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第四季

記住鄉愁第四季

《記住鄉愁第四季》是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是以古鎮為載體,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大型紀錄片。

節目介紹

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是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是以古鎮為載體,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一、二季(古村)、第三季(古鎮)分別於2015年、2016年、201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節目播出後受到高度好評,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益探索。

節目列表

集 數日 期節 目地區編 導主持人片尾曲
11月2日 周二芙蓉鎮-吃得苦 霸得蠻湖南王曉宇徐俐心念
21月3日 周三琅琊鎮-家國兩相依山東王曉宇宮柏超心念
31月4日 周四嵩口鎮-急公好義福建張曙麗楊陽心念
41月5日 周五青岩鎮-知難不畏 砥礪奮進貴州宋魯生宮柏超心念
51月8日 周一伯延鎮-燕趙古風 實事求是河北李娜楊陽心念
61月9日 周二石塘鎮-江南紙都 重信守諾江西韓輝王端端月亮看我
71月10日 周三將台堡鎮-不忘根本 守望家園寧夏韓輝宮柏超月亮看我
81月11日 周四河下鎮-隱忍立丈夫江蘇宋魯生楊陽月亮看我
91月12日 周五萬安鎮-精益求精安徽呂明月吳鵬月亮看我
101月15日 周一江孜鎮-王城之頂 執著堅守西藏王曉宇 趙奕琳宮柏超月亮看我
111月16日 周二淶灘鎮-眾志成城重慶陳松楊陽飄滿月光的河流
121月17日 周三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湖北李婕唐天驕飄滿月光的河流
131月18日 周四沙溪鎮-以退為進 海闊天空江蘇李娜韓佳飄滿月光的河流
141月19日 周五太平鎮-同心同德四川郭宗福蔡麗娜飄滿月光的河流
151月22日 周一南陽鎮-風雨同舟 和合而居山東張曉華王端端飄滿月光的河流
161月23日 周二楓涇鎮-人有氣節品自高上海趙奕琳楊陽鄉音
171月24日 周三寶頂鎮-匠心守藝重慶郭鵬蔡麗娜鄉音
181月25日 周四窯灣鎮-勇於擔責江蘇夏健楊陽鄉音
191月26日 周五靖港鎮-熱血丹心 果敢堅毅湖南呂明月王洲鄉音
201月29日 周一昭君鎮-能扛事 有擔待湖北龔群楊陽鄉音
211月30日 周二田莊台鎮—摸著良心做事遼寧李娜李七月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21月31日 周三惠遠鎮-守土護邊 盡職盡責新疆宋魯生楊陽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32月1日 周四松溉鎮-念鄉情 報鄉恩重慶王旭宮柏超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42月2日 周五右衛鎮-久久為功 利在長遠山西支建慶楊陽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52月5日 周一洛帶鎮-勵志勤業四川李維王靜你的名字離夢最近
262月6日 周二眾埠鎮-能舍天地寬江西韓輝長嘯過家家
272月7日 周三道口鎮-公而忘私河南王星晨王靜過家家
282月8日 周四下司鎮-有勇有謀 方能成事貴州王 潔栗娜過家家
292月9日 周五潤城鎮-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山西馬勝會蔡麗娜過家家
302月12日 周一五里街鎮-義行傳家福建王曉宇楊陽過家家
312月13日 周二新市鎮-實幹方能成事浙江李婕 方案 王曉宇孟盛楠時間的遠方
322月14日 周三龍興鎮-紓困解難重慶劉占國王靜時間的遠方
332月19日 周一東浦鎮-黃酒故里 剛柔並濟浙江王曉宇 李金燕宮柏超時間的遠方
342月20日 周二大安鎮-助人者心長安廣西羅慧鈞楊陽時間的遠方
352月21日 周三烏拉街滿族鎮-勇猛無畏吉林韓輝宮柏超時間的遠方
362月22日 周四梅林鎮-愛拼才會贏福建張曙麗楊陽美麗鄉愁
372月23日 周五丹噶爾鎮-重信守諾 家業興青海宋魯生孫亞鵬美麗鄉愁
382月26日 周一雙洋鎮-風雨同舟 守望相助福建張曙麗宮柏超美麗鄉愁
392月27日 周二古北口鎮-盡忠職守北京王灝天楊陽美麗鄉愁
402月28日 周三荊紫關鎮-一腳踏三省 友善萬事興河南董倫峰宮柏超美麗鄉愁
413月1日 周四江平鎮-天人合一 和諧共生廣西羅慧鈞 龐德成宮柏超故鄉的目光
423月2日 周五善璉鎮-匠心傳世浙江趙奕琳蔡麗娜故鄉的目光
433月5日 周一宗艾鎮-吃虧是福山西梁星宮柏超故鄉的目光
443月6日 周二和平鎮-自立自強福建呂明月蔡麗娜故鄉的目光
453月7日 周三潿洲鎮-同船合條命廣西吳紅宇李七月故鄉的目光
463月8日 周四馬牧池-仁義敦厚山東張琳楊陽再憶江南
473月9日 周五貢川鎮-心底無私天地寬福建李曉暉宮柏超再憶江南
483月12日 周一古堰畫鄉-山水相伴浙江李娜楊陽再憶江南
493月13日 周二安豐鎮-民安物豐 以善立人江蘇王詩豪宮柏超再憶江南
503月14日 周三諸由觀鎮-揚帆出海 闖出新世界山東周棟楊陽再憶江南
513月15日 周四六堡鎮-堅韌不拔廣西何漢立 藍雲劍栗娜正在回來
523月16日 周五古勞鎮-變則通 通則久廣東王曉宇 李金燕楊陽正在回來
533月19日 周一倉埠鎮-常懷感恩之心湖北龔群宮柏超正在回來
543月20日 周二百侯鎮-崇文尚學廣東王曉宇孫亞鵬正在回來
553月21日 周三璦琿鎮-英雄之城 寸土不讓黑龍江呂明月宮柏超正在回來
563月22日 周四廣府鎮-順勢而為河北王寶成 盧肖伯楊陽千古一脈
573月23日 周五丙安鎮-寬厚為人多福壽貴州宋魯生孫亞鵬千古一脈
583月26日 周一可可托海鎮-為國分憂 勇於擔當新疆王潔 楊陽楊陽千古一脈
593月27日 周二堯壩鎮-做事敢擔當四川李娜宮柏超千古一脈
603月28日 周三解州鎮-大義參天山西周峰楊陽千古一脈

