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智破皇家賭場後痛失摯愛的詹姆斯·邦德(丹尼爾·克雷格飾),決定化悲憤為力量,全力追查真相,為韋斯帕報仇。他和上司M(朱迪·丹奇飾)收到情報,追查一個曾勒索韋斯帕的犯罪組織,並遇上了美艷的神秘女郎嘉美蓮(歐嘉·柯瑞蘭寇飾),在她的引領下調查冷血商人及犯罪組織首領多明尼克(馬修·阿馬立克飾)。與多明尼克有不同戴天之仇的嘉美蓮,協助邦德共同展開報仇大計。多明尼克以環保組織作煙幕,事實上操控著龐大的犯罪集團,正密謀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發動政變,透過協助流亡獨裁者麥德拉諾奪回政權,換取該國看似貧瘠但擁有世界上最重要資源的土地。邦德走遍奧地利、義大利及南美洲調查,同時逐步貼近韋斯帕之死的幕後黑手…在充滿背叛、欺詐與殺機的謎局之下,邦德誓必要比中央情報局、恐怖份子,甚至M快一步,粉碎多明尼克的陰謀。演職員表
演員表
菲力克斯 傑弗里·懷特板岩先生 尼爾·傑克森
外交大臣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梅德拉諾 喬昆·科西歐
唐納 羅里·金尼爾 王明軍
上校的警察 費爾南多·古林·庫弗
格雷格 大衛·哈伯 李智偉
埃爾維斯 安納托·陶布曼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空姐 蕾切爾·麥克多瓦爾
科琳 斯坦娜·卡蒂克
佩拉德 奧娜·卓別林
職員表
▪製作人:芭芭拉·布洛柯里;CallumMcDougall;安東尼·韋恩;麥可·G·威爾遜;BrianMiller
▪導演:馬克·福斯特
▪副導演(助理):麥可·李爾曼;丹·布拉德利;本·狄克遜;喬·巴洛;亞當·拜爾斯;托比·海佛曼;特倫斯·馬登;特里·馬登;傑夫·泰勒;弗蘭科·巴撒格利亞;湯姆·布朗;格倫·卡羅爾;西蒙·克萊恩
▪編劇:尼爾·珀維斯;羅伯特·維德;保羅·哈吉斯
▪攝影:羅伯托·謝弗
▪配樂:大衛·阿諾德
▪剪輯:馬特·切西;李察·皮爾森
▪選角導演:凱特·多德;卡拉·烏爾;弗朗辛·邁斯勒;黛比·麥克威廉士
▪藝術指導:丹尼斯·蓋斯納
▪美術設計:傑姆斯·福斯特;保羅·英格利斯;克里斯·洛;MikeStallion;馬克·哈里斯;馬可波羅·路比奧
▪服裝設計:LouiseFrogley
▪視覺特效:安吉拉·巴森;亞歷克斯·伍德克;喬恩·薩姆
▪布景師:安娜·皮諾克
影片段預告絮
作為007電影的新一任掌舵者,以執導文藝片見長的馬克·福斯特顯然並不是執導動作電影的老手,在其以往的作品中,不論是獲得獨立精神獎及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破碎之夢》,還是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的《追風箏的人》,以及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七項提名的《尋找夢幻島》等,都是側重內心情感的劇情片,這次首次嘗試執導動作片就拿007電影下手,實在是夠膽識。
導演馬克·福斯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是因為007電影和自己以前執導過的電影類型完全不同,反而更有興趣去接受這個挑戰。“007電影拍到現在已經46年了,這個系列擁有輝煌的歷史和數以百萬的影迷,它已經有其固有的框架,邦德、邦女郎、豪車跑車這些都是必不可缺的,如何在既定的模式里加入我自己的創意和風格,想想都讓我興奮,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馬克執導007電影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飾演007的丹尼爾·克雷格積極地牽線搭橋,“能和丹尼爾合作這點也非常吸引我,他是一個很有趣的演員,他飾演的邦德和以往的形象有所區別,不再是那種神化了的英雄形象,他也會受傷,也有軟弱和感性的時候,這讓邦德更加有血有肉,更像一個真實的人。我以往作品裡的角色有不少是有情感缺陷的人,我對這類人很感興趣。在我看來,邦德是一個情感壓抑的人,在《007:大戰皇家賭場》中,他愛上的女人最後卻欺騙了他,這讓他喪失了對人的信任。在《007:大破量子危機》里,我會把‘信任’作為電影的主題。”
