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集中營

上饒集中營

上饒集中營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是“皖南事變”的歷史產物。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及愛國進步人士760餘人。景區座落於江西上饒市城區南部(今茅家嶺街道境內),景區總體面積2平方公里,擁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亭等紀念性建築物及23處遺址、遺蹟,景區可分五大參觀遊覽區。上饒集中營名勝區是全國重點文物和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十大紅色旅遊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上饒集中營上饒集中營
聞名於世的上饒集中營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是國民黨1941年1月初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周田、茅家嶺、李村七峰岩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人間地獄。這裡當時監獄四周架設起鐵絲網,負責管理的是軍統康澤系特務。第三戰區特務團調遣一個加強排擔任看守,監獄門外有荷槍實彈的衛兵日夜站崗。

中國人民政府於1955年在茅家嶺建立革命烈士陵園,陸續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等建築物。該陵園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

1941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將皖南事變突圍未成的新四軍幹部760餘人,以及在東南五省被捕的共產黨員、抗日青年和愛國人士八十餘人囚禁在茅家嶺的七峰岩(高幹禁閉室)、周田(苦工營)、李村(高等軟化所)等處,建立了規模龐大的上饒集中營。
當時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就被關押在李村七峰岩的禁閉室。上饒集中營四周構築了圍牆、鐵絲網、崗哨林立、警戒森嚴,在周圍30里以內設定了內層警戒圈。被關押的革命者對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並於1942年5月25日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1942年6月,日軍占領上饒時,集中營遷往福建,途經福建崇安赤石鎮時,被押的革命志士舉行了暴動,史稱“赤石暴動”。很多人就是在那次暴動中得以逃生的。

1955年人民政府在茅家嶺修建了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碑,碑上刻有周恩來題書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九個大字,1980年重新修葺,並建立了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今對外開發的監獄舊址卻已只有茅家嶺一處了。

關押人員

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還有部分從東南各省地方以上抓來的共產黨員和其它愛國進步人士,共700餘人。這些愛國志士在獄中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兇殘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並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無產階級正氣歌。

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上饒集中營
為了緬懷在集中營犧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繼承先烈遺志,黨和人民政府於1955年在茅家嶺建立革命烈士陵園,陸續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等建築物。該陵園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此後,相繼由南京軍區、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由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和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劉華清等為陵園題了詞。這裡交通便利,場地寬闊,環境優美,是了解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行團體入團、入伍、入黨儀式等活動和遊覽的好去處。上饒集中營景區已經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全國十大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主要景點

上饒集中營上饒集中營
烈士紀念館

為了緬懷在當年在上饒集中營犧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上饒人民在當年上饒集中營舊址上修建了一座白色雄偉的建築,這就是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而這座紀念館的設計師賴少其同志,就是當年從上饒集中營逃生的革命志士之一。在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內,通過聲、光、圖、物等形式,生動地再現集中營革命烈士英勇鬥爭的光輝歲月。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和烈士遺物。如今這裡已成為由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的全國中國小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饒集中營名勝區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掛牌儀式。

烈士紀念碑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於1956年,重建於1959年,位於茅家嶺雷公山中腰,座東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長寬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來題寫的“革命烈士們永垂不朽”九個鎦金題詞,東面刻有劉少奇、朱德題詞;南面和北面分別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員會題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紀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崗石分砌而成,呈銀灰色,氣勢雄偉,莊嚴壯觀。

