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是一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反映我國新聞事業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的大型資料性年刊。《中國新聞年鑑》2010年卷於9月出版。年鑑2010年卷特別刊發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聞宣傳工作綜述》。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新聞年鑑》《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編輯部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管,主要負責《中國新聞年鑑》編撰工作的出版機構。

《中國新聞年鑑》編輯部成立於1982年,每年出版一卷,自創刊以來至2008年已連續出版27卷。它嚴格遵循“記錄昨天,啟示明天,服務現實”的辦刊方針,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強調辦刊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立足全局高度,確保導向正確,重點突出。

《中國新聞年鑑》自1982年出版至今,因其廣收博攬,分類清晰,比較系統而全面地反映中國新聞事業的狀況,成為了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記錄”,它為廣大讀者積累新聞資料提供了方便,是新聞業者了解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狀況的權威工具書,是新聞傳播學者進行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要的參考文獻。根據方漢奇教授調查了解,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北海道大學等處均藏有《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每年還在《附錄》部分刊發重點院校的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入學試卷,因此,它還是廣大新聞傳播學子進一步深造的重要參考書。

中國新聞年鑑的高、新、精、實、全、特。一部《年鑑》把一個年度中國新聞事業的萬千風雲變幻濃於一冊,也並非易事。《年鑑》記事,實則修史,史家視點,貫穿全書。綜觀《年鑑》,其框架、體例大有《史記》之風骨。人物、事件、物象、理論、數據,門類齊全,各顯其要。改版後的《年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處處突顯“高、新、精、實、全、特”的編輯特點。

《中國新聞年鑑》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反映中國新聞事業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的大型資料性年刊,創刊於1982年,被譽為“中國當代第一部大型新聞資料類書”。從創刊至今,《中國新聞年鑑》已積累文字資料約4000萬字,圖片資料約3000幅。

辦刊方向

張友漁在“發刊詞”上寫道:創辦《中國新聞年鑑》主要目的是“積累豐富的歷史資料,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社會語境、媒介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新聞年鑑》遵循編委會提出的“記錄昨天、啟示明天、服務現實”的辦刊方針,堅持“高、新、精、實、全、特”的特點,努力把該刊辦成中國新聞傳播事業年度資料庫、信息庫乃至思想庫。

編輯機構

《中國新聞年鑑》《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凝聚了中國新聞傳播業界、學界的高端人物作為編委會成員、特約編委等。按照慣例,由《人民日報》主要負責人任編委會主任,由中宣部新聞局主要負責人任編委會第一副主任,由全國各省(市、區)宣傳部主管新聞宣傳的副部長任特約編委。2005年捲起,特約全國新聞傳播學院主要負責人任新聞教育界編委。

《中國新聞年鑑》自創刊時起,就在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社團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設有資料中心,有關信息、資料、思想主要來自於中國新聞傳播業界、學界。

《中國新聞年鑑》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並編輯出版。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期刊家族中的一員,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新聞年鑑》已經成為中國新聞傳播學期刊中的重要品牌。

《中國新聞年鑑》現設機構如下:
社長:尹韻公副社長:孫京華
主編:錢蓮生
編輯部成員有:

編輯部主任:錢蓮生
編輯:錢蓮生孫京華賈雲海肖重斌冷凇

主要欄目設定

《中國新聞年鑑》《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在欄目設定上既保持鑒書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又確保欄目的新鮮性與實用性。每年根據年度新聞事業特點適當增加新欄目。自2007年捲起,在欄目設定上做了一些調整,力求欄目更為科學規範。目前,常設欄目如下:

《圖片》——通過圖片反映年度中國新聞事業新風貌、新特點、新變化。
《要文》——刊發中央領導同志公開發表的關於新聞工作文稿、講話指示信函等的原文或摘編稿;刊發中央新聞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有關新聞工作的重要文稿、講話、指示、信函等的原文或摘編稿。
《典章》——輯錄針對大眾傳媒、傳媒人及行業制定的政策法規、檔案等。

