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簡介
在法國國慶日上她邂逅了伯爵亨利,也第一次聽到改革派羅蘭將軍的名字,通過亨利她認識了羅蘭將軍,並在亨利的帶領下去參觀了將軍的軍事演習。可是當局害怕羅蘭將軍的民眾號召力於是藉故把他打發到一個邊遠地區。於是他的追隨者接踵而至,公主周圍的男人們也全部來到了小鎮,原本平靜的象徵熱鬧了,警察監視著將軍害怕他脫逃製造起義,民心所向的將軍在埃拉納等人的幫助喬裝打扮下終於離開了小鎮,而公主在太多變故之後終於明白自己的心上人是誰,她和伯爵亨利為了掩護將軍出走的親熱變成了假戲真做,有情人終於因為愛的熱忱聚首到一起。
這部影片同樣是喜劇風格的,影片從無聊的波蘭公主在巴黎寓所聽她的崇拜者彈奏鋼琴開始,窗外法國國慶的進行曲讓她有了結束這種乏味社交活動的藉口。接下來是公主在街上擠在人群里看節日“春遊”場景,讓·雷諾瓦似乎十分熱衷於民眾場面的營造來顯示他控制局面的能力。這些有些鏡頭是非常有趣而混亂的熱鬧場面顯示了這一時期導演對於喜鬧劇的偏好,埃拉納公主擠在人群里孩子、潛望鏡在三個人擁擠時的互換增加了這個民眾場面的喜劇性。她的崇拜者之一橡膠大王是個新貴,他想通過支持改革派獲得利益,導演在他滔滔不絕的演說時以他身後的牆上里那面鏡子裡的空椅子則寓意了他言論的空洞。
這部電影有著導演一貫的特色,但景里的景色有著印象派油畫的特色,這種抒情性的鏡頭有著導演的審美品味,特別是公主被當成間諜的場面里夕陽和晚霞和綠色的草地形成一幅完美的圖畫。這部影片的主演是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平心而論她在這部電影裡的演技平平,人物刻畫和同年代的《真假公主》有些近似,這部影片是導演比較搞笑而少內涵的一部,為了增加喜劇效果導演設定了橡膠大王的活寶兒子尤金和戀人丹尼絲兩個喜劇感十足的人物,尤金對女僕羅羅德的花心和丹尼絲的窮追不捨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喜劇效果,而羅蘭將軍的勤務兵也看中了女僕,幾個人頓時亂成了一鍋粥,誇張的場面不斷產生,讓人開懷大笑,他們輾轉和嬉鬧於各個房間,導演在敘述政治的同時以巴黎人的情感生活讓影片的基調歡暢。
公主戴在身上的一朵野菊花象徵著愛情和自由,它的流轉是公主情感歸向的象徵。從這部電影裡我們也可以了解到法國電影在這個時期喜歡以歌聲來襯托劇情,這種開朗明快的創作方式給戰後的人民帶來更多歡樂。在羅蘭將軍戍邊的小鎮,這些為愛情苦惱的活寶再次構成了鬧劇,當羅蘭將軍為政府軟禁的時候,善於計謀的公主讓他有了順從民意起義的勇氣,而這個段落里導演顯示了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可謂刻畫人物入木三分。導演通過劇中人闡述了法國人愛高於政治的生活理念,當為了幫助將軍離開公主在二樓的視窗和假扮將軍的亨利假裝接吻的時候,樓下的民眾也開始仿效,這個壯觀的接吻場面是法國民族浪漫的最好寫照,也讓我們看到導演處理大場面的能力。影片最後以吉卜賽流浪藝人唱起情歌而民眾相互接吻,擁抱而達到高潮,同樣一系列事件以後公主找到了愛情,導演傳達了愛情可以戰勝一切,甚至專制的信念,這些影片出現在二次大戰之後絕不是偶然的,他反映了導演對法國浪漫主義情懷的繼承和對於世界和平的呼喚,這種風格的轉變是和當年的歷史條件分不開的,法國人以浪漫化解仇恨的方法也會給當今的人們一些啟迪。
奧斯卡影后英格麗·褒曼電影作品
英格麗·褒曼(瑞典語: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逝於英國倫敦,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後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英格麗·褒曼也以《北非諜影》中的演出而聞名於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