分集劇情

第1集 芙蓉鎮——吃得苦 霸得蠻

湘西名鎮、歷史文化古鎮、特產米豆腐、拍過電影《芙蓉鎮》等等,這是多為人知的;知道這裡曾被沈從文盛讚過的,就少多了;而最易被人忽略的,是芙蓉鎮人的精神,“吃得苦,霸得蠻”,用人們熟知的名言來解讀,跟“梅花香自苦寒來”“知其不可而為之”很相近。正是有了這種耐受艱難、勇於逆襲的勁頭,這個鎮才能在時代洪流中挺立潮頭、百折不撓。

第2集 琅琊鎮——家國兩相依

琅琊鎮,一個非凡的名字;然而其背後所代表的輝煌歷史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風雲變幻,想要了解今天的它,首先就得拭去那名字上厚厚的歷史的塵埃。如今,這裡似乎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鄉鎮,但實際上卻並不簡單:3000多年前,姜子牙在這裡修建琅琊台,封四時主神,從此這裡便成了歷代帝王必爭之地;尤其是秦始皇立石刻於此,琅琊更成為歷代帝王一統天下、國盛民強的標誌。琅琊鎮在人心中的地位一次次鞏固,而生活在這裡的琅琊人,眼光早已越過了這個小小的鎮子,心裡懷著整個國家。

第3集 嵩口鎮——急公好義

在福建的嵩口鎮,幾乎能找到詩句里所勾畫的意境。從戴雲山脈順勢而下的大樟溪,三面環繞著鎮子,不僅造就了此地格局獨具的視覺之美,也讓古老悠遠的搖櫓聲延傳至今。如果對小鎮稍有更多了解,你會領略到它背後更為動人之處——那份比櫓聲更久遠的、永不消散的義氣。

第4集 青岩鎮——知難不畏 砥礪奮進

每年五月,青岩古鎮裡都要舉行一場重要的民俗活動,起源於軍儺的“青岩地戲”傳唱的是前輩們的忠勇故事。青岩古鎮因鎮旁有座獅子山呈青灰色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穩定西南邊疆,在此設定屯堡,來自浙江、安徽等地的將士攜帶家眷來到這裡,過起了戰時為兵,和時為民的生活。

第5集 伯延鎮——燕趙古風 實事求是

一個有著崇實傳統的古鎮,經周恩來總理“力挺”,在當代綻放出愈加燦爛的實事求是光芒。這個鎮是河北武安的伯延鎮。伯延鎮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平凡卻不平庸,曾經戰火肆虐,留下滿身疤痕,也曾因撐起武安商業的半壁江山而繁盛一時,歲月無聲洗滌,她從紅塵中走出,脫去厚重的盔甲與壁壘,只留下求真務實的品格,伴著晨起薄霧和皓月清輝矗立千年。

