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

《海浪》

太陽還沒有升起,海天混沌一色,只有海面稍稍有一點漣漪,仿佛有一塊布在上面起伏打皺。隨著開色逐漸泛白,天邊現出一條暗沉沉的線,把海和天分了開來,這時那塊灰色的布上就出現了一行行濃重的條紋,在水面下綿延不斷,互相追逐,彼此推擁,不斷前進。《海浪》也許是維吉尼亞·吳爾夫創作的九部小說最不容易讀的一本書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遇到若干關乎可能性的問題;在閱讀她此前此後的作品時,都不存在。

基本信息

簡介

《海浪》《海浪》

《海浪》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創作力達鼎盛時期的作品,出版於1931年。這部高度詩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實驗作品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由九個樂章構建而成的音樂作品,每個引子都是一篇精彩的散文詩,以太陽與海浪的升落與變遷對應生命的興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後面的是六個沒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應的人生階段——從兒童時代、學生時代、青春時代、中年時代直到老年時代——的瞬間內心獨白。引子與正文互相映射,為讀者的感官辟開前所未有的、細緻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時間、意識以及感覺的實質。這是一部在現代文學的殿堂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作品,時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絕倫的文本結構和詩意盎然的筆調激盪著我們的靈魂。

評價

太陽或海浪的升起和沉落來比喻人的一生,描述人的生命由生到死的過程,這對一般有一定文學素養的人來說絲毫不足為奇。但是,在一部篇幅很長的作品中,使文本自身運行的節
奏,使人物的情感、意識、思想、言說脈動的節奏,統統伴隨著太陽或海浪的升起與沉落的節奏而起伏、張弛、生滅,從而形成某種完美和諧的對應,卻是非常不可思議、難以想像的事情。這種不可思議、難以想像的事情便發生在上個世紀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嘔心瀝血創作韻作品《海浪》之中。與伍爾夫同時代的英國作家愛·福斯特曾經讚嘆這部作品寫得恰到好處,說它“略少一筆,則將失去它所具有的詩意;略增一筆,則它將跌人藝術宮殿的深淵,變得索然無味和故作風雅。”的確,複雜深奧的內容,精美別致的結構,臻於化境的藝術技巧,全都融會在這部充滿實驗色彩的作品中,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伍爾夫最偉大的創作。

《海浪》是一部高度詩意化、抽象化和程式化的實驗作品。它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故事,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性格飽滿的人物。它將人生的全部歲月與一天的時間結構互相對應起來。文本構成來看,它就像一部由九個樂章組成的音樂作品;每個樂斜、落低、沉落,分別描寫了同一景色在不同時間段的種種變化。構成這景色的有:運行在不同位置的太陽的光線,海邊的一座房屋,海潮的陣陣漲落,鳥兒和花朵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狀態,房間裡的種種物體隨著光線的變化所呈現的種種形態,等等。對這些景色的種種變化的描寫在富有音樂感的同時,又像是一幅幅富於變化的印象主義繪畫,它們構成了整部作品中形象最為生動、詩意最為濃厚的部分。

跟在每個引子後面的正文部分是六個人物在相應的人生各個階段——從兒童時代,學生時代,青春時代,中年時代,直到老年時代——的瞬間內—心獨白。這是六個沒有姓氏的、形式化的人物,他們分別是伯納德、蘇珊、奈維爾、珍妮、路易斯和羅達。除了作品的最後一個正文部分是由老邁的伯納德一人面對一個就餐者的獨白,總吉他們六位的一生之外,前面的八個正文部分全部是由這六個人物交替進行的瞬間內心獨白所構成。每篇正文部分的內容與引子部分的基調均形成互相映照的關係。晨光熹微、太陽初升的時候,花園裡的鳥兒唱著單調的歌曲,而處於孩提時代的六個孩子的意識和言辭猶如這單調的鳥鳴一樣顯得簡單。太陽升上來時,陽光灑下越來越闊大的光斑,讀書時代的六個兒童的意識也在成長,開始對周圍的一切作出初步的反映。隨著太陽已經升起,六個人物步入青春時代,他們的意識、情感就像海浪和海岸上的景色一樣全都變得明亮、複雜起來。升起的太陽垂直在俯瞰著波濤起伏的海面,陽光像尖銳的楔子射進了房間,六個人物的個性意識也終於成形並顯露出來,他們聚在一起為他們共同的朋友珀西瓦爾就要前往印度餞行,這場為了告別的聚會其實就是一場成人儀式。太陽升至中天后,陽光下的景物沒有秘密,全都清清楚楚、細緻人微地暴露出來,與此相應地成熟的人物開始聽到死亡的信息——六個人共同的朋友珀西瓦爾在印度死了,世界和生命開始籠罩上了陰影。接著,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照射下來,浪潮在海岸上留下片片積水,擱淺的魚兒在那裡扑打著尾巴,六個人物剛剛步人中年,他們嘗試著越出自我,尋求愛情。太陽落得越來越低之後,花園裡的花朵開始凋謝,六個人物開始意識到時間無可挽回的流逝,意識到生命的局限。太陽沉落時,如同堅硬岩石般的白晝碎裂了,收割後的莊稼只剩下一片片殘茬,海岸上的陰影開始蔓延開來,日近黃昏、歷盡滄桑的六個人物又一次聚在一起,充滿絕望和幻滅感地回憶他們的人生歷程。太陽完全沉落之後,黑暗的潮水開始淹沒一切,唯一還活著的人物伯納德面對即將走完的生命歷程,開始總吉他和他的朋友的一生。隨後,能夠聽到的只剩下——“海浪岸聲聲碎”。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總結。這種潮生潮滅的海浪形象構成了人的生命、意識、感覺的永恆象徵。
……

