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明

科技文明

《科技文明》,作者崔建林、黃華 ,由中國物資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雋華夏五千年國粹經典,再現炎黃文明成就圖騰!這是一部縱覽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品讀本。本書完整地介紹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等戰國各派思想的發生、發展、最終影響和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等。四書五經闡釋儒家精髓、老莊哲學解讀道家文化、修禪入定評析佛家思想、諸子百家演義古學流派,五千年國粹經典文化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基本信息

作者:崔建林、黃華
ISBN:10位[7504724009] 13位[9787504724007]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1
定價:¥30.00 元

內容提要

客觀要求,全面、樂猶地挖掘、整理介紹千年傳統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本套國粹系列叢書《中國古代文明成就》(四冊)著力向廣大讀者介紹了以下內容:時間跨度上,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是自有文獻記載的五帝時期,即公元前3000年開始,至公元1900年民國前期;內容上涵蓋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文明的演進、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與文明的演進、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發展與文明的演進等四大部分;涉及天文、地理、農業、醫學,儒道佛傳統哲學思想,古典文學詩詞,古代美術、音樂、舞蹈等幾十個學科;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過程、特點、模式及其形成機制,總結各地區人類文明的成就,從而達到探求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目的。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有它的重大貢獻,也有它的歷史局限性和缺陷。因此,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傑出成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編輯推薦

雋華夏五千年國粹經典,再現炎黃文明成就圖騰!這是一部縱覽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品讀本。本書完整地介紹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等戰國各派思想的發生、發展、最終影響和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等。四書五經闡釋儒家精髓、老莊哲學解讀道家文化、修禪入定評析佛家思想、諸子百家演義古學流派,五千年國粹經典文化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雋華夏五千年國粹經典,再現炎黃文明成就圖騰,一部縱覽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品讀本。
四書五經闡釋儒家精髓,老莊哲學解讀道家文化,修禪入定評析佛家思想,諸子百家演義古學流派。

