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不生氣的智慧》

《生活佛:不生氣的智慧》

不生氣是一種修養,更是智慧、澄悟與境界。每個清晨,佛不生氣的智慧拭淨我蒙蔽的心理,我今天不生氣。《生活佛:不生氣的智慧》里每一個簡短的佛學小故事裡都蘊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處處都需要智慧,不生氣也是。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越想讓事情變好,他反而變的越糟糕,這甚至讓你大發雷霆。其實,發脾氣對於事情的進展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相反,正是你的脾氣,完美的事情才變的不完美。 
你看的不是一本書,是讓你生命澄悟的滴滴甘露。

內容簡介

房價節節攀高、交通越來越堵,於是你心裡堵,生氣!妻子嘮叨抱怨、丈夫悶氣埋怨,於是雙方都郁悶,很生氣!孩子的教育也不讓你省心,恨鐵不成鋼,你生氣!牙咬得咯吱響。
她傷害了他,他欺騙了她,她號啕大哭,他捶胸頓足,兩人互不往來!公司的事情也鬧心,同事憑什麼拿得比我多,老闆憑什麼這么不待見我?
網路上報紙上,一個新聞標題也會讓你耿耿於懷!每個家庭都像一個火藥桶,每個人都像個雷管,其實,你統統可以不生氣………
淨空法師開示:面對別人的毀謗、侮辱和生活逆境,不能生氣,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反而成全了別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才是愚痴。
想不生氣?這是需要智慧滴.生活多美好.我們需要生活的智慧,快樂的智慧不生氣的智慧

目錄

第一章 過分在意外界評價,生氣的總是自己 人生在世,如果活在別人的評價中,那將是非常痛苦的。這種痛苦能使人手足無措,能讓人心煩意亂。其實,這就是你生氣的原因:你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著自己。 1.執著於外在形象,最後得不償失的只能是自己0022.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勃然大怒而記住你0043.尊卑本不存在,芥蒂只在心中0054.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不容易被激怒0065.迎合別人,遲早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小丑0076.無需向別人求證你自己0087.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0098.對一切不如意微笑,怒氣自然會遠去0109.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01210.把自己當成自己01411.雲在青天水在瓶,人在江湖心在清01512.沒做虧心事,就不要怕被人懷疑01713.他人犯下的錯誤,你何必急著埋單?01914.不拘小節者,不被小事累02115.何者是無明,無明從何時起?02216.認為別人不懷好意的人大多是自己動機不純02217.別人怎樣看你,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自己02318.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025第二章 快樂不是算計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在這些錯誤的東西里,計較得失使很多人無法擺脫。生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都用來斤斤計較,哪還有時間去感受快樂呢? 1.獲得快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0282.心中無妄念,氣自然無生0293.不與人做無謂的爭執,則會少一些無緣無故的怒氣0314.有所求,則沒功德0325.人生來不是為生氣的0336.在了解真相前,別忙著生氣0347.快樂不在於你是什麼,而是你做什麼0358.太較真就會起火,不在乎就過去了0369.你不和他計較,自然沒煩惱03710.只有心無外物,才能讓人無所察覺03811.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03912.不要計較你能收穫多少04013.你我都是匆匆的過客,何需計較那么多04114.不過一碗飯,不過一念間04215.不要過於計較和自己無關的事情04416.世上的事本平常,隨它去吧04517.心亂是因為計較太多04618.嫉妒是傷害自己的“毒瘤”047
