚國至此全部平定。

楚漢戰爭末期,屬楚國陣營的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先後歸附漢王劉邦,唯臨江王仍不聽命。

漢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漢軍又攻破臨江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俘虜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尉。

影響

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長期統一

項羽分封劉邦於漢水之畔的漢中,號曰漢王。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並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楚漢戰爭造就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後歷王莽短暫篡國後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餘年的長期統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融合和經濟的發展。

衍生命名

後世劉姓政權多附會漢朝,又以“漢”為國號,如蜀漢、漢趙(前趙)、南漢、後漢、北漢等。連帶賦予漢民族等寓意,許多非劉姓也取“漢”為國號,如成漢、侯景政權、陳友諒政權等。類似淵源,後世分封諸侯王也多以“漢”為號。因為漢朝統一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漢文化的發展,漢朝國號“漢”又被衍生擴展命名於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漢文、等,影響廣泛而深遠。

成語典故

楚漢戰爭及前後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以及詞語、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先發制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一決雌雄、楚河漢界、沐猴而冠、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面埋伏、江東父老、霸王別姬、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鴻溝、冠亞季、冠軍、虞美人、二世祖、三秦、三齊、等等,影響十分深遠,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楚河漢界

象棋“楚河漢界” 象棋“楚河漢界”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

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今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

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象徵著中軍帳。

評價

戰爭評價

楚漢戰爭歷時4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

對項羽的評價

西楚霸王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摒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分封制,恢復戰國時期的封建割據,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統一,埋藏戰爭隱患。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為什麼項羽失敗了?項羽不會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愛聽意見,又吝於封賜,不會識別和籠絡人才,以致韓信、陳平、英布等先後歸漢,不善於團結利用反漢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說、趙王歇與楚各自為戰,魏、代、趙國相繼滅亡。且剛愎自用、優柔寡斷,不會抓準時機,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好哄。他嗜殺殘暴,坑殺20萬秦兵、屠掠鹹陽、弒殺義帝,大失人心。時有人諫言建都關中,他不聽而烹殺諫者,誤中陳平離間計,致使謀士范增憤而告退。平定齊國叛亂後,殺戮過重以致齊地復叛。不都關中,放棄形勝之地。他分封不公,導致諸侯叛亂,疲於應付。又封秦朝三個降將於關中,因曾坑殺20萬秦兵,三秦王在關中很難立足,以至漢軍得以輕鬆平定三秦。

時劉邦先入關中,派兵守住函谷關,抗拒諸侯。本來項羽已經準備滅掉劉邦,就因為項伯說情就放了他。鴻門宴上,形勢有利,只要他一聲令下,劉邦就必死無疑,可他優柔寡斷,遲遲不發令。所以項羽失去了所有有利的時機,“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因此,項羽敗給了劉邦。

對劉邦的評價

高祖雄風 高祖雄風

劉邦則是海納百川,只要說得有道理,他都會聽。他善於籠絡利用諸侯以及手下將領,大家樂為其效命,韓信為齊王時,楚使說齊王韓信不反可略見一斑。

對韓信的評價

名將韓信在戰爭中顯示了其卓越的統帥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後在垓下全殲楚軍,其還定三秦之戰暗渡陳倉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井陘之戰拔幟易幟、背水一戰;濰水之戰以水沖敵、半渡而擊;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韜略之豐富,用兵之靈活,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的光輝的篇章,亦為歷代兵家所推敬借薦。