第6集 石塘鎮——江南紙都 重信守諾

江西鉛山縣石塘鎮位於武夷山北麓,一條鉛山河穿鎮而過匯入信江。青山秀水間,小鎮走過了1000多年的時光。早在五代時期,這裡就有人居住,由於周邊有十口池塘,故而得名“十塘”,後改稱“石塘”。數百年來,手工藝人盡心盡力地守護著自家的金字招牌,正是憑藉著重信守諾的傳統,石塘人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凡是當地生產的紙張,只要是蓋上“石塘”二字,就能成為通行四海的免檢產品。“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石塘的人們始終把重信守諾作為安家興業、家族傳續的根本。

第7集 將台堡鎮——不忘根本 守望家園

歷史上,將台堡就是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它連線著內地與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二十多公里的長城遺址昭示著它過去的榮光,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破,何以家為”至今仍迴蕩在古鎮上空。如今的將台堡已是綠意蔥蘢,但在過去,由於地理、氣候條件的限制,這裡一直是貧瘠之地。幾千年的風雨時光,將台堡祖先用汗水澆灌土地,用智慧孕育文明,終於給予後世子孫以蔭庇。正因如此,將台堡人對家園的每一寸土地都如視珍寶,保家衛國的精神在這座邊陲小鎮代代流傳。

第8集 河下鎮——隱忍立丈夫

位於江蘇淮安的河下古鎮,南依運河,北臨淮河古道,東有蕭湖、西近烏沙河。20世紀90年代,在娛樂多樣化衝擊下,淮劇團面臨解散危機。團長榮光輝帶領成員們,忍受著艱苦的條件,四處拉贊助並堅持創作,在冷眼和閉門羹中咬牙堅持,讓淮劇安然走過最艱難的十年。

第9集 萬安鎮——精益求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早在兩晉時期,戰事驅趕人們紛紛南遷,萬安成為一個“安全島”,但“人多地少”的巨大難題緊接著擺在了人們面前。與自然日夜相處的農人,此時開始發揮“間作”等智慧,像木匠雕琢那樣耕種土地,每一分每一厘都細細鬆土,慢慢澆肥。精益求精的種子種下,希望的芽長出來:從精細間種的作物,到尖形的橋墩基座,再到萬安羅盤……這一切,無不與精益求精緊密相關。

第10集 江孜鎮——王城之頂 執著堅守

江孜古鎮坐落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東南部。2015年,江孜突逢百年一遇的旱災。人們把數十公里外背來飲用和澆灌莊稼的水,首先灌溉給了同樣寶貴的古樹。因為心中對家園故土的熱愛,數百年間,淳樸的藏族百姓用最執著的方式堅守著對樹木的保護,堅守著賴以生存的家園。

第11集 淶灘鎮——眾志成城

回溯歷史,淶灘本身原本就是一座憑著眾志成城才建成的小鎮。它的發展,是每一個淶灘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淶灘人最擅長的就是團結協作,不管是面對天災還是人禍,靠著眾志成城的信念,他們都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如今,雖歷經上百年的風雨,古鎮城門上“眾志成城”四個大字依舊清晰可見,紀念著當初古鎮的建立,也激勵著淶灘人眾志成城信念的延傳。

第12集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

湖北百福司鎮,坐落在鄂、湘、渝三地交界。每當金秋時節,人們都會跳起極具儀式感的擺手舞,盡情釋放心中的喜悅與赤誠,以此表達對天地的敬畏,對這片山水無盡的熱愛。從古至今,古鎮居民敬畏自然,索取有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這片青山綠水,也守住了自己的生活。

第13集 沙溪鎮——以退為進 海闊天空

“水盡三江棹,花緣七浦堤。自堪江路永,不比武陵迷。”這是明代詩人皇甫涍寫出的沙溪七浦塘美景。本集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主題,將全面展示沙溪古鎮歷史、文化、人文風貌等,展現千百年來深植於沙溪居民中的淡泊名利、從容內斂、遇事各退一步,安享著幸福恬淡的生活的精神核心。

第14集 太平鎮——同心同德

支援兩萬多紅軍渡赤水,給毛澤東、朱德提供住宿。地處川黔交界的一個偏遠小鎮——太平鎮,曾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1935年1月的一個早晨,平時熱熱鬧鬧的太平古鎮變得異常冷清。因為聽說一支部隊要來,恐慌的居民紛紛躲進了山里。然而,兩萬人的隊伍進了古鎮,連百姓家房子漏雨這樣的事都會伸手相幫。信任的信息傳遞著,鎮上又重新熱鬧起來。疲憊勞頓的紅軍需要休整,可兩萬多人,住哪兒?吃什麼?一個小鎮怎樣承擔?有著同心同德之風的古鎮人,奇蹟般地解決了這些大難題,還為紅軍提供了指揮和備戰場地、總司令部駐地、臨時醫院等。當地中醫胡大成,還向紅軍贈出了治療槍傷的秘方;而紅軍回贈他的是一本珍貴的西醫醫書。就這樣,在艱苦時日裡,古鎮人與紅軍齊心協力,營造出一處堅實而又溫暖的港灣。

