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黃庭禪:心即是氣》身心靈暢銷作家張德芬心靈修行地圖的最後一塊拼圖、從情緒中解脫的終極良方!《黃庭禪:心即是氣》黃庭禪創辦人、講師張慶祥內地唯一授權《心即是氣》、《撥雲見日》合集!
《黃庭禪:心即是氣》情緒本身是無礙的,造成我們痛苦的其實是我們對它的抗拒。
內容簡介
古人所謂的“方寸大亂”,那個方寸,指的就是黃庭。我們覺得感動、生氣、憂傷……等情緒時,實際上都是由黃庭一竅的氣機起伏所引發出來的。它是一股能量,是所有情緒的根本源頭,是動盪我們人心的根本所在。《黃庭禪:心即是氣》告訴我們煩惱的起源是我們對“胸口一股能量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它引導我們如何在憤怒、焦慮、恐懼、憂鬱等心情中,仍然擁有內在的平靜,如何看清情緒的組合,自在的觀照這股能量的來去。
《黃庭禪:心即是氣》適合上過很多心靈課程但是無法突破的人,從來沒有上過心靈課程的人,有情緒困擾的人,喜歡“一針見血”的方法的人,對中國聖賢經典有研究的人閱讀。
作者簡介
張慶祥,先生於1962年生於新店中嶺山,學問素養及其深厚,熟讀各種典籍。他解讀四書五經的方法讓人嘆為觀止,並依照古代聖賢“直指人心”之真諦,創辦了“黃庭禪”研修課程,潛心於性理心法之教學,以及各教經典之翻譯講述。至今己錄製《金剛經》、《心經》、《道德經》、《六祖壇經》、《南華經(莊子)》等有聲CD,並發行於世。著有《黃庭禪——心即是氣》、《失落的內心》、《發而中節》、《真修蒐證》、《淨相系列》、《含愛的飲食》等書;譯有《大學》、《中庸》、《心經》、《清靜經》等書。現任中嶺山禪院負責人,中華黃庭禪學會理事長、社團法人,台北縣達觀靜禪協會理事長,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國學禪修培訓基地主任。媒體評論
情緒本身是無礙的,造成我們痛苦的其實是我們對它的抗拒——再縮小範圍來說,是我們對胸中氣血動盪感到不安才造成痛苦、煩惱的。黃庭禪幫助我們放下抗拒,恢復平靜,讓我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再是它的奴隸。這就是從情緒中解脫——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與它和平共處,這也是無為的精意所在。黃庭禪是張講師研究古代典籍而悟出的實修方法,也就是我靈修地圖的最後一塊拼圖:特別實用,可操作性強,清楚明了,彌補了現代心理學和修行者的疏漏。——身心靈作者 張德芬
目錄
推薦序 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總序 關於黃庭禪
自序 淨化心頭一股“氣”
孟子談“不動心”與“氣”
新解孟子心氣說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
“志”與“氣”有什麼關係?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志”與“氣”孰輕孰重?
夫志至焉,氣次焉。
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與“氣”如何相互影響?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何謂“浩然之氣”?