《綜述》——刊發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等權威機構提供的關涉年度全國新聞宣傳、中國對外宣傳、全國報刊管理、全國廣播電視業發展、中國網路媒體發展、中國廣告業發展等概況的原創稿件;約請相關學科權威學者以巨觀視野,聚焦年度中國新聞學研究、中國傳播學研究之大成,每年一篇的《新聞學研究綜述》《傳播學研究綜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概況:中央新聞媒體》——刊發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日報、科技日報、法制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記協等十多家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社團的年度概況,充分反映它們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新聞報導、經營管理、隊伍建設、技術進步等方面的重要實績。

《概況:地方新聞媒體》——地方新聞事業是中國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新聞年鑑》創刊以來一直全面收錄全國三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新聞宣傳、事業發展、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概況。該欄目內容全部由設在當地黨委宣傳部或省記協或主要媒體的資料中心提供。

《概況:港澳台媒體》——目前分設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新聞傳播業概況三個子欄目,重點介紹三地新聞傳播業年度發展總體概況。

《專論:高層視點》——輯錄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新聞研究機構主要領導關於新聞改革、新聞實踐的思考。

《專論:新論選摘》——在全國公開發行的60多種新聞傳播學期刊、萬餘篇新聞傳播學論文中選編能反映年度中國新聞學研究最新成果的力作數十篇,摘發有代表性的觀點百餘條。

《評獎》——《中國新聞年鑑》全面收錄了從1979年的全國好新聞獎評選(1984年卷開設《中國好新聞評選》欄目)到1991年的中國新聞獎評選的成果。目前設作品獎、人物獎和其他評獎等幾個子欄目。

《經驗》——介紹全國新聞媒體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新聞業務、經營與管理、重大報導與策劃、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

《人物》——該欄目幾經變化,最初由方漢奇教授創設《中國新聞界名人》,從1983年卷開始刊出包括辛亥革命前的新聞界名人;1995年卷增設“中國新聞界人物”。截至2008年卷,該欄目已介紹中國新聞界(包括學界)人物3231人。目前,該欄目每年選發近百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在業界(原則上從業10年以上)、學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聞業界、學界人物小傳。該欄目還刊發逝世的全國知名新聞工作者小傳、評定的新聞專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獲得者名錄。

《新書》——《中國新聞年鑑》從1982年創刊至今對新聞傳播學書目做了較為全面的輯覽。1982年捲起陸續收錄了建國前及建國後出版的書刊名錄。目前每卷重點輯錄年度新聞傳播學新書目、選介20餘種有代表性的新聞傳播學論著。

《調查》——該欄目最初刊登“媒體及客群調查”,目前與時俱進地選發對新聞實踐有較強參考價值的各類調查報告。

《機構》——全面匯總由《中國新聞年鑑》資料中心提供的全國新聞管理機構、新聞傳播機構(包括通訊社、報刊社、廣播電視台、網路、新聞專業期刊)、新聞教育機構、新聞社團等名錄。

《統計》——自創刊伊始,《中國新聞年鑑》就刊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供的全面、權威的《中國報刊出版統計》。目前刊物收錄了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在內的統計數據,是國內收集新聞統計資料最全的新聞類年鑑。

《紀事》——中國新聞界守望新聞、記錄新聞,自身也融入新聞。每年的會議(包括工作會議和學術會議)、重大採訪與報導活動、經營管理工作、媒體科技工作、對外及港澳台交流情況等大事記在《中國新聞年鑑》都得到較全面的記錄。