第15集 南陽鎮——風雨同舟 和合而居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的南陽古鎮,在微山湖的環抱中已經走過了2000多年。相傳,有一次康熙皇帝下江南途中經過南陽,見當地民風和善,各族人民融洽共處、親如一家。當即題下“和合居”三個大字。風雨同舟、和合而居,這個古老的生存法則,由此更加深入人心。抱團生產、有利共取,是南陽人最大的生存智慧。

第16集 楓涇鎮——人有氣節品自高

油漆桶改制的燈光設備,從家裡搬來的靜物用具,自己用木頭釘成的寫生畫板……在顧世雄一磚一瓦構築起的藝術世界裡,2000多名“農村娃”相繼走進高等院校、成為美術人才,學生們對顧世雄心存一份特殊的感激。數十年來,小鎮上居民但凡有個頭疼腦熱都會找徐小雲醫治。每個周末,徐小雲還會上門去給鎮上行動不便的老人量一量血壓、問一問病情。無獨有偶,顧世雄和徐小雲,他們都從楓涇鎮走出。他們對風骨氣節的恪守、人間正道的嚮往,離不開古鎮歷史底蘊的薰陶與浸潤。這種昂然正氣,如同市河之水,緩緩流淌,由古及今。

第17集 寶頂鎮——匠心守藝

坐落在重慶市大足區東北部的寶頂古鎮,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小鎮因寶頂石窟而蜚聲世界。長約500米的岩壁上,鐫刻著上萬尊精美的摩崖石刻造像。在寶頂古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僅讓古老的石雕行業永葆活力,還影響到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古鎮人,在沉靜如水的歲月里,以一顆鍥而不捨的匠心守護著自己的手藝。

第18集 窯灣鎮——勇於擔責

窯灣,從鎮子得名,到擔責傳統,都跟西漢大將軍韓信有關。相傳韓信曾在窯灣紮營駐軍,建起了規模龐大的土窯,燒制軍需用品。韓信治軍極嚴,對軍需用品的要求更是十分嚴苛。每件軍需用品都必須編上號,寫上承制人姓名。一旦發現質量問題,承制人就會被處以極刑,甚至招來滅門之禍。當時,窯灣家家戶戶都從事軍需品燒制,每個人都謹小慎微,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一代代窯工恪盡職守地辛勞了數百年,儘管歷史沒有詳細記錄下這些燒窯人的故事,但卻為這裡留下了一個世代相傳的名字——窯灣,更在這座千年古鎮種下了勇於擔責的文化基因。

第19集 靖港鎮——熱血丹心 果敢堅毅

在湘江與溈水兩河交匯的三角洲上,有一座美麗的千年古鎮,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駐軍,因其治軍有方,從不騷擾百姓,故後人將此地改名為靖港。幾百年來的風雨洗禮,造就了靖港人敢闖敢拼、果敢堅毅的性格。

第20集 昭君鎮——能扛事 有擔待

“昭君出塞”的故事婦孺皆知,這位奇女子千古流芳;但誰又知道,小時候的她也曾為家鄉做出過不容小覷的貢獻,甚至長久地影響著後世。2000多年的時光里,王昭君的故事在古鎮中世代傳揚。無論是楠木井、娘娘泉,還是涓涓流淌的香溪河,每一處古老的遺存都深深烙上了她的印記,家鄉人更是把對昭君的思念與景仰,內化為一種勇於擔當的精神,在危難之時,能夠為國為民挺身而出。這種精神薪火相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上演著同樣感人的故事。

第21集 田莊台鎮——摸著良心做事

位於遼寧省盤錦市的田莊台鎮,因前身是古時烽火台,最早來此定居的兩戶人家,分姓“田”和“莊”,故而得名“田莊台”。憑藉著地處遼河入海口的天然陸路和海運優勢,南來北往的客商匯聚,成就了這座因商而興的古鎮。而維持這種塵世繁華的根本,出自於商戶自發形成的道德鐵律:摸著良心做事。

