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後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是傑出的小說家和劇作家,對俄國文學,特別是對短篇小說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1860年1月29日,契訶夫出生在俄國南部亞速海岸的一個小城塔乾羅格。他的祖父曾是農奴,父親是一家小雜貨鋪的老闆。在他上中學期間,全家搬到莫斯科,只有契訶夫一人留在塔乾羅格繼續學習,他自己做家庭教師等工作維持生活並接濟家庭。
1879年,契訶夫進莫斯科大學醫科學習,同時開始了他的文學活動。他於1880年3月在《蜻蜒》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頓河地主的信》(即《給有學問的鄰居的信》)。青少年時代求生存的鬥爭,使他很早就親身體驗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以及庸俗的社會習氣,他開始用批判的眼光觀察社會。從1880年到1885年,契訶夫先後用各種筆名在《蜻蜒》等幽默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幽默作品。
在19世紀80年代末以前,契訶夫思想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關心政治,他始終是一個民主主義者。這使得他一方面能夠堅持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原則,真實、深刻地描繪現實生活,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客觀地揭露自由派、民粹派以及托爾斯泰主義的虛構和謬誤:而另一方面也妨礙了他接近工人運動,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
19世紀80年代末,契訶夫在寫作的體裁和風格上發生了變化。在體裁方面,他的小說從短篇過渡到中篇;在藝術風格方面,小說里幽默的成分減少了,悲喜劇的因素更加巧妙地結合起來。在這個時期里,他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如《草原》(1888)、《一個乏味的故事》(1889)、《六號病房》(1892)、《跳來跳去的女人》(1892)、《在流放中》(1892)、《庫頁島》(1893-1894)、《文學教師》(1894)、《我的一生》(1896)、《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套中人》(1898)等。
內容簡介
安娜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因家境貧困,父親將她嫁給了一個又老又醜的有錢人。由於她的美麗,她的丈夫獲得了上流社會的上席地位並得到了一枚“安娜”勳章。而丈夫對安娜的父親及弟弟卻“一毛不拔”,使她的父親不得不變賣房子……
該書針砭了追求虛榮、庸俗無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學。
藝術特色
《脖子上的安娜》的開篇有著精巧的敘述結構,這種結構是契訶夫藝術成熟期的產物,在此時,他已不僅能讓故事緊湊有力,而且還能在極短的篇幅內一下子把情節、人物(包括形象、背景和心理)、角色關係以及社會背景都表現出來,筆墨之經濟與設計之巧妙,在文學史上恐怕不做第二人想。
細味其方法,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特點:首先,他總是用提綱式的敘述來開頭,有時只有一句話,有時則是一個複雜的自然段,內容簡潔明了,概括性很強,為整個篇章提供了一個將漸次展開的基礎性情節。其次,他迅速勾勒人物,一筆抓住其狀態特徵,先讓人物活動起來,這人物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反正他或她緊跟開篇的介紹之後,立刻表現最典型的一面,令我們印象深刻。再次,他利用人物精神活動或心理感受來補充故事背景,拓展情節內容,並賦予整個敘述以抒情色彩,這種精神活動或心理感受往往會與情節敘述齊頭並進,兩者精細地交織在一起,以最小的篇幅從多角度來構造一個豐富的小說世界。
