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原理
很多人感覺到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都在問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危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經濟學家通過各種理論、模型,以專業的角度向大家長篇大論地講解,可是很多人聽過之後還是弄不明白金融危機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通過《兩兄弟種糧》的故事通俗地講解一下金融危機產生的原理。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塊不為人知的荒島,後來探險家們前往世界各地探險,無意中驚奇地發現這塊荒島地域遼闊,地質肥沃,環境也還不錯,這一訊息傳開後,人們不遠萬里競相前往這塊被譽為寶地的荒島圈地、搶地。有一家哥弟倆人也結伴前往,好不容易圈占了一處肥沃的土地,與此同時,其他一起趕來到鄰居、同行人也搶到了劃歸自己名下的一塊地,就這樣,這塊荒島很快就被人們瓜分完畢了。
兩兄弟看到眼前這么大塊地,激動無比。哥哥說:“弟弟,我們把地劃分為兩半,一半由我種植土豆,一半由你種植小麥,怎么樣?”。弟弟聽後說,“分成兩半地可以,但是我喜歡吃土豆,不喜歡吃小麥啊”。哥哥說,“沒關係,等我們各自種植豐收後,我把我收穫的一半土豆給你,你把你收穫的一半小麥給我,這樣我們倆吃的還能夠豐富一些,生活不是很好嗎?”弟弟一聽,覺得哥哥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哥哥的建議。這一年,哥哥用新圈占土地的一半種上了土豆,弟弟用另一半土地種上了小麥。第一年風調雨順,兩兄弟在各地的田間辛勤勞作,土豆和小麥都豐收了,哥弟倆人按事先的約定交換了糧食,每人都有土豆和小麥,生活過得很美好。
可是第二年島上的氣候發生變化,不再風調雨順了。哥哥種植的土豆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沒有了收成,但是弟弟種植的小麥基本未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依舊有很好的收成。這時候,哥哥為自己的生計而犯愁了,但是想到弟弟種植的小麥還是有收成的,自己也不能在這塊島上挨餓,於是和弟弟商量,說自己先寫一張借條,借弟弟的小麥先把生活問題解決了,等自己種植的土豆豐收了再多還一些土豆給弟弟。弟弟想到,都是自己的親兄弟,不應該讓哥哥餓著啊,而且哥哥一向說話算數的,所以就把自己收穫的小麥分了一半給哥哥,自己手裡拿了一張哥哥堅持要給他的借條,並存放到了床頭的箱子底下。
春去秋來,轉眼就到了第三年,哥哥本來是要把土豆種出來還給弟弟的,但是第三年天公還是不作美,氣候條件更惡劣導致土豆顆粒無收。沒有辦法,哥哥只好厚著臉皮再次向弟弟借小麥,自己仍然寫了一張借條給弟弟。
當哥哥從弟弟那裡拉回小麥,走進屋子時腦子裡瞬間想到:原來這一年我不忙關係也不大啊,我沒有吃的時候弟弟是會借小麥給我吃的。就這樣,從第四年開始,哥哥就不再用心種土豆了,心裡盤算著大不了到時候打一張借條。儘管第四年氣候很好,但是哥哥仍然沒有用心去打理自己的田地。不過這時候哥哥也在琢磨:要是弟弟不再借給我土豆怎么辦?哥哥開始為自己的生活準備後路。想到周圍幾年前一起到島上來的人,哥哥就在島上週遊看了一圈,看到周圍的鄰居種著大豆、梨子、蘋果等等,都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哥哥靈機一動,對一個種蘋果的鄰居說:“你看我家有小麥,我弟弟種植的小麥產量更是豐盛,你能不能借些蘋果給我,我給你一張借條,以後用小麥交換?”種蘋果的鄰居不知道兩兄弟是獨立經營,只知道他們家的小麥產量的確很多,想到小麥還是耐以生存的主要糧食,所以就借出了蘋果,自己留下了一張哥哥寫的借條。哥哥見到此筆交易做成,迅即如法炮製,結果是周圍的鄰居各自都收到了借條,哥哥想到即將到手的滿屋子食糧,心想自己不用種糧也能夠過上富足、自由的生活,心裡樂開了花。
哥哥由此沒有了種莊稼的心思,心裏面打起了各種算盤。他盤算著要是弟弟不給小麥怎么辦?這可是要用來和周圍人進行交換的。這位哥哥的腦袋瓜的確異常敏捷,心裡一合計,乾脆就不再想種地的事情了,索性在本套用來種土豆的土地一角搭建了一個煉鐵的爐窯,製造了大刀,並將第一把製作完成的大刀掛在自家門口。
很快第五年就到了,弟弟要來向哥哥兌現借條,取回自己多年想要的土豆了,到了哥哥家的門口,看到此處門庭若市、人來人往,走過哥哥家掛著大刀的門,繼續往屋子裡走,看到房屋內壁都掛著寒光閃閃的大刀,越往裡走心裡越是感到害怕,到了屋子大廳一看,廳里雖然小麥不多,但是其他的穀物糧食倒不少,弟弟本來是想要回土豆的,但是看到殺氣逼人的大刀和其他糧食,心裡想,“哥哥雖然沒有土豆,但是還是有其他糧食,應該還得起”。由此作罷,弟弟也就不再向哥哥提及自己的土豆,還收到了哥哥給自己的又一張借條。以後的日子,弟弟手上的借條越來越多,哥哥的日子越來越舒服。
空閒下來的哥哥後來想,這樣做還是不行,索性就在種土豆的地上蓋起了房子,開了一家酒吧,提供了一個鄰里、路人可以飲酒、喝咖啡的休閒、娛樂場所,於是,越來越多的鄰居到了哥哥開設的酒吧里喝啤酒、喝咖啡、拉家常。
一天,前來飲酒的一位鄰居喝得起興,有些醉了,就對同桌的夥伴說:“喝酒真是享受啊,我手裡的借條這么多年了,怎么就沒有為我帶來享受生活的機會呢?”同桌的夥伴一聽,就問,“你也有借條?你的借條哪來的啊?”這位喝醉酒的鄰居開口就說,“就是這位開酒吧的、這家老大借我東西之後留下的呀。”這一下關於借條的信息曝光了,大家把自己的借條拿出來一看,全是哥哥欠的。這還得了!
故事發展到這一步,問題就出來了,當大家都想要把手上原本認為有價值的“借條”變成自己應當享有的“果實”的時候,事情就鬧大了。
放大到國際經濟運營中,國際金融危機也就發生了。
