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影片
《何日君再來》全片在上海拍外景,攝影與美術均相當講究。全片攝製得認真努力,拍出複雜的恩怨情仇,最後流露出無奈的幽怨,把異國三角戀情拍出感人之處。1941年,上海抗日戰爭已進入第五年,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梁森與梅伊重逢。六年前,他們投入反日的洪流,在天津要求國共聯合抗日,他們也墮入愛河。抗戰開始,森拋下愛情,到最前線工作。這次他奉命到上海活動,伊已是紅歌星,拜倒裙下者包括有反戰的日本大使館官員野口。森與伊舊情復熾,伊也懷了孕,可是兩人發生誤會而分手,森被漢奸追殺中槍墮河,梅下嫁日使野口。梁傷愈後奉命到上海暗殺一對日籍夫婦,原來就是梅和野口,三人的恩怨緣愛糾纏得難以分舍,終於梅目送梁的背影,低回自問,何日君再來。
演職員簡介
導演
區丁平:中國香港影視導演、美術師,1945年生於廣東。1972 年中學畢業後從事服裝設計。後赴英國倫敦電影學院學習電影。1979年進入電影界,為80年代香港新電影作家。作品集有:
1.《南京的基督》Nan Jing de ji du (1995)
2.《一九零零年的冬天》Yatgualingling tsik dongtin (1995)
3.《狂野生死戀》A Touch of Evil(1995)
4.《天台的月光》Tian tai de yue guang (1993)
5.《何日君再來》Hoyat gwan Tsoi loi (1991)
6.《說謊的女人》Shou huang de nu ren (1989)
梁家輝
香港影壇最年輕的影帝,天才的演員。他的戲路寬廣,演技純熟,多少年來觀眾有目共睹。無論是《人約黃昏》、《南京的基督》、《阮玲玉》、《何日君再來》、《愛在他鄉的季節》還是近期的《長恨歌》,梁家輝充分展現出了自己的文藝氣質,所有屬於東方男人的儒雅,多情,無耐,滄桑盡在其中。《何日君再來》全片在上海拍外景,攝影與美術均相當講究。但可惜故事只停留在表面,感情的深度亦比較欠缺。 梅艷芳:原籍廣西合浦,1963年10月10日出生於香港旺角。她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唱歌,3歲時便開始登台公開演唱。 在《何日君再來》中擔綱的梅艷芳保持水平,只可惜角色性格不夠鮮明爽朗,她愛抗日誌士,又難捨家人,因而勉強跟日軍合作,終於在絕望中生子後,隨赤井英和移居日本。她的遭遇值得體諒和同情,只是缺乏決斷。從影的四十多部電影作品中,阿梅表示以下的作品她是較喜歡的:《川島芳子》、《何日君再來》、《審死官》、《東方三俠》。劇情簡介
1935年,梁森(梁家輝飾)告別心傷愛人梅伊(梅艷芳飾),來到後方參加地下黨,梅則按照吳先生(曾江飾)的安排成為夜總會歌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局勢動盪不安。梁森和革命同志重返上海公共租界,當晚便目睹五個日本和尚慘遭殺害的景象,而幕後指使者竟是日本人白川(國村隼飾)。梁尾隨白川來至夜總會,兩人發生搏鬥,白川被殺,梁也多處負傷。養傷之際,梁森重逢愛人梅伊,舊情不斷,難以割捨。
白川之死激化租界內的矛盾,76局特務頭子鐵澤民(徐少強飾)對地下党進行無情捕殺……
影片評價
區丁平的美術指導有口皆碑,執導的《花城》、《夢中人》、《說謊的女人》、《群鶯亂舞》,對電影語言的動手沙石紛呈卻又是不辯的事實,這番以舊曲為題的《何日君再來》,技巧日趨嫻熟,配搭以梅艷芳、梁家輝兩個炙火可熱的影壇寵兒,相當可觀。 蔡瀾監製、區丁平導演的《何日君再來》,此片客觀地指出中國和日本都有好人和壞人,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一個日本浪人和一個中國漢奸最壞,但赤井英和飾演的日本文官是有良心的,他尊重抗日的梁家輝,又暗戀梅艷芳,這三角關係構成悲歡離合,在下半部凝聚出感染力。 《何日君再來》有上海和日本外景,全片的攝影和美工都相當出色,懷舊的情調不錯。一向走文藝言情路線的區丁平,在本片增添了動作,像雨夜暗殺和槍戰追逃,都拍出特異的氣氛,區丁平的映像無疑偏於花巧,不過場面處理漸具功力了。擔綱的梅艷芳今次保持水準,只可惜角色性格不夠鮮明爽朗,她愛抗日誌士,又難捨家人,因而勉強跟日軍合作,終於在絕望中生子後,隨赤井英和移居日本。她的遭遇值得體諒和同情,只是缺乏決斷。中日兩男角梁家輝和赤井英和則屬性情中人,惹人好感。梁家輝對國家與愛人都一片忠心,敢作敢為,還能緊守言諾;赤井英和則溫文敦厚,對梅艷芳情至義盡。這兩個好男子是死敵,卻能惺惺相惜,結尾時三人於戰後在日本重逢,感慨萬千,是全片最出色段落。
