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司同呼吸》

《與公司同呼吸》

《與公司同呼吸》清華大學出版社作者:孟森忠誠永遠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本書讀者對象:正在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們以及準備參加工作的朋友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責任編輯:榮春獻

封面設計:周周設計

版式設計:孔祥豐

發行者:新華書店總店北京發行所

印張:14.25

版次:2006年8月第1版

概述

公司是一艘大船,員工都是船里的船員。個人想要獲得發展,必須與公司(單位)保持步調一致。怎樣才能做到呢?本書從九個方面對比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分別是:對公司—— 忠誠;對工作—— 敬業;對事業—— 責任;對團隊—— 協作;對行為—— 主動;對做事—— 公道;對業績—— 高效;對思維—— 創新;對命令—— 執行。通過這九個方面的修煉,你就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職業化的員工,成為一個能給公司帶來動力的員工,一個公司需要的員工,一個永遠不會被辭退的員工。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今天,任何一名員工要想實現自我,獲取成功,都必須“與公司同呼吸”,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質的優秀員工。只有這樣才在飛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不會被淘汰。

本書讀者對象

正在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們以及準備參加工作的朋友們。《與公司同呼吸》從以人為本的精神出發,辨證地回答了為誰工作、怎么工作、怎么有意義地工作,工作的結果如何等等。 此書寫的非常好,是職場人生的好嚮導。 讀《與公司同呼吸》,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實用。

作者簡介

孟森,實戰派培訓師,MBA,國家認證人力資源管理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總裁班授課教師。山東企業管理培訓聯盟副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企業整體管理系統、企業培訓整體規劃等,並在人力資源管理、企業職業道德建設、員工素質提升體系建設等專業方向有深入研究。

前言

根據近幾年的管理經驗和培訓經歷,深深感觸到,現在的員工忠誠度和責任心普遍較差,忠誠度和責任心意因年代而異,60年代以前的人普遍比較好,60年代要比70年代的人好,70年代的人比80年代的人要好,真可謂一代不如一代。在現代企業中,忠誠敬業精神的嚴重匱乏越來越成為下屬與上司之間不好相處的重要原因,日益為人們所關注。2002年12月,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就北京市民的工作態度開展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竟有19.0%的被調查者對工作"比較不滿意"和"很不滿意",21.5%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在工作中投人大部分或全部精力,僅僅有37.9%的市民在業餘時間"經常'或"總是"考慮工作。在不滿意者中,最不滿意的地方集中在管理和利益方面,63.9%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選擇職業,要調到別的單位,做不同的工作",準備在一年內辭職或"跳槽"的竟達到20.6%。對於不滿意於工作卻仍留在目前崗位上的人進行進一步分析表明,只有15.3%的人"繼續為單位效益的好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希望儘快調到一個好一點的單位"或"先等等看,如果單位狀況沒有好轉就調走"的達36.1%,餘下的人29.2%認為自己沒有地方可去,只能留在單位"等待,19.4%是"沒想過,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份調查資料充分表明,目前在工作中人們缺乏忠誠敬業精神的問題是相當普遍,相當嚴重的。 這個問題是令當代企業家們所頭疼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04年5月,翔龍職業大學開學典禮時,我的上司山東翔龍集團董事長解永軍給我出了一個課題,說:“現在令企業家很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員工不夠忠誠、不夠敬業,素質不高,今後你從工作事務中抽出一些時間,研究如何才能讓員工自覺的提高素質”。從那時我開始拜訪企業家和人力資源經理,和不同規模的企業的主管和員工進行座談,查閱資料作了一些調研,找出了影響員工自身素質的幾個關鍵點,研製出一套課程。2005年2月份開始為翔龍職業大學學員講授,後又應邀相繼在翔龍的下屬企業和山東的一些企業講述,深受員工和老闆們的好評,在老闆和員工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經驗,受到一些感悟,對講稿進行了一些修改和完善,現在把它整理成本書,以便讓更多的人從中有所啟發。

目錄簡介

本書共10章,第一章,對待公司——忠誠,;第二章,對待工作——敬業;第三章, 對待事業——責任;第四章,對待團隊——協作;第五章,對待行為——主動;第六章,對做事——公道;第八章,對思維——創新;第九章,對命令——執行;第十章,對目標——勤奮。相信本書能給想成就事業者以啟發和幫助。 公司是一艘大船,員工都是船里的船員。個人想要獲得發展,必須與公司(單位)保持步調一致。怎樣才能做到呢?本書從九個方面對比進行了詳細地闡述,

