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深海長眠》講述了一個名叫Ramon Sampedro的西班牙人的真實故事,三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支持安樂死的鬥爭中,並且努力爭取他自己死的權利。影片雖然呈現的是一個人尋求死亡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所表達的卻是人性的高貴的一面。對於主人公來說,選擇死亡如同選擇生存一樣,是充滿著愛和希望的。影片獲得二零零四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和最佳男演員獎以及二零零五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詳細劇情
以前是船上機械師的雷蒙-桑佩德羅(賈維爾-巴爾登飾)在一次意外中損傷了的頸部,導致高位截癱,一直臥病在床30年。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事情都要依靠他的四個家人來照顧:他學法律的妹妹馬諾拉(馬貝爾-瑞維拉飾),哥哥何塞(卡爾索-巴格拉飾),父親朱奎茵(朱恩-達爾馬飾)和年幼的外甥扎維(塔馬-諾維斯飾)。自從雷蒙受傷以後,他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莊嚴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雷蒙封閉的世界卻因為兩個女人的到來而重新打開了。朱麗婭(貝蘭-魯達飾)是一名女律師,她幫助雷蒙來
爭取安樂死的權利。羅薩(羅拉-杜納斯飾)是雷蒙家當地的一個婦女,她力求說服雷蒙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三個人的命運也因此而永遠改變。
與雷蒙一樣,朱麗婭因為一種退化疾病也喪失了行動能力,她走路只能依靠一根拐棍。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事人的信息,朱麗婭借住於雷蒙家,與雷蒙朝夕共處。雷蒙塵封的往事和橫溢的文采慢慢展現在朱麗婭的面前,朱麗婭深深的被雷蒙吸引了。儘管朱麗婭已經結婚,而雷蒙也無法離開床榻,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飛速的發展。朱麗婭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隨時面臨著成為植物人的危險,她非常絕望。雷蒙不斷寫信安慰著朱麗婭,雖然二者對於死亡的態度不盡相同,但對於生命無法掌控的失落感使兩人的心越來越近。
羅薩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在感情上受過創傷。她認為雷蒙逃避困難並自閉心靈,於是她希望能夠勸導雷蒙,讓雷蒙改變自己的觀點。但隨著進一步的交流,羅薩發覺自己才更需要傾述、更需要對方的安慰,漸漸地,羅薩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雷蒙。
雷蒙藉助法律來爭取結束生命權利的努力最終失敗了。羅薩向雷蒙表示,希望自己的愛能夠伴他堅強地走完人生旅程,但雷蒙謝絕了,他始終堅持認為最愛他的人應該幫助他去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之前與雷蒙相約一起共同結束生命的朱麗婭,卻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猶豫了起來。最終,絕望的雷蒙在羅薩的幫助下服下了毒藥,如願以償的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他不平凡的人生畫上了最終的句號,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問號和驚嘆號……
相關評論
影片根據西班牙人拉蒙·蒙佩多的真人事件改編而成,導演阿曼巴的影片總是充滿了神秘的氣息,無論是《睜開你的雙眼》還是《小島驚魂》。而這部影片顯得比較平實,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導演一貫的超現實主義手法,尤其是
表現拉蒙與海的關係的段落。影片雖然呈現的是一個人尋求死亡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所表達的卻是人性的高貴的一面。對於主人公來說,選擇死亡如同選擇生存一樣,是充滿著愛和希望的。對於人而言,這是一種生命的自由。該片在西班牙上映後獲得了極高的票房。影片曾獲得2004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和最佳男演員獎以及200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雷蒙深愛著大海,但他旺盛的的生命力也是在大海漸漸消逝。年輕健壯的雷蒙在一次跳海運動中出了意外,全身癱瘓,度過了26年的煎熬生活,一再堅持安樂死卻一次次被政府駁回。