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
內容簡介
只有將“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的要求拆分到:提前作計畫,隨時作記錄,及時作總結,從經驗中提煉出規律,用新習慣替換舊習慣等具體的操作中;只有將“工作需要熱情”的要求拆分到:業餘時間做什麼,什麼情況下加班,經常給出合理化建議,從積極的角度理解他人的反饋和給出的建議,用具體的挑戰詮釋勇敢和熱情等具體的內容中,才能使其有效地服務於日常工作,並獲得企業管理者希望看到的結果。作者簡介
田鵬,經濟學碩士。曾為國內外200多家各類企業進行諮詢。留學歸國後就職過多家大型企業。其研究領域從自動化到組織論、生產方式論,再到思維方式;從有形的物的研究到組織結構的研究,最終轉入無形的思維質量的研究。
現供職於從事教育、傳媒業務的北京科瑞恩資訊有限公司,主要承擔策劃、出版、培訓方面的工作。
目錄
前言第1章 貢獻大於工資1.員工的貢獻必須大於工資/32.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63.提供更有效的方法/104.在現場,面對實物認真思考/155.用效益說話/1第2章 出眾的職業感覺6.追求好感覺,而不是單純的感覺好/257.關注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及問題/288.持續跟蹤和研究競爭對手/319.研究關鍵業務及其具體操作的方法/3510.重視自己的工作基礎/39第3章 現代的資訊意識11.平時對什麼資訊感興趣/4712.要求自己實現深度閱讀和精確理解/5113.明確需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5514.給出結論並說明所依據的標準/58
15.得來全不費功夫/61第4章 良好的職業習慣
16.提前作計畫/6717.隨時作記錄/718.及時作總結/74.從經驗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7720.用新習慣替換舊習慣/81第5章 高漲的工作熱情21.業餘時間做什麼/8722.什麼情況下/9123.經常給出合理化建議/95
24.從積極的角度理解他人的反饋和給出的建議/9925.具體的挑戰詮釋勇敢和熱情/102第6章 嫻熟的談判技巧
26.努力創造共同的價值以及建立非談判優勢/109
27.建立正確的大背景/112
28.設定顯著的“路標”/115
29.快速反應出對策的前提是充分的準備/118
30.用多種形式解釋合作的模式/121
第7章 強烈的創造欲
31.明確自己所要改變的是什麼/127
32.今年的I作方法是不是比去年有所進步/130
33.用什麼樣的時間單位要求自己的工作/133
34.不用幻想為等待尋找藉口/136
35.怎樣平衡短期利益和長期目標/140
第8章 高度的責任心
36.要求完美到什麼程度/147
37.面對失誤的態度/150
38.哪些工作不用別人交代/153
39.願不願意為他人的工作負責/155
40.把自己在一年後、五年後的樣子描述出來/158
第9章 持續而巧妙地學習
41.了解什麼是“從不知道到知道”/165
42.要求自己靠近什麼/168
43.要求自己有更清晰的榜樣/170
44.藉助比較提高學習的效果/173
45.如何確立“要了解什麼”以及怎樣避免“自以為是”/176
第10章 比較強的團隊意識
46.是不是積極維護團隊的共同價值/183
47.會不會建立新友誼,修補傳統友誼/186
48.伐
?誤會的態度/189
49.不理解時能不能仍然繼續努力/192
50.對不同意見有沒有包容性/195
第11章 符合制度的靈活性
51.要求自己為翩度貢獻什麼/201
52.理解制度的核心要求/204
53.靈活性不是一時的衝動/207
54.及時通報問題和變化/210
55.將自己的經驗補充到流程和制度中/213
第12章 尊重商業禮儀
56.讓別人接受自己/219
57.對自己的形象有什麼要求/221
58.充分尊重對方的利益/224
59.培養傾聽的習慣/227
60.交談的時候要注視對方/231
精彩書摘
3.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企業所有的成功和效益都一一對應於具體的工作成果,每一個具體的成果同樣一一對應於具體的工作方法。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意味著獲得更具價值的工作成果。
絕大多數的人和企業,可能還認為方法是服務於目標的,在他們的觀念里,目標比方法更重要,然而實際情況並不都是這樣。就像我們在上一節中所提到的那個案例一樣,不論是針對一個局部,還是針對一個整體,能否得到正確的目標,能否看清楚自己最終的工作要求,也決定於方法。換一種更直白的描述就是:如果你找不到方法,如果你不套用正確的方法,你也就一定看不清你的目標。由此可見,不論是樹立目標的階段,還是實現目標的階段,方法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方法不僅決定了你是否能夠實現目標,而且在此之前,它還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看清目標。未來的競爭將圍繞方法展開。如果說,迄今為止的競爭更多的是在特定的目標下,圍繞怎樣取得結果展開的話;那么,從今以後的競爭將進一步向前延伸——誰能夠更快地認清目標,誰就能夠更快地贏得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講,誰能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誰就掌握了未來的競爭主動權。當然,所謂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不僅是服務於實現目標的過程,更包括樹立目標的過程。我曾在一家企業里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公司為解決用車及控制油耗的問題使用了諸多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早是登記制,也就是在前台留下一個表格,誰什麼時候用車,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在上面登記。這樣的管理方法存在的時間很短,因為很多人在需要用車的時候卻發現,公司所有的車都外出了。這之後的管理方法是按部門分類,基本上是每一個部門有幾台車,於是業務部門產生了很大的意見——“行政管理部門為什麼要用車呢?應該把更多的車輛讓給我們使用……”。最後,在我去這家企業之前的管理方法是,由行政部門印發出用車申請及統計單,在這張表上要註明:誰、什麼時間、因為什麼用車、用車的耗時以及行駛里程。這樣的管理手法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