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所鎮](/img/f/1ff/nBnauM3X3EzMwkjN2MD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zg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所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文昌帝君張亞子就誕生在該鎮,“文昌故里、水鎮中所”的開發,將使中所鎮成為大涼山旅遊建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五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麾下左翼宰輔賴裕新,曾在中所鎮痛殲偷襲太平軍的越西廳同知周歧源。自民國時起,中所鎮就是越西縣土特產及外來鹽、布、小百貨的集散地。
中所鎮依整治後的越冕公路兩側,扒舊建新,立起一些瓷磚貼牆的二、三層樓,雜夾著更多的土牆老屋。不論新房老屋,臨街住戶總是設法弄出各種各樣的小鋪面,紅蓬綠帳,食店髮廊,煞是熱鬧。每逢二、五、八趕場,附近農民擔上自己的小收穫,更是以街為市,擺攤叫賣。馬車把式的吆喝聲,小販的叫賣聲,飛馳而過的機車的轟鳴聲,讓整箇中所古鎮顯得生機勃勃。
![中所鎮](/img/e/a8e/nBnauM3X4gzN4EjMzEDM0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xA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35年5月,紅軍長征進入了大小涼山,欲渡過大渡河北上抗日。
為粉碎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吸引敵人注意力,掩護紅軍主力勝利搶渡大渡河,在紅軍副參謀長左權,二師政委劉亞樓、十一團政委張愛萍等紅軍名將的率領下,於5月21日下午從瀘沽出發,當日晚到達喜德登相營,準備翻越小相嶺直插越西。小相嶺為靈關古道必經之路,因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紅軍一軍團偵察連,不顧連續行軍幾天的疲勞,在嚮導的帶領下,連夜直奔小相嶺,從側邊繞道到敵人背後。敵人還沒來得及抵
![中所鎮](/img/c/860/nBnauM3XxADMwMDN0MD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zg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紅軍先頭部隊占領小相嶺後,國民黨越西縣長兼防衛團長彭燦,發覺小相嶺的電話不通,知道情況不妙,急忙帶著兩個連的守城敵軍和家眷,趁天還沒亮就倉皇向漢源逃竄,一些地主豪紳聞訊也帶著家眷和貴重財物逃往四周山上的彝寨。彭燦在次日下午逃至甘洛縣海棠鎮後,被追趕來的紅軍先頭部隊活捉並處決。
紅軍從小相嶺直插而下,相繼占領了陶家營、中所等地。於5月22日中午時分,幾個騎馬的紅軍率先進入越西縣城,見到老百姓就笑嘻嘻地打招呼:“不要怕,我們是紅軍,是專為窮人辦好事的。”兩點左右,大隊紅軍相繼進入越西縣城,首先打開監獄釋放了被關押的彝漢民眾和人質。接著,紅軍砸開了偽縣府檔案櫃,將反動政府的地畝銀糧冊簿和文書檔案全部焚毀。
自古以來,越西就是交通要道,古代“南絲綢之路”和現代“成昆鐵路”線都貫穿境內,使越西彝族文化與其他文化有交流的機會,並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形式。
區域人口
中所鎮各村委:
上街村 下街村 五里牌村 和平村 民強村 瀘圍村 瀘埝村 瀘林村 瀘花村 陶家營村 順利村 龍泉村
中所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經濟發展
![中所鎮](/img/3/dc9/nBnauM3XwQTOxkDO2QD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0g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所鎮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播種面積3.8萬畝,,以生產夏秋季大白菜,夏冬蘿蔔及秋季、秋延後海椒、黃瓜、蕃茄、豆類為主,年產量11.4萬噸。二00二年二月被四川省農業廳認命為“四川省第一批優質蔬菜基地”,經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管理機構對產地環境抽樣、檢測、論證,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認證面積8萬畝,所送檢海椒、蘿蔔、白菜、黃瓜,被同時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
旅遊景點
![中所鎮](/img/4/5ab/nBnauM3X3AzM0kDOwYT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2k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中所古鎮類似北京胡同。由青石或水泥鋪就的路面已破損不少,露出碎石沙土。兩旁民居多為土牆或木板結構,有臨街開門的,亦有一門進去別是天地的四合院,天井雖是內地常見的那種方形,但頭頂上卻是由小青瓦圍剩的一個直徑一米多的天窗。這種上圓下方的結構,除了遮擋大涼山強烈的紫外線外,恐怕也含有古老傳說中天圓地方的意思。中所古鎮有一個三百年歷史、板式結構、前後兩進的老院子。老房檐上刻有飛禽走獸,窗欞雕花精美,屋內陳設一律老式的家具飾物,剝落的油漆和裂開的木紋是年深日久的標識。
![中所鎮](/img/c/286/nBnauM3X2QDN3gjM0YT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2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中所水觀音位中所鎮中所中學旁,水源來自山腹中,系地下河流水系。中所水觀音依山水,有農家樂等到休閒場所,有烤乳豬、陀陀肉、酸菜雞、蕎饃饃等風味小吃。水觀音的水是地下水,發源於鎮西頭的金馬山下,山腳縫間多股清泉湧出,又因魚隨泉出,又稱“金馬魚洞”。水觀音河的泉口處水面寬闊,水深丈余,成一小湖,“泉水清可見底,潔可數魚,冬暖夏涼,恍然有氣,天陰將晴,則軒然有聲,夏秋漲發,無濁浪橫波。”是當年水觀音河的寫照。水電站的攔壩,使水觀音河的湖水更甚,碧潭更靜。潭裡倒映的村莊,讓人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水中,可謂是水天一色。水觀音河水沿西南下流經丁山橋注入越西河,泉水環街繞舍,為中所水鎮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中所鎮](/img/1/609/nBnauM3XzAzMxETOwcTOyQjMzITMyIDN4MzMwADMwAzMxAzL3k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說法流傳已久。與聖人孔子齊名的文昌帝君張亞子,就出生在越西中所蘆林溝。傳說張亞子修行成仙后,被封為文昌帝君,文昌文化在中國及整個東南亞地區有廣泛的影響。據史書記載,文昌帝君姓張,名亞子,晉武帝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生於越西中所蘆林溝,後徙居梓潼,在七曲山修道勸善數十年,最終羽化成仙。歷史上,文人士子,儒、釋、道三家都十分崇拜張亞子,還借文昌帝君之名,書寫了大量著述,據不完全統計多達百餘種,這些經語中許多是勸善勉學的詩章。文昌文化影響廣泛,全國及東南亞地區所建的文昌宮、殿、廟、塔、閣、樓數以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