徐少強演漢奸,吳家麗演情婦,都很貼切。這對“狗男女”不是好人,但他倆的情慾結合激出火花,最後的可憐收場亦引人嗟嘆。《何日君再來》是一個錯誤時代的無奈故事,無法令人稱心如意,但仍有得低回緬懷之處。
同名歌曲
目錄: 1,創作歷史2,一再被禁摘要: 作曲家劉雪庵創作了100多首名曲,不乏世界名曲。但是沒有一首歌曲如何日君再來那樣家喻戶曉,流行得那么廣泛。在古今中外,恐怕也沒有一首歌曲能比《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命運更多災多難了!(參考文獻1)。正文:創作歷史; 劉雪庵1930年在上海國立音專跟蕭友梅、黃自等學作曲。1932年,該校低班同學開聯歡會,約畢業班同學每人為他們寫一首曲子。劉雪庵便即興創作了一首樂器演奏的探戈舞曲,曲調委婉纏綿,優美動聽,在聯歡會上演出後大受同學們的歡迎。 1937年2月,上海藝華影業公司拍攝故事片《三星伴月》,電影是因獲三星牙膏中國化學工業社資助而得名。導演方沛霖請劉雪庵寫一首探戈,作為劇中的插曲,劉雪庵就將五年前創作的那首探戈舞曲交給方沛霖。方沛霖遂將此曲交給編劇黃嘉謨(筆名貝林)填詞,這便是今日眾所周知的《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對填詞的具體情況當時並不知情,是事後才知道的。(參考文獻1,2,3,4)1937年,上海藝華影業公司拍攝故事片《三星伴月》,電影是因獲三星牙膏中國化學工業社資助而得名。導演方沛霖請劉雪庵寫一首探戈,作為劇中的插曲,劉雪庵就將五年前創作的那首探戈舞曲交給方沛霖。方沛霖遂將此曲交給編劇黃嘉謨(筆名貝林)填詞,這便是今日眾所周知的《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對填詞的具體情況當時並不知情,是事後才知道的。
這首電影是一部表達工業救國、實業強國願望的愛情故事片。講的是實業家姜立源開辦興華化工廠,以此抵抗洋貨的入侵。其長子姜宗良,留學美國專攻化工,畢業後當了海歸,回國主持化工業務。與女歌星王秀文邂逅相愛並歷經坎坷,終成眷屬。
劇中的女主角飾演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周璇,歌曲《何日君再來》鏇律低回委婉,貼近口語;歌詞語言淺顯,朗朗上口。經周璇演繹後,深情哀婉,更加傷感動人,立刻紅遍天下。此曲雖然唱的只是愛情,道出來的卻是這樣一種存在於淪陷區民眾內心深處的普遍感情。(參考文獻1,3). 其實何日君再來在電影製作完成以前,已經在歌舞廳流行,《何日君再來》在酒吧響起,在昏暗而搖曳的燈光下,在滑動的舞步中,有一支小號特別撩人。小號手夏之秋,上海音專一年級的學生,他吹出了夜的芬芳、酒的眩暈和舞步的張力,舞女拋接媚眼,投懷送抱,舞男粗獷多情,靈巧穿梭,舞伴們臂腿纏繞欲望撫摸激情似火……
幾天后,周璇去百樂門演唱——《何日君再來》登大雅之堂了。學院派的劉雪庵能創作流行歌曲嗎?劉雪庵很關心這首歌能否流行,
劉雪庵特意趕去,坐在聽眾席上,卻心懷忐忑:在這裡,黎錦暉的《毛毛雨》《人面桃花》,嚴華的《扁舟情侶》《送情郎》,李叔同的《送別歌》是最當紅的曲子,百唱不衰,每唱都令人忘情地喝彩。聽眾能夠接受《何日君再來》嗎?這支曲子如果遭遇冷落,就莫想在這裡混了。置身在這樣的氣場裡,劉雪庵的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情不自禁隨著節拍晃動著身子,揮動著手臂,在激情燃燒、我心飛翔的體驗中陶醉。為了獲得可靠的判斷,他又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靜靜等待聽眾的裁決。那位預言家忘記了傲慢,張著嘴,眼珠子瞪得溜圓,漫畫般滑稽可笑。和他同桌的朋友則咬著嘴唇,拚命忍著不哭,可強忍感情卻是多么的艱難,那不聽話的淚珠兒悄悄地溜出眼角,一顆接一顆地、無聲地滴落下來,重重地砸在地面上。一曲終了,人們半天回不過神來:抹淚的,兀自拿著手帕,擦著紅紅的眼睛;痴迷的,像一尊雕塑,呆坐著一動也不動;還有的舉著杯子,酒水撒了一地,卻忘了擱下;有人笑著,笑容卻非常淒涼;有人低聲地哭著,哭聲卻很純真。聽眾即使有一萬張嘴,也說不出心中的震撼。那種感受朦朧卻又清晰,遙遠卻又貼心貼肺,一時間,都沉默著,僵凝著,痴了,傻了,呆了。周璇鞠躬謝幕,場上的意識這才猛然復甦過來,掌聲、喝彩聲轟鳴而至,飛濺起激情澎湃的滾滾春潮。(參考文獻 2)