不要以為換了個文藝片導演執導007電影動作戲就會縮水,事實上這次的《007:大破量子危機》的製作費用和規模是歷來007電影之冠,除了重點拍攝場地英國和巴拿馬外,攝製團隊還遠赴墨西哥、智利、義大利和奧地利取景,六個國家的美景盡收電影之內。從預告片看來,這集007的動作場面一點也不輸過往的任何一部。第二組導演丹布萊•德利主要負責動作戲的拍攝。丹布萊曾經是特技人員,對動作戲可以說是了如指掌,馬克·福斯特對丹布萊的能力非常放心,這集的動作戲還是由丹布萊親自撰寫腳本的呢。“我希望觀眾能真正的被震撼,每一個動作場面我都精心推敲,如果某一場戲有雷同的感覺我就會重新設計。拍攝每一個鏡頭,我都會問自己,看起來是否夠危險?是否夠真實?速度是否能夠再快一些?對我來說,再也沒有一部電影能像007這樣如此輝煌又重要,能夠參與其中,是我畢生難忘的經歷。”
007的第六任接班人丹尼爾·克雷格這次繼續出演邦德,從《007:大戰皇家賭場》選角時的不被看好到上映時的大收旺場,現在再也沒有誰會去質疑丹尼爾·克雷格的合適性問題了。正是因為丹尼爾的出色演繹,才使得007轉型成功。最近幾年的好萊塢,開始流行起“人性化”來了,《蜘蛛俠》、《蝙蝠俠》、《超人》個個都變得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味大講英雄主義。拍了46年的007也是時候順勢而變,在《007:大戰皇家賭場》里,邦德被刻畫得人性多了,會心動也會心碎,而這集的劇情就是上一集的延續,為了給心愛的女人報仇,邦德深入敵人內部大開殺戒,夠勇猛也夠男人。
雖然邦德變成了情痴,但邦女郎也一樣不能少,這次出場的兩位邦女郎,一位和邦德出生入死,一位和邦德大搞曖昧,但香艷刺激的床戲一律欠奉。曾經在《殺手47》里當過一回花瓶的歐嘉·柯瑞蘭寇這次收起了性感,她飾演的卡米麗是一個背負復仇使命的邦女郎,不少動作場面都需要親身上陣,為此歐嘉還參加了嚴格的軍事和體能訓練。另一個邦女郎的扮演者是出演過《新烏龍女校》的傑瑪·阿特登,即使只是個二號卻也一樣收穫了極大的關注度,傑瑪在電影裡的造型比較古典,其中的一場全身裸體遭石油塗抹的戲分更是一大話題,同時也是向60年代的邦女郎致敬。除了邦女郎和以往不同,電影裡的反派角色也有所創新。飾演奸角格林一角的是憑《潛水鐘與蝴蝶》獲得法國凱薩獎影帝的馬修·阿馬立克,他是法國最頂尖的電影明星之一。原本馬修還打算刻意醜化自己去迎合反派的角色,上一集《007:大戰皇家賭場》里的反派還留血淚呢,要不乾脆往自己臉上貼道疤吧。不過導演卻認為沒必要裝出個凶神惡煞的模樣來,要用眼神去展示,但這也難不倒演技高超的馬修,靈感就取材自前英國首相貝理雅和法國總統薩科齊,結合兩者塑造出一個別具一格的反派。
獲獎記錄
2009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音效 提名 艾迪·約瑟夫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凱文·托德·豪格
2009年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朱迪·丹奇
最佳女配角 歐嘉·柯瑞蘭寇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全體劇組
2009年人民選擇獎 最佳原聲歌曲 提名 傑克·懷特、艾麗西亞·凱斯
風格場景
對影片的整體風格,導演福斯特、美術設計丹尼斯•蓋斯納(Dennis Gassner)和攝影指導羅伯托•沙菲爾(Roberto Schaefer)早就有了清晰的構想。“《量子危機》是《皇家賭場》的續集,我們既不能完全模仿、也不能完全脫離《皇家賭場》。當然,我們也希望這部影片跟過去20年中的007電影有所不同。我們想將觀眾拉回到上世紀60年代——那個既現代又復古的年代。”曾參與福斯特每部影片拍攝的沙菲爾說。