主要戰役

巨鹿之戰、還定三秦之戰、濉水之戰、京索之戰、井陘之戰、滎陽之戰、彭城之戰、汜水之戰、歷下之戰、臨淄之戰、固陵之戰、垓下之戰

年表

公元紀年 乾支紀年 中國紀年(農曆) 大事
公元前207年 乙未年十月 漢元年十月 劉邦進至灞上,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207年 乙未年十一月 漢元年十一月 劉邦灞上約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 乙未年十二月 漢元年十二月 鴻門宴; 項羽火燒阿房宮,屠鹹陽。
公元前206年 乙未年二月 漢元年正月 項羽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徙義帝於江南,都郴
公元前206年 乙未年四月 漢元年四月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十八諸侯王,封劉邦為漢王; 諸侯就國; 韓信離楚歸漢。
公元前206年 乙未年七月 漢元年七月 項羽殺韓王成; 漢王拜韓信為大將; 田榮使彭越攻殺濟北王田安。
公元前206年 乙未年八月 漢元年八月 九江王英布殺害義帝熊心; 漢軍暗渡陳倉進攻三秦,楚漢戰爭開始; 雍王章邯與漢軍戰,不利,退保廢丘;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降漢; 燕王臧荼擊殺遼東王韓廣; 項羽立鄭昌為韓王; 趙佗自立為南越王,稱南越武王。
公元前206年 丙申年十一月 漢二年十一月 漢立韓王信為韓王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一月 漢二年一月 項羽攻齊王田榮,榮兵敗走平原縣,為平原人所殺; 項羽立田假為齊王。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三月 漢二年三月 漢王自臨晉渡河,西魏王豹降漢; 魏豹將兵從,下河內地,擄殷王司馬卬; 田假為田榮弟田橫所敗,奔楚,為項羽所殺; 田橫立榮子田廣為齊王。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四月 漢二年四月 彭城之戰,漢軍大敗;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背漢歸楚,殷王司馬卬戰死; 彭越率兵附漢。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五月 漢二年五月 京索之戰 劉邦進至滎陽,築甬道以取敖倉之粟。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六月 漢二年六月 劉邦立劉盈為太子; 漢軍淹廢丘,雍王章邯自殺。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八月 漢二年八月 魏王豹復歸附楚國。
公元前205年 丙申年九月 漢二年九月 安邑之戰,韓信破魏兵,曹參擒魏王豹; 陳豨、韓信破代兵,擒代丞相夏說於閼與。
公元前205年 丁酉年十月 漢三年十月 劉邦出滎陽,北上攻破邯鄲; 井陘之戰,韓信破趙兵;
公元前205年 丁酉年十一月 漢三年十一月 劉邦與韓信會襄國,滅趙王歇; 燕國降漢。
公元前205年 丁酉年十二月 漢三年十二月 劉邦返回滎陽,九江王英布歸漢。劉邦南至宛縣、葉縣迎接英布,俱至成皋; 楚軍侵奪漢軍運糧甬道; 酈食其獻計漢王立六國之後,為張良所阻; 陳平說漢王行反間,亞父范增辭歸,病死於道。
公元前204年 丁酉年五月 漢三年六月 漢將灌嬰、靳歙、傅寬離開滎陽,攻打魯縣;
公元前204年 丁酉年六月 漢三年七月 劉邦與滕公出滎陽,至修武,奪韓信、張耳軍,駐守河內。
公元前204年 丁酉年八月 漢三年八月 漢周苛、樅公殺魏王豹,項羽拔滎陽,殺周苛、樅公,韓王信被俘; 項羽再破成皋; 灌嬰、靳歙破項冠於魯下,靳歙攻楚後方;灌嬰回河內,送劉邦回洛陽,大破項羽於鞏縣; 臨江王共敖薨,子共尉繼位。
公元前204年 丁酉年九月 漢三年九月 漢王使酈食其入齊都臨淄說齊王田廣歸漢。 韓信攻打齊國,齊王殺酈食其,劉邦派曹參、灌嬰助韓信;
公元前204年 戊戌年十月 漢四年十月 漢軍破歷城、臨淄,齊王田廣走高密,項羽派龍且援齊; 燕軍助漢,汜水之戰楚軍大敗,曹咎、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自殺; 漢軍奪取成皋,成皋之戰結束;
公元前204年 戊戌年十一月 漢四年十一月 濰水之戰,漢軍大敗楚軍,龍且被殺; 齊王田廣逃亡途中不久亦被殺,後田橫自立為齊王; 漢立張耳為趙王,是為趙景王。
公元前203年 戊戌年二月 漢四年二月 漢立韓信為齊王。
公元前203年 戊戌年七月 漢四年七月 漢立英布為淮南王
公元前203年 戊戌年九月 漢四年九月 項羽率兵東歸
公元前203年 己亥年十月 漢五年十月 固陵之戰,漢軍戰敗
公元前203年 己亥年十一月 漢五年十一月 陳下之戰,漢軍大敗楚軍;楚大司馬周殷、陳縣縣令利幾降漢
公元前203年 己亥年十二月 漢五年十二月 垓下之戰,楚軍被消滅,楚漢戰爭結束; 楚地陸續平定,項羽原封地魯最後一個降漢; 漢軍破臨江王共尉,擒殺之。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一月 漢五年一月 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 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立建成侯、魏相國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 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 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張耳如故。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二月 漢五年二月 漢王即皇帝位; 封無諸為閩越王。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五月 漢五年五月 兵皆罷歸家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六月 漢五年六月 大赦天下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七月 漢五年七月 燕王臧荼反; 故齊王田橫至洛陽自殺; 趙王張耳薨,子張敖嗣位。
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九月 漢五年九月 燕王臧荼為高帝所虜

