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出處】: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套用領域
根據“人民日報’49—97資料庫”,“史無前例”在文革前的年平均浮現率是2.38,1966—1968年為11.97,1969—1976年為0.56,文革後為0.79。這一現象說明:文革前期是該詞浮現率的峰值,文革中、後期比後文革時期還少,文革前浮現率水平也不低。全社會的烏托邦燥熱與該詞的沉浮,似有一種神秘的相關性。史無前例意指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即前所未有。該詞在文革前,多與“成就”、“發展”、“建設”、“兩萬五千里長征”、“奇蹟”、“巨大步伐”等詞組合。
1966年6月,結合當時虛張聲勢、誇飾的修辭風格看,史無前例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組成一個固定詞組。(7日《人民日報》社論《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革命事業的望遠鏡和顯微鏡》。8日《紅旗》社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1966年第八期)。
詞語辨析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近義詞】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接連不斷
【燈謎】新紀錄
【英語翻譯】There was no parallel in history.; be unprecedented in the nations history;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without parallel in history; unprecedented ;
【韓語翻譯】역사상 유례가 없다.
【日語翻譯】前例がない
【正音】例:不能讀作“liè”。
【辨形】例:不能寫作“列”。
【辨析】“史無前例”與“前所未有”區別在於:“史無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於強調歷史上從未有過;而“前所未有”指以前沒有,語氣較輕,適用範圍比“史無前例”廣。
【成語示例】
辦這樣的學校是史無前例的。(吳晗《春天的詩》)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