目錄

前言………………………………………………………………1
一、數學…………………………………………………………1
古代數學著作………………………………………………… 1
《算經十書》………………………………………………2
宋元算書 …………………………………………………4
古代數學名人——祖沖之和圓周率…………………………5
二、天文學………………………………………………………7
中國古代天文成就……………………………………………7
中國古代天象記錄……………………………………………9
日中有“黑氣”……………………………………………10
太陽黑子……………………………………………………10
彗星記事……………………………………………………12
星隕如雨……………………………………………………14
“客星見於房” …………………………………………16
蟹狀星雲……………………………………………………17
中國古代天體測量成就………………………………………18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之一——石氏星表……………………18
星圖的繪製…………………………………………………20
子午線長度的測定…………………………………………23
航海天文學的套用…………………………………………25
中國古代天文人物……………………………………………28
落下閎………………………………………………………28
張衡…………………………………………………………28
郭守敬………………………………………………………29
甘德…………………………………………………………29
張遂…………………………………………………………30
沈括…………………………………………………………30
徐光啟………………………………………………………31
李善蘭………………………………………………………3l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32
圭表…………………………………………………………32
日晷…………………………………………………………33
漏刻…………………………………………………………34
渾儀…………………………………………………………35
天體儀………………………………………………………36
水運儀象台…………………………………………………36
中國古代天文學著作…………………………………………37
曆法著作……………………………………………………37
天文星占著作………………………………………………39
天文儀器著作………………………………………………42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成就………………………………………43
太陽視運動的研究………………………………………44
對月亮運動的研究…………………………………………48
交食研究……………………………………………………50
節氣和置閏…………………………………………………5l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名詞解釋…………………………………52
星宿…………………………………………………………52
二十八宿與國分野…………………………………………53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是儒家之學——朱熹對天文學的研究…59
三、地學…………………………………………………………63
中國古代的地震測報和防震抗震……………………………63
中國古代對海陸變遷的認識…………………………………67
古代地理名家著作介紹………………………………………72
《徐霞客遊記》 …………………………………………72
《元和郡縣圖志》 ………………………………………76
四、聲學、光學…………………………………………………80
聲學……………………………………………………………80
振動和波的古代觀念………………………………………80
共振現象……………………………………………………82
共鳴器和隔聲………………………………………………84
弦和管的振動………………………………………………85
管和弦的振動模式…………………………………………87
板和殼的振動………………………………………………88
奇妙的“魚洗”……………………………………………90
天壇和鶯鶯塔………………………………………………91
光學……………………………………………………………92
光的直線傳播………………………………………………92
鏡面成像原理………………………………………………94
世界上最早的潛望鏡………………………………………95
五、中國傳統機械工程………………………………………100
簡單機械……………………………………………………100
古代農業機械………………………………………………102
古代先進的灌溉機械………………………………………103
古代先進的糧食加工機械…………………………………104
交通運輸機械………………………………………………106
地震儀器……………………………………………………109
萬象支架……………………………………………………110
其他機械……………………………………………………111
六、建築、土木工程…………………………………………114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114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形式……………………………………115
《營造法式》古典建築之規範……………………………117
建築材料……………………………………………………119
古代的寺和塔………………………………………………12l
著名的塔……………………………………………………122
古代橋樑建築………………………………………………124
發展史……………………………………………………124
古代各種橋樑的建造技術成就…………………………125
古代的城市規劃……………………………………………133
長安城……………………………………………………133
唐長安城的前身——隋大興城…………………………134
宮城和皇城………………………………………………134
煙水明媚的曲江池………………………………………137
長安水系…………………………………………………137
一座軍事管制的城堡……………………………………138
長安城的繁榮和覆亡……………………………………138
著名建築群……………………………………………………140
萬里長城…………………………………………………140
故宮………………………………………………………143
古代園林……………………………………………………146
頤和園……………………………………………………146
拙政園……………………………………………………147
七、水利工程…………………………………………………148
水利技術史……………………………………………………148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152
都江堰……………………………………………………152
寧夏古灌渠………………………………………………154
通惠河……………………………………………………155
永濟渠……………………………………………………157
鄭國渠……………………………………………………158
龍首渠……………………………………………………158
芍陂(安豐塘) …………………………………………159
黃河大堤…………………………………………………159
海塘………………………………………………………160
兩條著名的通航運河………………………………………16l
靈渠………………………………………………………161
大運河……………………………………………………161
河流水文觀測………………………………………………162
涪陵石魚…………………………………………………163
吳江水則碑………………………………………………163
潮汐表………………………………………………………164
竇叔蒙濤時圖……………………………………………164
四時潮候圖………………………………………………165
水利經典著作………………………………………………165
《水經注》——宇宙未有之奇書…………………………165
《山海經》…………………………………………………170
古代著名水利專家…………………………………………173
戰國時代的水利專家——管子…………………………173
元代水利科學家——郭守敬……………………………175
功績卓著的治水名臣林則徐……………………………176
八、農業生物科學及相關技術………………………………178
