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概談
2001年創刊,原刊名《職業圈》,2007年8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將刊名改為《現代企業文化》,2008年1
月正式出版第1期,《現代企業文化》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企業文化類期刊。《現代企業文化》是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龍源國際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曾獲得“中國最具傳播力策劃機構獎”及“中國新稅媒體100強”榮譽。雜誌內容豐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賞,集學術性、實用性、權威性與專業性於一體,被轉載率及引用率較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讀者遍布全國企事業單位、主要科研機構、政府、高等院校、各級工會及公共場所。《現代企業文化》設定封面故事、人物誌、企業文化報告、聚焦、專家會客廳、企業史記、文化生活等眾多經典欄目,通過專項培訓、論壇、峰會、企業文化大獎等諸多方式,匯集當今國內領先的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經驗,展示當前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
期刊為旬刊,分為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
期刊以清新時尚的面貌,厚重新穎的內容,引領潮流的觀點成為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旗艦型期刊。
期刊主要讀者對象:企業黨、政、工領導者;人力資源、市場行銷、品牌管理、質量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類管理人員;企業文化工作者;工會工作者。
期刊特點:實用性、指導性、可讀性的完美結合。
雜誌詳介
綜合版以發表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和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為主要內容,從企業文化建設的不同角度探討企業文化建設問題,解剖成功經驗,為企業提供借鑑範本。是企業黨政工領導、管理人員、文化工作者、企業文化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參謀和助手。綜合版為月刊,每月3日出版,大16開,96頁,全銅全彩印刷。每冊定價16元。目前設定的欄目:卷首語、聽潮軒、聚焦、優秀企業文化巡禮、百年品牌探析、專家論壇、企業觀點、人物經典、戰略之謀、品牌制勝、文化行銷、危機管理、倫理責任、工會與企業文化、專家會客廳、團隊建設、工作札記、基層採風、環球瞭望、企業收藏、筆會、藝術欣賞、新書推介等。
理論版集中發表理論文章,是目前中國國內企業文化研究以及政經、管理、技術創新等橫跨多種學科的理論高地。理論版為半月刊,每月13日、23日出版,大16開160頁,高級書寫紙印刷,每冊定價16元。目前設定的主要欄目:財經觀察、人力資源、 企業文化、技術創新、公共管理、 社會保障、電子商務、 會計審計、 金融證券、市場行銷、法制建設、物流探索、工會建設、教育培訓、 文化體育、工程建設等。
發行:期刊通過郵局訂閱、系統組織訂閱、市場零售等渠道開展發行工作。刊社與全國350個地市級以上城市和直轄市的區級總工會直接聯絡,組成自己獨特的發行網路,從而保證刊物發行量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綜合版郵發代號:80-780,各地郵局(所)均可訂閱。
廣告:期刊綜合版適宜刊登各類廣告。
主要欄目
上旬刊(綜合版):卷首語、聽潮軒、觀點、聚焦、調查、封面故事、人物誌、策略報告、倫理責任、工會與企業文化、團隊、專家會客廳、域外瞭望、工作札記、企業史、形象禮儀、文化生活、讀世界等。
中旬刊和下旬刊(理論版):政策導向、財經觀察、企業戰略、產品開發、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培訓、資本運營、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產業經濟、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知識經濟、領導藝術、財稅研究、物流探索、法制建設、學人風采、工會建設、信息化建設、企業社會責任等。
期刊類別
期刊為旬刊,分為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其中:
上旬刊(綜合版)由第一編輯室負責編輯出版,主要宣傳報導企業文化及與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強調實踐性,為企業服務,全彩精美印刷。主要開闢的欄目有:卷首語、聽潮軒、觀點、聚焦、調查、封面故事、人物誌、策略報告、倫理責任、工會與企業文化、團隊、專家會客廳、域外瞭望、工作札記、企業史、形象禮儀、文化生活、讀世界等。
中旬刊和下旬刊(理論版)由第二編輯室負責編輯出版,主要刊發學術理論作品,從更高角度和更深層次分析和探討與企業和企業文化相關的新問題、新觀點、新理念。開設的欄目主要有:政策導向、財經觀察、企業戰略、產品開發、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培訓、資本運營、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產業經濟、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知識經濟、領導藝術、財稅研究、物流探索、法制建設、學人風采、工會建設、信息化建設、企業社會責任等。
雜誌構成
期刊聘請有關領導、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組成陣容強大的顧問團隊,為期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主要有:
顧問:
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薛昭鋆
學術顧問:
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張國有
中國戰略學研究會副會長管益忻
清華大學管理學系主任、教授張德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黃河濤等7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
企業顧問:
編輯委員會:
呂宗生 《現代企業文化》雜誌社長兼總編輯、編審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五)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