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簡介
《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是中國政府自1991年以來發布的第九份人權白皮書,全文超過1.4萬字,介紹了中國2009年來的人權發展狀況。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將從7個方面用大量的事實介紹2009年中國政府為促進和保障人權所作的巨大努力和所取得的新進展。
白皮書全文
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
2010年9月
前 言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和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促進人權事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實施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經濟成長明顯下滑的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同時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在這一年裡,中國政府頒布實施了《國家人權行動計畫(2009-2010年)》。這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是指導和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檔案。計畫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貫徹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各個領域,貫穿於立法、執法、司法和執政、行政各個環節,明確規定了中國政府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一年多來,《國家人權行動計畫(2009-2010年)》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公民人權意識得到普遍提高,人權事業得到全面推進。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由於發展不足和發展不平衡,中國的人權狀況還存在著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社會更加公正和諧,人民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而努力。
為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了解,現將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進展情況公布如下。
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2009年,中國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投入4萬億元,著力促民生、保增長、調結構,促進社會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萬多億元,比上年增長9.1%。糧食產量5.3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第六年增產。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居民生活條件繼續得到改善。2009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15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8.5%和9.8%。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6.5%。2009年,國家安排專項建設資金550.56億元,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00萬套,改造國有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和部分城市棚戶區住房130萬套,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到2009年底,全國民用轎車保有量3136萬輛,比上年增長28.6%,其中私人轎車2605萬輛,增長33.8%。全國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0610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7947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79.9部。全年國內出遊人數達1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國內居民出境人數達4766萬人次,增長4%。
國家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業發展、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2009年,國家先後出台《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和《關於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中央財政投入資金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8%,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2009年,80萬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9.2萬戶遊牧民實現了定居,606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2000年至2009年全國累計解決2.25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6年實現了聯合國提出的“2015年前無法可持續獲得安全飲水人口比例減半”的發展目標。
國家高度重視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2009年,國家投入扶貧資金197.3億元,比上年增加30億元,通過財政貼息調動信貸扶貧資金投入252億元。2009年,國家將農村扶貧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196元,扶貧開發對象覆蓋4007萬人。到2009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3597.1萬人,占農村人口的3.8%。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2611元增加到2842元,增幅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
國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200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17204.81億元,人均衛生費用1192元,衛生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4.96%。國家安排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資金217億多元,支持986個縣級醫院(含中醫院)、3549箇中心鄉鎮衛生院、115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另撥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補助資金17.3億元。全年共為農村1126萬名孕產婦住院分娩實施補助,為1186萬左右農村生育婦女孕前3個月和孕早期3個月免費補服葉酸,為200萬農村婦女進行宮頸癌檢查,為2800多萬15歲以下人群補種B肝疫苗。2009年,全國“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完成21萬餘例次手術,對3萬處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進行水質衛生監測。到2009年底,全國愛滋病抗病毒治療工作已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治療愛滋病病人79946例、愛滋病患兒1793人。2009年,國家迅速啟動應急回響機制,有效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衛生機構28.9萬個,衛生技術人員522萬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396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91萬張。中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3歲,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31.9/10萬,嬰兒死亡率為13.8‰。
國家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和監管工作。2009年,國家頒布了《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12個部門規章,制定修改了53項安全生產標準和煤炭行業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對從業人員工作環境的安全防護。2009年,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專門的安全生產執法隊伍,所有地市級政府和97%的縣級政府成立了安全監管機構,75%的鄉鎮(街道)設立了專職或兼職安全生產工作機構。煤礦安全監察系統增設了5個監察分局,全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處理29880人。2009年,全國安全事故總起數、死亡人數同比減少34930起、7980人,分別下降8.4%和8.8%。特別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50%和56.1%。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48人,同比下降16.7%。在2010年3月28日的山西王家嶺礦難中,有153名礦工被困井下,經過8天8夜的救援,成功救出115名礦工,創造了中國礦山事故搶險救援史上的奇蹟。