1939年6月,著名導演蔡楚生執導的抗日影片《孤島天堂》(這是香港第一部有影響的國語片),就引用了膾炙人口的《何日君再來》作為劇中的插曲。這部電影的內容則是描寫一群上海抗日青年,在打擊日本特務組織後,準備投奔大後方抗日的故事,表達了“中國是不會亡的”的愛國思想。《何日君再來》為飾演東北流亡舞女的黎莉莉所演唱的,是這群愛國青年在準備分離時的惜別詞。《何日君再來》中的“君”是中國的抗日軍隊,是淪陷區人民對中國軍隊的執著懷念和深情呼喚。電影《孤島天堂》在香港、重慶及南洋等地映出時,均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參考文獻1,3,4,5)。據曾經給譚震林做過秘書的曹白講,上海淪陷前流行的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淪陷後流行的歌曲即是《何日君再來》。因為這體現了淪陷區人民期盼中國軍隊能早日恢復河山,但看到的是大片河山在繼續淪陷的那種期待與無奈!(參考文獻 1,3)
一再被禁:首先對《何日君再來》下令禁唱的是日本人。1939年,日本詩人長田板雄(一作長田恆雄)將《何日君再來》的歌詞譯成日語,由日本歌星渡邊濱子灌成唱片。渡邊浜子灌制的是日文唱片,李香蘭灌制了中文唱片。這兩種版本的歌曲很快在日本暢銷起來,可好景不長,不論日文版還是中文版均被日本當局勒令禁賣,理由是:“這種外國的靡靡之音會使軍紀鬆懈。”(參考文獻 1) 在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區的歌舞場所里經常可以看到歌女演唱這首《何日君再來》。“歌聲低靡,舞影搖曳”的場景,當時的日本占領軍敏感地意識到《何日君再來》里的“君”字就是指中國軍隊,這是歌女們在借歌反對他們的“大東亞共榮圈”,於是開始下令禁唱。(參考文獻 1)
抗日戰爭勝利後,《何日君再來》在國統區繼續流行。《何日君再在來》雖然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以來對其評說紛紜,不乏微詞,但是,我們重要的是應該探討這首歌曲,為什麼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如此長久地流傳著。首先我們從音樂結構上看,這首歌曲中間帶有傳統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全曲是在中國民族五聲調式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其次該曲音樂語言樸實親切,大量運用了傳統的創作手法,除了中間擴充部分,其它小節的節奏型都是一樣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非常簡單。由於曲調的優美抒情,又不顯得單調,中間擴充部分加入了後十六的節奏(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使該歌曲抒情中不失活潑,具有一定的跳躍感,增添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從我們分析這首歌曲中不難看出,劉雪庵先生在該歌曲中運已了大量的民族基調,有著很深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鄉音鄉土的根基,這也是該曲經久不衰、流傳至今的藝術魅力,這正是劉雪庵先生創作的獨到之處。另外,這首歌曲還以中國傳統作曲法為基礎上,又吸收了西洋作曲特有的節奏型譜寫而成,例如探戈這種具有較強流動感和起伏性的節奏終貫穿整個歌曲,使這首歌曲成為中西風格結合的優秀作品。1957年反右運動,他所在的北京藝術師範學院,連續召開會議,對他進行揭發批判。他本是這所學院的副院長和民盟支部的主任委員,現在被斥之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敵人,暗藏在革命隊伍中的毒蛇。文化部和中國音協連續召開他的批判會,批判他反動的文藝路線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人民音樂》等各大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登有關領導、音樂界權威人士批判聲討他的文章。一盆盆髒水向他潑來,一根根棍子向他抽來,一頂頂帽子向他飛來。於是他成為音樂界的大右派,淪為社會最底層的賤民,行政撤職,留用審查,工資降三級,下放圖書館資料室任資料員。與劉雪庵在同一學院工作的妻子喬景雲,為丈夫辯解了幾句,也以“為右派丈夫辯護”為由被打成優盤。何日君再來被批為漢奸歌曲(參考文獻1,3)他的作品在大陸消失,在牛棚里呆了22年。受盡折磨,導致雙目失明,文革結束9年後才獲平反。(參考文獻1,5,6)1967年,紅遍日本、東南亞的歌星鄧麗君在第一張個人專輯《鳳凰花鼓》中就灌錄了這首歌,歌聲別具韻味,盪氣迴腸,但卻遭到台灣當局的禁唱,認定歌中的“君”暗指人民解放軍。鄧麗君無奈之下,只得易改歌名和歌詞,叫做《幾時你回來》。在中國大陸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而被禁唱。(參考文獻 1)
