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級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蘇俄海軍代號:949型“花崗岩”和949A型“安泰”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北約代號分別為奧斯卡I級和奧斯卡II級,兩級並稱奧斯卡級,英文:Oscar class)。是目前俄羅斯海軍裝備的最先進的巡航飛彈潛艇。949型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1969年開始設計,首艇於1978年開工,1980年下水,同年服役。949級一共建造了2艘,現已經全部退役。949A型最後一艘“克拉斯諾達爾”號,將於2014年被拆除。

基本信息

簡介

奧斯卡級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潛艇是在前幾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基礎上改進的。其主要發展目標是在靠近前蘇聯的海域攻擊敵方航母作戰編隊,占據航母編隊航線的前方陣地,在飛彈的最大射程內用多枚飛彈攻擊航母編隊。根據需要,擊毀一艘大型艦艇需要2~7枚飛彈,齊射數為4~15枚左右,因此研製了裝備24枚飛彈的潛艇,可進行二次攻擊。

而949A級(奧斯卡II級)是目前全世界上火力最強大的攻擊性潛艇。英國《簡式防務年鑑2006》中對於949A級的評價是:“奧斯卡II級不僅能消滅航母艦隊,還能順手把這個區域內的潛艇蕩平。”奧斯卡級最讓俄羅斯人自豪的是它的靜音效果。它是阿庫拉級“獵豹”號和美國海狼級出現之前全世界最安靜的遠洋攻擊性潛艇,

研製背景與計畫

背景

冷戰時期,美國的快速航母作戰編隊具有深入敵方領土,執行戰略核攻擊的能力。而前蘇聯海軍一向把攻擊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保衛本土不受嚴重威脅,作為主要戰略使命之一。所以,自20世紀60年代起,前蘇聯先後建造了“回聲”(Eeho)-Ⅱ級(29艘)、“查理”(Charlie)級(18艘)巡航飛彈核潛艇。

為了替換這些核潛艇,遂於1969年提出了建造一級高性能巡航飛彈核潛艇的計畫,即“奧斯卡”(Oscar)級巡航飛彈核潛艇。

計畫概況

“奧斯卡”級核潛艇是在前幾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基礎上改進的。其主要發展目標是在靠近前蘇聯的海域攻擊敵方航母作戰編隊,占據航母編隊航線的前方陣地,在飛彈的最大射程內用多枚飛彈攻擊航母編隊。根據需要,擊毀一艘大型艦艇需要2~7枚飛彈,齊射數為4~15枚左右,因此研製了裝備24枚飛彈的潛艇,可進行二次攻擊。

“奧斯卡”級核潛艇共分為兩型,I型艇在1978~1983年內建造2艘;Ⅱ型艇從1983年開始建造,建成12艘。

研製時間表

歷程

1969年,提出“奧斯卡”級核潛艇戰術技術任務書;

(圖)奧斯卡級核潛艇潛航

1978年,“奧斯卡”-I型艇首艇開始建造;

1980年11月,“奧斯卡”-I型艇首艇服役;

1986年12月,“奧斯卡”-Ⅱ型艇首艇服役;

1997年“奧斯卡”-I型艇第2艘艇退役;

2001年“奧斯卡”-Ⅱ型艇第12艘服役;

2012年“奧斯卡”-Ⅱ型艇第12艘退役。

研製單位

該級艇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北德文斯克造船廠(Severodvinsk)建造。

使命任務

該級艇的主要任務是在靠近俄羅斯的海域攻擊敵方航母作戰編隊,可用多枚飛彈同時對目標發動攻擊,也可與遠程海上轟炸機和水面艦艇協同作戰,對航母作戰編隊實施飽和攻擊。初始目標數據由衛星或偵察機提供。該級艇還可以利用遠程巡航飛彈攻擊敵方國土。該級艇也可承擔巡邏、偵察、蒐集情報、布雷等多種作戰任務。

服役狀況

該級艇自1978年開始建造,至今已建成“奧斯卡”-I型艇2艘,已於1997年退役

1986年12月-1997年5月建成並服役“奧斯卡”-Ⅱ型艇11艘,7艘在役,在建1艘。

Ⅱ型核潛艇

概況

60年代,前蘇聯針對美國迅速發展的航母戰鬥群,提出改進研製高性能巡航飛彈核潛艇,奧斯卡級核潛艇就是為滿足這一需要而推出的前蘇聯第四代巡航飛彈核潛艇(SSGN)。

奧斯卡級潛艇至今已建造14艘,其中4艘服役於太平洋艦隊,其他均在北方艦隊服役。奧斯卡-I型艇已提前退役,目前,奧斯卡-Ⅱ型艇是俄羅斯反航空母艦的核心力量,也是當前世界上噸位最大、威力最強的巡航飛彈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潛艇現有12艘在役,分屬兩個艦隊,其中:北方艦隊8艘,包括K148、K119、K410、K266、K186、K141、K512及K530艇,基地為BolshayaLopatka;太平洋艦隊4艘,包括K132、K173、K442及K456艇。其服役狀況為:

