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烈士陵園坐落在江西省上饒市南郊茅家嶺,是國民黨1941年1月初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周田、茅家嶺、李村、七峰岩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人間地獄.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還有部分從東南各省地方以上抓來的共產黨員和其它愛國進步人士,共760餘人。解放後,為了緬懷在集中營犧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繼承先烈遺志,激勵教育後人,黨和人民政府於1955年在茅家嶺建立革命烈士陵園,陸續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亭等建築物。1988年1月上饒集中營監獄舊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陵園也於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概況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已獲準成為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聞名於世的上饒集中營,是國民黨1941年1月初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周田、茅家嶺、李村、七峰岩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人間地獄。這裡當時監獄四周架設起鐵絲網,負責管理的是軍統康澤系特務。第三戰區特務團調遣一個加強排擔任看守,監獄門外有荷槍實彈的衛兵日夜站崗。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還有部分從東南各省地方以上抓來的共產黨員和其它愛國進步人士,共700餘人。這些愛國志士在獄中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兇殘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並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無產階級正氣歌.

相關史實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聞名於世的上饒集中營,是國民黨1941年1月初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周田、茅家嶺、李村、七峰岩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人間地獄。1941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將皖南事變突圍未成的新四軍幹部600餘人,以及在東南五省被捕的共產黨員、抗日青年和愛國人士八十餘人囚禁在茅家嶺的七峰岩(高幹禁閉室)、周田(苦工營)、李村(高等軟化所)等處,建立了規模龐大的上饒集中營。新四軍軍長葉挺就關在七峰岩的禁閉室。這裡當時監獄四周架構築了圍牆、設起了鐵絲網,崗哨林立、警戒森嚴,並在周圍30里以內設定了內層警戒圈。負責管理的是軍統康澤系特務。第三戰區特務團調遣一個加強排擔任看守,監獄門外有荷槍實彈的衛兵日夜站崗。愛國志士們在獄中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兇殘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並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無產階級正氣歌。茅家嶺暴動舉行於1942年5月25日。1942年6月,日軍占領上饒時,集中營遷往福建,途經福建崇安赤石鎮時,被押的革命志士舉行了暴動,史稱赤石暴動。

建設目的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緬懷在集中營犧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繼承先烈遺志,黨和人民政府於1955年在茅家嶺建立革命烈士陵園,陸續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等建築物。該陵園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此後,相繼由南京軍區、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由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和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劉華清等為陵園題了詞。這裡交通便利,場地寬闊,環境優美,是了解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行團體入團、入伍、入黨儀式等活動和遊覽的好去處。

領導人題詞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周恩來題詞:“革命烈士們永垂不朽”
劉少奇題詞:“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朱德題詞:“繼承革命烈士們的事業,保衛和建設我們的偉大祖國”
江澤民題詞:“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李鵬題詞:“英名垂青史,忠魂照汗青”
喬石題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劉華清題詞:“緬懷先烈功績,弘揚時代精神”
田紀雲題詞:“ 學習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建立社會的民主政治 ”
鄒家華題詞:“英名浩氣,日月同輝 ”