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2009年,中國政府繼續把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貫穿於政治文明建設之中,進一步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努力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在中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了25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通過了18件,修改了選舉法、郵政法等8部法律,進一步加強了人權的立法保障。其中,新通過的食品安全法全方位構築起食品安全法律屏障,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侵害公民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的基本原則和責任方式,進一步完善了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特別是2009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的關於修改選舉法的決定,明確規定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增加了人大代表的廣泛性,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進一步完善了選舉制度,擴大了人民民主權利。截至目前,中國現行有效的法律234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800多件,已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和人權保障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效行使監督權,監督實效進一步增強。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加強民事執行工作、加強瀆職侵權檢察等工作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4個報告;對食品安全法、工會法等3部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開展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在內的部分中央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專題調研,督促有關部門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解決好關係人民切身利益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政協通過提案、委員視察、專題協商、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開展議政建言活動,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2009年,全國政協共提出提案5820件,經審查立案5218件;編報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民生方面的意見和建議1435條;提交關於中小企業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視察報告和考察報告12份,並與有關部委就視察成果的採納和落實情況進行交流,在反饋環節上探索建立健全制度。全國政協還就“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等重大經濟與民生問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專題協商會。2009年,全國政協有關專門委員會積極為立法、執法工作建言獻策,如,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貫徹實施深入考察調研,建議建立健全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律體系及相關政策,推動其貫徹落實;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非正常上訪的法律概念以及責任主體,將信訪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另外,還就國務院法制辦等單位送來的多部社會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見。
基層民眾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民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009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通知》,就選舉前準備工作、選舉程式、選舉後續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規範性要求,對維護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公正有序、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發展農村基層民主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全國12個省份村委會和16個省份居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目前,全國農村有村委會60.4萬個,依法民主選舉產生的村委會成員230多萬人。國家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難點村”專項治理,解決農村征地拆遷、土地承包等過程中存在的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問題。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城鄉社區建設的整體水平。
中國政府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相關信息公開制度,依法促進公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2004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頒布實施以來,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政府更加注重有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立法,更加注重公眾參與和專家論證,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大力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2009年,各級人民政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豐富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各級政府新聞發布會制度進一步健全。2009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各部委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辦了1646場新聞發布會。中國媒體與網民積極參與公共政策討論並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與批評。2010年3月,財政部等8箇中央單位先後在各自網站上公布了本年度財政預算,改變了傳統上行政部門財政的運作方式,公眾對此反響熱烈,認為這一舉措是中國向政治文明邁進的重要一步。
中國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了27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截至2009年9月底,已建工會、實行廠務公開制度的企事業單位有175.2萬個,覆蓋職工12751.2萬人;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83.9萬個,覆蓋職工13338.7萬人。全國基層工會組織達到184.5萬個,覆蓋企事業單位395.9萬家;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263億人。最近五年,全國工會會員數平均每年淨增1500萬人以上,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工作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公民在網際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受法律保護,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在網上發表言論。網際網路得到廣泛普及和運用,已成為人們獲取各類信息和發表言論的重要途徑。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到3.8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境區域網路站達323萬個。網站十分注重為網民提供發表言論的服務,約80%的網站提供電子公告服務。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部落格用戶。據抽樣統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部落格等渠道發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就各種話題進行討論,充分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通過網際網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中國政府執政為民、改進工作的新渠道。中國領導人經常上網了解公眾意願,有時直接在網上與網民交流,討論國家大事,回答網民的問題。各級政府出台重大政策前,通過網際網路徵求意見已成為普遍做法。近三年來,每年通過網際網路徵求到的建議多達幾百萬條,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網際網路的監督作用,對人們通過網際網路反映的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及時調查解決,並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絕大多數政府網站都公布了電子信箱、電話號碼,以便於公眾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大批通過網際網路反映出來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為便於公眾舉報貪污腐敗等問題,中央紀檢監察機構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開設了舉報網站。
