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9式坦克

中國59式坦克

中國研製的中型坦克,參考蘇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製。具有較強的火力,較好的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比較方便。坦克戰鬥全重34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門100 毫米線膛炮(見火炮),戰鬥射速4發/分,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 。車體首部和側面的裝甲較厚,炮塔成流線型,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基本信息

中國59式坦克簡況

中國59式坦克中國59式坦克
坦克作為陸軍突擊兵器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由此確立了其在陸軍中的主導地位。相比於世界坦克強國而言,中國的坦克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到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坦克工業仍然為零。但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新中國領導人並沒有因此妄自菲薄,而是以高瞻遠矚的雄偉氣魄決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從而拉開了中國坦克發展的序幕。

發展歷程

1949年9月,人民裝甲兵創建初期,裝備的坦克是從國民黨軍手裡繳獲的美制和日制坦克,數量只有375輛。由於這些坦克型號繁多、性能落伍,而且零備件缺乏,難以滿足裝甲兵作戰和訓練的需要。但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根本不具備研製和生產坦克的能力。所以從現實情況出發,中國決定首先從蘇聯購買坦克以應部隊急需。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中國引進蘇制坦克的步伐。1950年11月,中國從蘇聯首批購進10個坦克團的裝備,主要為T-34/85中型坦克,其次是少量的IS-2史達林式重型坦克和SU-122自行火炮。1951-1955年期間,又相繼從蘇聯購進47個坦克及自行火炮團的裝備。

T-34中型坦克和IS-2史達林式重型坦克雖然是二戰期間研製和生產的,但由於性能優異,所以在50年代初仍然屬於世界先進坦克之列。這些蘇制坦克在韓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讓人民裝甲兵告別了“萬國牌”坦克的歷史,部隊裝備首次實現制式化。

1955年11月,中國從蘇聯獲得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號T-54A的樣車。T-54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型坦克之一。它的成功引進,使人民裝甲兵的坦克裝備技術水平首次與世界同步。

T-54是在蘇聯1944年設計的T-44中型坦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而T-44又是在著名的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之處是採用扭桿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以及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T- 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但是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T-44在 1945~1949年期間進行了小批量生產,但使用證明其可靠性較差,所以蘇聯決定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發展,這就是後來的T-54。

T-54第一輛樣車於1946年製成,1947年在哈爾科夫坦克廠投產。該型坦克及姊妹型號T-55是二戰後世界上生產量最大的坦克。前蘇聯、原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共生產T-54/ 55坦克約5萬輛,占二戰後世界坦克總產量的1/3左右。直到1981年,前蘇聯鄂木斯克坦克廠仍在生產T-55坦克。

T-54A中型坦克是T-54的一種重要改進型,於50年代中期首次出現,它裝有D -10TG式100毫米線膛坦克炮,該炮配有高低向穩定器和高低向動力驅動裝置,首次安裝抽氣裝置,其他改進包括電動機油泵、艙底排水泵、改進型空氣濾清器和自動滅火裝置。最初製造的T-54A坦克未安裝紅外夜視設備,但後來生產的基本上都加裝了這種設備,並稱為T-54A(M)坦克。

中國對T-54和T-54A的性能是感到比較滿意的,但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單純依賴外購來滿足部隊裝備要求是不可想像的,而且也不符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則。為了發展自己的坦克工業和培養技術人才,中國決定以T-54A 為基礎進行仿製生產。為此,中國要求蘇聯提供T-54A中型坦克的全套圖紙和生產工藝,並於1956年4月動工建設國內第一家坦克製造廠(617廠)。

1957-1958年,617廠主要進行設計研究、翻譯圖紙、工藝技術檔案; 1958年底,第一輛用蘇聯零件組裝的國產T-54A 開下了流水線。到 1959年,617廠已經可以完全獨立生產T-54A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首批國產的32 輛T-54A參加了建國十周年大閱兵,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也是國產坦克首次向公眾亮相。1959年底,國產T-54A被正式命名為195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59式坦克,生產廠家命名為WZ120)。59式坦克的問世,宣告了中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徹底終結。中國的坦克工業發展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相關參數

中國59式坦克中國59式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59式坦克的車體為軋制裝甲鋼焊接結構,具有一定的傾角,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約100毫米,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駕駛艙在車體左前側,戰鬥艙位於駕駛員座椅後方的坦克中部位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在車體尾部,發動機橫置,用隔板與戰鬥艙隔開。駕駛員有1個向上抬起並向左旋轉開啟的艙蓋,艙前有2個潛望鏡,其中的1個可換成紅外潛望鏡。

