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盡溫柔湯泉水——《驪山避暑圖》
驪山避暑圖 |
絹本設色,縱224厘米,橫134厘米,首都博物館藏。
袁江(?-1746),字文濤,江蘇揚州人。擅長界畫山水、花鳥,筆法工整精緻,描繪建築結構嚴謹,設色明麗,風格富麗堂皇,是清代著名界畫大師。
《驪山避暑圖軸》作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構圖規模宏大,內容豐富, 是袁江的代表作。此圖以唐代九成宮為題材,充分發揮了我國工筆山水畫的工整嚴謹、色彩鮮明、華貴典雅的特點。九成宮原為隋代仁壽宮,唐太宗時重修作避暑之地,因山有九重故名,在陝西麟遊縣。有魏徽撰文、歐陽詢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石刻存世。圖中山巒起伏,霧靄飄渺。宮殿樓閣、丹陛石階、重檐層扉,無不精緻華美。宮苑內眾人往來其中,周圍草木扶疏,花影闌乾。全景布局工整勻稱,樓閣建築及人物皆工筆重彩。以大斧劈皴畫山石,樹葉用青綠點染,色彩明亮鮮艷
《驪山避暑圖》中“華清宮”便是因唐明皇與寵妃楊玉環在驪山共浴溫泉的羅曼史而聞名於世。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我們描述了當時華清宮的盛況。從公元745年~755年每年農曆十月,唐明皇偕同楊貴妃和朝廷百官到華清宮小住,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師長安。然而,唐明皇與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絕唱卻沒有延續到二人白頭偕老,便在安史之亂中慘烈結束。從此唐王朝由盛轉衰,華清宮也隨之被破壞殆盡,儘管歷朝都有修葺振興之舉,但終未能使盛唐之恢宏再現。直到建國以後,華清池幾經大規模的修葺、擴建,才終於重現它富麗典雅的昔日風貌。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先生遊覽了華清池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華清池水色青蒼,此日規模越盛唐”的詩句。
青山懷抱中的華清池,環境優雅別致。走進華清池西門,迎面便可以看到九龍池、蓮花湯和飛霜殿等仿唐建築。飛霜殿曾經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寢宮。據說當年殿前的湯池之中,整日霧氣升騰。每當冬季大雪降臨,宮內玉龍飛舞,銀裝素裹,唯獨在飛霜殿前化為白霜,故而得名。飛霜殿前九龍池波光粼粼,亭台倒影,楊柳依依,令人賞心悅目。穿過九龍池西側雕樑畫棟的九曲迴廊,便是當年玄宗皇帝的御湯“九龍湯”池。
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就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蓮花池”形若石蓮花;“海棠湯”池內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為愛情的禮物賜給楊貴妃的。湯池是上下兩層台式結構,池中有專供楊貴妃沐浴用的長條石,上刻有“楊”字。想像那溫泉水從蓮花噴頭四散噴出,水霧四起,飛珠走玉,貴妃嬌體如置雲霧之中。站在池邊,誦起白居易《長恨歌》中“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詩句,當知詩人韻句何等入神。如今,佳人雖逝,湯泉猶溫,在華清池東北,建起了3000平米的溫泉浴池。驪山溫泉水溫43度,又富含多種礦物質,不僅適宜沐浴,還利於治療關節炎、皮膚病。泡上一次驪山溫泉,放下心中的惱事,洗去一身的疲憊,實在是遊人們無法抗拒的一樁美事。
出貴妃池不遠,便是五間亭。1936年12月,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裡,至今這裡還保留著蔣介石當年所用的家具。
走出望湖樓,沿著一條磚砌的台階上行,便可直上驪山。驪山上,松柏滿坡,林濤滾滾。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遺址。有詩描寫:“行盡江南樹十程,曉風殘月入華清。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揚作雨聲。”唐玄宗信奉道教,朝元閣是他孝敬老子的地方。老君殿東側是唐代長生殿遺址,駐足於此,耳邊仿佛響起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溫柔誓言,心頭升起一絲莫名的感傷。
驪山烽火台,位於西秀嶺第一峰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那是在遙遠的西周,周王為了防禦西夷犬戎,在此築起烽火台。傳說周幽王的妃子褒姒,姿色美麗,能歌善舞,周幽王百般寵愛,但褒姒從不發笑,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竟點燃烽火,各路諸侯誤以為有戰事,紛紛帶兵趕來增援,卻見周幽王正和褒姒在此尋歡,褒姒方才露出笑容,各諸侯憤然而歸。後來犬戎入侵,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卻無人理睬,孤立無助的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夕陽西下,蒼山秀嶺塗上萬道紅霞,酷似一匹“火焰駒”,嫵媚動人。曾有詩讚頌此景:“丹楓掩陽夕陽殘,千壑萬崖華亦難;此是驪山真面目,人生能得幾回看!”這便是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從“烽火戲諸侯”到“千古風流華清池”,驪山承載著千年的江山美人情。其中的孰是孰非,自由你來評說……
·古畫風景相關條目·
·《姑蘇繁華圖》 ·《清明上河圖》
·《邗江勝覽圖》 ·《廬山》
·《黃山》
·《驪山避暑圖》 ·《登岱圖》
·《長白山圖卷》 ·《鵲華秋色圖》
·《武當霽雪圖》 ·《天山積雪圖》
·長江與《長江萬里圖》 ·《漁莊秋霽圖》
·《惠山茶會圖》 ·《富春山居圖》
·《錢塘觀潮圖》
總條目:中國藝術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