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窯》

《玉溪窯》

本叢書是一套既反映古代陶瓷生產歷史,又有精美圖片可以欣賞的畫冊型專著。已經出版了《汝窯》、《鈞窯》、《洪州窯》、《吉州永和窯》和《玉溪窯》5種,均由主持或參與發掘的專家學者撰文,注意吸收並反映最新考古成果,書中大部分照片均為實物、實地拍攝的第一手資料,屬首次發表。雲南陶瓷就是從中原輸入,在融入當地文化的基礎上有獨樹一幟的一種民族工藝。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玉溪窯》

作者:馬文斗 國別:中國大陸
ISBN:7805318824
頁數:210
開本:32開
封面形式:簡裝本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定價:88元

內容簡介

雲南最大的兩個瓷窯是玉溪窯和建水窯,前者停燒,後者則改燒紫砂陶器並成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陶。從窯址出土文物來看,玉溪窯燒制的品種有青釉瓷醬釉瓷青釉印(劃)花瓷青釉褐彩瓷、青釉刻劃花加繪青花瓷和青釉青花瓷。玉溪窯產品造型古拙敦厚,線條簡單,胎體也較厚重。從器形看,主要產品是、盤、杯、壺、、爐等。器形簡單的盤碗等產量較高,而器形複雜的器物產量較少;模仿內地的瓷器造型較多,自身創造的較少。玉溪窯生產的青花瓷雖然在工藝技術上全面學習景德鎮,但以造型粗獷、紋飾簡樸生動、青花呈色深沉、遺存數量較多而獨樹一幟。玉溪窯的發現,說明自古雲南和中國內地就有密切的聯繫,說明雲南地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填補了雲貴地區古代陶瓷生產的空白。本書利用數百幅從窯址當地拍攝的珍貴實物照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玉溪窯的世界,為玉溪窯的研究、鑑定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特色及評論

中國陶瓷的發展已有一萬年甚至更長的歷史,陶瓷器的燒制和使用對華夏文明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社會經濟文化的促進下,中國古陶瓷已成為各種人文和自然科學研究的共同對象,湧現了一大批陶瓷研究者和收藏家。這些專業或非專業的陶瓷愛好者,都希望有一部既反映古代窯址的發掘成果,又有精美圖片可供欣賞的畫冊型專著,這也是《中國歷史名窯大系》編者的初衷。《玉溪窯》系本系列叢書的之一,該書專業、精良,是研究玉溪窯的必備參考資料

玉溪窯特點

玉溪窯產品胎質為高嶺土和瓷土(粉碎後的瓷石)的混合物,胎泥淘洗不淨,有夾砂和氣孔,斷面吸水率較高,多為土灰色和淺灰色。青釉為高鈣草木灰釉,呈青黃或青綠色。施釉較厚且釉面厚薄不均現象明顯,常見開片紋,有大小不一肉眼可辨的氣泡。施釉不及底,方法為蘸釉和刷釉,足端處常有流釉痕跡。醬釉器的施釉方法與青釉一

《玉溪窯》元代玉溪窯生產的青花玉壺春瓶
樣,除顏色不同外,釉面外觀與青釉完全一致,呈色不同僅僅是因為釉汁中氧化鐵的含量較高和燒成溫度提高、時間略長所致。青釉印(劃)花瓷器是在未乾的濕胎上用模子壓印或用竹刀刻劃出花紋,罩上青釉燒成;從製作手法和紋飾上看,玉溪窯的青釉印(劃)花瓷器受龍泉窯影響較大,與廣西欽州窯四川邛崍窯近似。青釉褐彩瓷器是用含氧化鐵的原料在瓷胎上作畫,罩上青釉燒成,在玉溪窯所發現的殘片中,凡屬青釉褐彩瓷器的紋飾均較簡單,有的紋飾簡略到不明所以,可能因為褐彩燒制技術還不成熟所致。青釉刻劃花加繪青花瓷是在濕胎上刻劃花紋,胎乾後加繪青花紋飾,再罩上青釉入窯燒成。在視覺效果上顯得層次分明,紋飾更加生動自然,富有立體感和真實感。但這類品種發現不多,在其他地方的青花瓷中也未見到,只有玉溪窯和建水窯燒制,可算是雲南陶瓷的獨創。青釉青花瓷是玉溪窯中產量較大、較典型的產品。它是用鈷料在胎上繪畫,然後罩青釉燒成。由於當地所產鈷料中含有較多的氧化鐵和氧化錳,鍛燒不精細,所以青花色調呈深藍或黑灰色,加上青釉覆蓋加色,部分青花成了黑色。這是玉溪窯工藝落後所致,但也因此成了玉溪窯青花瓷的一大特色。玉溪窯產品造型古拙敦厚,線條簡單,胎體也較厚重。其原因一是受工匠和消費者審美觀念的影響,二是胎泥質量不高,薄了容易變形。從器型看,主要產品是碗、盤、杯、壺、罐、瓶、爐等。大致說來,器型簡單的盤、碗等產量較高,而器型複雜的器物產量較少;模仿內地的瓷器造型較多,自身引造的較少。

作者介紹

馬文斗,生於1962年,雲南昆明人。198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歷史系,歷任雲南省博物館徵集部、保管部主任,雲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文物出境鑑定雲南站副站長,《雲南古玩》主編。長期致力於古陶瓷研究,發表論文多篇。曾參與編撰《雲南省博物館藏畫選》、《翰榮軒藏雲南歷代名人書畫選》等大型圖冊。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中日雲南古陶瓷研究會中方聯絡員、雲南省文物愛好收藏者協會副秘書長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