刊物特點

《中國新聞年鑑》《中國新聞年鑑》

一、高。
作為中國新聞科學研究的權威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年鑑》,聚攏著中國新聞業界、學界的高端人物作為顧問、編委會成員、特約編委。它汲取高端人物的智慧,站在全局的高度,“描繪神州傳媒風雲”,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國家級傳媒和《南方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先鋒派傳媒的改革良策盡現其中;它縱覽中國傳媒年度動向,年度報刊業發展、廣播影視宣傳、對外宣傳、中國廣告業發展、中國新聞學研究、中國傳播學研究、中國網路媒體等概貌一覽無餘。陳力丹、明安香閔大洪等作者又多是相關專業、領域的知名專家。2003年卷創設的《高層論壇》為新聞領導層、管理層特設專區,把他們關於方針政策的闡釋及貫徹落實情況、新聞改革的精心策劃與決策等一一輯錄,王晨的《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宣傳工作》2003年卷、南振中的《對“三貼近”本質和核心的思考》2004年卷等高屋見瓴,闡釋精深。張延平的《策劃決勝負》2003年卷、王春莉的《創新,廣播發展的靈魂》2003年卷、孫偉的《〈北京青年報〉的編採分離實踐》2004年卷、劉紅兵的《從廣東實踐看入世後廣播電視業的生存與發展》2004年卷等來自於實踐的理性升華之作,頗富見地,對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新。
《年鑑》貴在突顯一個“變”字,變則新。《年鑑》反映的內容新穎,新聞業界的新變化、新動向、新舉措等都得到全面呈現,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大眾報業集團———從“物理變化”到“化學變化”》2003年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兩個廣播節目獲“亞廣聯”大獎透析》2003年卷、《中央電視台伊拉克戰爭直播報導的幾點經驗》2000年卷、《光明日報———在辦出特色辦出風格上下功夫》2004年卷,這些聚焦在《新聞工作經驗》欄目中的清新之作既有一個傳媒集團的巨觀戰略,又有一個具體報導的微觀戰術;既有體制機制創新之道,又有新聞宣傳改革創新之術。新鮮的內容,讓傳媒人可感、可學、可用,2004年卷以《文心雕龍》為依據,對新聞學人習焉不察的“喉舌”進行深入追考,發當代新聞學人之所未發,糾正成說,填補空白,《新華文摘》予以轉載。陳衛星的《關於傳播學在中國發展的若干思考》2001年卷、陸小華的《中國傳媒發展十大趨勢》2002年卷、李良榮的《媒體整合的背景及應對舉措》2003年卷、陸地的《中國電視產業集團化的誤區》2003年卷、潘燕輝的《黨報黨刊需要的思路變革》2004年卷等新論,看看題目就誘人深入。微言大義,集腋成裘,每年近50篇微縮論文的摘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年度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與中國新聞學年度綜述相互映襯,相互補充。

三、精。
精選,精編,精品。面對浩翰的信息海洋,《年鑑》把關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高”與“新”便成了精選的標尺,而精編則是把關人職業技術、職業道德的展示。“高”與“新”都離不開“精”,高視角、新內容都需要精心選擇、精細編輯。精選、精編才能出精品。看得出中國新聞年鑑人正在為此作不懈努力,把這棵大樹打造成精品。這也是歷史賦予中國新聞年鑑人的重任。

四、實。
貼近實際,內容實在,服務現實———這是《年鑑》呈現出的一大特色。貼近實際,是《年鑑》實現“三貼近”的具體體現;內容實在是《年鑑》作為反映我國新聞事業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的大型史料性年刊的內在要求;服務現實既是中國新聞界的期待訴求,也是中國新聞年鑑人的一種價值追求。《年鑑》真實反映新聞工作實際。《新聞事業概況》竭力用事實說話,倡導用數據、圖表說話,儘可能刪去無關宏旨的評述可能囿於諸多因素,存在各省風貌不一、參差不齊的狀況。傳媒調研可謂經世致用,大量的實證研究既為經院式學理找到實踐的歸宿,又反過來成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利器。《傳媒及客群調查》解渴釋惑。孫正一等的《我國新聞媒體資本運營情況初探》2002年卷、張國良、丁未的《中國大眾傳播媒介與“知溝”現象初探》2003年卷、蔡雯的《關於我國六省區主要新聞媒介新聞資源開發現狀的調查報告》2004年卷、喻國明等的《信息透明化處理的傳播效果》2004年卷等都是結結實實的調查力作。

五、全。
全面蒐集,全面記錄,全面展示———《年鑑》貴在資料蒐集全。“全”與“精”相輔相成,《年鑑》處理精當。綜觀《年鑑》,大體上有“五全”。

其一,《年鑑》的子目門類全。從新聞事業組成看,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從2003年捲起均有涉獵,中央各大媒體以及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的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盡展年度新聞事業英姿。