書籍理念

現在市面上的書籍多在理論和理念的層面上,而《與公司同呼吸》一書一方面在理念上進行了梳理,同時在操作層面上談出了的一些具體的做法,如果作者沒有多年在企業高層管理第一線的經驗,是寫不出那么實用的方法的。《與公司同呼吸》書中大量的案例充滿了哲理,這些案例完全來自公司管理的實踐,甚至來自作者所在的公司,實情實景,讓人歷歷在目的感覺,同時,這些故事又不是公司的隨意寫照,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有以一當十的效果,這些案例進行理念化處理,讓人記得住,能借鑑,做到舉一反三。如在第一章談到員工要滿懷感恩之心方顯忠誠時,“有一個剛畢業的本科生叫王新軍,由於工作比較賣力,取得了一些成績。參加工作半年後,他所在的部門一分為二,需要提一個中層幹部,領導想培養年輕人,雖然他工作驗有些欠缺,還是提了他。按道理說因該很感激提拔他的領導。可因為兩件事令他的上司很生氣。一是因一點業務上的事情與領導本人發生了一點利益上的衝突,對領導態度很不好;二是他上司的對立面的一部分人到總公司告他的上司,王新軍便和他們站到了一起。十年過去了,王新軍因為這兩件事在這個單位再也沒有得到提拔。”這一案例就是作者下屬的不忠誠的事。

沒有一個老闆不喜歡忠誠可靠的部屬。他們無時不在考察公司的員工誰是可靠的,誰是不可靠的。任何偷閒誤事的員工都逃不出老闆的眼睛,遲早都會被他發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忠誠,因為它是我們的做人之本。 不少教科書,大肆宣揚要如何忠誠敬業,可是忠誠敬業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有什麼好處,沒有講清楚,《與公司同呼吸》把忠誠概括為競爭力,從職業發展層面、個人利益層面上看問題,跳開了姓“愚”還是姓“智”的爭論。

《與公司同呼吸》沒有乾癟地說教,沒有宗教式地引導,而是站在個人、公司、歷史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分析,讓我們在感受中升華。在《與公司同呼吸》中有很多通俗易懂又實實在在的理念,如組織危難是檢驗忠誠的最佳時機、滿懷感恩之心、放棄責任就是放棄成功、把事情做在前面、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等。如果沒有在公司多年的實踐,就不會有如此深刻地概括。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領導的重視。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些具有強烈敬業精神和強烈責任心的下屬。敬業的員工,是老闆最倚重的員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員工。

書籍特點

對員工來講,很多人一直都在不懈地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平台,薪酬已不是他們考慮的唯一因素!為未來做準備、為成功打基礎、要自信力、要成就感,發展、成長,已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

“與公司同呼吸”,更確切地說是“員工、公司休戚與共,是利益共同體”。與“執行”、“沒有任何藉口”的理念不同,作為主體的員工與老闆(或管理者)、個體與組織在平等的氛圍中對話、融合、成長、壯大。這一核心理念的最大特性在於它的“以人為本”的精神以及由此釋放出來的巨大潛能,即強大的生產力,辨證地看問題,讓大家看清了公司和員工哪個是皮,哪個是毛。

本書綜合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優秀員工任職標準和價值觀和管理理念,結合我國公司員工的實際狀況,從員工的素質標準、必須具備的能力、行為準則和競爭力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對高素質員工的成長過程進行了剖析,通俗而生動地闡述了要成為一名優秀員工所需要的條件、標準和要求,是無數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成功員工奉行的最重要的職業行為準則。

媒體評論

四五年的光景,大學畢業生從200多萬上升到了400萬,其結果就是有200萬的青年學子找不到工作。這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就業環境,我們想到了什麼,我們又要做些什麼?沒有深受畢業即失業痛苦的人們或許會去討論教育改革的失敗,擴招政策的失敗,而對於一些學者來說,會去思考整個社會教育的導向問題。德魯克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出版的《新社會》即提到:將學位視為獲得提升的通行證,這是教育的歧途。但對於苦苦尋找工作的人來說呢,除了要放低身段以外,還要更深層的了解現代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職員,要切身的了解我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在等待加薪,升職的職員們,也要了解公司對我們進一步的要求是什麼。

《與公司同呼吸》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優秀員工,怎樣成為公司不可或缺員工的指南讀物。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忠誠、敬業、責任、協作這些工作態度,行為方式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職場中許多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從而找到改正的方向和進一步完善的措施方式。如果我們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在苦苦追求中停滯著,看了這與公司同呼吸: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優秀員工理念,或許我們就能發現自己做得還遠不夠;也許我們發現自己的下屬對這些問題缺乏了解,那我們也可以通過這與公司同呼吸: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優秀員工理念來和員工深切地溝通。