第三章 懷有寬恕之心,才能享受涅之樂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也將因此而終生憤懣。不倒出心中的這些憤懣之苦,也就沒地方存儲涅之樂。不寬恕他人,實則是苦了你自己。 1.懷寬恕和悲憫之心,才能不生氣0502.永遠不要放棄寬恕別人的機會0513.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0524.犯錯誤的人最需要寬容0535.不要總是把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0546.寬容比責罰更有說服力0557.等待被寬容的壞人比誰都可憐0568.世上沒有不可救的生命,沒有不可教的人才0579.為難別人就是為難你自己05810.不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06011.即使傷害你的人,也會有溫暖的手06012.先寬恕對方的人先得到解脫06213.當你痛苦時,要敞開你的胸懷06314.寬容之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064第四章 你能隨遇而安,怨氣則隨風而逝 隨遇而安是一種人生豁達的境界,它不是兵來將擋,而是借力打力。在借力打力中,所有的怨氣與怒火就這樣被輕鬆地化解了。 1.你能隨遇而安,哪裡都是快樂0682.一切煩惱皆因心動0693.快樂,不假外求0714.沒有盆,那就好好利用竹簍0725.專心致志的人是無暇閒下來感慨的0736.落葉不光落在地上,也落在我們心上0747.枯的任他枯,榮的任他榮0758.環境是無法左右你的0759.天堂和地獄都在你的心裡07610.既來之,則安之07711.不受磨練不成佛,感謝創傷和折磨07812.以悠閒的心,做忙碌的事07913.美景不在對岸,而在你心中08014.別人怎么說,與你有何相干08115.你永遠不是最慘的那個08216.慢活是一種生活智慧08417.你是平常人,就該有顆平常心085第五章 苛求過度,就會變成快樂的桎梏 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圓滿,對自己追求完美,對別人責備求全,就是過度苛求圓滿。今日的苛求,將會成為你明日的痛苦,成為阻礙你獲得快樂的桎梏。 1.上天公平地對待每個人0882.苛求別人,你也不好過0893.世間沒有一片葉子是完美的0904.沒有什麼是唯一的0925.不去看缺角,杯子還是圓的0936.別把你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0947.一條路走到黑肯定會撞牆0948.行善要真心,不要苛求回報和好名聲0959.不要因為別人不領情而生氣09610.過度的執著會變成一種負擔09711.不要苛求最好,最好的就在你心裡09812.山不過來,你就過去09913.執著像繩索一樣束縛了你10014.不要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別人10115.正是因為你的脾氣,完美的事情才變得不完美10216.每一種人生都需要付出代價10317.苛求圓滿的人,將會終生有所缺憾104第六章 有舍才有得,布施讓人更快樂 先播種,才能有收穫。先種善因,才能得善果。不想失去,光想獲得,是在埋葬快樂。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欲有所得,先有所舍。 1.以自己的名譽換來別人的改過自新,就是世間最大的善1082.佛祖願意用他的衣服來布施眾生1093.在你沒想到要奉獻點什麼給別人時,你也休想先得到快樂1104.只想得不想舍,本身就是一種畸形心態1125.多交山友地友,少結花友秤友1136.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無的未必無1147.後退也是一種前進,失去也是一種獲得1148.失去的是金錢,布施的是功德1159.捨棄虛名,才能得到實惠11610.付出並不是失去,相反可能會獲得更多11711.你是在為自己布施11912.窮要兼濟天下,達更要兼濟天下12013.不要讓好東西為你一個人所占有12214.分享比獨自占有更幸福12515.捨棄閒名,生命會更輕鬆12616.無用之物,不捨棄就是個累贅12717.不要為你的付出太多而生氣128第七章 與其貪而不滿,不如知足常樂 貪心是因為欲望太多,“欲”會引起煩惱和怒氣。少欲,則少煩,無欲則無痛。知足常樂,才能除去“欲”,人若無欲便是佛。 1.不入名利牢籠,心中則無牢1322.上天是公平的,你不會是最痛苦的那一個1333.心閂比門閂更重要1344.阻斷別人的生路,自己也會跟著死亡1345.生活團團轉,皆因你的心繩未斷1356.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遲早變成它的奴隸1367.貪多嚼不爛,智慧在精而不在多1378.好事不如無事1389.醍醐灌頂之詞,越精煉越發人深省13910.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14011.“一”不一定不如“二”14112.當你占有了什麼,就是你為此而煩惱的開始14213.一味貪多,反而適得其反14314.誘惑面前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14415.學不在多,貴在身體力行14616.堵住欲望的無底洞14717.欲望太多,到頭來只是一場空14818.