除了倫敦近郊的松林(Pinewood)攝影棚之外,影片還在智利(影片中的玻利維亞和海地)、巴拿馬、墨西哥、義大利和奧地利等地取景,這些外景使該片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但同時也大大增加運輸調度的難度。將300多件道具和攝影設備搬來搬去總會遇到許多麻煩,在某些場景中尤其如此。比如說,影片中有一段是邦德在巴拿馬科隆(Colon)的一間小公寓中與敵人打鬥,並結束了對方的性命。在這樣的建築和旅館裡,房頂和牆壁都不能拆卸,因此沙菲爾在拍攝時只能利用現場的實際光線。
在奧地利布雷根茨(Bregenz)歌劇院拍攝“量子組織”成員在歌劇《托斯卡(Tosca)》表演現場進行會議的那場戲中,沙菲爾與燈光師一起改動和加強了調光控制器的原有配置,使得舞台上的燈光能夠根據拍攝需要進行調整。而在歌劇院內部,他們還換下了所有螢光燈。
電影中邦德駕駛1939年造的DC3飛機,與裝備了機槍的瑪切蒂(Marchetti)特技飛機以及休伊型(Huey)通用直升機進行空戰。這場戲是由第二攝製組導演丹•布拉德利(Dan Bradley)在墨西哥的巴扎(Baja)花了17天才拍攝完成的(飛機座艙內部的場景是後來在松林攝影棚以藍幕為背景拍攝的)。而這場戲最後那段克雷格和邦女郎柯瑞蘭寇跳傘的自由落體特技鏡頭則是在倫敦近郊的“Bodyflight”風洞裡由16台排成矩陣的攝影機共同拍攝而成。在後期處理時,製作人員將這組鏡頭和另一組單獨攝有天空的鏡頭合成在一起,這樣就產生了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效果。
此外,片中還有許多片段是後期合成的。義大利錫耶納的派力奧(Palio)賽馬節的場景是在電影開拍的前一年現場拍攝的,後來製作人員又在其中添加了邦德在下水道和房頂上追趕對手的鏡頭。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松林攝影棚完成。克雷格先在那裡練習了如何在建築間跳躍,最後才到義大利的外景地實地拍攝。據沙菲爾透露,製作人員們還把一些房屋的屋頂進行了加固,並在部分房屋上加裝了陽台。克雷格在拍攝時系的安全繩在視覺效果處理時也被刪掉了。
福斯特希望利用天、地、水、火四大元素來加強視覺效果,但同時這也增加了拍攝難度。玻利維亞沙漠中巔峰對決的那場戲中,有一部分片段攝於松林攝影棚(如室內和爆炸場景),而另一部分則拍攝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帕拉納觀測點(ESO Paranal)。水上追逐那場戲則是用了10天時間在巴拿馬科隆拍攝完成。“加勒比海地區天氣多變,拍攝時想要讓各方面都達到我們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沙菲爾說。因此,像處理許多其他場景那樣,視覺特效團隊不得不對這部分的天空背景進行了替換。
視覺特效總監凱文•托德•豪格(Kevin Tod Haug)和他的團隊——15人專職小組及5家英國承包商——並不是第一次與福斯特合作。但在過去的合作中,他們的製作規模和製作量都無法與《量子危機》相提並論。下一節中,豪格將為我們詳細介紹《量子危機》中的視覺特效。
視覺特效
儘管導演福斯特想儘可能地拍攝真實場景,但在1,300個鏡頭中,還是有935個鏡頭進行了視覺特效處理。大量的視覺特效工作要求劇組人員使用視覺預覽(pre-viz)和動畫故事板(animated storyboards)等技術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對於這部後期製作時間僅有12周的影片來說更是如此。“製作視覺特效其實就是一個先計畫後執行的過程;計畫一旦執行了就不能更改,否則會造成嚴重損失,”豪格說。豪格曾與福斯特合作過四次,這為他的計畫和準備工作積累了經驗。
