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玄經原旨》

《道德玄經原旨》

《道德玄經原旨》是元代杜道堅所撰寫的一部書。

概述

道德玄經原旨》,四卷。元杜道堅撰。《正統道藏》收入洞神部玉訣類。書前牟巘甲午年(1294)序,有南谷杜

道德玄經原旨道德玄經原旨

君,扁舟過余,論議超然,出所為《老子原旨》示余等 語;書前還有大德九年黎立武、張與材的序。由此推知,該書約撰成於元至元三十一年 (1294)至大德九年(1305)之間。

《道德玄經原旨》是對《老子》的闡釋與發揮。其特點之一是援古史以證《老子》

。 作者認為:老聖昔事西伯為藏史,仕成王為柱下史,幽王時為太史,屢掌史帙,演著玄 經,龜鑑萬世。上下幾千百代,歷歷可推,言聖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殆一無名古史也。 杜道堅在另一著作《玄經原旨發揮》中稱:“老聖摭古史以著《道德》 ,孔聖摭魯史以 作《春秋》 ,一也。”正因為將《老子》看作“無名古史”,所以多用古史發揮其宗旨。 如解“以正治國”為:“正,政也。堯之庶績鹹熙,舜之百揆時序,以正治國也”。解 “正復為奇”則稱:“禹陟帝位,正也。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湯,正復為 奇矣。”

特點之二是援儒入老,儒道合一。篇首王易簡序稱:杜君出身儒家,從老氏學,能 不私所主而折衷二者之間。徐天佑序也指出:杜君之為此學,不以道家說訓老氏書,獨 援儒以明之。引類比義,以孔孟之道傳諸其說。通觀全書,儒道思想水乳交融,體現了 元代道教老學儒學化的特徵。該書受理學中“心學”一派的影響較深。認為:“官天地, 府萬物者,心也。心者道之樞,人莫不有是心,心莫不有是道。”並強調: “未有吾身,先有天地;未有天地,先有吾心。吾心此道也,豈惟吾哉!人莫不有 是心,心莫不有是道。知此謂之知道,得此謂之得道。”這和陸九淵的宇宙即吾心,吾 心即宇宙異曲同工。他還以理學家的“無極而太極”解釋“道生一”。這都顯示了他解 老的理學化傾向。

杜道堅認為: 《道德經》 “實一天人之書”;“道德本旨,內聖外王之為要”。因 此,他的《道德玄經原旨》就沿著“天人”和“內聖外王”這兩條主線進行詮解。他認 為《老子》的治人事天和《書》的祈天永命是一個道理,都是觀天道以明人道,天道與 人道相感相通。循此思路,他主張政治之道、為君之道處處應遵照天道。天道有當為, 有不當為,天道有常則為其當為,不為其所不當為,如此則陰陽不忒,四時行,品物亨; 天道失常則沴氣作,四時乖和,品物傷。君道也是如此,侯王若能守君之當為,不為君 之所不當為,則君君而臣臣,厥分罔差,君不言而百官正,萬物將自化,社稷人民莫不 安定。反之,就會異政起,天下不從王化,不得治理。儒家民本思想對他影響很大,書 中充滿民為國本的思想,但也是從天人角度加以闡發。如把民喻為天之赤子,君為天之 元子,元者善之長,長不傷幼,天必佑之。他把天分為“生物之天”和“自然之天”, 前者為形而下,後者為形而上。“天此道,吾此道”,人道也是如此,所以“人能觀天 道而修人道,未有不入聖人之域”。聖人之心與天地之心相通,觀天地之變化無常,而 太虛自若,便知聖人日應萬機,其心寂然,而天性自若。從人的身體來說,“天地大吾 身,吾身小天地”,與宇宙也是相類同的。這些都表明他從天人出發以解老。

從內聖外王出發,他結合先天、後天、無極、太極等理學名詞講老子的內聖之道, 又結合古代政治史講儒家外王之道。他解釋老子的“常無”為“先天”,“常有”為 “後天”; 認為“穀神,太極也。太極中虛,穀神在焉,天此穀神,人此穀神”,“吾心太極, 吾身天地之道,與造化者同流而未嘗生,未嘗死”。他在《玄經原旨發揮》中讚美蓋公、 曹參以“清靜寧一”的內聖之道,開出漢室隆平的外王之治,是“善用老子之道者”。 內聖外王的具體表現之一是修身治國。他說:

“國猶身也,身所當養,國所當養。”以養身之道外化為治國之道,則“久長可保”。 《道德玄經原旨》是元代道教老學著作中影響較大的一種,被歷代治《老》者所重 視。如朱謙之《老子校釋》以它為所據版本書目之一,以《玄經原旨發揮》為考訂書目; 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也以它作為參考書目。

作者杜道堅

杜道堅(公元1237-1318),字處逸,宋末元初著名道士,號南穀子。當塗(今屬安徽)人。
宋度宗時(公元1265~1274),賜號輔教大師。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復授杭州路道錄、教門高士。元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宣授“隆道沖真崇正真人”。
傳奇及史實: 杜道堅“年十四,得異書於異人,即嗜老氏學,(年)十七,寄跡郡之天慶觀,師蒙庵葛師中。宋淳皊(公元1241~1252)為御前道士。蒙庵師虛白陳元實,是為陸修靜裔孫”。趙孟瞓《隆道沖真崇正真人杜公碑》則謂“師石山耿先生”。“繼入茅山,閱道藏,宗師蔣玉海(蔣宗瑛)見而器之,授大洞經法”,為茅山宗嫡傳弟子。時當南宋寶皊末至開慶年間(公元1258~1259)。(卿聖泰《中國道教.第一卷》《白雲稿》卷三: 《杜南谷真傳》
杜道堅曾獲宋度宗召見,賜號輔教大師。後住持湖州升元報德觀,興玄學,建清規,廢俱興,徒眾悅服。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舉南侵,所至震懾。道堅冒矢石,叩軍門見元軍統帥太傅伯顏,以不殺無辜相請。伯顏久聞其名,與語大悅,乃下令禁止士卒劫掠。江南既平,乃隨伯顏至上都,覲見元世祖忽必烈,上疏陳當務之急,在於求賢、養賢與用賢。後奉旨提點道教。
杜道堅身老吳邦,訪尋文子(傳老子弟子)遺蹟,建玄通觀,作覽古樓,聚書達萬卷。主持杭州宗陽宮,築老君台,繪老君像,旁列尹喜、列子、莊子等十賢。趙孟瞓《杜公碑》中謂“作攬古之樓於通玄(觀),聚書數萬卷,《道德》註疏何啻千家”。
著述與思想 杜道堅深研玄理,論道探玄,認為,天下萬事萬物已被《老子》包羅無遺。故稱“道德五千餘言,包絡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罔不賅備”。又稱“老聖之言,紀無始有始開天立極之道,太古上古皇道帝德之風,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見之五千文,囊括天人之道,上下幾千百代,歷歷可推。”

他也多折中儒道,以儒道之理與“天地同功”將帝王歷史熏蒸於玄經,求經世之用。認為老子本柱下史,故援引《尚書》解老,又匯通《周易》 、 《道德經》 ,用邵康節《皇極經世書》註疏《老子》。

著有《道德玄經原旨》《玄經原旨發揮》 、 《關尹闡玄》《文子纘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