天上掉下的餡餅就是最大的陷阱149第八章 活在當下,珍惜擁有,才是極樂人生的正道 昨天的事情我們不能改變,明天的事情我們也不能左右,後悔過去和憂慮未來讓我們原離快樂。只有活在當下,才能不愧對過去和未來,才會有極致快樂的人生。 1.別為“得不到”和“已失去”生氣1522.你為自己而活1543.人生只在呼吸間,沒時間想太多1554.活在當下,不悲過去,不貪未來1565.人生沒有草稿,不可以再來一次1566.人固有一死,過好活著的日子1577.每個人都在苦苦追尋自己得不到的,卻不肯回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1598.再忙,也要抬頭欣賞路邊的風景1629.老是擔心死後之事,也活不好現在16310.為小事快樂,遇大事也不發愁16411.一時哭,一時笑,恰在當下16512.人生不在別處,不在那時,只在當下16713.再小的福報也要去珍惜16814.沒有人能夠透支明天和未來16915.不被珍惜的擁有,遲早會變成雞肋17016.生死無常,何必哀傷17317.珍惜你的身邊人17418.不是你真心想要的,自然不懂得珍惜176第九章 生氣不如爭氣,求佛不如求己 面對人生的逆境和低谷,糊塗的人只會生氣,清醒的人懂得去爭氣,生氣不如爭氣。你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佛,求佛不如求己。 1.空談理想無異於自掘墳墓1802.求佛不如求己1803.有些事情別人無法替代你的1814.親身體驗是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門1825.凡事要靠你自己,不要一味等待福祉的降臨1836.你就是自己的佛1857.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1878.害蟲從裡面生起,人從心裡開始變質1889.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你的內心18910.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19011.能永遠跟隨你的只有你的天性19112.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眾生不承認自己是佛祖19313.趁年輕,把人做好19414.閉門苦練自家畫,懶做風流混事蟲19515.本性是快樂的,任何事都無法激怒你19616.你有多大成就,取決你怎樣看待自己19817.別以為你一文不值19918.最大的寶藏就在你的身上20219.自助者,才能得天助20420.只要有目標,多遠的路你都不嫌累20621.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20722.生命的力量從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開始迸發208
第十章 放下,禁止嗔怒的不二法門 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我們放不下心中的種種雜念。它們纏繞在心上,本已使我們無法清淨的心,火上澆油。重新找回清淨,不使憤怒來襲的一個法門就是:放下。 1.嘴上越是說放下的人,心底越是放不下2122.心頭一絲不掛,怒氣自然無處寄生2133.什麼都想抓住,最終將一無所獲2144.放在心頭的是負擔,放下心頭的是超然2165.憤怒是因為你用煩惱纏著自己2176.你不放手,佛也幫不了你2187.不放下功名利祿,容易焚毀自己2208.放不下生死,早晚被自己嚇死2219.心變,則脾氣變;脾氣變,則事事便22210.避免被別人挑起怒火,放棄爭論不失為明智之舉22311.放下身段,別把自己看得太高22412.放下一些雜念,才能專心做好事情22513.倒掉一些自滿的水,保持空杯心態22714.一旦心亂,人將一事無成22815.要想不生氣,先要耕犁你的心田23016.不多生雜念,自然無煩惱232

前言

跟佛學會不生氣
忙碌的世界、快節奏的生活、淡漠的人際關係……貌似有太多的人和事讓你不順心、不如意,甚至讓你暴跳如雷。平心而論,沒人願意費力氣去生氣,但一不留神就會怒氣衝天似乎又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生氣,在佛法中被稱作“嗔”。佛家說:“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又說:“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可見,無法控制嗔怒,就很可能招來彌天大禍。無論你信不信佛,你都不可以否認,人生在世是一種修行,你的任何一種行為最終都會為你帶來相對應的結果。善行得善果,惡行得惡果。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怒罵別人的時候,你也在承受著這種行為帶來的傷害。怒氣會讓人愚蠢,閒氣會讓人失神,怨氣會讓人灰心,壞脾氣會害死一個人。