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申訴、檢舉和控告的權利。中國政府通過開展綠色郵政、專線電話、網上信訪、信訪代理等多種渠道,為人民民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提出意見建議提供便利。堅持實行黨政領導幹部閱批民眾來信、定期接待民眾來訪、領導包案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領導幹部定期接待民眾來訪的意見》、《關於中央和國家機關定期組織幹部下訪的意見》和《關於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三個檔案,將定期接待民眾來訪的主體從縣委書記層拓寬到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將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規範化,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法規制度體系。2009年,全國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7%,連續5年保持了下降的態勢。
三、人權的司法保障
2009年,中國進一步完善人權的司法保障體系,執法、司法中的人權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依法懲治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各項人權不受侵犯。2009年,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941091人,提起公訴1134380人。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76.7萬件,判處罪犯99.7萬人,執結各類積案340.7萬件,依法維護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公安機關堅持執法為民,出台便民利民措施進一步規範執法。2009年10月,公安部制定《公安機關執法細則》,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刑事案件的具體操作規範,為防止公安機關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權利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公安機關也結合實際出台了執法規範,對執法活動中的人權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2009年12月,公安部發布《關於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決定》,進一步放寬對下肢殘疾、手指殘缺和聽力障礙人員駕駛機動車的身體條件規定,滿足了部分殘疾人駕車出行的需求。201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規範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違紀行為的紀律處分的部門規章。其中,對體罰、虐待違法犯罪嫌疑人、被監管人員或其他工作對象的行為規定了明確的處分措施。
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切實保護公民的權利。2009年,檢察機關督促偵查機關立案19466件,督促撤案6742件,決定追加逮捕21232人、追加起訴18954人,決定不批准逮捕123235人、不起訴33048人。對偵查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25664件次。檢察機關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3963件,對刑事審判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4035件次。堅決查辦侵犯人權的職務犯罪,立案偵查涉嫌利用職權實施非法拘禁、破壞選舉、報復陷害等侵犯人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478人。
司法透明度進一步增加。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將審判公開落實到審判和執行的各個環節,進一步規範裁判文書上網和庭審直播,將司法的過程和結果公開,實行新聞發布例會制度,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頒布《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全年共查處違紀違法人員795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37人。全年共辦理民眾信訪30.3萬件次,接待民眾來訪105.5萬人次。
法律援助工作成效顯著,有效維護困難民眾合法權益。法務部於2009年6月部署開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在全國推行十項便民措施。各地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普遍將就醫、就業、就學、勞動報酬、社會保障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權益保護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範圍。越來越多的地方將經濟困難指標調整至最低生活保障線的1.5至2倍,努力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難民眾。法律援助網路建設不斷加強,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法律援助機構3274個,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58031個,方便了困難民眾就近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2009年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4萬多件,提供法律諮詢484萬多人次,有效維護了困難民眾合法權益。
律師在人權的司法保護中的作用不斷增強。2009年,國家制定有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細化了律師法的相關規定,促進律師法關於律師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有關規定的貫徹落實,推動律師訴訟業務的發展,為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程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據統計,2009年,全國律師共代理各類訴訟案件196萬餘件,有效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司法公正。
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2009年,法務部制定實施《監獄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目標考評辦法》,全面推進教育改造各項工作考核;開展“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專題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監獄推廣罪犯每周5天勞動教育、1天課堂學習教育、1天休息的“5+1+1”的改造模式;採取措施,確保罪犯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2009年,檢察機關對超期羈押提出糾正意見337人次,對監管活動中的其他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22268件次;會同公安機關開展全國看守所監管執法專項檢查,清理髮現有“牢頭獄霸”行為的在押人員2207人,對其中涉嫌犯罪的123人依法提起公訴;與法務部聯合開展了“清查事故隱患,促進安全監管”專項活動,著力解決安全措施、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切實保護了罪犯的合法權益。
人民調解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到2009年底,全國共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82.3萬多個,共有人民調解員493.8萬多人。全年共調解各類糾紛767.6萬餘件,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4.8萬多件,防止民間糾紛引起自殺1.8萬多人。
四、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2009年,中國政府將保障人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貫穿於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全過程中,採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著力解決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教育等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取得顯著成效。