第22集 惠遠鎮——守土護邊 盡職盡責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如今,這句詩已經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在林則徐從欽差大臣淪為掌管糧餉的差役,遭遇人生巨變,被流放告別家人時寫下的。“虎門銷煙”之後,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年近花甲的他,被發配到新疆天山腳下的一座小鎮——惠遠。這座邊境旁邊的古鎮,北依天山,南鄰伊犁河,東與伊寧接壤,西近哈薩克斯坦。自古就是通往中亞、連線南北的軍事要塞,是威震西域的新疆第一大城。雖是流放充軍來到此地,但對林則徐而言,這裡將是另一個“衛國舞台”。他時刻謹記心中的“天職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燈盞,始終亮在心間。

第23集 松溉鎮——念鄉情 報鄉恩

一個地方風氣的好壞,和當地的鄉賢很有關係,松溉代有鄉賢出,造福鄉民數百年。他們建學堂開啟民智;除惡商以正民風;修堰壩造福桑梓;助貧苦以彰善行。在流轉的時光中,這座巴蜀小鎮上演著一樁樁、一件件反哺家鄉、桑梓情深的故事。

第24集 右衛鎮——久久為功 利在長遠

荒漠裡的小鎮,給人的印象多是孤獨的、艱難的;然而,有一座沙漠邊緣上的小鎮,六十多年間,綠化率從少得可憐的0.3%,增長到如今的54%。山西朔州的右衛鎮,用他們的長久堅持告訴人們:只要人心齊、有信念、不懈怠,總能讓荒漠不再肆虐。

第25集 洛帶鎮——勵志勤業

位於四川成都東山腳下的洛帶古鎮,一面靠山、三面臨川,在青山秀水間,小鎮已經走過了2000多年的時光。歷史上,作為成都的東大門,經由沱江航運進入成都的南北通貨,以及通過水陸外運的蜀繡、絲綢、茶葉等特產大多在洛帶中轉,“填不滿的成都府、拉不空的洛帶鎮”,是當年洛帶繁榮景象的寫照。如今,古鎮的老街深巷裡依舊人來人往,老字號、老商鋪依舊顧客盈門。歲月浸染下的斑駁與滄桑,讓來到這裡的人們能夠輕易地回到過去,管窺千年前的往事。

第26集 眾埠鎮——能舍天地寬

位於江西省樂平市的眾埠鎮,在青山的環抱下已經走過千年的時光。建節水緩緩流淌,經年不息地滋養著這片土地,造就了一處“富庶東南鄉”。又是一個年終歲末,這座千年古鎮迎來了最歡騰的時刻。古鎮的街巷中,禮花綻放、鞭炮齊鳴,一條綿延幾百米的龍燈穿街走巷,宛若蛟龍出海,又似銀河落地。幾百年來,龍燈在古鎮穿梭往復,宛如連通歷史和現實的紐帶,讓傳統的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第27集 道口鎮——公而忘私

道口古鎮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境內。傳說,4000多年前,這裡是黃河鯀堤上的一個古渡口,因擺渡人姓李,而被人們稱為“李家道口”。隋大業四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永濟渠段流經古鎮,使得這裡的商貿逐漸繁榮,運河上每天往來於河南、天津的船隻數以千計。到了1902年,道清鐵路修通,這裡又成為了連線鐵路、公路、航運的“水旱碼頭”,四通八達的交通溝通了30多個城鎮。道口古鎮也就因此有了豫北“小天津”的美譽。

第28集 下司鎮——有勇有謀 方能成事

青青山水,悠悠古鎮,一江碧水從小鎮人家門前流過,木杵搗衣的清脆聲響喚醒了沉睡中的古鎮。千年時光中,下司人用一個個看似輕巧,卻充滿智慧的點子,有意無意間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推動著古鎮的發展,走入新的世代,下司人依然憑藉著這份有勇有謀的膽識不斷開拓創新,去追逐更美好的未來。

第29集 潤城鎮——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潤城古鎮,四山環抱,三水縈流。由於煤鐵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裡就以其發達的冶煉業而聞名於世。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潤城鎮早已沒有了當年爐火通明,鐵鑿聲聲的熱鬧景象,但古樸的風貌、深厚的文化卻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從冶煉重鎮到旅遊小鎮,小鎮的每一天都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但這裡的人們卻始終生活的沉靜踏實,懷抱一顆初心,守望著故土家園。

第30集 五里街鎮——義行傳家

福建永春五里街鎮是白鶴拳的故鄉,數百年來俠義精神在這裡世代相傳。明末清初,方七娘來此傳授白鶴拳,她路見不平、為民除害的俠義行為打動了當地父老,也開啟了這裡的習武之風。古往今來,五里街人始終把“義”字留存在心中,尚義之風滋養著這座閩南小鎮。那些留存下來的俠者氣韻色彩,在斑駁的騎樓里,泛出別樣的柔光。

