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歌謠集》

《抒情歌謠集》

《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華茲華斯在1800年《抒情歌謠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詳細闡述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理論,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此後,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託著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維。完成於1805年、發表於1850年的長詩《序曲》則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簡介

《抒情歌謠集》《抒情歌謠集》
1798年,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將各自的詩歌合為一冊,定名為《抒情歌謠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詩僅有三首。詩集中除了第一首(柯勒律治的《古舟子詠》)和最後一首(即《丁登寺》)外,並未包括兩人最優秀的作品。然而,歷史證明,正是這部問世之初遭到苛評的詩集開創了一代詩風,成為英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詩歌領域裡的一座里程碑。它擺脫了多數18世紀詩人所恪守的簡潔、典雅、機智、明晰等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在形式上摒棄了在蒲柏手裡達到登峰造極地步並壟斷了當時詩壇的英雄雙韻體;在內容上則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語言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和處身於大自然中的人們的生活,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和沉思,開創了探索和發掘人的內心世界的現代詩風。
1800年《抒情歌謠集》再版,為了反擊詩人所遭到的攻擊,華茲華斯寫了洋洋萬言的序言。1815年,詩人從詩集中抽出自己詩作,單獨成冊,又附加了一篇序言,以補充1800年的序言。這兩篇序言,後來被稱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美學宣言”。這比詩人的詩歌更為重要。
在《序言》里,華茲華斯的詩論主要涉及這樣幾個問題:
1.關於詩歌的題材問題。他要求突破古典主義的規範,選擇日常生活的事件與情節,題材要從城市轉向鄉村湖畔,特別是要選擇田園生活。
2.關於詩歌的語言問題。詩歌應該自始至終採用農村下層民眾真正使用的語言來進行敘述或描寫。
3.關於詩的本質問題。什麼是詩?“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詩的目的在於真理”,即把真理傳達給讀者。
4.關於詩人的特殊才能問題。詩人比一般人更具有想像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浪漫主義文學的思想特點

《抒情歌謠集》《抒情歌謠集》
(1)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文學突破描繪現實的範圍。
雨果指出:“浪漫主義······只不過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而已”,其目的“只求帶給國家一種自由,即藝術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浪漫主義在發展過程中,與古典主義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古典主義主張只能描繪貴族和上層人物,排斥民間文學;戲劇創作規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風格等等,已成為束縛文學發展的桎梏。浪漫主義終於衝破了這道頑固的樊籬,在創作自由的口號下開闢了文學的新天地。個性解放是他們高舉的旗幟,以反對社會對人的精神束縛和壓迫,這是他們宣揚的時代精神
(2)從民主主義的立場,或者從迷戀舊制度的立場,抨擊封建制度或資本主義的罪惡現象。
浪漫派可分為帶有資產階級傾向和貴族傾向的兩類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熱情,揭露現實的黑暗和不合理現象,對未來社會充滿美好的理想。後者以懷舊的態度去抨擊資本主義。但是,這兩類作家批判現實的武器都是人道主義,他們一般都同情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並以此去構築理想的社會圖景。
(3)酷愛描寫中世紀以往的歷史,從司各特開始,到雨果、大仲馬等浪漫派小說家,大多以歷史題材為描寫對象。
古典主義貶斥中世紀的歷史和文學,把它看成漆黑一團;浪漫派反其道而行之,在重新挖掘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的同時,也把這段歷史作為描寫的內容。但浪漫派並不注重是否反映歷史的本質面貌,他們往往只擷取歷史的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在歷史上語焉不詳,可以憑作家自由馳騁,因而有時不顧主人公在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大仲馬的小說就是如此,
(4)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的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張。
這些人把自然看作一種神秘力量或某種精神境界的象徵。華茲華斯認為,自然的珍寶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他們寄憂思於自然,用自然美來對照社會的醜。他們不僅歌詠本國自然之美,而且樂於描繪異國風光,強美洲的叢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國,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哥德式的建築,古代的廢墟等等。

2.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
(1)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浪漫派作家認為古典主典主義宣揚的理性束縛了文藝,於是把抒發情感置於首要地位,對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發現了“自我”,糨成為對人和世界的新視野的源泉。費希特的論斷是他們遵循的原則:“從你周圍的一切掉轉目光,朝向你的內心王國吧,這是哲學向他的信徒們道出的第一個要求。你身外之物沒什麼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問題。”浪漫派認為愛情是人最強烈的情感之一,通過愛情一切都生活在其中,因而愛情便成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現的對象。他們把愛情作為人的內心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他們進一步發展了對夢境的探索。夢境既有現實生活的折射內容,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現。浪漫派對內心世界的挖掘與20世紀文學直接相通。
(2)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在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就是從蒐集民間文學開始的。浪漫派從民歌民謠、民間傳說中擷取題材,學習表現手法,採用民間口語、民歌韻律創作,大大豐富了文學表現手法,在當時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壇的情況下,無疑帶來了清新、活潑、健康的新氣象。拜倫首創的詩體長篇小說,是在詩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視野廣闊,將歐洲各國的社會生活融於一爐。這種新形式擴大了詩歌反映現實的範圍,對長篇小說的發展也起了推動作用。此外,浪漫派對語言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的發掘,豐富了語言的表現力,為日後的巴那斯派和象徵派開闢了道路。
(3)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誇張,重視醜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像。雨果是對比藝術的倡導者和藝術大師。他提出:“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他把這種對照原則運于于小說、詩歌和戲劇創作中。浪漫派作家已經懂得醜在美學上的重要價值。丑角在小說中起著襯托主人公的重要作用。對醜的美學價值的認識給予後世文學以重大影響。浪漫派尋求強烈的藝術效果,追求異乎尋常的情節,描寫異乎尋常的事件,刻畫異乎尋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獨的叛逆形象,大大發展了傳統的誇張手法。他們把想像視作“各種才能之母后”,為了取得驚人的效果,他們充分發揮想像,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4)憂鬱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愛好。斯塔爾夫人說過:“憂鬱的詩歌是最能與哲理相一致的詩歌。,憂鬱較之其他心靈狀態更深地進入人的性格和命運。”憂鬱是浪漫派作家與周圍現實不相協調而產生的精神狀態,有貴族傾向的作家以此表達不滿時代潮流的態度,以勒內為代表的“世紀病”是最集中的表現;資產階級作家對現實深感失望時,同樣流露出憂鬱感傷的情緒,也表現出世紀病的症狀。

二、浪漫主義的發展

由於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社會狀況、文化歷史傳統的不同,各國浪漫主義文學發展也各不相同。而且各國浪漫主義文學內部的作家思想傾向也各自不同。
1.德國 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是奧古斯特·施萊格爾(1767-1845)、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1772-1829)等人。兄弟倆是浪漫主義理論家。而布倫塔諾(1778-1842)等人則是德國後期浪漫派。
2.英國 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在19世紀的頭30年裡,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是歐洲成就最高的文學。其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是“湖畔派”三詩人。
3.法國 法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是夏多布里昂(1768—1848)和斯塔爾夫人(1766-1817)。而1827年雨果發表的《克倫威爾》序則成為浪漫主義的理論綱領。
4.俄羅斯 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是茹科夫斯基(1783-1852),思想比較保守。在浪漫主義文學中反映重大社會主題富有戰鬥精神的作家是十二月黨人詩人雷列耶夫(1795-1844)和普希金(1799-4837)。

英國文學作品集

英國文學發端於中世紀,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文藝復興、17世紀、18世紀、19世紀 、20世紀文學7個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