勞動者的就業權受到保護。2009年,國家安排就業資金420億元,比上年增長66.7%。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7.4%。外出農民工總量1.45億人,比上年增加492萬人。國家直接幫助汶川災區勞動者實現就業18.6萬人,實現了災區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
發展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2009年,國家出台《關於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畫的通知》,決定從2009年至2010年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畫,重點圍繞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各類勞動者的就業需求,開展針對困難企業在職職工、失去工作返鄉的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和新成長勞動力等四類群體的技能培訓。2009年共組織開展職業培訓2160多萬人次,其中包括困難企業職工培訓260多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100萬人次、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450萬人次、勞動預備制培訓240萬人次以及創業培訓110萬人次。
勞動者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2009年,國家制定《關於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穩定勞動關係的指導意見》,積極發揮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在保企業、保就業、保穩定中的作用。2009年,全國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主動檢查用人單位175萬家,涉及勞動者9029.8萬人,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3.9萬件,督促用人單位為1073.7萬名勞動者補簽勞動契約,為593.1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待遇89.2億元,督促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46.4億元。各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共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68.4萬件,案外調解17.8萬件。當期審結案件比上年增加10.8%,有效維護了勞動關係的和諧。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基金2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6%。截至2009年底,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2715萬人,比2008年底增加315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為235萬人,比2008年末減少26萬人。2009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總參保人數已超過12億人,總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增加8325萬人,參保人數超過4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增加1630萬人,參合人口達到8.33億人。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基本達到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左右,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國家2008年、2009年共安排509億元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2009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3550萬人,比2008年底增加1659萬人,同比增長7.6%。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的320個縣(市、區、旗)和4個直轄市正式啟動,試點覆蓋面為11.8%,覆蓋農村居民約1.3億人,其中60周歲以上的約1530萬人。2009年底,全國已有超過半數省份實現了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絕大多數省份已建立了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4896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5587萬人,分別比2008年末增加1109萬人和645萬人。2009年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876萬人,比上年底新增1622萬人,全年享受生育保險待遇達174萬人次。
公民受教育權得到保障。到2009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99.7%,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數占全國縣數的99.5%。城市國小新生中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達96.64%,農村國小新生中接受學前教育的達88.55%。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4%,國小五年鞏固率達到99.31%,國中毛入學率達到99%,國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79.2%。普通高校招生639.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31.8萬人,研究生招生51.1萬人,比上一年增加6.5萬人。
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農村教育。2009年,中央財政下達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專項基金587億元,其中公用經費資金357億元、免費教科書資金138億元、校舍維修改造資金51億元、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資金41億元。免除了全國約1.3億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按照國小每年500元、國中每年750元的標準,對中西部地區約1100萬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了生活費。全國所有省份農村中國小預算內公用經費都達到了國小每生每年300元、國中每生每年500元的基準定額。到2009年底,已完成中西部地區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6063多所,完工校舍面積1281多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學校遠程教育網路工程投資110億元,為中西部地區的23個省份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配備教學光碟播放設備40.2萬套、衛星教學收視系統27.9萬套、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設備4.5萬套,覆蓋中西部地區36萬所農村中國小。
國家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09年,中央財政下達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金預算92.8億元,資助學生約1200萬人,占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學生總數的近90%;下達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秋季學期免學費資金24億元,約440萬名學生享受免學費政策。下達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項目資金6億元,資助60萬名普通高中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央財政下達70.5億元高校國家獎助學金資金預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有469.43萬人次獲得國家獎助學金。全國有24個省份啟動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2個省份發放了貸款,當年新增貸款學生人數約為60萬人。2009年秋季學期開學時,全國普通高校有53.2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占特困新生的95.5%,占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36.1%,占當年入學新生的9.1%。
人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到2009年底,中國出版各類報紙437億份,各類期刊31億冊,圖書70億冊。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478個、廣播電台251座、電視台272座、廣播電視台2087座、教育台44個。全國共有有線電視用戶17398萬戶、有線數位電視用戶6200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6.3%,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2%。全年生產故事片456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102部。全國共有檔案館4035個,已開放各類檔案7991萬卷(件)。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立,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2009年,全國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2850個,縣級以上群藝館和文化館3223個,文化站38736個。2009年,已有1749個公共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國家圖書館從2009年2月7日開始全面減免收費項目。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將中華優秀文化進行數位化加工整合,通過網際網路、衛星、電視、手機等進行傳播,實現了先進數字文化在全國範圍的共建共享。到2009年,全國已建成各級文化共享服務網點75.7萬個。目前實現共享的數字資源總量為90TB,包括視頻資源70132小時,電子圖書52691種,電子期刊3604種。其中,少數民族語言視頻資源1510小時、電子圖書1250種,涉及藏語、蒙古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朝鮮語5種語言。到2009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累計服務約7億人次。
