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選自《論語·先進》。語言優美雋永,充滿情趣,富於詩意。特別是曾皙的一段話,描繪出一幅春光爛漫,生意盎然的遊春圖,凝練的語言包孕著深刻的思想,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的光彩,為歷代文人、學士所崇尚。

基本信息

名文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本文書影
作者:孔子
類型:語錄體散文
成文時間:戰國初年

作者小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早年曾經從政,周遊列國,不能推行自己的學說,最後講學而終。相傳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禮”與“仁”,主張恢復西周制度,有保守的一面。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建立了系統的教育理論,總結出不少可貴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他對我國教育的普及、發展及古代文化遺產的保存、整理有巨大貢獻。他的思想主張, 經過後世儒者的發揮, 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維護封建統治的學說, 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
《論語》是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記錄,大約在戰國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後學編纂而成。《論語》二十篇,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教育禮儀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儒家學說的重要文獻。它不僅是儒家崇奉的經典,也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其章節簡短,語言精練、形象,含蓄雋永,富於哲理;還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個性特徵,頗具文學意味。《論語》雖然不是文學著作,但歷來家喻戶曉,對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 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
孔子說: “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你們平時總說: ‘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要怎樣去做呢?”
子路趕忙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又鬧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問:“冉求,你怎么樣呢?”
冉求答道:“國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百姓飽暖。至於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君子來施行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明·孔子為魯司寇像
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么樣?”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說能做到,而是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別國的盟會中,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孔子又問:“曾點,你怎么樣呢?”
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他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
孔子說: “那有什麼關係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後走。他問孔子說:“他們三人的話怎么樣?”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廟大成殿
曾皙說:“夫子為什麼要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問:“那么是不是冉求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孔子說: “哪裡見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像赤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可使足民(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富足)
端章甫(端,名詞活用作動詞,穿禮服)(章甫,名詞活用作動詞,戴禮帽)
鼓瑟希(鼓,名詞活用作動詞,彈奏)
風乎舞雩(風,名詞活用作動詞,吹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形容詞做名詞,小事,大事)
【古今異義】
1、加之以師旅(泛指軍隊/軍隊編制單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較、緊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對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禮樂(至於/如果)6、異乎三子者之撰(陳述/寫作)
【通假字】
毋吾以也(以,通“已”,止)
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莫,通"暮")
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語氣助詞)

作品賞析

本文通過記述孔子和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次談話,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後教”“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說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國家糧食充足,軍備充足,百姓就對政府有信心了)“既富矣”,再“教之”。(《論語·子路》,意思是說先要使百姓富裕起來,然後去教育他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憑藉道德來誘導他們,用禮教來使他思想行為一致,人民就會有廉恥,而且人心歸服)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言志的具體內容雖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先富後教,禮樂治國。孔子對他們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哂笑子路,不是認為他的政治主張不對,而是用委婉的態度批評“其言不讓”。曾皙的話似乎與政治無關,但他描繪的是一個太平社會的縮影,即形象化了的禮樂之治的盛世,所以深受孔子的讚揚。
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禮樂治國”實際上是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後教"的思想,就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我們對於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盤繼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盤否定。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教育家。本文第一段中孔子對學生的幾次回答,以親切和藹的長者作風,給談話帶來輕鬆和諧的氣氛,表現了他教育學生時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第二段中孔子對學生言志的評論,各有其側重之點,反映出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本文雖然是語錄體,但人物的語言能鮮明表現其性格特徵,少量的行動描寫,也能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謙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華的謙謹,曾皙的雍容飄灑,都躍然紙上。

影響與傳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孟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選自《論語》《先進》篇。文章通過簡短的對話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別是那優美而富於詩味情趣的話語,將人物形象刻劃得極其鮮明、傳神,孔子那為人師表大師風範,子路的坦率自負,冉有公西華的謙遜、曾皙的灑脫,都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論語》是一部傳世的儒家經典,是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嚴格說來,《論語》並不是一部文學著作,但是由於歷來為文人所誦習,所以對文學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漢武帝以後,儒家被定為一尊,孔子的地位提高。從元仁宗起直到明清,《論語》被定為科舉考試必讀的教科書。士人為了求取功名,必須旦夕諷誦,熟記在心。一般平民也把它作為啟蒙讀物,教授子孫。所以兩千多年來,《論語》一書,浸潤濡染,影響著人民的道德素質,心理結構,風俗習慣,對中華民族起著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此文也隨著《論語》蜚聲整個華夏,影響著炎黃子孫的言行舉止,再加上它那樸實的文風,雋永傳神的語言,令人們所喜愛。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聖賢,由於此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在72聖中廣為人們所熟知和傳頌,堪稱孔子弟子的代表。孔子和他們所表現的人生態度思想觀念,不僅在我國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極為廣泛的深刻影響,是《論語》的主唱。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引起中國和世界文化人士的廣泛重視和潛心研究。

專家點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選自《論語·先進》,標題依普通選本。
本篇記敘孔子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陪奉孔子閒坐在一起,談論各自的政治理想的情景,同時也記敘了孔子對他們的評價。文章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表現了教育家孔子的循循善誘,反映了他的仁政理想
從師生之間的對話來看,子路的志向傾向於使國家強大,而且懂得禮儀,語氣之中頗為自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的志向在於實現國家的富有:“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但禮樂就要等待君子了,表現了一定的謙遜。公西華更謙虛:“非曰能之,願學焉。如會盟,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也是強調禮。顯然,孔子對他們三人的回答都不滿意。從他對曾皙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對子路的不滿首先在於子路的態度不夠謙虛,認為這不是一個治國者應有的胸襟;但他又對冉有和公西華的過分謙虛表示了不滿,態度頗費琢磨。不過,一般認為,他之所以認同曾皙的主張,主要是因為曾皙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文章將師生之間的和諧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讓我們一睹孔子作為大教育家的風采。文章開始寫冉有、子路、公西華侍坐於孔子身邊,學生的態度是很恭敬的;孔子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老師的態度卻很隨和。對於老師的提問,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位弟子都踴躍回答,而且觀點都不相同,可見思維活躍,沒有受到局限。最後輪到曾皙,他正在鼓瑟。孔子還是那句話: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曾皙這才丟開瑟來回答老師的提問,他對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不同感到有點猶豫。孔子溫和地鼓勵曾皙:“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正是在孔子的鼓勵下,曾皙無所顧忌地道出如下的人生追求: “暮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使得孔子不由得喟然嘆道:“吾與點也!”
文章通過簡短的對話描寫人物,卻有傳神寫照之妙。文章刻畫精細,人物形象鮮明,孔子的良師風範,子路的坦率自負,冉有、公西華的謙遜,曾皙的灑脫,都躍然紙上,各具風采。語言優美雋永,充滿情趣,富於詩意。特別是曾皙的一段話,描繪出一幅春光爛漫、生意盎然的遊春圖,在凝練的語言中包孕著深刻的思想,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的光彩。

相關詞條

孔子記錄體散文散文文學戰國《論語》孟軻

相關資料

《論語》;《詩經》;《孔子評傳》;《中國名人百傳》;《孔子言行錄

詞條分類

孔子;記錄體散文;散文;文學;戰國;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