“實際上,幾乎每個鏡頭都含有視覺效果元素,但其中可能只有十個是我們常說的純視覺特效鏡頭,”豪格說,他隨後又舉了一個出於角度和接近度需要而加入視覺特效的例子——“比如,我們在六七個空戰的鏡頭中利用了飛機模型,或者替換了原始背景。”
對豪格來說,製作空戰片段中特技跳傘的視覺特效是整部影片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他們需要把在風洞裡拍攝的鏡頭和攝有天空的底片加以合成。“在風洞裡拍攝的問題在於,你可以拍特寫鏡頭,但卻無法拍攝中景和廣角鏡頭,因為風洞裡的光線很難控制。最後,我們只好將16台攝影機按矩陣架設,最後構成一台可以拍攝任何距離的虛擬攝像機,就像我們進行空對空拍攝一樣,我們把這種技術叫做‘事件捕捉(Event Capture)’,”他解釋道。此外,他們還利用了CG技術來改變照明並增強了影片中爆炸產生的火光效果。
巴拿馬水上追逐的片段中,最主要的難題就是讓每個鏡頭裡的天空背景相互匹配。豪格說:“有時,天氣變化很快,幾個小時就變天了。所以我們對天空背景進行了技術處理,讓場景看起來像是同一天。”在錫耶納房頂追逐的片段中,他的主要任務是去掉畫面中的吊車和安全繩;在《托斯卡》歌劇那幕中,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1,000名穿著黑色晚禮服的臨時演員“擴充”到7,000人。“我們將他們分組進行拍攝,然後(在後期製作時)將他們‘分布’在歌劇院的各個角落”。“而規模最大的‘人群克隆’則是在錫耶納那部分,”他說,“賽馬進行的時候影片還沒有正式開拍,於是我們就拍了一些賽馬的片段,後來才把另外拍攝的人群添加進去,製造出賽馬節時人山人海的場面。”
“在拍攝影片開始的追車片段時,丹尼爾並沒有親自駕車在外景地拍攝,而是我們利用視覺特效技術將在松林攝影棚拍攝的丹尼爾添加到這一場景中,”豪格說。“凡是觀眾能從車外看到車內的鏡頭,我們就將特技演員的臉換成了丹尼爾的;凡是讓觀眾感覺置身於車內的鏡頭,我們就將外部背景替換成義大利;而撞車的鏡頭則是以藍幕為背景拍攝的。”
影片最後火中搏鬥的那場戲實際上是由在松林攝影棚拍攝的片段和在智利沙漠中拍攝的鏡頭合成的。製作人員每天從位於智利海邊的製作基地出發,跋涉2個小時才能到達沙漠中的外景地。“那場爆炸規模很大,炸毀的布景是一幢按實際比例建造的4層樓房,不過樓房的長度只有30多米,”豪格描述道。“我們用的基本上就是真實拍攝效果,不過也進行了一些特效處理,比如通過移動和放大火焰使火勢看起來更猛烈。當我們要拍攝演員的近鏡時,就會加入一些‘熱變形’特效和看起來像是從衣服上冒出來的‘蒸汽’。演員離火相當近,但還不至於被灼傷。後期製作時,我們又將火焰挪到離演員更近一點的地方。”
承包商MK12的特效團隊不僅負責製作了《量子危機》的片頭,還在影片中製作了在英國情報局一幕中出現的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桌面和電腦牆。豪格解釋說:“那個道具其實只是個裝有螢光燈的白板桌,上面有幾根打了節的人造絲,可以在桌面上自由滑動。而那面牆則畫有許多“X”標記,以便演員知道該往哪兒看。所有智慧型效果都是後期添加的。”
空戰追逐
此外,克雷格還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親身拍攝了火中打鬥的那場戲。當然,“演員的衣服必須是防火的。我們得保證衣服不會像火柴一樣沾火就著,”鮑威爾說。然而,其他演員可不像克雷格這樣既有特技表演的經驗,又對特技表演充滿熱情。
“反派多米尼克•格林的扮演者馬修•阿馬立克就沒有什麼動作片表演經驗,所以我們利用了他天生的‘乾瘦身材’,儘量避免讓他做不擅長的武打動作。這也使這場打鬥戲看起來更真實,”鮑威爾說。令鮑威爾驚嘆的是,第一次出演動作片的奧爾加•柯瑞蘭寇經過幾個月的集中訓練,在片中迅速變身為“動作寶貝”。
“她不斷訓練,真的是全力以赴,”鮑威爾讚賞道,“在風洞那場戲中,她幾乎和克雷格一樣做了400到500次的特技跳傘”。
對於“有點恐高”的柯瑞蘭寇來說,模仿特技跳傘的動作有一定難度。“這個動作很難學會,因為它對精確性要求很高。跳完之後,還會感到渾身疼痛,不過跳傘很容易讓人上癮,”柯瑞蘭寇說,“我最後都不想離開那裡了!”
