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是張慶祥多年來研究的精華,他將孟子的心氣說和曾子所作《大學》等古代經典融會貫通,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我們看清胸中“黃庭”這一寸見方之處的氣血起伏,即刻從煩惱中解脫。
張慶祥講師認為:黃庭就是很多人說的心輪,它的位置就在我們胸口正中央、兩乳中間、大約一寸見方的那一小塊區域,深入皮下幾寸。古人所謂的“方寸大亂”,那個方寸,指的就是黃庭。我們覺得感動、生氣、憂傷……等情緒時,實際上都是由黃庭一竅的氣機起伏所引發出來的。它是一股能量,是所有情緒的根本源頭,是動盪我們人心的根本所在。
這本書告訴我們煩惱的起源是我們對“胸口一股能量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它引導我們如何在憤怒、焦慮、恐懼、憂鬱等心情中,仍然擁有內在的平靜,如何看清情緒的組合,自在的觀照這股能量的來去。
本書的內容是張講師多年來研究的精華,他將孟子的心氣說和孔子的《大學》等古代經典融會貫通,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我們看清胸中“黃庭”這一寸見方之處的氣血起伏,即刻從煩惱中解脫。
作者簡介
張慶祥,生於1962年生於新店中嶺山,學問素養極其深厚,熟讀各種典籍。他解讀四書五經的方法讓人嘆為觀止,並依照古代聖賢“直指人心”之真諦,創辦了“黃庭禪”研修課程,潛心於性理心法之教學,以及各教經典之翻譯講述。至今己錄製《金剛經》、《心經》、《道德經》、《六祖壇經》、《南華經(莊子)》等有聲CD,並發行於世。著有《黃庭禪——心即是氣》、《失落的內心》、《發而中節》、《真修蒐證》、《淨相系列》、《含愛的飲食》等書;譯有《大學》、《中庸》、《心經》、《清靜經》等書。現任中嶺山禪院負責人,中華黃庭禪學會理事長、社團法人,台北縣達觀靜禪協會理事長,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國學禪修培訓基地主任。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
總序 關於黃庭禪
自序 淨化心頭一股“氣”
孟子談“不動心”與“氣”
新解孟子心氣說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
“志”與“氣”有什麼關係?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志”與“氣”孰輕孰重?
夫志至焉,氣次焉。
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與“氣”如何相互影響?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何謂“浩然之氣”?
敢問夫子惡乎長?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義”該從何做起?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觀自在”心法的訣竅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養氣,順其自然!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自古聖賢一條心,人性真理只一個
何謂知言?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生於其心,害於其事;發於其事,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修行原理——《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