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介紹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蛋白質樣品製備與分離技術、蛋白質鑑定與功能分析、蛋白質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學入門,重點以較大篇幅詳細論述了人類重大疾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狀況與發展前景。其中包括實體腫瘤蛋白質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狀況與發展前景。其中包括實體腫瘤蛋白質組學研究、血液系統疾病蛋白質組學研究、神經系統蛋白質組學研究、心血管系統蛋白質組學研究、傳染病蛋白質組學研究、衰老蛋白質組學研究、以及臨床蛋白質組學研究等。編輯推薦
《臨床蛋白質組學》是關於蛋白質組學在人類疾病研究領域中套用的國內第一部著作,既可為從事醫學、腫瘤學、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作為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系)、醫學院(系)等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邱宗蔭
1941年生,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藥學)。社會兼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藥學會理事,中國色譜學會理事,全國高校實驗室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科技顧問團成員、重慶市大型科學儀器及設施資源共享專家組組長,重慶藥學會理事長,重慶色譜學會理事長,重慶市執業藥師培訓中心副主任,重慶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日本政府貸款《重慶市高等教育項目》專家組長等。2005年被授予“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尹一兵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人。1982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療系,1989年獲醫學碩士學位(臨床檢驗診斷學)。1991-1994年美國Rockefeller大學分子傳染病實驗室副研究員,現任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主任(本專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臨床檢驗診斷學學術技術帶頭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蛋白質組與臨床蛋白質組學
1.1 蛋白質組學的歷史與發展
1.2 蛋白質組與基因組的區別
1.3 蛋白質組學的分析策略與分析方法
1.4 臨床蛋白質組學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蛋白質組分析的基礎技術
2.1雙向電泳
2.2 生物質譜技術與方法
2.3 蛋白質組學中的生物信息學基礎
參考文獻
第三章液相柱色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分離中的套用
3.1 液相柱色譜分析的基本原理
3.2 蛋白質的液相柱色譜分離模式
知識點
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resis,2-DE)是當前蛋白質組學研究中解析度最高、信息量最大的分離技術。在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中,雙向電泳還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所套用的二維電泳體系是由0’Farrell等於l957年發明的,其原理是根據蛋白質的兩個一級屬性(等電點和分子質量),將一種蛋白質樣品進行兩次電泳,即:在第一個方向上按等電點高低進行分離,稱為等電聚焦;在第二個方向(與第一次電泳成直角的方向)上按分子質量大小進行分離。
根據第一向等電聚焦條件和方式的不同,可將雙向電泳分為三種系統:①ISO-DALT(isoelectricfocusingfollowedbyseparationwithrespecttomolecularmassexpressedindal—tons)系統。電泳在聚丙烯醯胺管膠中進行,載體兩性電解質(carrierampholytes)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形成pH梯度。該系統的缺點是pH梯度不穩定(如陰極漂移)、重複性差、上樣量低,故不利於不同實驗室之間進行圖譜的比較和數據發布;②IPG—DALT系統。使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pHgradient,IPG)膠的等電聚焦系統。其pH梯度的形成依賴於不同pK的一類合成的化合物。這是目前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用得最多的雙向電泳體系;③非平衡pH梯度電泳(non—equilibriumpHgradientelectrophoresis,NEPHGE)系統。蛋白質樣品被加在pH7~10或pH3.5~l0的凝膠的酸性部分進行分離,電泳時間相對比較短。NEPHGE旨在克服平衡pH梯度電泳時的嚴重陰極漂移和鹼性蛋白的丟失,但重複性比較差。此外,第一相不採用等電聚焦方式的雙向電泳有BN/SDS.PAGE雙向電泳、對角線雙向電泳等。
基礎醫學書籍(二)
基礎醫學(英語縮寫BMS),屬於基礎學科,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基礎醫學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其所研究的關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的本質及其規律為其他所有套用醫學所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