儘管有鮑威爾的女朋友來做柯瑞蘭寇的替身,但是柯瑞蘭寇還是像克雷格一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親自完成了大部分特技鏡頭的拍攝,不過她也受了一些輕傷。在最後那場打鬥戲中,她除了被擦傷和劃傷,還受了些輕微的燒傷。“我摔倒在地毯上,隨即被著火的地毯灼傷了,因為我當時只穿了一件背心,沒有其他保護,”她回憶說。
為了拍攝《量子危機》開場的那幕追車戲,阿斯頓•馬丁公司提供了7輛阿斯頓•馬丁DBS汽車。它們的懸架和輪胎都經過了改裝以適應不同路面,而且還增加了手剎,以便特技演員更靈活地操縱車輛拐彎。
當然,“這7輛車最後沒有一輛能完完整整地開回來,因為駕駛時難免出現意外,有時可能會撞到牆或其他障礙物,因此我們必須有幾輛車備用。而且,有的車是這場要用的,而有的車則是在後面的場景中需要的。有時候我們在車外拍攝,有時則在車內拍攝,”鮑威爾解釋說。拍這場戲用的是一輛裝有Ultimate Arm牌攝影機托架的攝影車。
電影中的動作場景令人目不暇接,特技指導蓋瑞•鮑威爾為此做了很多工作。對他來說,影片中難度最大的是在藝術館拍攝的那場打鬥戲。在那場戲中,“邦德和他的對手先是撞碎了藝術館的圓頂,掉進腳手架,然後又藉助腳手架上的繩索進行對打。其實,那個腳手架很小,只有12米高,因此要讓整個場面看起更真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曾用了數周時間為這一場景設計了一套動作,但後來又完全推翻了。他與克里斯•寇堡(Chris Corbould)的特效團隊一起檢查了藝術館的窗戶,以確保窗戶用的是不會產生尖角的易碎玻璃,而且玻璃所用的軟鋁材質可以減少人體撞到玻璃上的衝擊力。
不論從哪方面看,巴拿馬水中追逐的片段都是比較複雜的一場戲。“你無法預測水上的情況,而且由於運河上總是有許多船隻穿梭其間,我們經常會遇到交通堵塞的情況,”鮑威爾說,“丹尼爾在駕船表演時還要注意其他來往的船隻。他已經儘可能小心了,但我們還是會撞到在那片水域上漂浮的其他東西或物體,這是非常危險的。”
影片簡評
影史上最長壽最賣座的007系列電影已經拍到第22部了,《007:大破量子危機》更是史無前例的大投資、大製作——週遊六國取景,動作場面加倍,邦女郎也不玩性感玩武器了,丹尼爾·克雷格還光榮負傷三次,子彈用了20萬發,高潮一幕引爆了54個爆炸裝置,飛機大炮爭著亮相,前Gucci設計師負責近500件戲服的設計……林林種種出盡法寶就是為了保住007這塊老字號金招牌。隨著《007:大破量子危機》在世界各地的輪番首映,密集的宣傳和一貫的強大號召力,這次的吸金指數按理說應該會不斷看漲。前作《007:大戰皇家賭場》是因為期待越小驚喜越大,這次觀眾的期待度顯然高了很多,在過高的期望之下是否會導致失望?這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