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其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並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西周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後是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大約在5000年前,中國人已知道了冶煉銅的技術。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使用鐵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到了春秋時期,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空前活躍,湧現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孟子和軍事學家孫武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組織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並生前就開始修築龐大的墳墓。1974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和“絲綢之路”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人口達到5000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公元前140—前87年)是漢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他使中央政權實際控制的地方從中原擴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他派使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開了從長安(今陝西西安)經新疆、中亞直抵地中海東岸的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中國絢麗的絲織品經此源源西運。隨著東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於公元一世紀時傳入中國。公元105年,官員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發明了造紙術,使人類的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唐代盛世(618-907年)
漢之後,經歷了三國、晉、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實行一系列開明的政策,把中國封建時期的繁榮昌盛推向了頂峰: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紡織、染色、陶瓷、冶煉、造船等技術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國水陸交通縱橫交錯。七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力量不僅在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紮根,甚至擴展到中亞的許多城邦。中國與日本、朝鮮、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聯繫。
宋、元、明、清(960—1911年)
唐亡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戰亂頻繁的時期。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後有北宋、南宋,南宋時政權南遷,將北方先進的經濟、文化推廣到南方,促進了該區域的經濟開發。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術均居世界前列,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堪稱人類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其孫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多政權並立的局面,實現了包括新疆、西藏及雲南地區在內的全國大統一。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至宋元時期相繼傳入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建設北京城池和宮殿,並於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了七次規模巨大的海上遠航,途經東南亞各國、印度洋、波斯灣、馬爾地夫群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肯亞,是哥倫布時代以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程最遠的海上探險。
明朝後期,中國東北部的滿族人迅速崛起,於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統一了台灣,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終決定西藏地方領袖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其統治下,中國疆土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朝代 | 起止時間 |
夏 |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
商 |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
東 春秋 |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
周 戰國 |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
秦 |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
西漢 |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
東漢 | 公元25年 |
三國(魏、蜀、吳) | 公元220年—265年 |
西晉 | 公元265年—316年 |
東晉 | 公元317年—420年 |
南北朝 | 公元420年—589年 |
隋 | 公元581年—618年 |
唐 | 公元618年—907年 |
五代 | 公元907年—960年 |
北宋 | 公元960年—1127年 |
南宋 | 公元1127年—1279年 |
元 | 公元1271年—1368年 |
明 | 公元1368年—1644年 |
清 | 公元1644年—1911年 |
林則徐
近代(1840--1919年)
十九世紀初,清王朝迅速衰敗。英國在這一時期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清政府力圖查禁鴉片。英國為保護鴉片貿易,於1840年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清政府最後同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後,英、美、法、俄、日等國家不斷強迫清政府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自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年)
發生於1919年的五四運動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頭。其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強加予中國的不平等條款。強烈的愛國主義導致了這場由學生髮起進而發展到全國各階層的抗議運動。它同時引發各種新思潮進入中國,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21年,毛澤東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和全國解放戰爭(1945—1949年)四個歷史階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共同抗擊侵略者,贏得了抗戰勝利。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民眾匯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建國之初,中國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國農業人口總數90%以上的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農民分得了約4700萬公頃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取得巨大成就: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包括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重型和精密機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等。
從1957年到1966年,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3倍,國民收入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8%;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有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增長;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大規模展開。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國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原中共總書記鄧小平重新復出,自1979年起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把工作重點放到現代化建設上。通過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逐步確立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建國後形勢最好的時期。
1989年江澤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93年擔任國家主席,率領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與繼承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國策,中國呈現出政局穩定、經濟高速發展、外交活躍的鼎盛局面。
200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一中全會上,胡錦濤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胡錦濤當選為國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