成因分析
(1)經濟過熱導致生產過剩;
(2)貿易收支巨額逆差;
(3)外資的過度流入;
(4)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當的匯率水平;
(5)過早的金融開放
相關內容
最近,國際金融領域風生水起、極富戲劇性的事件莫過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的籌建。國際上普遍認為美國在亞投行問題上輸給了中國,連美國盟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都紛紛棄美而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則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開宣布普京總統堅定支持亞投行,更是贏得掌聲一片。
世界大國都對亞投行趨之若鶩,使美國惱羞成怒。美財政部長在3月31日結束訪華返回美國後宣布,美國不同意中國的人民幣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美國認為人民幣還不符合被納入IMF貨幣籃子的標準。”他說。當然中國不必對美國的舉措大驚小怪,人民幣國際化是大趨勢,誰也擋不住。然而,我們確實可以從中看出國際金融博弈的端倪和走向。
一、國際金融博弈實質是全球治理體系主導權之爭。
2009年二十國集團美國匹茨堡峰會上,領導人們決定改革全球治理體系,根據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調整IMF和世界銀行(WB)的份額和投票權,以給予新興市場國家更多發言權。次年IMF通過了這項調整措施。然而就是這樣的小步調整也遭受“頂風”衝擊,美國國會事隔五年半依然拒絕批准這項決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西方國家一片混亂,七國集團(G7)和IMF等束手無策,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代表,與巴西、印度等國家一起在二十國集團中發揚“同舟共濟”的“地球村”精神,先後承諾近1000億美元,擴大IMF的救助資金規模,並在國內率先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不僅使中國經濟迅速穩定復甦,而且有效防止了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和世界經濟的崩盤。但是,西方國家在金融和經濟危機最危險時刻過去以後,便從“同舟共濟”轉向“同舟共擠”,好了傷疤忘了疼,不願放棄在全球治理中的“既得利益”,壓根兒也不願接受全球治理從“西方治理”逐步轉向“東西方共治”的現實。
IMF和WB等國際經濟金融組織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主導下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確實為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金融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時代變了,世界經濟格局也變了。G7占世界GDP總量已不足50%,新興市場國家力量迅速上升。這其實是好事,表明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差距在縮小,力量在接近。國際上有個說法,叫GreatConvergence,就是差距在減少的意思。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力量變化在全球治理體系這個上層建築中一定會有相應的反映,這是歷史使然。
以金磚國家(BRICS)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面對已開發國家的拖延戰術,採取主動行動,改革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於2014年7月在巴西召開BRICS峰會時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分別為500億和1000億美元。中國在其中發揮了引領作用。美國和西方國家輿論當時就一片譁然,炒作中國和金磚國家想“顛復”國際金融秩序。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從“惠鄰、富鄰”政策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實際需要出發,開始籌建亞投行,亞洲鄰國積極回響。2010年至2020年亞洲需要基礎設施資金8萬億美元,中國的倡議完全是希望讓中國發展成果惠及周邊鄰國,以實現合作共贏。在今年3月底創始成員資格申請截止時,收到包括英法德意在內的近50個國家的申請,下一步就是研究確定亞投行的章程和程式等細節問題。
圍繞亞投行的國際金融博弈被世界輿論稱為中國與美國就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博弈,而且是美國明顯“輸了一局”。這種“零和”方式的“冷戰思維”,中國並不認同。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明確表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也是如此。美國最後也不得不表示,美國將通過國際金融機構與亞投行進行合作。