第31集 新市鎮——實幹方能成事

在時光的流轉下,新市鎮已經走過了1700多個春秋,但依然充滿生機。在這個千年古鎮裡,每個新市人都不會停滯做事的腳步,用自己的雙手耕耘出幸福的生活。傳統與現代在這座古鎮完美融合。歲月沉澱了許多故事,精神卻永遠延續了下來。歷經變遷,人們所秉承的先人風骨已隨著辛勞的汗水滲透到了古鎮的每一寸土地,也滲透進了每一個新市人的心田。

第32集 龍興鎮——紓困解難

600多年的風雨磨礪,龍興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巨變。隨著重慶市兩江新區的建立,這座巴渝古鎮正在與現代都市與高科技產業園快速接軌,逐步轉變為以旅遊服務為主營的現代都市後花園。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龍興人“紓困解難”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這裡永遠是古鎮人心中最溫馨、最依賴的精神家園。

第33集 東浦鎮——黃酒故里 剛柔並濟

東浦鎮,位於浙江紹興市西北。穿鎮而過的鑑湖水,不僅成就了東浦黃酒的千古美名,更造就了東浦人外柔內剛如酒一般的性情。東浦古鎮,因酒因人,滋養了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故鄉。

第34集 大安鎮——助人者 心長安

大安橋,促進了古鎮的往來貿易的繁榮,更弘揚了樸素鄉風。一碗碗稠得化不開的賑災濃粥,是掌柜高仕佳回報鄉親的心安;衝鋒火場、滅火救災,是義務消防員鄧永強幫助鄰里的心安;每一棟老房子磚柱上的鐵環,是每一戶古鎮居民在水患中互幫互助的心安;同吃同住,是洪水中受難百姓患難與共的心安。

第35集 烏拉街滿族鎮——勇猛無畏

烏拉街滿族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近三分之一是滿族。千百年來,天寒地凍的環境並沒有壓抑烏拉街人的天性。為了生存,他們與自然抗爭,從不屈服;面對人生,他們樂觀勇敢,從不畏懼坎坷。穿越千年的歷史,烏拉街人從不畏懼任何的挑戰,他們相信,唯有奮鬥才能贏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36集 梅林鎮——愛拼才會贏

堅如堡壘的和貴樓,是梅林人勤勞堅毅、勇敢智慧的結晶,更展示出了他們敢作敢為的超凡勇氣。而梅林人勇於開拓的腳步,並未停滯於這座樓,他們甚至把愛拼敢闖的種子帶到了異國他鄉。一座座高大堅固的土樓,凝聚著祖輩的拼搏精神,激勵著後輩奮力前行,用開拓創新改變生活。

第37集 丹噶爾鎮——重信守諾 家業興

丹噶爾鎮地處青海省東部,東接西寧,南通西藏,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集鎮。歷史上,由於邊境路途艱險、局勢混亂,這裡的人們做生意,將口碑和信譽看得尤為重要。穿越歷史的滄桑,今天的丹噶爾人始終堅信,不欺心、不欺人、信於義、行於義,終將獲得美好的回報。

第38集 雙洋鎮——風雨同舟 守望相助

明嘉靖年間,地處四縣交界處的雙洋鎮,因官府的管轄不力,導致小鎮上盜匪橫行、兵禍不斷。當地的廩生曹文燁、曹鳴鳳兄弟,看到鄉親們生活在動盪不安之中,心裡十分不忍。儘管當時朝廷的法度明確規定“讀書人不許議論政事”,但曹氏兄弟還是冒著被革除廩生資格的風險,聯名向官府呈交了一篇《建縣八議》,建議朝廷新建縣治,保一方平安。

第39集 古北口鎮——盡忠職守

古北口鎮位於北京市東北部,素有“京師鎖鑰”之稱。世代居住在長城腳下的古北口人,他們的祖先盡忠職守,保衛著長城內的家國不被侵犯。守我百姓,護我河山,這種為國盡忠、死而後已的精神,立在城牆之上,也烙在了古北口人的心中。今天的古鎮人,用和平時的盡忠職守,踐行著心中的信念。

第40集 荊紫關鎮——一腳踏三省 友善萬事興

荊紫關鎮的白浪村有一條長五里的特殊街道,正好處在河南、湖北、陝西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有三省居民在此相鄰而居。歷史上,敞開大門做生意的荊紫關人,友善包容地接納著來自各地的商人們。從古至今,友善待人的故事一直在古鎮上演。

