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桉》](/img/b/06e/nBnauM3XzIDO2MDN3ITOxkDOyITM2gDOxkjMwADMwAzMxAzLy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概述
全書首冠《師說》一卷,列方孝孺等二十五人。次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學案,以特起者、後之學者、不太著名者總列為《諸儒學案》,最後為《附案》。計《崇仁學案》四卷,列吳與弼等十人。《白沙學案》二卷,列陳獻章等十二人。《河東學案》二卷,列薛□等十五人。《三原學案》一卷,列王怒等六人。《姚江學案》一卷,列王守仁等三人。《浙中王門學案》五卷,列徐愛等十八人,又附記一人。《江右王門學案》九卷,列鄒守益等二十七人,又附記六人。《南中王門學案》三卷,列黃省曾等十人。《楚中王門學案》一卷,列蔣信等二人。《北方王門學案》一卷,列穆孔輝等七人。《粵閩王門學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學案》一卷,列李材一人。《泰州學案》五卷,列王昆等十八人,又附記三人。《甘泉學案》六卷,列湛若水等十一人。《諸儒學案》十五卷,列方孝孺等四十二人。《東林學案》四卷,列顧憲成等十七人。其中吳桂森有目無傳,實十六人。《□山學案》一卷,列劉宗周一人。以上各學案,《諸儒學案》共六十二卷、列二百零一人,又附記十人。《附案》列應典等五人。合《師說》、各學案(包括附記)、《諸儒學案》、《附案》共列二百四十一人。
每學案都冠以敘論,簡介該學案概況,次分列該學案學者,介紹其生平、主要學術觀點,並加以評說。最後節錄各學者的重要著作或語錄。書中所列,大體初期以崇仁(吳與強)、河東(薛殖)、白沙(陳獻章)為主;中期以姚江(王守仁)為主;末期以東林(顧憲成等)、□山(劉宗周)為主。黃宗羲出自姚江學派,所以總觀此書大致以王守仁為中心,除專列《姚江學案》外,還列《浙中王門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南中王門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北方王門學案》、《粵閩王門學案》,以及屬於王學而略有變化的《止修學案》、《泰州學案》等,居學案總數一半以上。謂“有明學術,自白沙開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自姚江指點出良知人人現在,一返觀而自得,便人人有個作聖之路。故無姚江,則古來之學脈絕矣”。《四庫全書總目》謂黃氏“欲抑王尊薛則不甘,欲抑薛尊王則不敢。故於薛之徒陽為推重而陰至微調,於王之徒外示排擊而中存調護”,反映了黃宗羲尊王抑薛的學術傾向。書中未為李贄立案,對顏鈞、何心隱只在《泰州日學案》敘論中提到,也不免偏見。此書為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史專著,開後世“學案”體之先聲。取材豐富,編纂有法,分類有序,證論切要,對後世學術思想影響深遠。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謂“清代學術之祖當推宗蒙,所著《明儒學案》,中國自有學術史,自此始也”。
版本情況
![《明儒學桉》](/img/8/f1b/nBnauM3XzgzM0QjM0QTOxkDOyITM2gDOxkjMwADMwAzMxAzL0k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編寫順序
《明儒學案》的編寫不僅流派分明,而且能抓住各人的主要思想,每派立一學案,先以小序為概括的說明,其下分列各學者,依次敘述傳略,摘錄其重要著作或語錄等,以具體的材料表明各學者的思想見解,間有作者自己的意見。特別是每個人的小傳,雖然長短不一,卻都能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長以及一生的功過。他在凡例中說:“此編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案,其特起者後之學不甚著名,統列諸儒之案。”又說:“是編皆從全集纂要鉤玄,未嘗襲前人之舊本也。”這是提出了分立學案的明確原則,又指出所摘錄者都是取自原書,未有轉錄於他書者,是為本書的一個特點。凡例還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於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這段話是撰者判斷各人思想的標準。他認為隨聲附和、人云亦云者,無足輕重。每個人的思想都應有其獨到的地方。只有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更正確的認識。
作者簡介
![《明儒學桉》](/img/c/225/nBnauM3X0YjN1MDN4MTOxkDOyITM2gDOxkjMwADMwAzMxAzLzk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黃宗羲多才博學,於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以及釋、道無不研究。尤其在史學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議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從“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者,真堪稱是中國思想啟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