敢問夫子惡乎長?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義”該從何做起?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觀自在”心法的訣竅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養氣,順其自然!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自古聖賢一條心,人性真理只一個
何謂知言?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生於其心,害於其事;發於其事,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修行原理——《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查看全部>>
前言
推薦序 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六年前,我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我的感覺是:一切對外在事物的追求都是虛空的,不能給我最終的滿足。我到底該怎么辦?於是我走上了心靈成長、向內探尋的道路。
這些年來,我看遍了中英文書籍,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師、學習各種心靈成長的方法。到了寫《遇見未知的自己》時,我覺得我找到了一條明徑,於是決定和大家分享這幅靈修地圖。
但是,繼續修下去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靈修地圖還是缺了一塊。我有很多的疑惑,沒有老師可以為我解答。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雖然都大有改善,可是,我總覺得我所學習到的都不是究竟根本的途徑。
此外,在國外學習的時候,我看到西方人大談我們東方的哲學;在印度,老外虔誠地學習印度的靈修法門。在內地和台灣,很多好的老師都是外國人,需要通過翻譯來向他們學習。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說中文的好老師,他們會的東西也都是在國外學的。
我不禁要問: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不談靈修,只談一些空無的清修(我觀念中的道家、老子)或是談談八股的仁義道德(我觀念中的儒家),要不就是佛家,源頭也是印度,而且佛學有的時候真的有點深,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這次去台灣,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個禪院的春節禪修營,在台北近郊不遠的新店山區,風光美麗,而且不收費。老師看起來道貌岸然(我很挑剔靈修老師的樣貌精神)。我抱著度假和想藉由團體靜坐來加強自己打坐功夫的心情,跟老公報名參加了三天的黃庭禪閉關禪修。
我當時是覺得,禪修我聽多了、學多了,還有什麼特殊的?黃庭禪是什麼啊?聽都沒聽過,就去玩玩唄!沒想到,三天的課程下來,真是覺得“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我的故鄉台灣!”呵呵!黃庭禪的創始人張慶祥,與我同歲,但是有一個很老的靈魂。他教的禪坐方法,是我見過最好的。經由他,我才終於明白打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以後我會慢慢和大家分享。
這位張老師的學問素養真是深厚。他熟讀三教(儒家、佛家、道家)的各種典籍,所以講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讓人信服。不過,這種人我也見多了。實修與否,我其實一看也知道。然而,老師解讀四書五經的方法,讓我嘆為觀止。八股的道德文章(如大學、中庸之類的),在他的詮釋下,竟然充滿了極為深遠的靈性意義,讓我喜不自勝。原來我們的老祖宗真的是靈修高手,境界很高的,高到後人都無法立刻理解出它的真意。啊!真是太棒了!(也許是我以前的偏見和無知吧!)
張老師自創的“黃庭禪”,是他研究古代典籍而悟出的實修方法,也就是我靈修地圖的最後一塊拼圖:特別的實用,可操作性強,清楚明了。在三天的課程中,我和我老公不斷地利用老師教的方法,實踐《當下的力量》的作者說的境界。這些境界以前讀書的時候都讀過,但是實踐起來實在困難。張老師提供的方法彌補了這個缺憾。
另外,我上過很多靈修課,但很多老師都不是可以讓你隨便親近的,下課就不見了。但是張老師隨時候教。他的耐心、誠意,真是讓人感動。他一點架子都沒有,真誠平實,有問必答,而且臉上總是帶著一抹微笑,讓人看了就舒服。他自稱“講師”,也都讓我們叫他講師,真是非常的謙虛真誠。我累積了一大堆修行上的問題,以前不是問不到人就是老師的答案讓我不滿意,而這次真的是一股腦兒地全部問光了,張老師的答案也都令我信服。
比如說,我打坐的時候,思緒總是紛飛,困擾我很久,所以我每次打坐只能坐半個小時,而且無法入定。(是的,即使我可以帶領大家靜坐,我自己的功夫還是不到家。不過三天禪修課下來,現在坐1個小時20分鐘都不是問題。這是以前我參加禪修從未有過的情形。)
我問過很多老師,思緒紛飛如何對治?他們的回答是:“沒有關係,就讓思緒紛飛啊,只要發現的時候拉回來就好!”(是啊,我是這么做,也教過別人這么做,可是這很磨人的。我要跟我的思緒鬥爭到什麼時候呢?)“問問自己,是誰在想?”(這也沒用啊,我會說德芬在想,那又怎么樣呢?)“做個觀察者,觀察你思緒的來來去去。”(看又怎么樣?還是煩躁啊!思緒還是很多啊。)
還有一位印度上師主張:“無念”狀態只是冥想狀態的開頭,還不算真正的冥想。當時我聽了就想:那我不就完了?大概要修十輩子才會進入無念。這位上師建議聽他演講的CD(印度文)或是向他祈禱以求得無念狀態,我也試了啊,但還是沒有用。
張老師的答案卻很妙。他說,腦袋本來就是用來想事情的,就像眼睛是拿來看的。所以坐下來時,腦袋會思考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妄念,也就是會讓自己起負面反應的妄念,這個要去除。所以,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妄念。(正點吧?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解脫!)
而且張老師更指出,你會有很多念頭,尤其是妄念,是因為有一定的負面情緒在支持這些念頭。比方說,你有焦慮的情緒,就會一直盤算未來,你有悲傷的情緒,就會一直回到過去重溫那件讓你心碎的事。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對治情緒,而不是對治思考。張老師教的對治情緒的法門(就是黃庭禪!),是我看過最有效、最有道理、最有幫助的!