59式坦克車首裝有與前上裝甲垂直的防浪板,當坦克涉水行駛時可防止水浪濺至駕駛員潛望鏡。駕駛員右邊的車體前部空間為彈藥架、電瓶及燃料箱。駕駛員後面的車體底甲板上開有向車內開啟的安全門。炮塔為鑄造結構,其外形為半蛋殼形,前裝甲厚約220毫米,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頂裝甲是用2塊D形鋼板對焊在一起再焊到炮塔頂部的,炮塔位於車體中部。車長在炮塔內左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內右側。車長有1個可以360度迴轉的指揮塔,其上有1個向前開啟的單扇艙蓋,TPK-1瞄準鏡安裝在車長指揮塔頂的前部,指揮塔上有4個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向後開啟的單扇艙蓋和1個MK-4型潛望鏡。

但59式坦克的外觀與T-54A還是有所區別的,如59式坦克取消了T-54A的紅外夜視裝置,這是由於當時中國受自身工業技術水平所限而不得已採取的決定。

59式坦克的主炮為1門100毫米線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裝有抽菸裝置。該炮可發射鎢芯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34發。作戰時,該炮發射穿甲彈的直射距離為1070米(鎢芯穿甲彈初速為1435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發射破甲彈的直射距離為1000米,火炮俯仰角為-5-+18度,最大射速為每分鐘7發。火炮裝有液壓式單向(高低向)穩定器,藉助瞄準鏡分劃測距,炮長通過瞄準鏡和火炮控制系統的操縱台完成對目標的瞄準和射擊。輔助武器為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由駕駛員操縱的7.62毫米航向機槍,備彈3000發。

59式坦克的發動機為12缸V型69度夾角4衝程強制水冷直噴式12150L柴油機,額定功率520馬力,額定轉速2000轉/分。該發動機有空氣起動和電起動兩種起動方式,並備有冬季起動的加溫系統。傳動裝置和操縱裝置為機械式,採用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離合器和固定軸式變速箱,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

59式坦克的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行動部分採用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在車體每側各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1個誘導輪和1個主動輪;在第1、5負重輪處裝有葉片式液力減振器等。

59式坦克的通信設備為A-220型或A-220A型調頻電台,前者的頻率範圍為20-22.375兆赫,後者為20-27.175兆赫,最大通信距離16公里。59式坦克還配有半自動滅火系統和手提式滅火瓶,在坦克的尾部還有兩具煙幕筒,但一般只在臨戰狀態才安裝。

59式坦克主要戰技術性能指標:全重36噸,乘員4人,車全長9米(炮向前),車寬 3.27米,車高2.4米(至炮塔頂),車底距地高0.42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0-33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側傾坡度為30度,越壕寬2.7米,越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潛水深5.5米,主用武器為1門100毫米線膛炮。

1960-1961年,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所對已生產出的59式坦克性能進行全面考核,先後在北方寒冷地區和南方炎熱地區試車,累計行駛9000多公里,主要考核其產品質量檢驗、戰術技術性能、使用壽命、適應性及可靠性。設計人員對59 式坦克進行部件、零件的設計及計算,以掌握原設計意圖,積累數據。同時,為全面測試坦克性能,籌建了中國第一批坦克試驗台架。通過試驗和部隊實際使用情況表明,59式中型坦克戰技術性能良好,機件工作可靠,適應性強,維修保養簡便,完全符合性能要求。與同時代的戰後第一代坦克如美國M48、日本61式、英國百人隊長等坦克比較,59式坦克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方面還是比較先進的。比如英國百人隊長式坦克體大身沉,戰鬥全重達50噸左右,但這卻導致機動性能大為降低,最大公路速度只有34.6公里/小時,最大行程僅102公里,遠遠落後於59式;在裝甲防護上,百人隊長式也弱於59式,其車體首上甲板厚度為76毫米(但百人隊長MK13型坦克增大為118 毫米);在火力上,百人隊長MK5/MK7等都裝備1門83.4毫米線膛炮,打擊能力明顯弱於59式的100毫米炮。直到百人隊長MK5/2和MK7/2 換裝了L7型105毫米線膛炮後,百人隊長的火力才超過了59式。

美國的M48在三大指標上比59式也不占優。比如其最大公路速度為41.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僅113公里;主炮為1門90毫米坦克炮;裝甲最厚處為120毫米等。日本61式坦克是美國M47/M48坦克的仿製品,性能與美制M48相近,所以三大性能也弱於59式。但是,西方國家的火控系統要比59式先進些,而且火炮大都採用雙向(高低向和水平向),射擊精度要比59式高些。再加上 59式最初沒有夜視裝置,夜間作戰能力也要弱於M48、百人隊長等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是人民裝甲兵的骨幹裝備。據外刊報導,從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中國總共生產了59式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其中約有6000輛裝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迄今為止,這些坦克的絕大部分仍在解放軍裝甲兵裝備序列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