上饒集中營名稱的來歷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舉世聞名,但這個名稱的來歷卻鮮為人知。“集中營”是個外來詞,漢語《辭源》里沒有它的出處。《辭海》“集中營”條目的解釋是:“反動派用來折磨、殘殺革命者、戰俘、勞動人民等的場所。被投入集中營的人,受到無限期的監禁、污辱虐待、非刑拷打和野蠻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法西斯設在邁丹尼克、奧斯威辛、布痕瓦爾德等地的集中營,用毒氣室、‘殺人機’等大批殺害被監禁者。我國解放前,國民黨在上饒、西安、重慶等地設立集中營,用各種極端殘酷的手段(包括集體屠殺),摧殘迫害共產黨員、進步人士和愛國人民。”可見“集中營”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法西斯納粹分子,是個引進的名詞。條目中所指國民黨在上饒、西安、重慶等地設立的集中營,其本名原來都不叫集中營,“集中營”是後來我們的同志給取的名稱。以前有關上饒集中營的資料中,提到上饒集中營的名稱時就有這樣的說法。那么,取各“上饒集中營”的“我們的同志”究竟是誰呢?
筆者通過多年的走訪,終於弄清楚了給“上饒集中營”取名的“我們的同志”,原為是著名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范長江當時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社長。華中分社駐在淮南天長縣大開莊村,與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駐地盱眙縣黃花塘村相距僅約一公里。全國最早的一本關於上饒集中營的書籍《上饒集中營》,由他主編定名於1945年初出版。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共頑固派陰謀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3月便將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650多人押送到國民黨三戰區長官部駐地江西上饒,囚禁在城南郊周田村,打著軍政訓練機關的幌子,冠冕堂皇地稱之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訓練總隊軍官大隊”(簡稱“軍官大隊”)。周田還有另外一個重要部分,也冠冕堂皇地稱之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司令部特別訓練班”(簡稱“特訓班”),囚禁皖南事變前後三戰區特務機關從東南各省地方上搜捕來的共產黨人和其他愛國進步人士80餘人,以及5月間從皖南“特訓處”移送過來的30餘名皖南事變後被搜捕到新四軍幹部,共有110餘人。“軍官大隊”和“特訓班”,就是當時上饒集中營的本名。1942年4月,三戰區長官部根據重慶國民政府關於在全國成立“戰時青年訓導團”的統一安排,將“軍官大隊”和“特訓班”合併改編為“戰時青年訓導團樂南分團”(簡稱“東南分團”)。這“東南分團”便是此後上饒集中營的本名,直至1945年10月解散垮台。
囚禁在上饒的新四軍幹部、菜產黨人和其他愛國進步人士,同殘忍成性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頑強不屈英勇悲壯的鬥爭,並陸續有人利用生病、服勞役和外出活動等時機個別逃跑越獄,1942年5月25日和6月17日更是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空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衝出了牢籠。這些成功越獄出來的革命志士,大多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周折,重返了革命隊伍新四軍
1944年秋末冬初,范長江得知一部從上饒個別逃跑和集體暴動越獄的同志來到了新四軍軍部,決定約請他們寫稿,準備彙編成一本書,用他們的親身經歷揭露控訴國民黨反動派殘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法西斯罪行,記敘新四軍幹部和共黨員人堅貞不屈的鬥爭事跡,用以教育鼓舞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廣大軍民。“東南分團”移閩途中深夜從石塘跳窗逃跑出來的原國際新聞社金華辦事處記者季音,這時已分配在新華社華中分社資料室,范長江安排他協助資料室主任趙揚編輯這本書稿。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應約寫稿的有赤石暴動主要領導者之一、皖南事前任新四軍教導總隊第四隊指導員的陳念棣,赤石暴動越獄的原新四軍軍部副官處長葉欽和,赤石暴動越南華僑、參加新四軍半個月就遇事變被俘的黃迪菲,茅家嶺暴動主要領導者之一、原新四軍三支隊五團特派員李勝,利用囚徒劇團到鉛山石塘演出之機越獄的新四軍畫家賴少其,季音和與他同時從石塘跳窗逃跑出來的龐斗華等,共十幾篇稿件。文章里用的都是上饒監獄的原稱,如“軍官大隊”、“特訓班”、“東南分團”,或者用地名稱為“周田監獄”、“茅家嶺監獄”、“七峰岩監獄”、“李村監獄”、“石底監獄”。
范長江審閱了全部文稿,認為國民黨反動派在上饒設立的監獄殘酷迫害新四軍幹部和其他革命志士的情形類似德國納粹集中營的法西斯暴行,提議將上饒的監獄稱之為“上饒集中營”,書稿也取名為《上饒集中營》。分社參與此書編輯的同志都覺得這個名稱取得好,恰如其他,一致表示贊同。
“上饒集中營”的名稱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根據范長江的這個意見,文稿中上饒監獄的原稱都可修改為“上饒集中營”。椐陳念棣2001年10月在北京家中接受筆者採訪時說,書中有篇他的文章《上饒集中營罪行》,原來他寫的並不是這個標題,文中也沒有“集中營”的提法,是范長江同志親自修改定的題目,文中也將原稱改成了“集中營”。
范長江自己也寫了一篇綜合性介紹集中營概況的文章,題目是《上饒集中營》,放在全書篇首(署名“長江”)。
書稿編好後,范長江還請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新四軍代政委的饒漱石寫了篇《上饒集中營出版序》,序的落款時間是“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皖南事變四周年”。書稿隨後交由華中新華書店出版發行。從此,“上饒集中營”的名稱迅速傳播開來。