其二,《年鑑》編輯手段全。有文字闡釋,有圖片展示,有列表說明,有數據記載。

其三,《年鑑》記事全。全國新聞界大事分會議、新聞管理、重大採訪報導活動、媒體科技、對外及港澳台交流、隊伍建設、綜合等,分門別類、多角度、多側面歷時性地全面記錄。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五四新聞獎等國家級新聞評獎結果一應俱全。

其四,數據信息全。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統計處提供的《中國報刊出版統計》既全面又權威。

其五,相關資訊全。書目介紹,全國年度新聞傳播學科新書按時間順序排列,2001年卷235種,2002年卷290種,2003年卷320種,2004年卷339種,可謂一覽無餘。新聞機構,從中央新聞領導管理機制、通訊社、報刊社、廣播電視台到地方的相應機構以及各省新聞社團,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六、特。
《年鑑》突出了新聞界的特色,突出了年度新聞界新特點。《年鑑》每年都有特別的策劃以專題的形式奉獻給新聞界。《年鑑》因“新“而特,創新思維,才有每卷不一樣的專輯。2001年卷,由新聞史學泰斗方漢奇先生等梳理的《二十世紀中國新聞事業年譜》極具史料價值。2003年卷設立《中國網路媒體專輯》,其中勾畫的“中國網路媒體發展軌跡”理據結合,內容全面。2004年卷又全力打造《專題:中國傳媒集團》,這是中國新聞年鑑人順應文化體制改革需要而匠心獨具的大手筆策劃,結成碩果的《中國傳媒集團發展報告》,“是一部獨具特色、資料豐富的權威性報告”,給加大改革力度、做強做大的中國傳媒界提供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2004年卷還特別組織了《中國新聞專業期刊專輯》,這是傳媒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介紹我國新聞專業期刊的發展狀況及其特徵,並對新聞專業期刊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卷又一卷《中國新聞年鑑》特別策劃的一個又一個專題如珍珠串鏈般散射出熠熠的光輝。

相關評價

《中國新聞年鑑》《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新聞年鑑》2010年卷於9月出版。《中國新聞年鑑》2010年卷共設20個欄目,包括要文、典章、全國新聞事業專項綜述、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社團概況、地方新聞事業概況、港澳台新聞傳播業概況、世界媒體峰會專輯、高層視點、中國傳媒集團專題、新媒體專題、人物、機構等,在卷首設有圖片。

2010年卷《中國新聞年鑑》卷首圖片生動記錄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新聞界的親切關懷以及重要會議、重大報導、重大活動、事業發展、友好往來等的精彩瞬間。該卷選摘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新聞宣傳界負責人2009年對新聞事業的新指示、新闡釋和新寄語。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國新聞媒體濃墨重彩,譜寫華章,該卷特別刊發中宣部新聞局為該刊提供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聞宣傳工作綜述》,同時在《圖片》《概況》《經驗》等欄目中對中央主要媒體和各地新聞界在國慶報道中的突出表現作了較為充分的反映。

2009年,由新華社等9家世界著名媒體機構共同發起,新華社承辦的世界媒體峰會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峰會開幕式並致辭。該卷為此特設專輯,專輯摘錄了9家媒體機構負責人作為共同主席的致辭和4個分論壇主席的發言。該卷關注重大突發事件、重視國際傳播是近年新聞界的新動向,在《經驗》欄目中設定了相關子欄目。

該卷刊發了2009年中國在新聞宣傳、對外宣傳、報刊管理、廣播電視業、網路業、廣告業發展及新聞學研究、傳播學研究方面的巨觀綜述以及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全國省市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港澳台地區2009年新聞傳播事業的基本概況。

該卷選發了30餘位新聞界高層人士關於學習胡錦濤兩個講話和傳媒科學發展、新聞理念探討、新媒體管理與經營、新聞宣傳創新等方面的新體會、新思考。選摘了一年來在新聞與傳播理論、新聞與傳播實務、媒介政策與管理、媒介經營、國際傳播、新聞傳播史、新聞教育和新媒介與科技等方面發表的有代表性的論文和觀點。

該卷繼續刊登全國新聞宣傳機構、新聞傳播機構(包括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新聞期刊)、新聞社團等的詳細名錄。