烈士陵園

以革命烈士紀念碑為中心,東側為烈士公墓,南側為子芳亭、施奇烈士塑像;北側為十五烈士被秘密殺害處,西南側是集中營茅家嶺監獄舊址及擺著各種刑具的審訊室。

茅家嶺監獄舊址

茅家嶺監獄舊址區茅家嶺監獄舊址

茅家嶺監獄舊址位於信州區茅家嶺村,原為上饒集中營禁閉室,是獄中之獄,故稱“黑地獄”。內置鐵絲籠、燒辣椒水用的大鐵鍋。舊址由四個懸山頂合圍組成。木結構,磚石牆,封閉式廟宇建築。審訊室建築為木結構民房。刑訊室,是對革命志士刑訊逼供的地方。被俘革命同志經過苦工勞役後,其中革命中堅分子送來此處受酷刑。內置老虎凳、烙鐵等刑具。舊址建築為茅草棚,面寬9米,進深3米。上饒集中營的政訓是從精神上折磨人,軍訓則是從肉體上折磨人。集中營的刑罰名目繁多,甚為殘酷常用刑有“金”(針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燒紅的鐵板或鐵條燙身)、“土”(活埋)、“風”(冬天肅光衣服站在室外讓寒風吹)、“站”(鐵絲籠)、“吞”(吞食跳蚤虱子)、“紋”(用繩索綁勒項頸)、“毒”(飯菜里放毒藥)。另外還有花樣翻新的操型:如“特別操”、“三點成一線”、“兩腿半分彎”、“猴子抱樁”等等,不一而足,慘無人道。在上饒集中營里被敵特殺害和折磨致死的革命志士達200餘人。

在上饒集中營這座黑獄裡,被囚的共產黨人、革命志士同國民黨特務展開了艱苦卓絕英勇悲壯的抗爭,領導獄中鬥爭的核心力量是中共秘密支部。陳運和詩《茅家嶺》稱“遙遠的狂風暴雨與滅不盡的情感 曾一同囚禁在當年的茅家嶺 革命重任磨出祖國大地上的這塊硬繭 如今,才有不朽的英雄紀念碑高聳入雲 舊址,逢人便一遍遍講述‘皖南事變’ 講述新四軍,講述葉挺”、“一旦翻開震驚中外的史頁 敬佩的目光從四面八方投向上饒集中營”。

本部舊址—周田村

上饒集中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設在周田的“軍官隊”和“特訓班”。“皖南事變”發生以後,國民黨當局無視共產黨的嚴正抗議和國內外輿論的強烈反對,公然顛倒是非,於1月17日發出通電誣衊新四軍“圖謀不軌”,發動“叛變”,宣布撤銷新四軍番號。1941年2月17日,國民政府軍委會正式頒發了密件《新四軍被俘官兵簡訓實施辦法》。企圖通過所謂管訓,向被俘新四軍人員灌輸反動思想毒素,採用高壓和懷柔兩種手段,妄圖被俘人員叛變革命,轉而為國民黨當局效命。這是建立上饒集中營的反動宗旨。管訓實施計畫具體由三戰區司令長官部撰寫實施。1941年3月,顧祝同正式在上饒市南郊的周田村設立集中營,親押被俘的新四軍將士以及愛國民主人士。
周田村是四面環山的偏僻村莊,國民黨憲兵特務用剌刀、槍托攆走了大部分農民,搶占民房、祠堂和廟宇,挑選其中好一點的房屋經過修葺後作為自己的住地,差的改作牢房。3月底,軍官隊進駐周田村,與此同時,原來關押在三戰區政治部專員室茅家嶺監獄的一批“政治犯”也轉囚到周田,編為“特訓班”。於是,一個以周田村為中心,橫跨現今區、縣兩地,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嶺、石底等處監獄在內的集中營,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設在周田的“軍官隊”全稱是“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訓練總隊軍官大隊”。下分五個中隊,每中隊設三個分隊,每分隊設三個班,囚有650多名皖南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幹部。“特訓班”全稱是“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特別訓練班”。下設一個中隊,分三個區隊九個分隊,一二區隊囚禁的是三戰區從東南各省搜捕的80多名共產黨員和抗日愛國進步人士,其中有著名的革命文藝家、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北雪峰等。第三區隊囚禁的則是從皖南轉押過來的在皖南事變中突圍後被搜捕的新四軍幹部。上饒集中營有一個明顯不同於其它監獄和集中營的特點,那就是對外打著所謂軍政訓練機關的幌子,以“管訓”為名,行迫害之實。明明是完全推動自由的囚徒,卻被稱作“學員”,一律著軍服,佩戴有“更新”字樣的符號和臂章。特務們對被囚者實施的是所謂“政治感化教育為主,軍事訓練為輔”方針。上饒集中營周田舊址已恢復原貌,並向遊客開放。