法西斯地牢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集中營打著“軍政訓練機關”的幌子,幹著殘酷迫害革命志士的罪惡勾當。集中營刑罰名目繁多,常用刑10種: “金”(針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燒紅的鐵板燙)、“土”(活埋)、“風”(剝光衣服吹寒風)、“站”(站鐵剌籠)、“吞”(吞食跳蚤虱子)、“絞”(項頸上套繩索)、“毒”(飯菜里放毒藥);還有 4種特刑:“特別操”(連續幾個小時不停地跑步,三步一跪下,五步一臥倒)、“三點成一線”( 後腦、臀部、腳後跟緊貼牆壁成一直線,膝彎處塞塊磚頭)、“兩腿半分彎”(叉開兩腿,腳跟離地,上體挺直,兩臂向上屈伸)、“猴子攀樁”(用細麻繩把雙手十指綁在裂開的木樁上端,將木楔打進裂口處使木樁脹開,細麻繩嵌進手指)。
上饒集中營集中外酷刑之大成,是當時中國最黑暗的地方之一。“肉刑折磨何所懼?數日還原又鬥爭!” 集中營被囚的廣大新四軍幹部和其他革命志士,在獄中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殘忍成性的國民黨特務展開了堅貞不屈、可歌可泣的鬥爭,反懷柔,反高壓,直至成功地舉行著名的茅家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無產階級正氣歌。
在這場英勇悲壯的鬥爭中,近200名革命志士(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新四軍幹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寶貴的青春與生命。

主要參觀區

革命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革命烈士陵園:以革命烈士紀念碑為中心,東側為烈士公墓,南側為子芳亭、施奇烈士塑像;北側為十五烈士被秘密殺害處,西南側是集中營茅家嶺監獄舊址及擺著各種刑具的審訊室。其中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於1956年,重建於1959年,位於茅家嶺雷公山中腰,坐東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長寬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來題寫的“革命烈士們永垂不朽”九個鎦金題詞,東面刻有劉少奇、朱德題詞;南面和北面分別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員會題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紀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崗石分砌而成,呈銀灰色,氣勢雄偉,莊嚴壯觀。

茅家嶺監獄舊址

茅家嶺監獄舊址:位於信州區茅家嶺村境內,這裡原是一座“葛仙”廟,1939年夏改為三戰區特務機關政治部專員室關押政治犯的秘密監獄,人稱“獄中之獄”,聞名全國的茅家嶺暴動就發生在禁閉室這裡。

周田監獄舊址

周田監獄舊址:位於信州區茅家嶺鄉周村境內,1941年3月設立,專門囚禁皖南事變中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和從東南各省地方上搜捕來的共產黨員、愛國進步人士,共700餘人。

李村監獄舊址

李村監獄舊址:位於上饒縣皂頭鎮李村,原為三戰區長官部副縣官處招待所,後為囚禁“皖南事變”中下山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的地方。

七峰岩監獄舊址

七峰岩監獄舊址:位於上饒縣黃市鄉七峰村境內,是由七座山峰和一個岩洞組成,當年國民黨特務人員,將原廟宇廂房及山洞用木柵隔成數小間成為囚室,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張正坤,教育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馮達飛、第三縱隊五團團長徐錦樹等多人被囚於此。

國內主要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是後人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賢們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的統稱。又到清明時節,我們在此盤點一批國內著名的烈士陵園。大家在逐漸關注傳統節日的民俗傳統的時候同時還能記住這些逝去的烈士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