具備上述三個特點的這種開篇結構,我把它叫作“動力結構”,以此來區別契訶夫作品中那種沿襲傳統的開篇敘述結構。
擁有“傳統結構”的代表作有《跳來跳去的女人》、《在流放中》、《第六病室》、《帶閣樓的房子》、《醋栗》、《姚內奇》、《寶貝兒》、《帶小狗的女人》等等;而擁有“動力結構”的則有《熟識的男人》(1886)、《薇羅琪卡》(1887)、《鄰居》(1892)、《女人的王國》(1894)、《脖子上的安娜》(1895)、《在大車上》(1897)、《在朋友家裡》(1898)等。其中《熟識的男人》和《薇羅琪卡》僅僅具有動力結構的雛形,但特徵是明顯的,而且閱讀上效果極好,所以也可以歸之於這一類型。
當然,這並不是說,傳統結構的類型要比動力結構的類型差,但是我認為,在後者上,更可以看出契訶夫的匠心和獨創性,看出他對短篇小說的駕馭所達到的精湛水平。
來看《脖子上的安娜》這部作品,其開篇結構清晰而精巧:頭一個自然段是基礎情節的描述概括,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引入配角以刻畫事件,使場面生動起來,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轉換至主要人物和當前境況,其中每個自然段又各有獨立的表現目的,可謂大結構中又有小結構,第十二段至第十四自然段則通過對主角的精神活動的描述來補充背景,整個故事開始展示出其戲劇性和複雜性,第十五至二十一自然段是個連續的內容展示,以偶遇事件引入了新的人物內涵。到此為止,一個敘述結構得已完成,其間多個層面逐次展開,連續遞進,雖然這只是表現“婚禮後夫妻倆去朝拜”整件事中的一小段內容,卻已經建立起了生動的、富有命運性的小說世界。
在這明晰簡潔的結構形式里,安娜的處境和心理,通過其父親兄弟的表現、自身的感想、對丈夫的反應,多角度地、間斷性地被表現出來;而阿列克謝伊奇這個官僚,則由作者的形貌描寫、安娜的內心感受、一段獨立表述的話語及一句特徵鮮明的感嘆,得以有力地勾勒。可以說,在這裡,每一個內容片段都擔負著多重的敘述目的,它們被精密地編織地一起,從而達到了不尋常的既簡潔又豐富的效果。
開篇完成之後,敘述內容的時態便發生了轉變,從正在進行時變為一般過去時,這裡,契訶夫的簡潔手法與上面又有區別,不再是通過結構設計,而是利用組織細節來達到最佳效果。他在這個部分採用了一般過去時,從人物的慣常活動中擇取富有表現力的細節組織成篇,筆墨經濟,承接靈活,勾勒出的不是一個個時間點,而是整個的生活本身,同時又保持著故事的情節線。
在《帶小狗的女人》里,契訶夫就通篇使用這種手法而達到了精彩效果。在《脖子上的安娜》里,他只是“小規模”(相對而言)地運用而已。
所以在這一個作品(第一節)中,就集中了契訶夫的兩種敘述類型,而且銜接得相當自然,值得我們反覆琢磨體會。
官僚體制控制著社會,人們在其間變得愚蠢、醜陋、可笑,這是契訶夫小說的一大主題。
《脖子上的安娜》對這個主題有所拓展和深化。安娜原本對這種體制和那些官僚抱著蒙昧的恐懼,她可以一直是個受丈夫欺壓的可憐人,但契訶夫通過引入美貌和虛榮心的作用,使人物地位發生逆轉,就好象魔杖一揮,被壓迫者突然變成了壓迫者。她不是選擇逃避和對抗,而是選擇充分利用那些條件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整個社會的體制結構和道德觀念的扭曲程度,在此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暴露與諷刺。
我們會感到自己熟悉那些人物:安娜那官僚味兒十足的丈夫;她那酗酒的、卑微的父親;兩位膽怯自卑的兄弟;那個高高在上、庸俗好色的“大人”,他們都曾以不同的名字和形貌在別的作品裡出現過,可以說,他們一直就活動在契訶夫的世界裡,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素材和靈感,創造著一個個充滿喜劇色彩的諷刺故事。
在《脖子上的安娜》里,這些人物,連帶其他性質相似的配角,被統攝到一個女人的命運轉折中去,我們不僅看到了官僚體制下人性的那些醜態,而且還看到了其中某種醜態或個性是如何形成的,就仿佛原本純潔的世界在這些人手中經歷了一次墮落!一條人性發展的弧線,使這個作品在深刻性和複雜性上超越了同類作品。