生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一個人生氣10分鐘所耗費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長跑,而且人在生氣時的生理反應非常劇烈,同時會分泌出許多有毒性的物質,這些毒素甚至可以毒死一隻大白鼠。從這個程度上說,生氣無異於一種慢性自殺。既然後果這么嚴重,那人為何會生氣、犯嗔戒呢?答案就在下面的故事中:不拘小節、菸酒不戒的坦山禪師,與不苟言笑、潛心向佛的雲升禪師同在一處修行。一天,坦山禪師正在喝酒,看見雲升禪師從他的房門經過,便邀雲升禪師一起喝酒。結果自然是被雲升禪師婉言謝絕。坦山禪師便隨口說了一句:“連酒都不喝,真不像人!”雲升禪師聞此言,大怒,呵斥道:“你敢罵人!”坦山禪師疑惑地說:“我並沒有罵你!”雲升禪師更生氣了,反問道:“你說我不會喝酒就不像人,這不是明明在罵我嗎?不然,你來說說,我不像人像什麼?你說!你說!”坦山禪師看了看他,緩慢地說:“你像佛。”聽罷此言,雲升禪師無言以對,回去繼續坐禪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了很重的嗔戒。 在佛經中,嗔的起因有三:第一種是因為他人的話傷害了自己而大發脾氣,這看似合乎常理,稱為順理嗔。第二種是無緣無故而發嗔心,明知自己理虧,還惡人先告狀之類,這些不合乎人情,是非理嗔。第三種是源於爭論的嗔心,或起於辯論,或起於閒談。觀點不同,一言不合便嗔火萬丈,開始唇槍舌劍地駁辯,這是爭論嗔。無論是順理嗔、非理嗔還是爭論嗔,都源於我們太過在意得與失,源於我們那顆不開化的心。要想不生氣,就要時時注意心性的修煉,讓自己的心有一點兒佛性。就像《不生氣歌》里說的那樣:人生就像一場戲,相扶到老不容易。因為有緣才相聚,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生氣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佛法有著至高無上的智慧,但並不背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佛的智慧就在現實生活中。汲取佛的智慧、參透其中的禪機,你的心就會變得平和而清淨,凡事也看得開、放得下,嗔怒之火自然也不再熾熱。再進一步如果你能以苦為樂,化嗔怒為快樂,你就是自己的佛。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過分在意外界評價,生氣的總是自己人生在世,如果活在別人的評價中,那將是非常痛苦的。這種痛苦能使人手足無措,能讓人心煩意亂。其實,這就是你生氣的原因:你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著自己。1.執著於外在形象,最後得不償失的只能是自己天然禪師有一次路經洛陽的惠林寺,正值嚴冬時節,天寒地凍。於是他就將寺里的木頭佛像扛了下來,燒火取暖。寺里的住持見了,大發雷霆:“你怎么可以為了取暖而燒了佛像呢?”天然禪師頭也不抬,問道:“我在佛經上看到說,舍利子是有道高僧在火化後留下的一種晶瑩剔透的東西。在佛教中,它被看作是戒律功德的結晶。在許多佛家著作中,只有少數高僧才能在死後留下舍利子。那是不是說,只有在佛教中成佛的人才能有舍利子留下來?”住持回答:“那當然!”天然禪師泰然自若地說:“噢,我想看看能不能燒出舍利子來啊!”慧林主持覺得這是個瘋和尚,驚愕地問:“胡說,佛像是木頭做的,怎么可能燒出舍利子來。”天然禪師哈哈一笑,道:“既然燒不出舍利子來,那就是木頭,不是佛了,留著它有什麼用,再燒一尊來。儘管燒好了。”後來,天然禪師安然無恙,而住持卻因心火上躥,掉了兩道眉毛。不向木佛求舍利,只向自己求心安。只要本性率真地做事,就是行了佛道。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談到白宮的撰稿人,所有人眼前都會浮現出一些西裝革履、刻板沉穩的形象。但是22歲的撰稿人布羅斯卻是一個特例。剛進入白宮的時候,他便在同事中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儘管他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而且毫無經驗可言,但他特立獨行的性格還是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那一頭染成紅色的頭髮,更是在素以保守沉穩聞名的白宮撰稿人中顯得格外刺眼。除了在衣著上顯得與眾不同以外,布羅斯對自己的職業也有著不同於別人的看法。要知道,白宮的撰稿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這些智囊們負責構思、策劃、撰寫、潤色美國大部分的對外施政綱領和所有的演講稿。鑒於此,白宮對撰稿人的選拔也就格外嚴格。同時,這些撰稿人內部也按著資歷,有著嚴格的等級分別。但年輕的布羅斯似乎將這種嚴格的等級分別視若無物。剛進入白宮不久,他便根據自己從親身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向上司陳述了一些自己的意見。然而現實畢竟不是童話,布羅斯獨到的見解不僅沒有得到上司的青睞,而且還招來了同事們的冷嘲熱諷。一些好心的同事都在私下勸他收斂一下,免得吃虧。