每個人自己的痛苦,只是常常我們把自己的痛苦無限放大所以忽略掉別人的痛苦。也許太過長久的沉浸在自己悲傷的世界裡,會孤單痛苦麻痹了雙眼。如果人生一直這樣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存在著,也許阻止這種無力的流失只能來依靠死亡。整個影片的基調很舒緩,就像法國電影一貫的風格。雷蒙遇到朱莉安,這個女人和他有著同樣的感受。他們計畫在雷蒙的書出版後一同奔赴死亡。追求一種自我的存在意義。因為對生與死有所思考,所以才會如此固執的拒絕無意義的生命的流失。雷蒙的書很快出版了,但朱莉安最後並沒有赴約,她已經失去了奔赴死亡的力量。那一夜的雷蒙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孤獨。
《深海長眠》實在是一部上乘的佳作,所有的人物設計都附帶著“生”的不同寓意,新生命的誕生是“生”,生活狀態的轉變是“生”,了結毫無尊嚴的生命是“生”;所有看似不經意的台詞都是落地有聲的人生哲理,“扼殺生命的自由還能叫自由嗎?扼殺自由的生命還能叫生命嗎?”;所有的微笑背後都沾染著無盡的枯澀;越是充滿生機的生活場景,越是讓人感到一種無助的絕望。
精彩影評
電影打正旗號探討安樂死的問題,但觀眾細看之下便會發現電影其實以“死亡”作為中心,從而展開有關尊嚴、愛、自我等討論。在充滿詩意意象的鏡頭和對白之下,電影表現近期電影重未展現的沉重。《深海長眠》的主人翁Ramon四肢癱瘓,等了二十八年才可以走上死亡的道路。電影依然保留了有關“安樂死”的傳統討論,如以宗教
的角度切入,探討生命的權利和義務,又例如探討到家人和朋友的愛和負擔所造成的各種影響。但《深海長眠》不滿足於傳統討論,不講求簡單而且沒有意義的正反論證。首先從死亡的主體性探討自我與他者的目光的關係。家人的無私痛愛、兩位紅顏知己Julia及Rosa因Ramon而打開心窗,在他的身旁總存在著無限關心,但重要的是:這些關心總是以絕對權威的姿態降臨,以拯救為己任,他們總認為愛與關懷對受難者而言是正面的行為。因此Ramon的感受總是他者的感受,他的自我全是建基於別人的目光、期待和權威之上。所以當他對他者的照顧表現抗拒的時候,其實他的自我已經喪失。而愛的定義,在苦難和死亡、拒絕布施的面前,於《深海長眠》之中有了新鮮的表現:愛與毀滅並存,關鍵在於你我之間有著不可離補的距離。
Ramon多次強調讓他死才是真正愛他。愛可以在兩位女主角之中表現出來。Rosa的愛以提供(supply)的形式收回(demand),當她失意的時候,總以同情和布施來反證自己的幸運,因此愛的付出得以折回。可是Ramon逐漸改變了她,最後她知道自己對Ramon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電影末段吻額(而不作接吻)的鏡頭,正表現了Rosa的醒覺。
Julia與Ramon同病相憐,Julia由隨意翻閱Ramon的感情而使Ramon反感,逐漸他們吸食同一支煙,意味著他們的心聲互通,真正彼此了解對方的心情;以至到最後Julia背叛與Ramon結下的承諾,不敢正向死亡。當中的心理刻劃相當出色。後來Julia的失憶意味著身體的存留並沒有任何意義,尤其當靈魂早已不在的時候。
電影對白和鏡頭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如《飛往海洋》的俯瞰視角,配合如浪潮般的音樂;又例如Ramon離開老家,沿路看到戀愛中的青年、十字架、動物交配、小孩、老人,表現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美好;最後風力發電的扇褶,以局部走向全景,表現了生命的驚喜和神秘,充滿動感和涵意。又例如Ramon的父親說最傷感的是「孩子『選擇』死亡」,一句語重心長的對白蓋過所有愛、報施與權利的爭辯。
海,是生命之源,同時表現生命的廣闊和包容。那是一種帶神秘色彩,沒法命名、只能以想像感受的自然力,而這種力量卻只存在於孤獨的個體之中。所以電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Sea inside;而《深海長眠》的高度也在於此。
影片幕後
西班牙選送《深海長眠》(又名《安樂死之謎》)征戰。在剛結束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深海長眠》獲得評審會大獎(銀獅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深海長眠》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紀實影片,電影講述一位西班牙人致力於支持安樂死的鬥爭。自9月3日公映以來,該片在西班牙的票房累計高達1440萬美元。這樣一來,曾以《關於我母親的一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2010年雖然推出了反響頗佳的新片《不良教育》 ,便
失去資格,這也是繼2002年的《對她說》後阿莫多瓦在參賽資格上的再度落選。關於“安樂死”
