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中國高等醫藥院校醫學檢驗專業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分兩篇,共24章。上篇以技術為主線,主要介紹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所涉及到的有關檢驗技術和質量控制,以及這些技術的套用原理和方法、影響因素和注意事項;下篇以疾病為主線,重點介紹物質代謝紊亂和疾病時的臨床生物化學診斷、生物化學指標的測定與評價以及臨床套用評價。《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可供高等院校醫學檢驗及相關專業本科、專科和成人教育(專升本)各層次學生用作教材,也可作為臨床檢驗人員日常工作、繼續教育和考試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性質與任務
第二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發展史和研究進展
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發展史
二、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與臨床醫學的關係
一、與探討疾病發生機制的關係
二、與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關係
三、與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研究的關係
第四節本書主要內容與使用方法
上篇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第二章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基本知識
第一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工作流程
一、常規生化檢驗項目
二、急診生化檢驗項目
三、特殊生化檢驗項目
四、檢驗工作流程
第二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質量控制要素
一、實驗室外質量控制要素
二、實驗室內質量控制要素
三、實驗室間質量評價
四、檢驗質量信息反饋系統
第三節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信息系統的管理
一、實驗室信息系統管理流程
二、實驗室信息系統管理的完善與維護
第三章臨床生物化學診斷試驗的性能基礎與評價
第一節參考範圍
一、參考範圍的建立
二、參考範圍概念的正確使用
第二節臨界值與醫學決定水平
一、臨界值
二、醫學決定水平
第三節診斷試驗的指標與評價
一、診斷試驗的指標
二、診斷試驗的評價
三、提高臨床診斷效率的方法
第四節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
一、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的基本概念
二、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的構建與曲線下面積的計算
三、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的套用
第四章臨床酶學檢驗技術
第一節酶學基本知識
一、酶的結構和分類
二、酶的特性和套用
三、酶促反應動力學
第二節血清酶變化的生理病理機制
一、血清酶的來源與去路
二、血清酶變化的生理病理機制
第三節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酶活性濃度表示法
二、酶蛋白質量濃度表示法
第四節酶催化活性濃度測定的理論基礎
一、定時法
二、連續監測法
第五節酶活性測定的影響因素與最適條件的確定
一、方法因素的影響
二、測定條件的影響與最適條件的確定
三、其他因素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第六節同工酶檢測技術
一、電泳法
二、抑制法
三、其他方法
第七節目前常用診斷酶的酶活性測定
一、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與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測定
二、肌酸激酶的測定
三、鹼性磷酸酶的測定
四、谷氨醯基轉移酶的測定
五、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的測定
六、澱粉酶的測定
七、膽鹼酯酶的測定
第五章代謝物酶法分析技術
第一節代謝物酶法分析的理論基礎
一、平衡法基本理論
二、速率法基本理論
二、酶偶聯法
三、酶循環法
四、其他酶法
第三節代謝物酶法分析的設計要求
一、試劑酶的質量要求
二、酶法分析的設計要求
第六章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方法與試劑盒
第一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方法與標準物質
一、檢驗方法與標準物質的分級
二、常規方法的選擇
三、方法的建立
第二節方法學評價與性能判斷
一、精密度評價
二、準確度評價
三、線性評價
四、回收試驗
五、干擾試驗
六、臨床生物化學方法學性能判斷
第三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試劑盒
一、試劑盒的分類和特點
二、試劑盒的質量標準
三、試劑盒的製備
四、試劑盒的性能指標與評價
第四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量值溯源
一、標準物質的量值溯源
二、檢測方法的量值溯源
三、檢測儀器的量值溯源
四、量值溯源的措施
五、無法直接量值溯源的措施
第七章臨床專用生化分析儀分析技術
第一節濁度自動化分析技術
一、濁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濁度分析儀的分類和基本結構
三、濁度分析儀的保養
四、濁度分析的質量控制
五、特定蛋白濁度分析的臨床套用
第二節電解質自動化分析技術
一、電解質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電解質分析儀的分類和基本結構
三、電解質分析儀的維護和保養
四、電解質分析的質量控制
五、電解質分析技術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血氣自動化分析技術
一、血氣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血氣分析儀的基本結構
三、血氣分析儀的保養
四、血氣分析的質量保證
五、血氣分析的臨床套用
第四節電泳自動化分析技術
一、電泳技術的基本原理
二、電泳儀的分類和基本結構
三、自動電泳儀的使用和保養
四、電泳分析的質量控制
五、電泳分析技術的臨床套用
第八章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技術
第一節自動生化分析儀概述
一、自動生化分析儀的發展歷史
二、分立式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分析原理
三、乾化學分析系統
第二節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分析技術
一、常用分析方法:
二、分析參數設定
第三節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操作方法
一、基本操作步驟
二、主要的維護保養
三、自動化分析與手工操作的比較
第四節自動生化分析儀性能評價
一、準確度和精密度
二、分析速度
三、實用性
第九章治療藥物監測
第一節治療藥物監測的目的和意義
一、治療藥物需要監測的原因
二、治療藥物監測的目的
三、個體給藥方案的設計
第二節藥物代謝動力學基礎及常用參數
一、藥物代謝動力學模型
二、治療藥物監測的常用參數
第三節治療藥物測定的方法與評價
一、樣品的採集
二、樣品預處理
三、測定方法與評價
第四節需要監測治療濃度的主要藥物
一、強心苷
……
下篇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診斷
第十章血漿蛋白質與含氮化合物的代謝紊亂
第十一章糖代謝紊亂
第十二章脂蛋白代謝紊亂
第十三章體液和酸鹼平衡紊亂
第十四章微量元素與維生素代謝紊亂
第十五章骨代謝異常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十六章肝膽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十七章腎臟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十八章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十九章內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二十章胃腸胰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二十一章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二十二章妊娠斯疾病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二十三章氧化應激的生物化學診斷
第二十四間腫瘤的生物化學診斷
附錄
參考文獻
基礎醫學書籍(二)
基礎醫學(英語縮寫BMS),屬於基礎學科,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基礎醫學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其所研究的關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的本質及其規律為其他所有套用醫學所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