初出茅廬便栽了跟頭的布羅斯也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最初堅持的東西,仍然在苦苦地等待著新的機會。機會終於降臨了,2005年,鮑威爾辭去了美國國務卿一職,白宮內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一朝天子一朝臣,白宮的撰稿人們都暗暗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他們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飯碗是否還能保住。緊接著,新上任的國務卿賴斯便召集所有撰稿人開會。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賴斯並沒有裁員的意思,她說這次大會只是想徵詢一下每個人對如何撰寫白宮演講稿的意見。既然失業的壓力已經解除,這些人當然不願意多說多錯,於是又都恢復了沉穩的本性,一個個沉默不語起來。可以想像這樣的會議開得有多沉悶,不時有人打著呵欠。賴斯失望地打算結束這雞肋般的會議,就在她醞釀結束詞的時候,一個紅頭髮的年輕人高高舉起了手。所有人都驚訝地向他投去了目光,接著爆發出一陣鬨笑——又是布羅斯這個性格叛逆的年輕人,真不知道他會對新國務卿說出什麼讓人吃驚的話來。由於布羅斯是整場會議中惟一主動舉手的人,賴斯便讓他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第一次面對賴斯,布羅斯顯得有些拘謹,在整個敘述過程中他表現得有些慌亂,但這並不影響賴斯的傾聽。賴斯微笑著聽完了他的話,覺得大多數的想法並沒有什麼新意,不過也有一些點子很有創造性。會議結束後,賴斯轉身告訴身邊的助手:“請留意一下這個紅頭髮的孩子。”賴斯的一句話改變了布羅斯的處境,他很快便從眾多的撰稿人中脫穎而出。沒過多久他就成了賴斯最信賴的撰稿人。布羅斯本人自然不孚賴斯厚望,一篇篇天才的演講詞從他筆下流淌而出,不但成就了賴斯,也照亮了自己。如今,無論賴斯走到哪裡,人們都會看見在她身邊有一個紅頭髮的大男孩兒。因為獨特,而年僅26歲的布羅斯在等級森嚴的白宮中平步青雲,成為了白宮中最年輕的高級顧問。 羊群里最惹人注目的不是那頭最漂亮的羊,而是那隻醜陋的牧羊犬。外在形象是任何人都能“裝”出來的,你選擇怎樣裝扮自己都可以,只要你高興。如果執著於外在形象,想去努力迎合別人和主流文化,那么最後得不償失的只能是自己。 2.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勃然大怒而記住你一日,寶積禪師對他的眾多弟子們說:“你們了解師父嗎?““了解。”眾弟子齊聲答道。“那好,誰能將我的真相描畫出來?”眾弟子都說能。於是,寶積禪師就給他們每人一份紙筆,讓他們畫出自己的真相。過了沒多久,眾弟子們紛紛將自己畫的畫像拿給寶積禪師看。寶積禪師看也不看,就把它們都扔到一邊,並失望地說道:“看來你們都沒看到我的真相。”話音剛落,只見普化和尚站出來高聲說道:“我知師傅真相。”寶積禪師點點頭,說道:“那你來說說吧!”“好的!”普化和尚說完這兩個字,就翻著跟頭後退出去了。寶積禪師大喜,說道:“看來只有普化知我也!”即心即佛也好,非心非佛也好,都難得真傳。每個人都沒有真相,別人更加不能看到你的真相。無論你的真相如何,也只不過是一個小丑而已。一個翻著跟頭的小丑,最後只能消失在眾人面前。別人不會為你的消失而感到驚訝,沒有人會記得你,更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勃然大怒而記住你。 3.尊卑本不存在,芥蒂只在心中 在唐朝貞觀年間,在遙遠的廣東省,當年達摩登入中國的地方,一戶貧苦人家生了一個孩子,由於家裡窮,這孩子沒上過一天學,靠打柴為生。有一天,他在集市上賣完柴禾回家,路過一家旅店,聽到有人高聲地念叨奇怪的話,就停下腳步。當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感覺眼前一亮,好像打開了一個世界。便連忙跑進去問,這是什麼話,從何處得來。那人鄙視地看著打柴的小孩兒,不屑地說:“你能聽得懂嗎?這是湖北黃梅的弘忍大師講解的《金剛經》。”小孩兒毫不在意,一路打聽並北上來到了弘忍大師說法處。他虔誠地向大師行禮,表示要學佛。弘忍大師看了看,問道:“你是哪裡人氏?來找我乾什麼?”小孩答道:“我是嶺南人,只求向你學習佛法。”弘忍大師笑了,調侃道:“你是嶺南人,又是沒有受過教化的蠻人,怎么能成佛呢?”受到羞辱,小男孩不僅沒有惱怒,反而不卑不亢地說:“大師,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的差異,蠻人的身份與和尚的身份雖然不同,佛性究竟有何差別呢?”弘忍大師雖然被他問得啞口無言,但暗中卻很賞識他,並將他收為自己的弟子。最後,弘忍大師終於把衣缽傳給這位嶺南來的蠻子,自幼喪父的小樵夫即是後來的六祖慧能和尚。 資質在人和人的身上是沒有差別的,區別在於悟得到悟不到,悟的快還是慢,而不存在“有”與“無”。尊卑本不存在,芥蒂只在心中。只要你不輕視自己,便沒有人能輕視你。 4.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不容易被激怒大文豪蘇東坡一直篤信佛教。