年鑑社在人手極少的情況下,建構質量、品位俱佳的《年鑑》編輯工程,實屬難能可貴。如果人力資源、財力資源許可,《年鑑》還可錦上添花。正如《年鑑》主編閻煥書先生希望的那樣,《年鑑》記錄了中國新聞事業闊步前行留下的美麗倩影,還應該“拍”下在社會轉型期,新聞傳媒、傳媒人不小心跌倒後爬起來的鏡像。歲月遺痕,約會有“年”;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著名史學家尹韻公先生在評價《中國新聞年鑑》時指出,“事業仍在大步前進,我們就不能、也不敢說這個報告是‘高山仰止’。事實上,這個報告在總結現狀的同時,也為下一步傳媒集團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問題和構想,譬如中國傳媒集團究竟能不能打破行業、領域的限制等等。這些問題既是發展的起點,又是事業的推力”。這同樣是給《中國新聞年鑑》提出的課題。

歲月演進,傳媒日隆,思想日新。中國新聞事業正如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中國新聞年鑑》這棵大樹也必將如影隨形,欣欣向榮。

2008年卷《中國新聞年鑑》9月上旬出版。這是該刊自1982年以來連續出版的第27卷。本卷版面刷新,內容和欄目設定有了較大改觀,是我國新聞事業權威工具書。

2008年卷《中國新聞年鑑》共設20個欄目:要聞、典章、全國新聞事業專項綜述、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社團概況、地方新聞事業概況、港澳台新聞傳播業概況、中國記協70年專輯、高層視點、新聞選摘、新書、經驗、評獎、調查、中國新聞傳媒集團專題、新媒體專題、任務、機構、統計、紀事和附錄等。卷首設有圖片。

新聞年鑑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是一部反映我國新聞事業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的大型資料性年刊,主要內容是記錄2007年我國報刊業、廣播電視業、網路傳播業、新聞宣傳與管理、新聞教育以及新聞與傳播研究的工作實績、重大事件、重大改革措施、典型經驗、重要人物、優秀成果、機構設定、重大人事變動等方面的情況。

《中國新聞年鑑》2005卷在保持原有欄目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一是首次翔實地展現了中央新聞主管部門一年來在新聞宣傳工作方面的數次重大戰役和管理工作的主要舉措;二是在上年新開欄目“專題:中國傳媒集團”的基礎上增設了“新聞教育院(系)概覽專輯”,以圖表形式和大量數據詳盡介紹了中國新聞教育發展狀況。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一)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油畫》
《中學生數學》
《中華文學選刊》
《中學生理科月刊》
《中學生理科應試》
《中國現代文學》
《中華文化畫報》
《中國音像》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中華詩詞》
《中學科技》
《中學教育》
《中華少年》
《中學俄語》
《中國小作文教學》
《中國文化》
《中華健身術》
《中華家教》
《中國小校長》
《中華活頁文選》
《中國小圖書情報世界》
《中國戲劇年鑑》
《中華傳奇·大歷史》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研究生》
《中國文藝家》
《中文自學指導》
《中國文學研究前沿》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韻文學刊》
《中外軍事影視》
《中外交流》
《中外故事》
《中外電視》
《中國信息年鑑》
《中流砥柱》
《中國文房四寶》
《中國小音樂教育》
《中華手工》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
《中國校外教育》
《中華傳奇》
《中國信息化》
《中學歷史教學》
《中國音樂教育》
《中國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
《中國職工教育》
《中國小實驗與裝備》
《中國遠程教育》
《中國文學研究》
《中學生數理化》
《中學生讀寫》
《中國文學》
《中華散文》
《中國新聞》
《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
《中國校園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中國文化研究》
《中國銀幕》
《中國音樂學》
《中國音樂》
《中文自修》
《中外童話畫刊》
《中國戲劇》
《中國學校體育》
《中學生博覽》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中學教學參考》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
《中國小外語教學》
《中國小教學研究》
《中國小教師培訓》
《中國小教材教學》
《中國小管理》
《中國小電教》
《中篇小說選刊》
《中華武術》
《中華文化論壇》
《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作家》
《中國中國小美術》
《中國語文》
《中學生天地》
《中學生》
《中華魂》
《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