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書名:儒道佛讀本(國學基礎讀本)
作者:高路 著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9-01
版次:1版
印次:1次
印刷時間:2012-09-01
頁數:288
開本:16
ISBN:978-7-5153-0982-8
字數:292千字
紙張:70g膠版
包裝:平裝
定價:27.00元
編輯推薦:
本書通俗易懂,是了解傳統文化的優秀讀本。
有人對儒、道、佛三家的功用做了這樣概括: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世,就個人而言主要是為人處世;身,生命;心,心靈。是在強調,儒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外界的關係最合適,道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身體的關係最合適,佛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心靈的關係最合適,也就是分別協調社會關係、自然關係、心理關係,安人、安命、安心。三者都得到了安置,人就踏實了。
內容簡介:
《儒道佛讀本》為“國學基礎讀本”系列叢書的續篇。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思想,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本書從“世界是什麼”、“人是什麼”、“人生是什麼”、“生存是什麼”四個方面對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進行闡釋和對比,為讀者了解傳統思想理論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基礎讀本。
本書敘述方式為:觀點+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
作者簡介:
高路,曾任大學哲學教師。著有《儒家怎么說》《道家怎么說》《法家怎么說》《佛家怎么說》《跟父母讀中國智慧》等。
目 錄
前言
第一篇世界是什麼
一、儒家
(一)天
(二)理
(三)秩序
二、道家
(一)宇宙
(二)道
(三)虛無
三、佛家
(一)世界
(二)有
(三)空
本篇小結
第二篇人是什麼
一、儒家
(一)體
(二)心、情(欲)、性
(三)命運
二、道家
(一)人身
(二)性命
(三)生死
三、佛家
(一)靈肉
(二)心
(三)性
本篇小結
第三篇 人生是什麼
一、儒家
(一)道德至上
(二)君子人格
(三)奮發有為
二、道家
(一)生命至上
(二)真人人格
(三)自由放達
三、佛家
(一)覺悟至上
(二)因果業報
(三)佛陀人格
本篇小結
第四篇生存是什麼
一、儒家
(一)仁愛
(二)道義
(三)經權
二、道家
(一)簡約
(二)柔讓
(三)無為
三、佛家
(一)慈悲心
(二)智慧心
(三)平常心
本篇小結
前 言
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思想,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形象地說,傳統思想好比是一隻三腳凳,儒家學說、道家學說、佛家學說就是那三條腿,中國人大體就是坐在這隻凳子上運思的。有人用中國三大水系作比擬,以凝重的黃河喻儒家,以自由的長江喻道家,以溫婉的珠江喻佛家,中國人就是喝著它們的水長大的。所以要想知道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想走勢,就需要對這三家學說有一個基本了解。
如果用它們各自的一句話來表達其精神實質,儒家的可選擇“克己復禮為仁”,道家的可選擇“有餘為害者”,佛家的可選擇“凡夫即佛”。
“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講的,出於《論語・顏淵》。己,個體,私,主要指欲望,代表自然欲望驅動下的個人追求。禮,制度、道德、道理,表示秩序。仁比較複雜,具有多重含義,可以是愛,可以是公,也可以是人,等等,就看這句話用在誰身上,統治者和民眾是不一樣的;如果對象是一般人(所有人),那么仁可以理解為人。由此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克制自身的自然訴求,站在或者回到秩序立場上,就是人。孔子的時代,私慾膨脹,傳統秩序崩塌,儒學的初衷就是為了扭轉這一頹局。儒家倡導禮樂教化,強調道德修養,推行仁政道義,都是圍繞秩序展開的,矛頭對準的都是“己”這個私,也就是用社會性去戰勝、改造自然性。
“有餘為害者”是莊子講的,出於《莊子・盜跖》。意思是多餘是禍害。道家是儒家的對立面,站在自然的立場上說話。按照這個眼光,儒家維護的禮制、道德、道理等一概都是社會強加於人的,純屬多餘,就像人在五根手指之外又多長出來一根,完全是累贅,使人手變得不正常。所以道家主張減少,減少再減少,直到把多餘的統統去掉,回到自然天性。
“凡夫即佛”是禪宗六世祖慧能講的,出自《壇經・般若品第二》。是說平凡人就是佛。在佛家那裡,主體既不是社會也不是自然,而是個人自己,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打造的因果鏈中,所以成佛或者說覺悟完全是個人的事情,其根據就在你的本性中。覺悟了,你是佛;尚未覺悟,你是潛在佛。
有人對三家的功用做了這樣概括: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世,就個人而言主要是為人處世;身,生命;心,心靈。是在強調,儒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外界的關係最合適,道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身體的關係最合適,佛家學說用來處理自己與心靈的關係最合適,也就是分別協調社會關係、自然關係、心理關係,安人、安命、安心。三者都得到了安置,人就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