宋神宗年間,翰林大學士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與佛印和尚相交甚好。兩人雖隔江居住,但卻常有書信往來。有一次,蘇東坡在給佛印和尚的信中寫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意思是自己參禪悟道,已經深得其中三昧,再不受世俗利害榮辱所擾。然而為不為世俗所擾,自身到底到了什麼境界,往往不是自我標榜出來的。佛印和尚看到蘇東坡派人送來的信,提筆只批了兩個字:“放屁!”便讓送信人拿回去給蘇東坡看。蘇東坡看到佛印竟然用這極其不文雅的兩個字來評價自己的信,立刻火冒三丈。於是,急忙渡江找佛印和尚問個究竟,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佛印和尚卻自己送上門來,已在江邊候駕。他見到怒氣沖沖的蘇東坡就哈哈大笑道:“東坡居士,八風不動,怎一個‘放屁’就把你打過江來。”蘇東坡欲與之辯論幾句,卻自覺佛印和尚的話十分有理,只能暗自慚愧,自己的修行還差得太遠。你要不想生氣,沒人能把你激怒。輕易被人激怒,還是定力不夠。定力不夠,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不容易被激怒。你要知道,無論別人怎么看,怎么說,你還是你,不會多什麼,也不會少什麼。 5.迎合別人,遲早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小丑有一次,白雲守端禪師和他的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對坐,楊岐方會禪師問他:“聽說你從前的師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你還記得嗎?”“記得,記得。”白雲守端禪師謙恭地說。“好吧,那你誦來聽聽。”楊岐方會禪師道。白雲守端禪師心想,這簡直是小菜一碟,因此語氣中免不了有幾分得意地誦道:“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牢關鎖。一朝塵儘先生,照破山河萬朵。”楊岐方會禪師聽罷,哈哈大笑,然後一言不發地走了。白雲守端禪師立刻怔在當場,不知道師父為什麼笑。當天晚上,他的心裡很是愁煩,整晚都在思索師父的笑,思索他大笑的原因是什麼。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第二天,白雲守端禪師實在忍不住了,一大清早起床便去問師父:“弟子愚笨,想請問師父,昨天在我誦偈時,您為什麼發笑?”見此情形,楊岐方會禪師笑得更開心,他對著因失眠而眼眶發黑的弟子說:“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都不怕笑,你難道怕笑么?”白雲守端禪師聽了,豁然開朗,從此悟道。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正確認識自己,而最有必要做的事情也是正確認識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找到合適的職業,獲得事業的成功;才能選擇合適的人生伴侶,獲得婚姻幸福;才能在人際交往中知己知彼,遊刃有餘……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一味去迎合別人,遲早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小丑。反之,認識到自我,便不會受到外界影響,不因旁人的指點而煩惱不已。 6.無需向別人求證你自己 唐末慧南禪師最有名的言論便是“三關”之法,即“生緣”、“佛手”、“驢腳”三問,這三問出自慧南禪師在主持黃龍寺時,所說過驚世駭俗的三句話:第一句是:“人活著有他的道理,什麼是你活著的道理?”第二句是:“我的手好像佛手啊!”第三句是:“我的腳好像驢腳啊!”當時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就問他道:“慧南禪師,聽說這是您用來考驗世人的三句話,那么這是什麼意思呢?還有,究竟有哪些人過關了呢?”慧南禪師沒有解釋這三句話的意思,反而說道:“已經過關的,自己一定知道。你看那些通過關口的人,他豈會跑回關口,向守關的官員問,我到底過關了沒呢。”總是向別人求證自己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因此也無需在意別人怎樣看。無論是你的上司老闆,還是你的伴侶親人,他們的話都只代表他們的看法,反映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你。你的自信是你自己給的,而不是別人說你行,你才覺得自己行。 7.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古時有一個潑辣的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不遠的寺廟裡的一位無名禪師,希望他能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一見到無名禪師,她便急急地說完了自己的困擾。