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三丫村委會位於塘綴鎮的西南面,人口5213人,1180戶,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89多畝,其中水田2089畝,坡地900畝,還有林木1500畝,下轄15條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外出務工經商800人,人均收入2000元,東南面連線梅塘公路,交通方便。
三丫村地處山區,人多地少,以農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香蕉、玉米等。過去,由於處於邊遠山區,村民信息閉塞,幾乎全是純農,收入較低村民生活艱難。
改革開放後,村民們借黨的富民政策,除大力發展副業外,剩餘的富餘勞動力紛紛轉移到珠三角等地,進行務工經商。村民由此從貧困中解脫出來,逐漸過上富裕生活。
為推進村的民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方便村民自治管理工作,村委會除建造了一幢三層占地70平方米,造價25多萬元辦公大樓和建造三丫國小外,還健全村民小組和成立理財小組,村的各項事務走上規範化、正常化軌道。
在創建文明村活動中,全體村民熱情參與村委會“採取分類、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爭取條條村都成為文明村。2004年,三丫村集資50萬元建造了水泥硬底化道路。在此影響下,次年大環村外出老闆張觀弟捐資50萬元給村里建造文化樓和硬底化道路。目前,全村所有自然村正在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至目前為止,三丫、大環等8條自然村分別被評為吳川市文明村。
農業經濟
三丫村委會屬丘陵山區,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香蕉、玉米為主,經濟發展有淡水養殖業,產品加工和手工業。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民眾生活已經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村莊現狀
村委會各自然村道路暢通,電話入戶率達80%,90%以上的民眾飲上了衛生潔淨的自來水,民眾生活正朝小康目標邁進,社會治安好,人民民眾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九十年代初,在上級的重視及村委會幹部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集資,建成了一幢占地70平方米,高三層,造價25多萬元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同時興建起三丫國小。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挖掘潛力,大搞回歸工程。吳川市文明村8村,成為塘綴建設新農村一亮點的排頭兵。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