2009年,國家投入資金4.07億元援建各類全民健身工程。國家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專門性行政法規,對全民健身管理機制,全民健身計畫、活動等方面作了系統規範。條例首次在國家法規中明確規定“公民有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
五、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保護
在中國,各民族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全部公民權利。同時,少數民族公民又依法享有少數民族特有的權利。
國家依法保障各少數民族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的權利。目前,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人口超過100萬的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總人數的比例均高於同期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長、縣長或旗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截至2009年,全國共有290多萬少數民族幹部,約占幹部總數的7.4%。全國公務員隊伍中,少數民族約占9.6%。
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國家相繼制定《關於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近期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有力地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國家投入12.4億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加快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國家投入各類資金7.8億元,累計有80%以上人口較少的民族聚居村率先達到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加大興邊富民行動力度,扶持範圍擴大到136個邊境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09年,國家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擴大覆蓋範圍,對民族地區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民族地區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2004年的1245萬減少到2008年的770多萬。2009年,民族地區基本實現了具備條件的特困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有學校、有衛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飲用水、有安居房、有穩定解決溫飽的基本農田或草場,人均糧食占有量、人均純收入等達到國家扶貧開發綱要要求。
民族地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2004年至2009年,國家對民族地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點疾病防治、計畫免疫、婦幼衛生、人才培養、農村合作醫療和民族醫藥等投入的資金累計達到47億元。截至200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699個縣中有681個縣實行了這個新制度,5個自治區及雲南、貴州、青海等8個民族省區實現了全面覆蓋,民族地區的推進速度超過了全國總體水平。
少數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民族地方已形成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少數民族人口的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截至2009年底,民族自治地方的699個縣中已有686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剩餘的13個縣計畫在2010年全部完成。截至2009年,全國共有各類民族院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超過2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超過60%。2009年舉辦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的高校超過300所,招生人數達到3.1萬人。
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保護、繁榮和發展。2009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少數民族文化工作會議”,出台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全面部署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目標舉措和保障措施,為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提供了有力保障。民族地區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十一五”期間,國家計畫通過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補助中西部地區約38.57億元,建設2.34萬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其中補助民族8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13億元左右。國家資助更新改造一大批少數民族語廣播影視譯製設備,先後在內蒙古、西藏、新疆等省區扶持建立10個少數民族語電影譯製中心,並研發出電影譯製數位化新技術。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維修保護項目和珍貴文物徵集經費的支持力度。安排4億元專項經費,用於“十一五”期間新疆2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的保護。目前,民族地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達366處,布達拉宮、麗江古城等被聯合國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貴州侗族大歌、《格薩爾》史詩、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朝鮮族農樂舞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目前國家設立的4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有2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試驗區。國家出台《關於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試點工作。2009年,共投入5000萬元資金專門用於121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試點工作。
少數民族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得到保障。國家切實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行政司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使用,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中允許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答卷。國家在民族地區推行雙語教學。目前,全國共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29種文字開展雙語教學,在校生達600多萬人。
六、殘疾人權益
中國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注重解決殘疾人面臨的突出困難,保障殘疾人各項合法權利。
國家積極完善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2008年4月24日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進一步強化了殘疾人權益的法律保障。2009年,國家發布《殘疾人航空運輸辦法》,為保障殘疾人航空運輸權利規定了具體措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無障礙建設條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和國家殘疾分類標準。2009年12月,國家修訂了《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放寬了申請駕駛證的身體條件,為殘疾人駕駛汽車提供了便利。2009年,全國成立了首批56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直接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務。