相關成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亡秦、亡秦三戶、一飯千金、胯下之辱、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背水一戰、拔幟易幟、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 、解衣推食、 漢中高對、蕭何月下追韓信、推陳出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河漢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獨當一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原逐鹿、略不世出、 居常鞅鞅、 百戰百勝、 作壁上觀 、勛冠三傑、一決雌雄、沐猴而冠、約法三章

不賞之功、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十面埋伏、 伐功矜能 、出爾反爾、鳥盡弓藏、錦衣夜行、衣錦夜行、衣錦還鄉、戰無不勝、 國士無雙、半渡而擊

置之死地而後生、功高震主、人心難測、 無顏見江東父老、取而代之、江東父老、先發制人、付之一炬、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藝術作品

電影

電影《霸王別姬》(現代戲劇題材),香港內地聯拍1993年

電影《西楚霸王》,香港1994年版

電影《王的盛宴》,內地2011年版

電影《鴻門宴》,內地2011年版

1.

電影《霸王別姬》(現代戲劇題材),香港內地聯拍1993年

2.

電影《西楚霸王》,香港1994年版

3.

電影《王的盛宴》,內地2011年版

4.

電影《鴻門宴》,內地2011年版

電視劇

電視連續劇《楚河漢界》,香港TVB1985年版,30集

電視連續劇《西楚霸王》,內地1994年版,16集

電視連續劇《漢劉邦》,內地1998年版,35集

電視連續劇《楚漢驕雄》,香港TVB2004年版,30集

電視連續劇《楚漢風流》,又名《楚漢風雲》、《大漢風》,內地2004年版,50集

電視連續劇《神話》,內地2009年版,50集

電視連續劇《王的女人》,內地2011年版,35集

電視連續劇《楚漢爭雄》,內地2011年版,30集

電視連續劇《楚漢》,又名《楚漢傳奇》,內地2011年版,2012年12月28日上映,80

1.

電視連續劇《楚河漢界》,香港TVB1985年版,30集

2.

電視連續劇《西楚霸王》,內地1994年版,16集

3.

電視連續劇《漢劉邦》,內地1998年版,35集

4.

電視連續劇《楚漢驕雄》,香港TVB2004年版,30集

5.

電視連續劇《楚漢風流》,又名《楚漢風雲》、《大漢風》,內地2004年版,50集

6.

電視連續劇《神話》,內地2009年版,50集

7.

電視連續劇《王的女人》,內地2011年版,35集

8.

電視連續劇《楚漢爭雄》,內地2011年版,30集

9.

電視連續劇《楚漢》,又名《楚漢傳奇》,內地2011年版,2012年12月28日上映,8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