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1897年德國占領青島後。
前清遺老祝有為,在青島海濱建有花 園別墅。時德國侵占青島,祝家近鄰 花園主人因得罪德國駐華領事館某翻 譯,遭受不白之冤,住宅被沒收充公 ,全家老少亦被驅逐。祝有為害怕遭 受同樣不幸,決定巴結汪翻譯官,特 設盛筵,宴請德國駐青島總督。汪翻 譯官有意追求祝老之女瑞芬。瑞芬雖 憎惡汪的為人,但為父故,只得敷衍 周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 取代德國占領青島。汪翻譯官搖身一 變,投靠日本,為討好新主子,反誣 祝有為親德,以政治嫌疑罪將他逮捕 ,別墅也被充公改作“日本軍人俱樂 部”。祝妻無奈攜瑞芬暫避鄉間。時 局稍定後,瑞芬與老母返回青島,因 一時生活無靠,賴曾在祝家任家庭教 師的李先生接濟。其時,經常向祝家 借貸的表侄余家驤已成為日本軍部一 名爪牙,他以營救祝老出獄為條件, 提出娶瑞芬為妻。瑞芬已鍾情李先生 ,又深知余家驤的為人,故斷然拒絕 。後來李先生設法救出祝老,祝家為 報答其援救之恩,成全了他與瑞芬的 婚事。數年以後,青島回歸祖國。依 附洋人勢力的汪翻譯官和余家驤,遭 到人們唾棄。時近鄰花園主人也重返 故地,祝老陪同參觀,只見昔日桃花 盛開的花園,今已樹枯花萎,滿目淒 涼。最令鄰居主人傷懷的,莫過於往 昔暗自愛慕的瑞芬,也已成為有夫之 婦。真有劫後桃花,物事全非之感。
影片描寫一個家庭的人事滄桑,反映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劇作者以豐富的生活閱歷,嫻熟的藝術技巧,把幾十年的民族屈辱史濃縮於一個家庭。劇本體現了洪深劇作純熟流暢的風格,也是他劇本中的一部優秀之作。當時由於政治環境緊張,明星的編劇委員會已撤消,題材尖銳的左翼影片已不能拍攝。《劫後桃花》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曲折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意願和呼聲,是明星公司這一時期的優秀電影作品。
導演簡介
張石川系中國電影拓荒者。他集編劇、導演、製片人與投資人於一身,是中國早期電影著名企業家和藝術家、民營商業電影先驅,畢生拍片150餘部(集)無論從哪一方面言,都理應在中國電影史占有一席之地。但對其研究專著,長期闕如。本書不僅填補了這一重大空白,以其翔實的史料、全面系統的敘述,介紹了張石川畢生從影歷史,為張石川研究作了可貴的基奠;且勾勒出20~50年代國中國電影概貌,以及影人名人軼事。 全書行文樸實恰切,頗具知識性、可讀性。不惟影視工作者可從中取得借鑑,廣大讀者亦可獲得裨益。
評論
《劫後桃花》創作於1934年,作者就是為左翼戲劇運動做出重大貢獻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劇作家洪深(1894-1955)。洪深的父親洪述祖是民國初年的內務部秘書,因“宋教仁事件”於1913年初到青島躲避,在福山路建了住宅,又在風光秀麗的北九水築了一座別墅,名為“觀川台”。那時洪深在北京讀書,寒暑假都回青島休假。洪深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回國後先在上海教書,1934年至1936年任國立山東大學外文系主任,教授《浪漫詩人》、《大學戲劇》 ,教課之餘致力於戲劇活動,在學校里導演、演出了話劇《寄生草》 ,即《少奶奶的扇子》 ,在青島引起了轟動,他根據在青島嶗山祖產遭受侵占的經過,寫了一篇散文《我的失地》,發表在《太白》半月刊上,接著又以這篇散文為基礎,於1934年寫成《劫後桃花》電影文學劇本,刊載《文學》新年號。這部作品是洪深的代表作,也是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它開創了電影文學劇本創作的先河。
劇本發表後,引起電影界的極大關注,與全國民眾自九·一八事變後的反日情緒產生強烈的共鳴。為此上海明星公司不惜巨資,組織演藝界精英,拍攝《劫後桃花》。以著名導演張石川任導演,董克娜任攝影師,演員陣容強大,電影皇
後胡蝶,話劇“四大名旦”之一——舒繡文,以及徐莘園、孫敏、王獻齋、高占非、龔稼農等參加演出。《劫後桃花》在青島拍攝的外景共有9處。其中有青島海濱、沙子口、李村、總督府等地,於1935年在青島攝製完成,為中國電影界留下了輝煌一筆。
洪深除了創作了《劫後桃花》之外,還寫了許多散文、隨筆。如發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留得青山在》等,他還寫出了我國第一個有對白的話劇劇本《賣梨人》,題材取自嶗山。1935年夏,他與老舍、王統照商定出版一個文藝刊物,洪深建議叫《避暑錄話》,“避暑”是雙關語,既是天氣的暑熱,也是避反動派腐朽統治的炎熱。他在《創刊詞》中寫道:
“……他們在青島,或者是為了長期職業,或者是為了短時的任務,都是為了正事而來的。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閒者;沒有一個是特為來青島避暑的。
然而,他們都對人說著:在避暑勝地青島,我們必須避暑。
……
否則,他們有沸騰的血液,煎熬著的心,說出的話,必須太熱,將要使得別人和自己,都感到不快……”
洪深在《避暑錄話》上發表了《〈審頭刺湯〉的研究》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