我當初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大半的原因是由於情緒的困擾。研究和尋覓多年之後,我發現了一般人對治情緒的方式可分為兩大類:
1、否認、迴避、自圓其說(這類人通常比較不會走上自省、內觀的道路,因為理智太強了,可以說服自己。)
2、發泄、轉移、清除(這類人通常就會走入宗教、靈修的道路,因為他們承認自己情緒的存在,但也逐漸知道以上這些方法都還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
以上這些方法,正是禪宗五祖大弟子神秀說的“時時勤拂拭”,認真地去打掃自己的心房,一有塵垢就立刻清理。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你會很忙碌,而且一段時間以後,你會把抹布一丟,說,“怎么搞的,灰塵永遠掃不完嗎?我都上了那么多的課,學了那么多的東西,讀了那么多的書,也很認真清掃了,為什麼好像永遠無法從負面情緒中解脫?”
這是我自己一路走過來的情形。後來,我讀到了《當下的力量》,就驚為天書,認為它提供的方法就是究竟根本的方法了。因為,我自己的體驗也是,靈修成長、煩惱解脫的終極大法就是內觀:往內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我在以前的博文中都說過好多次了。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臣服。每當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如果我們學會了臣服,情緒上就不至於起太多的波瀾。(光這個功夫,就足夠我們練習好久了。)但是後來,我發現,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夠讓你臣服的。有些事情對我們的衝擊如此大,或是與我們過去的傷口有直接的關係,這時候臣服就不可能了。於是作者說,“如果不能臣服於事件,就臣服於你針對這個事件而起的負面情緒。”我認為這個很有道理,參加克里斯多福老師工作坊的時候,這個方法也被印證。我也認為,接納當下的情緒,就是我們從情緒當中解脫的究竟根本的方法。
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實際生活中,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真的對它無能為力。要觀察它,怎么觀察呢?要接納它。怎么接納呢?我們當然也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說,把呼吸帶到身體不舒服的地方,用呼吸去撫平那個不舒服的感受,或是呼求光和愛來幫助我們接納它。可是,這些方法其實境界也還是在“時時勤拂拭”,不是嗎?所以,這些方法再好,總還是讓我有隔靴搔癢的感受,覺得沒有直搗黃龍!
直到我學到了黃庭禪,我才知道還有一個究竟根本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脫。前面說的方法,如果當下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還是可以運用。但是我在黃庭禪中學到的,真的是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
黃庭禪的講師張慶祥,也是有感於自己修行多年,情緒的問題還是無法克服,在遍讀我們老祖宗的經典古書之後,終於發現了各教各派所說的“修心”是什麼意思,而且找出了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來與大家分享。(大功德啊,老師!)
張講師發現,每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雖然每個人的身體感受會有不同(有些人頭痛、有些人肩膀痛、背痛,這裡緊、那裡緊的),但是在我們胸口正中的那一寸見方之處(也就是中醫的膻中穴、我們常說的心輪),總是有很多的氣血起伏,他對照古籍,最後發現老祖宗稱之為“黃庭”的地方,就是動盪我們人心的根本所在。
在他教導的禪修課中,我們不是靜靜地坐著,而是由講師帶著,用各種動態的方法去體驗自己的黃庭。我過去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課堂中,我立刻發覺,我當下的起心動念,如果勾起了我的負面情緒,就會有能量在胸口的正中央(兩乳之間)有所動盪,而且感覺很不好受。
最有趣的是,講師讓我們看見,你以為你是生老公的氣,你以為是別人的行為、或是外境讓你生氣,其實,我們真正對抗的,是胸中黃庭里那一股被激盪起來的氣機。仔細研究,它不過就是一點氣血的翻騰,能量的變化而已。但是每當我們熟悉的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升起時,我們就要罵人、掉淚或是逃避。
講師更指出,如果你去研究這心頭方寸間微微的氣血起伏變化,你會發現它的物理性:熱、冷、漲、縮、緊、癢、酸、麻等。學過量子物理學的人,也可以印證,這些能量的變化不過是粒子(組成物質的最小元素)來來去去的波動造成的,本身不具有任何意義。這就是心經上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意思。
好玩的是,我們從小對自己胸中的氣血起伏,產生了一定的攀緣和依附,也就是說,對它有愛恨批判。比方說,生氣的時候,你覺得胸口很熱很悶,呼吸急促,所以,你真正抗拒、不接納的,不是造成你氣血起伏的外境或外人,而是你自己身上的覺受。證據在哪裡?因為,當你跑完幾公里以後,你身上的感受,跟上述生氣的感受可以說是一樣的:呼吸急促、熱血沸騰。但是,你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覺得很爽——運動過後的HIGH(亢奮)。如果今天我們要上前線奮戰,也會有同樣的身體覺受出現,我們卻把它詮釋為“勇氣”,不是嗎?