舷號艇名下水服役

舷號 艇名建造時間 服役時間

(圖)奧斯卡級核潛艇
奧斯卡級核潛艇靠岸
K148 克拉斯諾達爾 1985年8月 1986年12月

K132 別爾桑羅德 1986年3月 1987年1月

K119 沃羅諾什 1987年12月 1988年12月

K173 坦波夫 1989年1月 1989年12月

K410 斯摩捷斯克 1989年12月 1990年12月

K442 普斯科夫 1990年1月 1991年1月

K456 卡薩特卡 1991年12月 1992年1月

K266 奧勒爾 1992年 1993年

K186 奧姆斯克 1992年 1993年2月

K141 庫爾斯克 1992年 1994年

作戰任務

奧斯卡-Ⅱ型艇的主要任務,是在靠近俄羅斯的海域攻擊敵方航母作戰編隊,可用多枚飛彈同時對目標發動攻擊,也可與遠程轟炸機和水面艦艇協同作戰,對航母作戰編隊實施飽和攻擊。其初始目標數據由衛星、偵察機或水面艦艇提供。

該級艇裝備SS-N-24飛彈後,還可以利用遠程巡航飛彈攻擊敵方國土。該級艇也可承擔巡邏、偵察、蒐集情報、布雷等多種作戰任務。

作戰系統

聲吶

“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尋和攻擊用艇殼聲吶,“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艇殼聲吶,“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

導航

慣性導航,衛星導航,無線電六分儀。

雷達

“窺探對”型、“窺探片”型對海警戒雷達,I波段;“穿孔盤”型火控雷達;“場燈”、“方環”型偵察雷達。

通信

自動無線電通信系統,“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低頻、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極低頻浮力天線。

電子對抗

“圓邊帽”型、“團磚”型、“棒磚”型電子對抗措施;“克里姆”-2型敵我識別器。

指揮和控制

作戰控制情報系統。

動力裝置

該級艇裝備了2台VM5型緊湊布置壓水堆裝置。每台反應堆熱功率200MW。兩台反應堆沿艇中心線串聯布置,可提供軸功率73.5MW(100000hp),堆芯壽命12年以上,可使艇具有300000nmile續航力。該級艇採用兩台蒸汽輪機,雙軸,兩個7葉固定螺距螺鏇槳,艇的水下航速達33kn,電力推進航行速度5kn。

重要機械設備採用組合式結構,浮筏式整體減振機座,輻射噪聲低。

武器系統

該級艇裝備24具SS-N-19飛彈發射筒,布置在艇前中部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指揮台圍殼每側有6個矩形蓋板,長約7m,寬約2m,內裝2具飛彈發射裝置,與垂線成45度斜角布置。

(圖)奧斯卡級核潛艇回家的路上

SS-N-19反艦飛彈(“花崗岩”型)是7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中遠程超音速(1.6Ma)掠海飛行的多用途飛彈,是SS-N-12飛彈的改進型。該型飛彈可從水下發射,射程500km,戰鬥部為750kgHE炸藥或500ktTNT當量核裝藥。

艇上裝有4具533mm和2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魚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潛深300m;65型魚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潛深1000m;SS-N-15反潛飛彈,射程50km,戰鬥部為200kt當量核深彈;SS-N-16反潛飛彈,射程120km,戰鬥部為40型主/被動聲自導魚雷。自衛武器裝載量28枚。

電子設備

該級艇的聲吶系統有“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尋和攻擊用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聲吶,“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用於被動搜尋遠程警戒。

導航系統有慣性導航、衛星導航、無線電六分儀等組成的綜合導航系統。艇上裝有“窺探對”型I波段對海警戒雷達,“場燈”、“方環”型偵察雷達,“穿孔盤”型火控雷達。

通信系統有“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設備,低頻與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極低頻拖曳浮力天線,浮力電纜長630m,拖曳深度90m。

該級艇裝備了作戰控制情報系統和先進飛彈射擊指揮儀,具有多種目標攻擊程式和抗干擾能力。電子對抗設備有“圓邊帽”型、“團磚”型、“棒磚”型電子對抗措施,“克里姆”-2型敵我識別器。