七峰岩高幹禁閉室舊址

七峰岩禁閉室舊址在上饒縣黃市鄉七峰村。七峰岩是岩洞寺廟,因岩洞周圍有七個山峰而得名。七峰岩背負鶴山,前眺信水,山林幽靜,古木參天。由於此處僻靜隱蔽,成了秘密關押新四軍將領的場所。機關報四軍被俘的軍官,首先押解到七峰岩甄別,再轉送給別地。憲兵在四周安崗設哨,戒備十分森嚴。禁閉室設在七峰禪寺內。相說此寺為唐代淨空禪師所建,現建築為民國初年重修,禪寺由山門、正殿、左右廂層和天井、岩穴組成,沿中軸線展開。總體布局是東南西三面環抱岩穴,成封閉結構。在這裡關押的有葉挺軍長。新四軍三支隊司令員張正坤、教導總隊副隊長馮達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李子芳等析四軍高級軍官。現舊址保存大、小禁閉室4間。

李村葉挺囚室舊址 

李村葉挺囚室舊址位於上饒縣皂頭鄉李村。原系國民黨第三戰區高幹招待所。是江南自然村落普通民居,單門獨院,紅石圍牆,穿斗式梁架,懸山頂,褐色陶瓦。西南角空出一露天小院。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新四軍軍長葉挺為保存革命力量,奉命下山與敵談判,鏇即被扣押在安徽歙縣,後押送上饒集中營七峰岩,幾天后轉囚李村。葉挺囚室在北屋西側,門對小院。皖南事變中被俘新四軍高級幹部有些也被囚禁於此。葉挺將軍在此被關押6個月,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在牆上寫下:“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氣壓邪氣,不變應萬變,坐牢三個月,勝讀十年書”等詩句。可惜這些光照千秋的詩句,被看守的憲兵塗抹,不復存在。“上饒集中營”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碑
子芳亭子芳亭

上饒專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信江南岸黃金山上,信江書院的東側。山上松柏常青,幽靜宜人。它由上饒專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黃道墓和英雄牆組成。1952年為紀念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爭、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贛東北英雄兒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方誌敏、黃道等領導贛東北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立贛東北、閩浙贛、閩浙皖贛蘇維埃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紅十軍,領導蘇區人民對反動派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蘇區人民前赴後繼,堅持到全國解放,許多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碑的西北還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內安放黃道烈士墓。黃道(1900-1939),原名黃端章,江西橫峰人。1939年5月,在鉛山河口被害。黃道同志逝世後,初葬於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饒市,葬於他早年從事過農民運動的信江兩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為半球形水泥拱頂,正面刻有“黃道烈士之墓”的鎦金大字,顯得肅穆莊嚴。1994年,原上饒市委、市政府在紀念碑西面的台階牆上,又建英雄牆,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積的紅石雕刻而成,氣勢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暴動事件

上饒集中營上饒集中營
在集中營的鬥爭中,影響最大的是兩次越獄暴動。第一次暴動發生在1942年5月25日,囚禁於茅家嶺監獄的革命志士,趁國民黨內外吃緊的機會成功地舉行了越獄暴動。二十四位同志勝利衝出了牢籠。第二次暴動發生在20天后。當時日本侵略軍占領金華,攻陷衢州,逼近上饒,三戰區長官部一片慌亂,匆忙向閩北奔逃,並決定東南分團也一同向閩北遷移。1942年6月17日下午,集中營各隊在重兵押送下抵達福建崇安縣崇溪河畔的赤石,分批渡河。最後渡河的是第四中隊,時近黃錯,在秘密黨支部事先周密的組織和策劃下,發動了暴動,有的同志當場倒下了,但近百名同志衝出了虎口。前後兩次暴動,時隔不過20日,均取得了勝利,這在國民黨的集中營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在茅家嶺修建了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高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聳立在當年的茅家嶺集中營監獄東側山坡上,碑身四側分別鐫刻著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題詞。紀念碑後的山頂上,還有半圓球拱頂式的革命烈士墓,裡面安放著上饒集中營犧牲的烈士的忠骨。反映茅家嶺暴亂和赤石暴動的二幅漢白玉浮雕,鑲嵌在烈士墓前的護坡石牆上。四周樹木傲然挺拔,整個陵園莊嚴肅穆。

相關電影

電影《上饒集中營》表現了十六歲的新四軍女戰士施珍慘遭敵人輪姦致殘,但始終不向敵人屈服,在受盡折磨的情況下,她幫助一位國小女教員堅強起來,使其由最初的恐懼到最終的寧死不屈,敵人讓女教員陪綁,親眼目睹將施珍捆著石頭推入山谷深潭的場面,本以為能嚇倒女教員,但敵人萬沒想到,女教員卻繼施珍之後,自己毅然跳下了山崖。

歷史上的集中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