作者

維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女作家。1882年1月25日生於倫敦的文學世家,是女權運動者,竭力為婦女爭取選舉權、教育權、自己單獨有一間房屋的權利等,這些在她的小說《奧爾蘭多》(1928)、《一間自己的房間》(1929)、《三個基尼》(1938)以及許多書評和散文中都有反映。她關心的是有才能的女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英國後,她情緒不安,住所也遭到轟炸。1941年3月28日在離家不遠的烏斯河投水自盡。

書摘

“現在我們兩人一排地向前行進,”路易斯說,“我們步伐整齊地列隊走進小教堂。我喜歡當我們進入這座神聖的建築物時突然降臨的這種晦暗的光影。我喜歡步伐整齊地列隊行進。我們兩人一排地走進來;我們坐了下來。當我們進入的時候全都拋棄了各自的個性特點。誰也不突出。現在,當克蘭博士略顯蹣跚地——但僅只是由於他的勢頭所致——登上布道壇,照著 攤開放置在銅鷹背上的《聖經》誦讀出一段經文的時候,我喜歡這一切。我很喜歡;我的內心為他的高大、他的權威歡欣鼓舞。他平息了縈繞在我的震顫的、不光彩地紛亂的心上的灰暗烏雲——那時我們圍著聖誕樹跳廠舞,在分送禮物的時候他們把我給忘了,那個肥胖的女人則說,‘這個小男孩還沒有禮物呢,’隨後就從樹梢上取下一枚熠熠生輝的國旗送給我,而我則因為惱怒哭了起來——因為我被記起來是因為別人憐憫我。現在一切都被他的權威、他的十字架平息了。我感到渾身上下充滿一種感覺,大地就在我的腳下,我的根向下扎呀扎,直到它們纏附在地心深處的一種堅實的東西上。當他誦讀《聖經》的時候,我恢復了我的完整,我成了列隊行進的行列中的一個人物,正在鏇轉的巨大輪子上的一根輻條,最後這使我挺起身來,就在此時此地。我一直是存在於黑暗之中;我一直是隱藏著的;可是當這輪子鏇轉起來(在他誦讀經文的時候)我就挺起身來進入這朦朧光影之中,在這裡,我剛剛瞥見但不曾看清楚那些跪著的孩子們,那些圓柱和黃銅祭器。在這裡,沒有粗魯的言行,沒有突然的親吻。”
“現在我又裝模作樣地看起書來。我把我的書舉起來,讓它差不多遮住我的眼睛。們足在這些飼馬員和管子工們面前我根本沒法讀書。我不具備哄騙自己的本領。我不欣賞那個人;他。對我也不欣賞。讓我至少做個誠實的人吧。讓我譴責這個廢話連篇的、無聊懶散的、洋洋自得的世界吧;譴責這些馬鬃做的坐椅,這些各式碼頭和各式廣場的彩色照片吧。我簡直想要大聲疾呼地譴責這種沾沾自喜的自滿情緒,譴責這個世界的平庸無聊,這個世界會繁殖出這些表鏈上掛著珊瑚飾物的馬販子。在我心裡有那么一種東西簡直可以將他們徹底乾淨地消滅掉。我
的笑聲會使他們瑟縮在他們的座位上,會逼得他們在我面前嚎哭。喔,不;他們是不變的。他們永遠是勝利者。他們會使我做不到永遠在一節三等車廂里朗讀卡圖魯斯的詩作。他們會在十月份逼迫我躲進一所大學裡,我將在那裡成為一名教師;還要跟著學校里的男教師們一起去希臘;還要作關於巴特農神殿遺址的報告。…

奧斯卡影后英格麗·褒曼電影作品

英格麗·褒曼(瑞典語: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逝於英國倫敦,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後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英格麗·褒曼也以《北非諜影》中的演出而聞名於世。

英國文學作品集

英國文學發端於中世紀,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文藝復興、17世紀、18世紀、19世紀 、20世紀文學7個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