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機的本源》

《全球危機的本源》

一本主題型書摘雜誌,以8-10本圖書精編內容為主。主線貫通,兼具權威性、可讀性、時效性。高端人群最省時省力的商務讀本,為忙碌階層節省90%的閱讀時間。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別以為我們對金融危機的了解已經足夠了,這是一個新世界的開始,有可能還是糟糕的新世界的開始。
內部員工傾力揭弊企業高管全面反思
保羅·克魯格曼羅伯特·希勒權威解讀
《達觀》雜誌:
我們的理念
閱讀·精選·分享
2008年以來,市面上有近百本金融危機類圖書。秉承《達觀》雜誌。閱讀、精選、分享的宗旨,經過梳理,從員工揭弊、“高管反思”、“專家診脈及建言”三方面來回顧與解讀.兼具權威性和專業性,我們最終篩選出9本閱讀書單。
《恐慌害死熊:從貝爾斯登陷落到全球金融恐慌》
◎《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
◎《別了,雷曼兄弟》
◎《誰葬送了華爾街》
◎《30而勵》
《金融大崩盤》
◎《流氓·國家:華爾街、美聯儲的謊言與陰謀》
《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
《終結次貸危機》

內容簡介

金融大轉折的發生很少源於一項嚴格實施的計畫性政策的打擊,相反,就像千刀萬剮致人於死地一樣,它們往往源於一系列微觀的,看起來是良性但卻能引起金融市場動盪和人們恐懼心理的金融政策,這就是金融危機初期所發生的事情。正因為此,追求金融危機的本源,意義重大。

媒體評論

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英美金融文化中固有的投機思維定勢,這就導致了其投資的盲目性。
——《金融大崩盤
衍生品交易是當今整個金融界所有金融泡沫的根源。所有這些產生泡沫的衍生品究竟是什麼呢?很簡單:一大包債務、一大捆債務、一大堆泡沫。
——《流氓·國家》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貝爾斯登的日漸衰落和最終滅亡?其實只是一條謠言而已,一條老套的貝爾斯登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謠言。眾口鑠金,謠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恐慌害死熊
這場全球危機解決方案的關鍵是使金融走向民主化。把那些合理有效的金融原則的套用範圍擴展到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層面上,並採用所有我們現在已經掌握的現代技術來達成這個目標。
——《終結次貸危機
我希望將來新的監管模式,不要完全扼殺金融創新。我們應該看到金融創新好的一面,比如可以更快更好地服務客戶,而不僅看到它有風險的一面,金融創新還是有正面意義的。
——花旗集團前任CEO查爾斯·普林斯
那些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人現在反而變成了救市決策的制定者,正是他們的金融產品讓諸多公司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對提供援助一視同仁。
——美國國際集團前任CEO莫里斯·格林伯格