《何日君再來》的翻唱者黎莉莉,不僅是當時的著名影星,更是被譽為“龍潭三傑”的優秀共產黨員錢壯飛的女兒。1982年黎莉莉挺身而出,她在《北京晚報》上發表文章“倖存者有責任講話”,聲援《何日君再來》曲作者劉雪庵,說明她劇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指出《何日君再來》的”君”字的真正意義,為“君”平反。也未有結果(參考文獻 1)
2005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劉雪庵研討會上,專家們對《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的產生背景、創作過程、社會影響等都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最後認定:此歌不應屬於黃色、反動歌曲。至此,才正式還這首歌曲一個公道。(參考文獻 1)
《何日君再在來》雖然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以來對其評說紛紜,不乏微詞,但是,我們重要的是應該探討這首歌曲,為什麼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如此長久地流傳著。首先我們從音樂結構上看,這首歌曲中間帶有傳統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全曲是在中國民族五聲調式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其次該曲音樂語言樸實親切,大量運用了傳統的創作手法,除了中間擴充部分,其它小節的節奏型都是一樣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非常簡單。由於曲調的優美抒情,又不顯得單調,中間擴充部分加入了後十六的節奏(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使該歌曲抒情中不失活潑,具有一定的跳躍感,增添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從我們分析這首歌曲中不難看出,劉雪庵先生在該歌曲中運已了大量的民族基調,有著很深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鄉音鄉土的根基,這也是該曲經久不衰、流傳至今的藝術魅力,這正是劉雪庵先生創作的獨到之處。另外,這首歌曲還以中國傳統作曲法為基礎上,又吸收了西洋作曲特有的節奏型譜寫而成,例如探戈這種具有較強流動感和起伏性的節奏終貫穿整個歌曲,使這首歌曲成為中西風格結合的優秀作品。(參考文獻 4)
參考文獻:1,《何日君再來》的麻煩官司 http://article.huain.com/theory/paper/2015/0322/62697.shtml2,《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初戀的墓志銘 http://wenming.cn/book/srss/201407/t20140730_2090955_1.shtml3, 維基百科何日君再來 https://zh.wikipedia.org/zh/%E4%BD%95%E6%97%A5%E5%90%9B%E5%86%8D%E4%BE%84,關於劉雪庵先生創作的電影歌曲《何日君再來》作者:張奕崢來源:音樂舞蹈研究所 http://sycm.com.cn/research/bbs_content.asp?t=1&n=1&id=1095,譜寫《何日君再來》的劉雪庵的悲愴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3789530102wt73.html6,《歷史傷口》摘錄:劉雪庵與《何日君再來》http://www.edubridge.com/muzangyanjiu/library/lini_liuxuean.htm