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對全球治理體系的貢獻有目共睹,中國是現有世界體系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中國對全球治理體系並沒有“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提倡逐步改革,使之更加合理、公平、公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至於主導權問題,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很顯然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和全球治理體系中,美國依然是主導,沒有國家能夠超越美國。IMF和WB中任何重大決定,美國因其擁有17%左右的票決權,可以“一票否決”。同時,美元占全球儲備貨幣60%以上,世界貿易70%以上,大宗商品也主要以美元定價。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希望做到的,無非就是改革現有體系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部分,希望有與自己體量相稱的國際金融發言權和決策權。如果美國和西方連這也不願做,那么全球經濟就會受損,國際社會集團應對危機的能力就會遭到削弱。將來全球金融危機再次降臨,各國“各家自掃門前雪”,難保世界經濟不會崩盤。
二、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與美元戰略地位關係十分密切。
人們往往把始於2010年的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看成是軍事和政治戰略,其實它是美國對外戰略,包含了重要的經濟和金融內容,主要表現在美國積極推進“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和堅定捍衛美元在亞洲的壟斷地位。
最近,中國工商銀行張紅力在《環球時報》撰文說,美國利用2008年製造的金融混亂,亂中有為,完成了與新興市場的風險換位,向新興市場轉移了金融風險。說得有道理。就美國而言,支撐其霸權的兩個關鍵支柱是超強的軍事實力和美元為支配貨幣的國際金融體系。誰動了美國這兩塊“乳酪”,一定會遭到美國的阻擊。這方面,連美國盟友歐盟和日本都不例外。歐元區自2008年以來一直為債務危機所困,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陷入長期衰退和持續通縮的艱難困境。這兩個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誰要挑戰美元地位,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均會遭受美國的打擊。
美國的TPP之所以近年來受到美國重視並加快談判步伐,就是要提高中國發展的“門檻”和“成本”。這從歐巴馬總統和許多美高官多次聲稱不讓中國再搭現有國際體系的“便車”,看得再清晰不過了。誰搭誰的便車,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已結成利益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世界經濟的“新常態”。中國接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部分購買了美國國債就是十分直白的佐證。習近平主席最近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核心是亞洲要建立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要建立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和中國智慧對全球治理思想和體系建設的貢獻。相互搏殺必然互相傷害,合作共贏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道路,也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發展前景。目前,中國GDP已占全球GDP的12%左右,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製造業國家、外匯儲備全球第一。中國已經在全球15個城市啟動了人民幣清算行服務,中國同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定,總量超過4萬億元。而且中國經濟還將以年均7%左右的中高速持續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進入IMF的特別提款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IMF總裁拉加德說,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將使IMF受益,加入是個時間問題,而不是該不該的問題。這就說得比較實在。今年5月,IMF將非正式討論貨幣籃子幣種調整問題,下半年正式審核,如果獲得70%~80%委員會成員的支持,即可在2016年1月正式調整。目前,IMF貨幣籃子中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第五大貿易結算貨幣,各方期待人民幣加入IMF的貨幣籃子。如果一味阻攔,那就不是從全球經濟和金融角度考慮,而是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行事。我們希望美國能從全球經濟金融的大局出發,做出恰當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