先保證不失業

我們在挑選公司的時候,往往是自己列一個單子,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公司。《與公司同呼吸》反過來了,它替公司向我們列出一個單子,說作為公司的一員應該達到這些要求。公司的時代,這是個人依附組織的時代,而不再是家庭作業的時代。產品不再是由某個工人或某群人獨立生產出來了,工業時代的產品都是一種“集體性”的產品。是公司,是組織而不是個人才能實現產品的產出,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公司已成為最具決定性、最具代表性、最具權力的組織。從另一方面來說,公司與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關。

我們應該明白個人的工作本身是不會帶來社會地位、聲望和權力的,能帶來這些的是個人在公司中的職位。社會地位、聲望和權力源自你所屬的公司,及你在公司中的地位、聲望和權力。所以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不失業。

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時候,大量的失業者家庭經濟水平其實遠遠高於維持生存的水平,甚至比200年前的富人的生活水平還要高,但大蕭條給人在心理,社會層面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長期失業的主要影響不是表現在物質上,而是表現在心理上: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主動性;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失去了理性。失業帶來的結果是一個人失去了他所依附的組織。現今的社會裡,人們一旦失去組織,脫離了公司,就變成了一個無用的“零件”。

企業控制著人們能否進入一個生產組織的權力,而工業社會中的個人一旦脫離了生產組織是無法自己生產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企業控制著公民的生存。依附公司,相信公司與我們的命運休戚與共。

學會在職場中翱翔的本領

我們要承認公司對整個社會顛覆性的影響。企業對其員工還擁有相當大的執行權。企業所作的決策及其所設定的政策能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生存、未來及其社會與經濟地位。它決定員工的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它將一群原本無組織的人員組織成一個有著特定職能的生產型團隊。

公司是一艘大船,員工是船員。個人相要獲得發展,必須與公司保持步調一致。《與公司同呼吸》從九個方面對比進行詳細的闡述,分別是:對公司——忠誠;對工作——敬業;對事業——責任;對團隊——協作……就忠誠而言,李嘉誠回答如何挑選高級管理人員的提問時就說:首先是忠誠,而後是能力。可以想像對一個屬於自己的國際大公司而言,一個極具能力的下屬對你不夠忠誠,那他就不能屬於你。忠誠是上升的第一階梯,與公司同呼吸: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優秀員工理念作者也把它列在第一章里,書中把忠誠劃得更具體,對事業忠誠、誠實勞動、關心組織的發展、維護組織的信譽等。

對於公司而言,它要正常運轉,要追求它的利潤,這還需要員工具體的操作能力、執行能力,要求員工做出業績,要有創新精神。當然,我們提到了那么多的員工對公司的不可或缺,其實公司對員工也一樣不可或缺。對現代企業來說,人力資源是它最大的資產,但常常又是使用效率最低的資產

工業企業滿足個人的社會地位及社會職能需求,不僅為了撫慰員工,更主要的是為了保證自己能正常運轉。現代工業企業要能夠正常運行,首先要保證它的每一個員工,包括最微不足道的清潔工、推車的小工,都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他的工作,要持一種“管理者的態度”,將自己視為企業的一分子,是企業的“公民”,而不是被統治的“對象”。現代企業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能發揮出他的潛能、創造性,要求員工精誠合作,這些要求要比以往任何一種生產組織都高得多。這些屬於公司如何激勵員工範疇,留給我們的作者孟森先生撰寫另一與公司同呼吸: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優秀員工理念當佐料。

職場必讀書籍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日益加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去年四季度,工業、出口等關鍵經濟指標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6.8%的季度經濟成長率更是近年來所未有。經濟下行對就業影響很大。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推薦職場必讀圖書,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發揮行業優勢,通過書籍最大限度的帶動、指導和幫助更多的求職者、待業者及正在與企業共命運的各界職場人士…
《與公司同呼吸》
《脫掉你的外套》
《三國職場人生》
《公司名利場》
《誰殺了我的牛》
《慢節奏勝利法》
《職場新物種》
《不抱怨的世界》
《我的工作我做主》
《與你在顛峰相會》
《人人都能成功》
《郵差弗雷德》
《積極思考的力量》
《認真勝於能力》
《尊重自己的工作》
《我的職業我做主》
《每周工作4小時》
《為自己奮鬥》
《求職贏家的秘訣》
《傑克·韋爾奇自傳》
《事事領先一步》
《面對真實的自我》
《別被OFFICE幹掉》
《工作要有好心態》
《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
《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一個外企女白領的日記》
《修煉你的第二顆心》
《職場人士必讀的88則寓言》
《我歡迎這樣的畢業生》
《不抱怨的世界2:關係決定命運》
《二十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
《二十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
《如何才能停止焦慮開始新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