1991年28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
作詞:黃霑作曲:倫永亮
編曲:戴維雄
演唱:鄧麗君
寒風吹散雪花 隨歌聲飄飛
投入白雲夜裡 在心中喚碎
浮起千串記憶 和那次的你
何日在何日 問何日君再來
可知呀可知何日 你輕輕再吻乾從前淚
用你甜蜜呀 依你我盟誓
問何日再共一次醉
漫天千片雪花 隨心思飄起
人在寂寥夜裡 輕輕問句
誰可以告知 重演那一次
何日在何日 問何日君再來
可知呀可知何日 我再可以與君重聚
若再重會啊 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愛是痴醉
若再重會啊 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愛是痴醉
獲獎情況
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HorseFilmFestival(1991)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倫永亮honyLun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梅艷芳AnitaMui(提名)
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馬磐超EddieMa(提名)
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倫永亮honyLun(提名)
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KongFilmAwards(1992)
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梅艷芳AnitaMui(提名)
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吳家麗CarrieNg(提名)
金像獎-最佳攝影黃仲標BillWong,鍾志文DavidChung,鮑德熹PeterPau,敖志君PeterNgor(提名)
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EddieMa(提名)
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黃沾JamesWong(lyricist),梅艷芳AnitaMui《何日》(提名)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1991)
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區丁平TonyAu(提名)[2-4]
影片評價
蔡瀾監製、區丁平導演的《何日君再來》,全片攝製得認真努力,拍出複雜的恩怨情仇,最後流露出無奈的幽怨,把異國三角戀情拍出感人之處。此片客觀地指出中國和日本都有好人和壞人,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一個日本浪人和一個中國漢奸最壞,但赤井英和飾演的日本文官是有良心的,他尊重抗日的梁森,又暗戀梅伊,這三角關係構成悲歡離合,在下半部凝聚出感染力。《何日君再來》有上海和日本外景,全片的攝影和美工都相當出色,懷舊的情調不錯。一向走文藝言情路線的區丁平,在本片增添了動作,像雨夜暗殺和槍戰追逃,都拍出特異的氣氛,區丁平的映像無疑偏於花巧,不過場面處理漸具功力了。擔綱的梅艷芳今次保持水準,只可惜角色性格不夠鮮明爽朗,她愛抗日誌士,又難捨家人,因而勉強跟日軍合作,終於在絕望中生子後,隨赤井英和移居日本。她的遭遇值得體諒和同情,只是缺乏決斷。
中日兩男角梁家輝和赤井英和則屬性情中人,惹人好感。梁家輝對國家與愛人都一片忠心,敢作敢為,還能緊守言諾;赤井英和則溫文敦厚,對梅伊情至義盡。這兩個好男子是死敵,卻能惺惺相惜,結尾時三人於戰後在日本重逢,感慨萬千,是全片最出色段落。
徐少強演漢奸,吳家麗演情婦,都很貼切。這對“狗男女”不是好人,但他倆的情慾結合激出火花,最後的可憐收場亦引人嗟嘆。《何日君再來》是一個錯誤時代的無奈故事,無法令人稱心如意,但仍有得低回緬懷之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