第41集 江平鎮——天人合一 和諧共生

江平鎮位於廣西防城港東興市,這裡生活著以海為生的京族人,他們相信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唯有敬山愛海,方能謀得長久的幸福。每到哈節,當地百姓都會請回他們信奉的五位大神,祭祀朝拜,乞願平安和豐收。如今的江平人,在海邊拾撿垃圾;用荷葉代替塑膠袋包裝食物,用行動維護著小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幾萬隻鷺鳥把這裡當作了樂園。小鎮人遵循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古老原則,構築了一個富庶美好的家園。

第42集 善璉鎮——匠心傳世

提起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的善璉,你可能不太熟悉,但說起“湖筆”,你一定有所耳聞。都說“湖筆”蘸墨飽滿,寫起字來靈動灑脫,筆鋒剛柔並濟,但你可能不知道,“湖筆”的製造工序就多達120多道,需要經過十幾名工匠之手,使用20多種製作工具。

第43集 宗艾鎮——吃虧是福

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乍暖還寒的特殊日子裡,宗艾鎮百姓總會登上雙鳳山,去龍母廟拜祭五龍聖母。五龍池裡泉水長流,據說,喝了五龍池的水可以去病消災。按照祖上傳下來的老規矩,水是聖物,不得貪心,盛水器皿不能太大。一代又一代古鎮人牢記祖訓,虔誠地生活在這裡,祈福大地安詳,歲月靜好。

第44集 和平鎮——自立自強

地處閩西北腹地、武夷山南麓的和平古鎮,在群山的環抱下,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1300多年的時光。和平古鎮,歷史上被稱為“八閩第一重鎮”。漫步行走在古街,兩旁的古民居有些是木質結構,有些則是用青磚砌築而成。眾多保留完好的宗祠、廟堂、譙樓、牌坊讓這座古鎮呈現出古色古香的風貌。千餘年來,和平的客家人,在這片山水之間,創造出了一個美麗的家園,如今他們又將帶著新的夢想走向更遙遠的未來。

第45集 潿洲鎮——同船合條命

潿洲島,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大海的變幻莫測,颱風、海浪的不斷侵襲,讓靠海為生的島上居民學會了逆境求生。共同面對難關的歲月,不僅孕育了潿洲人團結互助、生死與共的精神,也促使他們立下了“同船合條命”的海上法則。在潿洲,一事一物都承載著人們心中一段段溫暖的記憶,讓他們堅信:唯有團結互助、努力奮鬥,方能迎接風浪,共享這一片海。

第46集 馬牧池——仁義敦厚

說起沂蒙山深處的馬牧池,人們總會想起那段戰火紛飛的烽煙歲月。當年,這裡的人們譜寫出一個個軍民魚水情的動人故事,而在這裡所孕育出的沂蒙精神更是不斷地鼓舞著人心,激勵著後人。然而,當我們走進它就會發現,這方水土所承載的不僅是紅色的記憶,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那些沉澱在千年時光當中的往事,始終不曾被人們所遺忘。

第47集 貢川鎮——心底無私天地寬

位於福建省永安市的貢川古鎮,在青山翠竹的陪伴下,已經走過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時光。沙溪與胡貢溪在此交匯,繞鎮而行,經年不息地滋養著這方水土。一條始建於明朝的古城牆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把這座閩中小鎮緊緊擁入懷中,默默地守護著一代代古鎮人家。心底無私天地寬,一代代貢川人,始終傳承著古老的文化,在這方水土中世代耕耘,生活坦然而豁達。他們不爭私利,共謀發展,把這座閩中小鎮打造成一方絕美的熱土家園。

第48集 古堰畫鄉——山水相伴

“如黛群山縱橫交錯,八百里甌江川流不息”,奔流的江水像一支靈氣飄逸的畫筆,畫出了甌江兩岸迷人的景致。在這處秀麗輕盈的山水之間,靜臥著一座小鎮——古堰畫鄉。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沐浴著山的蔥鬱和水的靈秀,與自然和諧相處,在千百年的時光中,淡然雅致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旖旎的自然風光中,古堰畫鄉背山面水,山水相映,這片綠水青山給人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也為小鎮迎來了蓬勃的生機。

第49集 安豐鎮——民安物豐 以善立人

安豐古鎮,位於江蘇省東台市境內,因為地處黃海之濱,盛產優質食鹽,早在唐開元年間,這裡就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鹽場之一。回望歷史,安豐質樸的民風,厚重的文化,在古鎮上合奏出獨有的樂章。從“鹽丁苦,終日熬波煎淋鹵”的古代鹽場,到新時代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農業第一的經濟強鎮。安豐用“以善立人”的文化寫就了歷史的輝煌,同時也向世人昭示這個古鎮的未來和希望。