“安樂死”(euthanasia)一詞源於希臘文,由“美好”和“死亡”兩個詞組成,解釋為“好的死亡”,指讓患者無痛苦的去世。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應否合法化的大論戰。從30年代到50年代,儘管英國、美國、瑞典等一些國家有人發起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或向國會提出允許安樂死的議案。但是,由於對安樂死問題的認識不清,並且擔心被人利用而導致“合法殺人”,社會上絕大部分民眾反對安樂死。
二戰以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觀念的更新,贊成安樂死的觀點開始呈上升趨勢,有關安樂死的民間運動和立法運動也日益增多。1967年美國建立了安樂死教育學會。1969年英國國會辯論安樂死立法法案。1976年日本舉行了“國際安樂死的討論會”,宣稱要尊重人“有尊嚴的死去”的權利。1993年2月,荷蘭通過了一項關於“沒有希望治癒的病人有權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其後兩年,澳大利亞北部地區也通過了類似的法案。2002年4月,比利時議會通過的安樂死法,成為世界上第二個以法律形式準許實行安樂死的國家。
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進入90年代,美、法兩國支持安樂死的比率分別為90%和85%。荷蘭立下患致命疾病時授權醫生實施安樂死遺囑的已有10萬人。而日本、瑞士等國家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人也與日俱增。2000年10月26日,瑞士蘇黎世市政府通過決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許為養老院中選擇以“安樂死”方式自行結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協助。2000年11月30日,阿姆斯特丹市含笑而去的迪莉亞是荷蘭合法安樂死第一人。母親迪莉亞的去世,儘管讓孩子們心痛不已,但多少令他們感到寬慰的是,母親在臨終前終於得以實現她自己的夢想——被實施安樂死,從而減輕了病痛之中的母親的許多痛苦。
導演介紹
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男,生於1972年3月31日,智利聖地亞哥
星座:牡羊座
阿曼巴於1972年3月31日出生於智利,後來隨家人移居西班牙。阿曼巴的電影處女作是在1995年由他自己一手編劇、導演、作曲的電影《論文》(Tesis),該片在一些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廣泛好評和關注,曾參加柏林電影節,並在西班牙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在內的多項大獎。阿曼巴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是1997年的《睜開眼睛》 (Abre Los Ojos),該片成為西班牙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備受矚目,並獲得1998年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大獎,以及1998年柏林電影節的獎項。
主要作品年表:
《深海長眠》 (2004)
《小島驚魂》 (2001)
《香草天空》 (2001)
《睜開你的眼睛》 (1997)
《論文》 (1996)
《Luna 》(1995)
主要演員
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男,生於1969年3月1日,西班牙
星座:雙魚座
哈維爾出生於西班牙。作為西班牙著名演藝世家的一員,他的全名是哈維爾·恩西納斯·巴爾登。強健、英俊的哈維爾具有西班牙人獨有的個性風度,冷峻粗獷的臉龐,棕色的眼睛總是目光深邃,常常給人一種震懾力。但他剛出道時總是出演一些很“菜”的角色。哈維爾的處女作是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爾1991年執導的《高跟鞋》(“Tacones Lejanos”),他在劇中的表現,曾受到西班牙影視界的好評。他從影十年來,先後拍攝過的作品有二十五部,曾與多位西班牙知名導演合作過,著名導演約翰·馬可維奇的處女作《The Dancer Upstairs》,就是啟用他做主角。哈維爾在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是西班牙為數不多的國粹級演員之一。他第一次受到國際影壇的注意,是在1992年與西班牙著名女導演畢格絲·盧娜合作的《共妻共夫》(“Jamon Jamon”),此片獲1992年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也使哈維爾一舉拿下了西班牙演員公會頒發的最佳男演員獎,成為西班牙“奧斯卡”哥雅獎的影帝,一炮而紅。1995年、1996年連續兩年哈維爾榮獲了西班牙電影獎項的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的頭銜。