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得到完善。2009年,國家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了加快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2009年,國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開始試點,明確要求地方政府為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殘疾人康復事業得到發展。2009年,62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2376個市轄區、縣(市)開展社區康復工作,984.4萬殘疾人得到社區康復服務。為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112.2萬件,其中為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59.8萬件。國家投入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資金7.11億元,近6萬殘疾兒童受益。實施“康復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培訓康復管理和技術人員2200多人、社區康復協調員近13萬名。
殘疾人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09年,中國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特殊教育,特別是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拓展了殘疾人義務教育範圍,針對特殊教育薄弱環節,提出完善特教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隨班就讀質量、多種形式掃除青壯年文盲等一系列措施。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穩步提高。國家為78.5萬人次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術培訓。普通高等院校錄取殘疾人考生7782人。
殘疾人公共服務得到加強。2009年已建立托養機構3474個,托養殘疾人11萬人。國家扶持108.5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為10.2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危房改造,受益殘疾人口14萬人。自2009年至2011年,國家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補助各地開展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2009年新安排35萬城鎮殘疾人就業,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443.4萬,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1757萬。
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不斷豐富。2009年,國家舉辦了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逐級選拔選手3萬人,直接參加匯演的演職員4000人。2009年,國家頒布《全民健身條例》,明確規定保障殘疾人參加健身活動和參與體育的權利。中國殘疾運動員先後參加第二十一屆世界聽障奧運會、第九屆世界冬季特奧會、英國殘奧世界盃、東京亞洲青年殘疾人運動會、世界輪椅和肢殘人運動會等19項國際賽事,共奪得金牌158枚。舉辦14項全國殘疾人體育賽事,5000名運動員參與。特奧運動穩步發展,特奧運動員達到90萬人。
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不斷改善。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設立“殘疾人服務”專欄,創建國家級盲人數字圖書館。無障礙建設取得新進展,100個城市開展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工作,積極推進主要街道和商場、醫院、賓館、影劇院、博物館、機場、車站等公共建築物及居民住宅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為殘疾人走出家門,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創造了條件。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弘揚人道主義,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七、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努力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機構工作,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各國以公正、客觀和非選擇性方式處理人權問題。
2009年2月,中國首次接受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查。在審議中,中國以嚴肅和高度負責的態度全面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努力目標,與各國進行了開放、坦誠的對話。中國在人權領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受到許多國家的肯定,人權理事會全會於2009年6月核可了審議中國的報告。2009年,中國代表團出席了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會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十、十一、十二次會議,參與了人權理事會第四、五、六輪國別人權審查。中國專家出席了人權理事會諮詢委員會第二、三次會議和人權理事會來文工作組第四、五次會議。中國積極參與了2009年4月召開的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審議會議。在上述機構和會議中,中國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加有關人權議題的審議和討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際人權文書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25項國際人權公約,並積極為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創造條件。中國政府採取措施履行已參加的國際人權條約的義務。2009年,中國著手撰寫《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二次履約報告、 《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四次合併報告及《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殘疾人權利公約》的首次報告。2009年8月,中國接受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對中國履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十至十三次合併報告的審議,委員會審議結論肯定了中國政府在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和成就。
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文書的制定工作。2009年,中國政府派團參加了《兒童權利公約》來文申訴機制任擇議定書制定工作組會議,中國積極推薦專家參與人權條約機構的工作。2009年,中國專家當選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連任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委員。
中國積極開展人權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重視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開展技術合作,自2000年中國與高專辦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人權合作項目。中國積極支持高專辦的工作,2009年再次向高專辦捐款2萬美元。中國重視聯合國人權特別機制在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作用,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中國政府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答覆聯合國人權特別機制的每一封來函。中國政府已向人權理事會糧食權特別報告員發出訪華邀請。中國繼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審議中國報告結論後續工作開展合作,2009年舉辦了“《兒童權利公約》及其國內實施”國際研討會和“《兒童權利公約》履約報告”研討會。
中國堅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有關國家開展雙邊人權對話與交流。2009年,中國分別與歐盟、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挪威等舉行了人權對話或磋商,與俄羅斯、寮國等國家進行了交流。通過對話與交流,增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在人權問題上的相互了解,減少了分歧,擴大了共識。
充分實現人權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一如既往地為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不斷進步和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