第50集 諸由觀鎮——揚帆出海 闖出新世界

山東半島東北部,廣闊的渤海灣畔,有一座向海而立的小鎮,它東鄰蓬萊、西近良港、南依群山、北向大海,它就是煙臺龍口市的諸由觀鎮。從2000多年前秦始皇時期,這裡就是山東對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到了明清時期,諸由觀鎮成為膠東半島連線內陸的咽喉要道。對於世代生活在古鎮的人來說,開拓進取、敢闖敢拼的勁頭就像永恆的大海一樣,早已融入他們的血脈,這精神久遠而深刻。

第51集 六堡鎮——堅韌不拔

六堡鎮,位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西部。300多年前,一條起於當地合口碼頭,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走賀江,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開始繁忙起來。通過茶船古道,“六堡”這個既是茶名,也是地名的文化符號逐漸聲名遠播。幾百年來,六堡茶就是沿著這條傳奇的“茶船古道”走出了深山,通江達海的。在歷史的河流中,這條與茶相生相伴的古道,譜寫出了六堡人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絢麗篇章。

第52集 古勞鎮——變則通 通則久

初升的暖陽穿過薄霧,越過山脊,散落在大地上。有著“珠江三角洲最後的原始水鄉”美譽的古勞鎮,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數千隻白鷺翱翔於天地之間,為這座嶺南小鎮平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數百年的光陰荏苒,一代代智慧歷久彌新,古鎮人從不懂得放棄為何物,他們懂得如何在生活中靈巧地轉彎,化挫折為轉折,變危機為轉機,讓這片綠水青山,歷經了歲月滄桑卻依舊生機盎然。

第53集 倉埠鎮——常懷感恩之心

倉埠鎮位於武漢市新洲區的武湖之濱,在歷史的長河中,古鎮已經靜靜地走過了2000多年的時光。傳承千年的感恩文化,猶如涓涓流水,滋潤著古鎮人的心田,也昭示著未來的美好,這片古老的土地在這份感恩文化的滋養下,必將變成山清水秀、恩義綿延的溫馨樂土。

第54集 百侯鎮——崇文尚學

在廣東,有一座重山環抱、碧水圍繞的客家古鎮——百侯。幾百年來,田園生活和耕讀傳統,賦予了百侯人清雅淡泊、崇文尚學的品性。擁有百年文脈積澱的百侯,如一本攤開的古書。散發出的縷縷書香,感染著每一位古鎮人,也時刻提醒他們堅守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榮的“傳家秘訣”。

第55集 璦琿鎮——英雄之城 寸土不讓

璦琿古鎮就坐落在黑龍江畔。歷史上,這裡曾經是黑龍江將軍府的駐地,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呢,了解這座古鎮,大多數是通過清末時期,清政府曾經在這裡簽訂下的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從此之後,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悲壯與不屈的戰鬥詩篇。邊關如鐵,寸土不讓。一代代璦琿人把這份信念深深紮根在這方水土之中,不曾放棄,也不曾離開。而如今,這古老的傳承又在這些孩子們的心中化作了一顆顆種子,總有一天,它會再度生根發芽,引領著他們踏上新的征程。

第56集 廣府鎮——順勢而為

滏陽河水環城而過,經年不息。看慣了水的隨形就勢,河北廣府鎮人學會了順勢而為。水隨形就勢,方得始終;人順勢而為,才能成功。這種智慧,成了廣府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無論何時,身處何境,都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靈活變通、進退自如的處世風度。

第57集 丙安鎮——寬厚為人多福壽

農曆新年剛過,丙安鎮的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鄰里街坊搬出自家儲藏了近一年的好酒,會聚到赤水河畔,參加一年一度的“開酒祭河”儀式。歲月更迭中,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依山而耕,臨水而漁,他們安享著豐收的喜悅,也感恩於這方天地的寬厚與仁德。

第58集 可可托海鎮——為國分憂 勇於擔當

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間,隱藏著一個傳奇小鎮,當地的哈薩克牧民稱其為“可可托海”,意為綠色的叢林。生活在這座小鎮上的居民,用雙手為繁衍生息撐起了一片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擔當、怎樣擔當。

第59集 堯壩鎮——做事敢擔當

位於川黔交通要道上的四川堯壩鎮,曾是明清時期商貿最繁華的地區。“地無三尺平”的地形,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拿起了扁擔,用肩膀挑起生活的希望,進而擔起家國責任。那股能扛事、敢擔當的“挑夫精神”,化作了堯壩人永恆的氣質風貌。

第60集 解州鎮——大義參天

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人世代傳頌著他的故事,將他視作楷模,更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以義為先、以義相交的處事原則。古往今來,解州走出了無數“義”字存心、著眼大局的仁人志士,他們用行動,用實踐,續寫著古鎮以義為先的鄉俗世風。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

相關圖片

鄉愁海報 鄉愁海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