聽了她的一番講述,無名禪師沒有說出什麼開解的禪機,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女施主,請跟我來。”婦人緊跟著無名禪師,來到了一間禪房中。婦人以為無名禪師是想找個僻靜的地方給她說禪,想不到無名禪師轉身出門,落鎖而去。他的舉動,自然惹來了婦人的破口大罵。婦人罵了許久,耗費了很多氣力,無名禪師也不理會她。婦人見這一招不好使,便又開始可憐地哀求,無名禪師仍置若罔聞。過了很久,氣力已盡的婦人終於安靜了下來。這時,無名禪師來到門外,問她:“女施主,你還生氣嗎?”見到無名禪師,婦人覺得頓時又有了力氣,跳著腳說:“生氣?我幹嘛要為你一個老和尚生氣。哼,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么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簡直就是自作自受,我活該啊!”“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看到她這樣,無名禪師沒再多說什麼,拂袖而去。婦人看無名禪師走遠了,也安靜了下來,越想越覺得委屈,便一個人生起了悶氣。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無名禪師又來了。第一句話還是問她:“女施主,還生氣嗎?”“不生氣了。”婦人沒好氣地說。無名禪師接著問:“為什麼不氣了?”“氣也沒有辦法呀,被鎖在這裡,我氣死也不會有人來收屍的。”說著,婦人瞥了無名禪師一眼。“施主,看來你的氣並未消逝,還是壓在心裡。這樣的氣,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無名禪師說完,又離開了。又是一炷香的時間,無名禪師第三次來到門前,看著天色已晚,著急回家的婦人告訴他:“大師,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女施主,不要著急回家。你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啊。所以,你還是不能走。”無名禪師笑道。最後,當無名禪師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高聲問道:“大師,你來告訴我究竟什麼是氣?”無名禪師笑了笑,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然後打開了門鎖。婦人凝視良久,頓悟,叩謝了無名禪師,回家去了。 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暴跳如雷的人與因為他人的評價就改變自己的人一樣的愚蠢。把大好時光全用來生氣的人,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這不但讓你不快樂,而且還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因此,當我們為別人沒有迎合你的心意或是做錯事情而生氣時,要想到你正在用你的快樂和健康去償還他的不當行為。 8.對一切不如意微笑,怒氣自然會遠去一次靈山勝會上,萬物的創始者大梵天王邀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並且要讓他從眾弟子中親自挑選一個接班人,繼承自己的衣缽。受邀的釋迦牟尼拾級而上,一步一步來到佛龕前。此時,大梵天王率眾獻給他一把金婆羅花,並行隆重大禮之後退居一旁,安靜地等待佛祖的講演。只見釋迦牟尼輕輕地接過花,然後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祥,望著台下,卻遲遲不肯說一句話。當時的氣氛肅穆得讓人窒息,台下上百名弟子都非常緊張,不知道該做何反應,才能得到釋迦牟尼的青睞,這是每個人都翹首企盼的福祉。但由於修為的原因,他們雖然心裡翻江倒海,但表面上仍然保持沉默,而不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在眾人皆屏住呼吸等待釋迦牟尼抉擇的時候,離佛祖最近的摩訶迦葉卻會心地笑了一下。這個短暫的微笑剛好落在了一直觀察眾人微妙表情的佛祖眼裡。他當即宣布將衣缽傳給摩訶迦葉,並對台下的眾弟子說:“我之所以夠擺脫一切虛假表象修成正果,是因為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這其中妙處難以言說,只能以心傳心,只有摩訶迦葉能與我心意相通,故將衣缽傳與他。”此一公案,開創了“無語禪”的先河。摩訶迦葉,也就是後來中國禪宗中的“西天第一代祖師”。當年,摩訶迦葉正是以一笑博得佛祖衣缽之傳。 微笑是一種至為謙和寧靜、安閒、美妙的心境,是“無相”、“涅”的最高境界。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價值。對一切不如意微笑,怒氣自然會遠去。當你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微笑時,自然再也沒有力氣去生氣了。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