或許可以說,契訶夫在此不再僅僅是描摹現象,而是挖掘到了規則,官僚世界的遊戲規則:安娜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資本和人際關係,從卑微角色一舉飛躍到權勢名流,她脫胎換骨,與過去一刀兩斷,成了那些讓人畏懼、敬仰、奉承的人物之一。
整個故事的高潮,就在於安娜的這種戲劇性轉變。——在一個很短的篇幅里,如何讓人物內涵有著豐富發展而不顯得突兀呢?契訶夫的解決方法很棒,以至形成了獨特的技巧,象紐西蘭女作家曼斯菲爾德,顯然就專門研究過這一經驗,她把它套用在了自己的創作中(只是境界相去甚遠)。
這個方法就是:製造人物的深層記憶或欲望,讓它與現實構成衝突或共鳴,從而使發生的事情(不論它是大是小)變得格外重要,仿佛整個人生都處在變化之中。如果變化發生了,那它就會實現某種轉折,然後導向悲劇或喜劇,而如果變化被扼殺在常態中,那它就只會導致憂鬱苦悶的結局。
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正因為契訶夫的好些作品,其結局都是將變而不能變,所以人們才感覺他是個憂鬱的作家。
譬如《在大車上》,一開始就提到女教師瑪麗婭的童年記憶,它作為人物內涵的重要因素,一路上被不時地觸撥著,一下又一下,直到最後猛地迸發出來,形成了一個感人的高潮。在《脖子上的安娜》里,那位已經去世的母親,就是安娜的深層欲望或本質。安娜在婚禮結束後的痛苦情緒首先想到的,是她母親的去世。母親曾是美好生活的象徵,她的去世使得家境開始敗落,而眼下似乎糟糕的婚姻,令安娜感到自己在進一步悖離母親曾經給予的一切:說法語、跳馬祖卡舞、時髦的打扮、嬌媚的社交姿態。但是,契訶夫馬上肯定了這個內涵的作用:在列車中轉站,一陣軍樂喚醒了她的欲望,她沒有丟棄母親教育的一切,而且對之非常陶醉。整個故事就是安娜的欲望受壓抑、又被引發、最後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是社會性的,所以可以構成對現實揭露和諷刺。
概括地說,在技巧和主旨上,《脖子上的安娜》已經完全成熟,是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素材的運用上,它又是以往一系列作品的沿續和發展,所以,將它視為契訶夫小說的首要推薦讀物,應該是合適的。
作品寓意
“用最刻苦的方法來認識人生,用最堅定的方向去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裹著走。”契柯夫的小說《脖子上的安娜》里的安娜就是一個被裹著走的人,作為一個半生不熟的女人,她樹立了錯誤的性別意識,她走兩個極端,要么自卑得可憐,她唉聲嘆氣地訴說身為女人的不幸,她覺得必須依賴男人,沒有他們她就不知道怎么活,她完全喪失了自我,她是《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她是嘮嘮叨叨的怨婦棄婦;要么自信得可笑,她覺得女人天生是為欺負男人而來,她是半吊子女權主義者,她要求全方位的平等,她不但堅決地不進廚房,還聲稱不讓她的褲子從前邊開口是對她權利的侵犯,她要求站著撒尿,她要求女上位,要求在憲法條文中不寫“男女平等”而寫成“女男平等”。同時她的觀點中還透著不自信,因為她居然把性當成了武器,她要么濫用它,以為憑這個能夠所向披蘼,以為可以通過利用男人的缺點征服他們;她要么不用它,她被一些鬼話欺騙,以為那層薄膜果真是處女證明,以為一個女人的純潔全部維繫在一層膜上,而不是心靈上,有了它她象公雞般驕傲,失去啦就痛不欲生。
試讀片斷
婚禮儀式結束後,連清淡的冷盤都沒有。一對新人喝了杯酒,換上衣服,便乘車趕往車站。他們沒有舉辦歡快的舞會和婚宴,沒有安排音樂和跳舞,卻跑到200俄里之外的修道院去朝聖。對此,許多人表示贊同,說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身居要職,已不年輕,舉辦熱鬧的婚禮也許不大合適。而且,在一位52歲的官員和剛滿18歲的姑娘舉行的婚禮上聽音樂將是一件乏味的事情。人們還說,一向按規矩辦事的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之所以安排婚禮結束後去朝聖,其實是想讓年輕的妻子明白,即使在婚姻生活中他也將宗教和道德放在首位。
人們為這對新人送行。同事和親屬們聚成一堆站在月台上,手裡端著酒杯,等著火車開的時候喊“烏啦”。新娘的父親彼得·列昂季伊奇戴著高筒禮帽,穿著教師禮服,醉醺醺的,臉色蒼白,端著酒杯一個勁地往車窗前湊,央求著說:
“阿妞塔!阿尼婭!阿尼婭,我就跟你說一句話!”