古代農業史綜述……………………………………………178
中國古代農業和技術的特點………………………………183
中國古代農業制度選介……………………………………189
元代救荒制度……………………………………………189
清代土地制度……………………………………………19l
中國古代農學著作…………………………………………194
九、織造與織機技術…………………………………………204
中國古代的葛、麻紡織……………………………………204
中國古代的染色技術………………………………………207
中國古代的紡車和織機……………………………………212
蠶絲的開始利用……………………………………………219
原始的紡織技術……………………………………………220
紡墜與紡車…………………………………………………22l
紡輪…………………………………………………………222
腳踏三錠紡車………………………………………………222
現代織布機的始祖——腰機………………………………222
古代織造技術的最高成就——提花機……………………223
絲綢紋樣的演變……………………………………………224
色彩斑斕的刺繡……………………………………………226
絲綢之路……………………………………………………229
十、造紙術及印刷術…………………………………………230
古代造紙術…………………………………………………230
紙發明前的書寫材料……………………………………230
紙的發明過程……………………………………………23l
蔡倫改進造紙技術………………………………………232
造紙技術的發展…………………………………………234
造紙術的向外傳播………………………………………235
印刷術………………………………………………………236
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237
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238
活字印刷的發明……………………………………………24l
宋、元版本是雕刻事業的繼續與發展……………………244
印刷技術的對外傳播………………………………………246
十一、陶瓷·…………………………………………………248
陶器的發明…………………………………………………248
陶器的套用…………………………………………………250
中國陶瓷業對世界的影響…………………………………253
十二、航海、造船和遠洋航行技術…………………………255
指南針…………………………………………………………255
磁現象的發現…………………………………………………255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256
指南針的發明………………………………………………258
羅盤定位……………………………………………………260
磁性質的套用………………………………………………261
古代造船技術成就…………………………………………262
中國古代航海技術上的成就………………………………269
鄭和下西洋和航海成就……………………………………272
中外交通史必讀之書《島夷志略》 ……………………279
十三、軍事技術、火藥與火器史……………………………282
中國古代火藥………………………………………………282
火藥的原料…………………………………………………285
火藥的發明…………………………………………………286
火藥的套用…………………………………………………287
火藥的對外傳播……………………………………………291
古代兵器……………………………………………………291
異采紛呈的冷兵器…………………………………………292
不斷創新的古代火器………………………………………294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298
《周易》……………………………………………………298
《孫子兵法》………………………………………………299
《孫臏兵法》………………………………………………30l
《吳子》……………………………………………………302
軍事將領——李靖…………………………………………303
《紀效新書》………………………………………………304
《太白陰經》………………………………………………304
古代著名戰例…………………………………………………307
秦趙長平之戰………………………………………………308
漢匈之戰(上) ……………………………………………309
漢匈之戰(下) ……………………………………………310
赤壁之戰……………………………………………………311
淝水之戰…………………………………………………312
唐朝反擊突厥之戰………………………………………313
宋金和尚原之戰…………………………………………314
中國古代軍事制度…………………………………………315
上古時代…………………………………………………315
戰國時期…………………………………………………315
秦朝………………………………………………………316
西漢………………………………………………………317
隋唐………………………………………………………318
宋代………………………………………………………319
明朝………………………………………………………320
清朝………………………………………………………320
十四、有色金屬及冶煉、鐵冶煉……………………………322
中國古代礦物學……………………………………………322
中國古代探礦技術…………………………………………326
先進的採礦技術……………………………………………330
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成就…………………………………335
生鐵和柔化處理技術……………………………………335
煉鋼技術…………………………………………………337
鼓風技術和冶金燃料……………………………………342
青銅及冶煉……………………………………………………344
日臻完善的青銅冶煉…………………………………………344
高超的鑄造技藝………………………………………………345
精美的古代青銅器作品………………………………………346
十五、中國古代煉丹術………………………………………357
火法煉丹…………………………………………………358
水法煉丹………………………………………………………358
黃金的溶解……………………………………………………359
硫黃的溶解……………………………………………………360
煉丹術所用的藥物……………………………………………360
煉丹術所用的工具和設備…………………………………361
尹西煉丹術的關係…………………………………………361
十六、中

書摘

古代數學,直到明代中葉以前,在數學的許多分支領域裡。中國一直處
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的許多數學家曾經寫下了不少著名的數學著作
。許多具有世界意義的成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古算書而得以流傳下來。這些
中國古代數學名著是了解古代數學成就的豐富寶庫。
例如,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它
們都是公元紀元前後的作品,到現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能夠使兩千年
前的數學書籍流傳到現在,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開始,人們是用抄寫的方法進行學習並且把數學知識傳給下一代的。直
到北宋,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開始出現印刷本的數學書籍,這恐怕是世界上
印刷本數學著作的最早出現,南宋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五種數
學書籍,更是值得珍藏的寶貴文物。
從漢唐時期到宋元時期,歷代都有著名算書出現:或是用中國傳統的方
法給已有的算書作註解,在註解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算法;或是另寫新書
、創新說、立新意,在這些流傳下來的古算書中凝聚著歷代數學家的勞動成
果,它們是歷代數學家共同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產。P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