1997年,哈維爾又以黑色影片《狂野雙辣》(“Perdita Durango”)榮獲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演員獎。2001年哈維爾主演《夜晚降臨前》(“Before Night Falls”),這部影片是根據古巴著名同性戀作家雷納爾多·阿里納斯(Reinaldo Arenas)出版的回憶錄改編而成。哈維爾在劇中扮演雷納爾多·阿里納斯,從二十歲一直演到四十歲的晚期,整部影片在時空中流轉,哈維爾的易親性和領袖氣質成為了影片的中軸,他將雷納爾多這個個性鮮明而又壓抑痛苦的角色演釋得真實又具說服力,深入探討了生命的真諦和藝術的本質。正因為哈維爾的激情表演,使得這部影片榮獲2000年第57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會特別大獎,哈維爾本人也榮獲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並先後在歐洲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和美國國家影評獎上多次獲獎,榮獲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和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成為第一個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西班牙人,受到了廣泛的推崇。時至今日,哈維爾已經成熟了許多,變成了一個能勝任各種角色要求的全能型演員。賈維爾現在已走向了世界,成為代表一代西班牙演員的“準影帝”。近幾年他主演的《深海長眠》、 《戈雅之靈》 、《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片均贏得喝彩一片。2007年他又與科恩兄弟合作了《老無所依》 ,本片在第80屆奧斯卡上大獲全勝,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哈維爾也憑藉其中完美的表演,為自己贏得了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
貝倫·魯艾達 BelénRueda女,生於1965年3月16日,西班牙馬德里
星座:雙魚座
貝倫·魯艾達生於西班牙馬德里,她的一位妹妹患有哮喘病,一家人於是搬到美麗溫暖的海濱城市阿利坎特。魯艾達18歲曾來到西班牙學習建築,但很快和一位義大利男子相愛而嫁為人婦。他們的第二個孩子由於心臟病而在很小時離世,這對魯艾達的打擊非常大,目前她和丈夫已離婚。
魯艾達曾做過模特,後成為電視主持人,2004年她在亞歷桑德羅·阿曼巴的《深海長眠》中扮演為男主角同時也是她自己的“死亡權利”力爭的女律師,一舉獲得西班牙戈雅獎的最佳女演員獎。07年她又憑藉《靈異孤兒院》再次獲得提名。
蘿拉·杜納絲 LolaDueñas女,生於1971年10月6日,西班牙
主要作品年表:
《外部信件》 (2008)
《回歸》 (2006)
《關於蘿拉的一切》 (2006)
《20公分我變身》 (2005)
《深海長眠》 (2004)
《對她說》 (2002)
《生命之石》 (2002)
《Terca vida》 (2000)
《都市插曲》 (1998)
影片上映
2010年9月9日晚上,由西班牙使館、百老匯電影中心和北京新影聯院線聯合主辦的西班牙影展開幕酒會暨開幕影片放映在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
西班牙大使出席了影展之前的小型開幕酒會,中外觀眾現場進行了交流,大使在發言中表示,此次活動希望能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讓中國觀眾西班牙電影有更深的了解。簡短的開幕式之後,放映了影片《我也是》(Yo tambi n,2009年),正式拉開了本次影展的帷幕。
《我也是》由西班牙著名導演阿爾瓦羅 帕斯特和安東尼奧 納哈羅聯手執導,影片講述了一個瘋狂的愛情故事,女主角扮演者蘿拉 杜納絲憑藉在片中的細膩表演摘得了聖巴斯蒂安影展和2010年西班牙戈雅獎的影后桂冠。
此次西班牙影展共挑選了8部代表當代西班牙最高水平的影片,類型多樣、題材廣泛,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西班牙影展,據介紹,時間將從2010年9月10日開始,至2010年9月19日結束;本次參與放映的8部西班牙影片包括:《我也是》、《費拉明戈,費拉明戈》、《深海長眠》、《七張法國檯球桌》、《盲目的向日葵》、《沒有我的日子》、《奧芭芭》和《女私家偵探》。
法國電影
人們說起法國電影,首先要談到的當然是法國的所謂“藝術電影”。這些製作精良、在細節上精雕細刻、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影片,比起好萊塢的大製作來,在宣傳聲勢、票房收入等方面自然是甘拜下風。但藝術上的成就,則使“藝術電影”成為法國電影的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