所以,我們煩惱的起源,就在於對自己胸口中央方寸之間的那個氣血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講師苦口婆心的教導,還有課程中設計的各種活動,都是在讓我們去體察負面情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如果看清了它的空性(來來去去,不受我們的控制,而且不具任何實質的意義),我們就可以在它升起的時候,與它和諧共處。而講師教導的黃庭禪坐,就是觀照自己的最佳方法。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原來半個鐘頭都坐不住,進步到一下子可以坐一個多小時還面不改色。我以後會無私地和大家分享這些絕活,請耐心等待。
走筆至此,讀者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認為它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最後一片拼圖吧?講師指出,最終的目的,不是消弭你的情緒(勤拂拭),而是可以在各種情緒的起伏振盪中,悠遊自在地看著它。所以你也許當下是勃然大怒地在罵人,但是心中卻是坦然舒暢的,因為你不害怕內在的熱血沸騰以及胸口激盪的能量。而且你認為在此刻的狀態中,發怒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很多老闆知道這點吧?呵呵。)所以你從容地選擇發怒,而不是被心中氣血激盪得不能自已而發怒。在這裡,你有了選擇。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再是它的奴隸了。這就是從情緒中解脫了——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與它和平共處。這也是無為的精意所在。
太棒的實操方法了!日後再與大家分享我更多的心得體悟。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何謂“黃庭”?“黃庭”是人體的感應中樞,它是人體內氣機感應最為敏銳多變的一個位置。當人們的六根與外緣接觸的時候,“黃庭”中都會升起一些微微的氣機起伏與變化。例如,我們眼睛看到亮光,心情也必為之開朗。這個開朗的感覺,就是在“黃庭”的氣機起伏中所上演的。
因為“黃庭”是身中一股敏銳之氣的感應點,它的起伏多變,有時反而變成擾亂人心安寧的根源!例如,我們產生的感動、生氣、憂傷等情緒,實際上都是由“黃庭”一竅的氣機起伏所引發出來的。有史以來,人們誤以黃庭一方寸內的變化為“煩惱”已經是非常久遠的事了,並非今日才發生在大家身上。
僅是“黃庭”內的些微變化,即主宰著人們的情緒、想法、行為及人生自在與煩惱的源頭。因此,若不經過仔細的觀察,多半的人只有終日被情緒勒索的份兒,哪有什麼自在幸福的人生可言呢?
“黃庭”的名稱非常的多,一般人俗稱它為“心頭”,修行家稱它為“靈台”,佛陀稱它為“煩惱根本”,老子在三千年前則稱它為“黃庭”。為什麼老子稱它為“黃庭”呢?“黃”是五色之中,於五行屬土,於心為不分別取捨,為解脫。“庭”是元神的居所,人身尚有一股五元未判之真氣,作為周身的感應中樞,該真氣匯聚之處即是元氣所居之家庭,故稱為“庭”。
“黃庭”在人體的什麼部位?
“黃庭”的位置就在胸口正中深度約兩三寸的地方。然而它並非一個有形的器官,而是氣機起伏的感應位置。人們感動時這裡先熱,人們哀傷時這裡先酸,憤怒嫉妒時這裡先動!它是人身精氣神的感應中心,也是天地人的交感中心,更是人們情緒的戰場。人們錯以這裡為心,這裡一有起伏,人們便覺得不能自已了!
但知道這位置在哪兒,或在腦中去理解這位置的重要,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了解“黃庭”對你的束縛,是要真實地在自身中觀察,才能證得的。而如何從“黃庭”的束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