特點

反艦能力

奧斯卡II級潛艇奧斯卡II級潛艇
該艇攜帶24枚SS-N-19反艦飛彈,飛行速度1.6Ma,末段突防速度3.5Ma,射程20?550km,由指令修正制導慣性飛行,主動雷達尋的,它突防能力強,打擊威力大,可以對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實施飽和攻擊。該潛艇還可用65型反艦魚雷進行對艦攻擊。該魚雷採用主/被動聲自導和尾流制導,可攜帶核彈頭。 據報導,奧斯卡-Ⅱ的後續艇已裝備SS-N-24對地巡航飛彈,射程4000km,可攜帶1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可以實施對地攻擊,完成戰略攻擊任務。

反潛能力

該型艇不僅可以用53型魚雷進行反潛,還可以用SS-N-15、SS-N-16型反潛飛彈進行對潛攻擊。SS-N-15型反潛飛彈,可攜帶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從533魚雷發射管發射;SS-N-16型反潛飛彈,也可從650魚雷發射管發射。此外,還可發射SS-N-16的改進型SS-N-16B飛彈,可裝1枚核彈頭。上述反潛飛彈由於飛行速度快,大大縮短了飛臨目標的時間,使被攻擊潛艇難以逃脫,因此它們反潛威力大,命中率高。

隱身本領

該級艇採用多種降噪措施,採用七葉大側斜螺鏇槳、浮筏減振、艇體外表敷設消聲瓦等降噪措施,極限下潛深度達500米,並採用了多種隱身措施,因而隱身本領極高。 德國《海軍評論》報導,該型艇指揮圍殼內還裝有對空飛彈系統,這使該艇具備了一定的防空能力。

自持能力

該級艇屬於大型核潛艇,艇內空間大,可布置多種設備,改善了艇員工作和生活條件,包括設定健身房、游泳池、日光浴室、桑拿浴室和娛樂區等,使該艇的自持力達到120天,從而提高了艇的戰鬥力。

生命力

該級艇結構獨特,兩層殼體之間有4米間距充滿水,可承受一枚魚雷的攻擊;結構外形採取多種措施有利於在北極冰下活動;尤其是採用兩套核動力裝置互為備用;由於艇體採用小分艙,有多個艙室,所以可實現一艙進水不沉。因此,該艇的生命力極強。該型艇是當前世界上噸位最大、威力最強的一種巡航飛彈核潛艇,已成為俄羅斯反航空母艦的核心力量。

打擊樣式

反潛攻擊奧斯卡接到反潛命令後,可高速機動接近預定的反潛海域,隱蔽低速搜尋航行,聲納用被動方式工作。發現目標後,可以用SS-N-15、SS-N-16反潛飛彈或53魚雷實施直接攻擊。攻擊敵航母或海上艦船主要作戰方式有:陣地設伏、區域遊獵、引導截擊、長途奔襲、追擊攻擊等。對近距離目標主要以53型、65型魚雷實施攻擊,對遠距離目標主要以SS-N-19型反艦飛彈實施攻擊。

總體性能

基本性能

(圖)奧斯卡級核潛艇
浮出水面
排水量,水面/水下(t):13900/18300

主尺度,長×寬×吃水(m):154×18.2×9

軸功率MW(hp):73.5MW(100000hp)

航速,水面/水下(kn):20/33

續航力(nmile):300000

飛彈出口下潛深度(m):500

艇員編制(名):107

動力裝置:2台VM5型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雙軸,2個7葉固定螺距螺鏇槳。

飛彈發射筒:24具。

飛彈:SS-N-19巡航飛彈。

魚雷發射管:4具533mm。2具650mm。

魚雷:53型、65型魚雷。

反潛飛彈:SS-N-15、SS-N-16反潛飛彈。

水雷:32枚。

總體布置

該級艇採用水滴形線型,雙殼體結構。採用變直徑的圓形耐壓殼體,中部直徑8.5米,兩層殼體之間的間距約為4米,所以艇體很寬。艇體艏艉非耐壓殼體呈圓錐形,具有水滴形艏部,艉部是十字型操縱面,指揮台圍殼較長約32米。為了容易破冰浮出,指揮台圍殼裝設了加強板,圍殼頂做成圓形加強蓋。在圍殼內設有漂浮救生艙。艏水平舵靠近艏部,可以收回艇體中。Ⅰ型艇內分9個艙室,採用小分艙結構。Ⅱ型艇多設一個艙室,排水量大大增加。該級艇裝備了2台OK-650B型緊湊布置反應堆,每台反應堆熱功率190MW,堆芯壽命12年以上,使該艇具有很強的續航力。

潛艇

蘇聯
美國
法國
英國
德國
日本
荷蘭
朝鮮
其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