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桉》

《明儒學桉》

《明儒學案》共六十二卷。是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

《明儒學桉》《明儒學桉》
《明儒學案》共六十二卷。是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1610—1695年)撰。黃宗羲是清代浙東學派的創始人,對清代史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章學誠讚譽“梨洲黃氏,出蕺山劉氏之門,而開萬氏弟兄經史之學”。並指出黃宗羲在學術上上承明代學者王守仁、劉宗周,下啟清初史家萬斯大、萬斯同,為清代浙東史學開山。

概述

全書首冠《師說》一卷,列方孝孺等二十五人。次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學案,以特起者、後之學者、不太著名者總列為《諸儒學案》,最後為《附案》。計《崇仁學案》四卷,列吳與弼等十人。《白沙學案》二卷,列陳獻章等十二人。《河東學案》二卷,列薛□等十五人。《三原學案》一卷,列王怒等六人。《姚江學案》一卷,列王守仁等三人。《浙中王門學案》五卷,列徐愛等十八人,又附記一人。《江右王門學案》九卷,列鄒守益等二十七人,又附記六人。《南中王門學案》三卷,列黃省曾等十人。《楚中王門學案》一卷,列蔣信等二人。《北方王門學案》一卷,列穆孔輝等七人。《粵閩王門學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學案》一卷,列李材一人。《泰州學案》五卷,列王昆等十八人,又附記三人。《甘泉學案》六卷,列湛若水等十一人。《諸儒學案》十五卷,列方孝孺等四十二人。《東林學案》四卷,列顧憲成等十七人。其中吳桂森有目無傳,實十六人。《□山學案》一卷,列劉宗周一人。以上各學案,《諸儒學案》共六十二卷、列二百零一人,又附記十人。《附案》列應典等五人。合《師說》、各學案(包括附記)、《諸儒學案》、《附案》共列二百四十一人。

每學案都冠以敘論,簡介該學案概況,次分列該學案學者,介紹其生平、主要學術觀點,並加以評說。最後節錄各學者的重要著作或語錄。書中所列,大體初期以崇仁(吳與強)、河東(薛殖)、白沙(陳獻章)為主;中期以姚江(王守仁)為主;末期以東林(顧憲成等)、□山(劉宗周)為主。黃宗羲出自姚江學派,所以總觀此書大致以王守仁為中心,除專列《姚江學案》外,還列《浙中王門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南中王門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北方王門學案》、《粵閩王門學案》,以及屬於王學而略有變化的《止修學案》、《泰州學案》等,居學案總數一半以上。謂“有明學術,自白沙開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自姚江指點出良知人人現在,一返觀而自得,便人人有個作聖之路。故無姚江,則古來之學脈絕矣”。《四庫全書總目》謂黃氏“欲抑王尊薛則不甘,欲抑薛尊王則不敢。故於薛之徒陽為推重而陰至微調,於王之徒外示排擊而中存調護”,反映了黃宗羲尊王抑薛的學術傾向。書中未為李贄立案,對顏鈞、何心隱只在《泰州日學案》敘論中提到,也不免偏見。此書為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史專著,開後世“學案”體之先聲。取材豐富,編纂有法,分類有序,證論切要,對後世學術思想影響深遠。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謂“清代學術之祖當推宗蒙,所著《明儒學案》,中國自有學術史,自此始也”。

版本情況

《明儒學桉》《明儒學桉》
此書初由萬貞一刻於康熙三十年(1691),只刻三分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鄭性續刻萬氏未刻者,至乾隆四年(1739)刻完,世稱二老閣刻本。又有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六年故城賈潤、賈朴刻本,即紫筠齋本。此本改動次序,以《祟仁學案》首列“康齋”(吳與弼)改為首列“敬齋”(胡居仁),將《王門學案》改為《相傳學案》。後會稽莫氏用紫箔齋抄本、校以萬刻本訂正紫箔齋本次序,校正錯誤,於道光元年(1821)刻成。1936年《四部備要》本即據此本影印。光緒三十一年(1905)杭州群學社石印《黃黎洲遺書》本,只收入二老閣本《師說》、《敘傳》、《敘論》,共八卷,其它不錄。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沈芝盈點校本,以光緒八年馮全垓重印二者閣本為底本,校以紫筠齋本及《四部備要》本,據紫筠齋本及莫晉刻本增補部分內容。《河東學案》增人楊應詔敘傳、《姚江學案》增人許半生、王司輿敘傳、《浙中王門學案》增人胡瀚敘傳、《南中王門學案》增人薛甲敘傳、《甘泉學案》增人王道敘傳。

編寫順序

《明儒學案》的編寫不僅流派分明,而且能抓住各人的主要思想,每派立一學案,先以小序為概括的說明,其下分列各學者,依次敘述傳略,摘錄其重要著作或語錄等,以具體的材料表明各學者的思想見解,間有作者自己的意見。特別是每個人的小傳,雖然長短不一,卻都能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長以及一生的功過。他在凡例中說:“此編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案,其特起者後之學不甚著名,統列諸儒之案。”又說:“是編皆從全集纂要鉤玄,未嘗襲前人之舊本也。”這是提出了分立學案的明確原則,又指出所摘錄者都是取自原書,未有轉錄於他書者,是為本書的一個特點。凡例還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於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這段話是撰者判斷各人思想的標準。他認為隨聲附和、人云亦云者,無足輕重。每個人的思想都應有其獨到的地方。只有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更正確的認識。

作者簡介

《明儒學桉》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漢族,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清初五大師”。黃宗羲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他的父親黃尊素為萬曆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十九歲的黃宗羲乃進京訟冤,並在公堂之上出錐擊傷主謀,追殺兇手,明思宗嘆稱其為“忠臣孤子”。黃宗羲歸鄉後,即更加發憤讀書,“憤科舉之學錮人,思所以變之。既,盡發家藏書讀之,不足,則鈔之同里世學樓鈕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則千頃堂黃氏、絳雲樓錢氏,且建‘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發(疑係“林”字——筆者按)之緒”(《清史稿》480卷)。又從學於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清軍入關後,黃宗羲召集裡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鬥,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征,皆辭免。

黃宗羲多才博學,於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以及釋、道無不研究。尤其在史學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議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從“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者,真堪稱是中國思想啟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