安娜從車窗里探出身,父親對女兒耳語著什麼。他噴著滿嘴的酒氣,安娜什麼也沒聽明白。父親又在女兒的臉上、胸上和手上畫十字,呼吸時聲音發顫,眼裡閃著淚花。安娜的兩個弟弟——在古典中學讀書的別佳和安德留沙在父親身後扯著他的衣服,難為情地小聲說:
“行了,爸爸……別這樣了,爸爸……”
火車開了,安娜看到父親踉踉蹌蹌地跟著跑了幾步,杯里的酒灑了一地,臉上帶著憐惜、慈愛和愧疚的表情。
“烏——啦!”父親喊了一聲。
只剩下一對新人了。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打量了一眼包廂,把東西放在兩側的行李架上,微笑著,在年輕的妻子對面坐下。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中等身材,腦滿腸肥,大腹便便,沒留鬍子,卻蓄著長長的鬢髮。圓圓的下巴颳得精光,輪廓分明,像是腳後跟。他最大的面部特徵就是沒有鬍子,嘴唇上下颳得精光,兩側是像肉凍一樣肥膩膩、顫微微的腮幫子。他舉止得體,動作遲緩,言語溫和。
“眼下,我想起一件事來。”他微笑著對妻子說。“五年前,科索洛托夫被授予聖安娜二級勳章後向公爵大人表達謝意時,公爵大人說過這么一句話:‘這么說,您現在有三個安娜嘍——一個在胸前的扣眼裡,兩個在脖子上。’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科索洛托夫的妻子安娜——一個愛吵嘴的輕浮女人剛剛回到他的身邊。希望在我獲得聖安娜二級勳章時,公爵大人不會對我也說出這番話來。”
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的兩隻小眼睛在笑。安娜也在笑,可想到身邊這個男人會隨時用他那濕潤的厚嘴唇親吻她,而她已經不能再拒絕時,感到一陣心慌。他肥胖的身體輕微的動作都會嚇她一跳,她既感到害怕,又覺得噁心。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站起身,摘下脖子上掛著的勳章,脫去禮服和坎肩,穿上了睡衣。
“好了。”他在安娜身邊坐下,說道。
安娜回想起婚禮上令人痛苦的場景。當時,她覺得神父、來賓和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在憂傷地看著她:為什麼,為什麼你這么一個漂亮可愛的姑娘卻嫁給了這么一個上了年紀的乏味男人?今天早晨的時候她還十分高興,高興一切都安排得這么妥當。可在婚禮上和現在的火車包廂里,她卻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錯事,上當受騙,荒唐可笑。她是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可自己卻還是兩手空空,婚紗也是賒來的。今天,父親和兩個弟弟為她送行時,她從他們臉上看出他們身無分文。他們今天有飯吃嗎?明天又會怎樣?不知為什麼,她覺得自己離開後,父親和弟弟們正餓著肚子,正在經受如同母親葬禮後第一個晚上一樣的痛苦。
“哎,我真不幸!”她暗自想道。“我的命為什麼這么苦?”
不習慣和女人打交道的規矩人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不好意思地碰了碰安娜的腰,又拍了拍她的肩,而此時的安娜卻在想著錢,想著死去的母親。母親死後,在古典中學教習字課和繪畫課的父親喝起酒來,家裡陷入了窘境。兩個弟弟沒有鞋穿,父親被帶到治安法官那兒,法警來家裡查抄家具……真丟人!安娜既要照顧喝醉酒的父親,還要給弟弟們織補長襪,去市場買東西。每當人們誇她年輕漂亮、舉止優雅的時候,她總覺得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她廉價的帽子和露著窟窿、塗著墨水的鞋。到了晚上,她便暗自流淚,擔心父親因酗酒很快就會被學校辭退,他會受不了,也像母親一樣死去的念頭揮也揮不去。熟悉她的太太們開始張羅著要給她找個好男人。很快,她們就物色到了這個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雖然年紀大了,長得難看,卻很有錢。他有十多萬盧布的存款,還有一處正在出租的領地。莫德斯特·阿列克謝伊奇循規蹈矩,很受公爵大人賞識。人們對安娜說,讓他請公爵大人給校長,甚至給督學寫個條子,不把她父親辭退是毫不費力便能做到的一件事情……
……
P19-25
契訶夫及其作品
契訶夫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 |
契訶夫作品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英語: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