目錄

第一部分員工揭弊
第一章謠言殺死貝爾斯登
◎子公司CEO遭解職
◎營運長受牽連
◎成為華爾街的麻風病人
◎謠言是罪魁禍首
◎準備後事
◎一切結束了
第二章美國次級債陷阱
◎抵押貸款欺詐
◎經紀商的謀略
◎行為失調的經紀商
◎不道德的經紀商
◎評級機構的權勢
◎誰在導演這場秀
◎證券化如何影響借款人
第二部分高管反思
第三章雷曼CEO:一切太晚了
◎眾多從業者處於失業的恐慌
◎雷曼兄弟是可悲的犧牲品
◎竭盡全力難脫崩潰命運
◎雷曼CEO的看法與建議
第四章花旗集團CEO:不要扼殺金融創意
◎聚沙之塔
◎重定規則
第五章AIG董事長:迷茫的新時代
◎挽救AIG
◎雷曼遭遇不公
◎迷茫的新時代
第三部分專家診脈及建青
第六章美國資本主義的全球危機
◎追問金融和商業的傳統
◎美國的危機,亞洲的機遇
◎源於金融重商主義
◎金融創新:美國人製造的魔鬼
◎未來之路
第七章一切泡沫的根源
◎對沖基金大崩潰
◎賺錢,我得;賠錢,你擔
◎非理性大眾為金融家埋單
第八章克魯格曼:新蕭條路線圈圖
◎房市泡沫破裂及其影響
◎非銀行的銀行危機
◎美聯儲失去拉動力
◎一切貨幣危機之母
◎一場全球衰退
第九章蕭條經濟學的回歸
◎什麼是蕭條經濟學
◎如何應對燃眉之急
◎金融改革
◎思想的力量
第十章羅伯特·希勒:金融民主化
◎講究技術
◎改進信息基礎設施的6種方式
附錄中國專家的視角
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
◎理解危機可能比簡單出對策更重要
◎重溫奧地利學派對大蕭條的解釋
◎這次危機的根源在哪裡
◎政府救市,還是自由調整
◎儘早儘快地釋放民間活力
◎危機與大國崛起
吳敬璉:世界金融海嘯的由來和應對
◎泡沫背後的三個問題
◎中國金融體系不可能獨善其身
◎兩方面的應對策略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員工揭弊
第一章謠言殺死貝爾斯登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貝爾斯登的日漸衰落和最終滅亡呢?其實只是一條謠言而已,一條老套的貝爾斯登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謠言。眾口鑠金,謠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一位勤奮的大眾心理研究專家古斯塔夫·勒·龐早在19世紀就知道謠言的力量有多大。他清楚地定義了把某種想法或信條灌輸給大眾所需的基本條件。
對於一條足以毀滅貝爾斯登的謠言來說,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人們需要了解一些事件或狀況來做一個心理鋪墊。毫無疑問的,人們已經預期到金融系統中將會有一場大的災難發生。被大肆演染的貝爾斯登旗下兩隻對沖基金倒閉事件、眾多金融公司的大幅資產減記、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混亂等,只是大眾心理鋪墊中的幾個。然而,鋪墊只是為一個謠言的啟動做好準備而已。
下一個必備條件是確認,正如勒·龐所說:簡潔的、不帶任何推理和論證的確認是把一個想法植入人們心裡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越簡明越具分量,如“貝爾破產了”,或者“高盛將與貝爾斷絕業務往來”。但是,確認只有在被反覆強調時才會起作用。這便引出了謠言生效的第三個必備條件——重複。再次引用勒·龐的話:“被確認的概念通過重複來加固在人們大腦中的地位,以至於最終作為經過論證了的真理而被廣為接受”。能最好地完成“重複”這一任務的角色莫過於夜以繼日瘋狂工作的媒體,畢竟,謠言是很好的新聞材料,尤其是當謠言能夠證實公眾們的某些猜測時。
堅持每天看財經新聞的人們可以體會到,在把謠言轉變成大眾心目中的真理的過程中,必要的“重複”是多么的有效。但是“重複”並不只是出現在電視、收音機,或報紙雜誌這些領域。如今,你只需進入谷歌的財經頻道,輸入一個股票代碼,查看關於這個代碼的新聞,當你無數次地讀到同一篇文章,並且均來自不同出處時,“重複”就發生作用了。當謠言被有效且一致地重複時,它就會上升為一種輿論,進而口口相傳,蔓延開來。大眾對於輿論只有盲目接受,而從不採用理性的思考,因此任何觀點的推廣都是靠“接觸式”傳播。你只需訪問部落格世界或無數的社會網站就可以知道謠言傳播速度之驚人。這時,謠言已不再是謠言,且已無法遏制。那些抱怨謠言不會停止的人,事實上並沒有意識到謠言的傳播已經到了病毒擴散般的階段,它之所以不會停止,是因為它現在已經是“事實”。邦伯和斯賓塞在《恐慌害死熊:從貝爾斯登陷落到全球金融恐慌》一書中對貝爾斯登財政危機過程的敘述與勒·龐的理論如此吻合,恰恰可以作為該理論的一個實證研究案例。有趣的是,就連比爾·邦伯這樣的內部人士對謠言的力量也感到迷惑不解,且媒體無情的反覆的攻擊性報導竟然是加速貝爾斯登境況下滑的關鍵因素。
但是,難道謠言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擊潰一家公司么?著名投資家馬丁·惠特曼在給他的第三大道價值基金的股東們的一封信裡面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貝爾斯登的破產給予我們的沉痛教訓之一是,如果某個公司的業務需要經常性地進入資本市場以求生存,或該公司可能因為一場謠言戰役而失去它的客戶群,並且投資者將進一步因該公司業務減少而承受損失時,我們應避免持有其普通股。”
有關貝爾斯登資金短缺的謠言,足夠生成一項很有說服力的預言,即貝爾斯登的信譽不可靠,並且對貝爾斯登的主要客戶來說,轉投其競爭對手是既簡單又安全的對策。謠言變成“事實”的結果是製造了銀行的擠兌局面。如果貝爾斯登能夠在最需要的時候得到資金注入,這次擠兌本可以被阻止或逆轉。但令人驚訝的是,貝爾斯登沒能夠獲得資金。《恐慌害死熊》一書作者提出了幾個假設來解釋這一損失,其中一個著眼於貝爾斯登一直是一家行事風格迥異的公司,即不走尋常路線,不按常理出牌。另外一個假設是針對另外一個事實提出的,即貝爾斯登作為美國金融系統中非常關鍵的一員是不可能落入異邦之手。無論缺少資金來源的原因是什麼,顯而易見的是,貝爾斯登不能如1990年對德崇證券時那樣放手。
從這時開始,故事發展的步伐開始加快。目前美國財政部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必須介入了,公司的命運不再由管理部門、持股人或員工決定,而是由財政部和聯邦儲備銀行來操縱。為什麼呢?原因是政府管理者不希望由於貝爾斯登的瓦解影響到美國的財政系統而受到指責。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阻止貝爾斯登的經濟下滑。作者大篇幅地深入分析了關於決策人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在考慮的問題。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的晚上,媒體公布了這樣一條公告: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貝爾斯登,在貝爾斯登較少的流動資產的支持下,美聯儲提供了300億美元作擔保。貝爾斯登的員工持有30%的股份,卻只能眼看著他們的股份變得不名幾文,還要擔心失業的危機。
更令員工們和所有人困惑的是,幾乎在同時,另一條公告被發布,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推出了一個借貸工具,目的是幫助像貝爾斯登這樣的大公司在證券化市場上融資。借貸期最少為六個月,視情況還可以延期,並且可用一系列的投資級債券來作為抵押以延期信用。為什麼這筆貸款沒能在第一時問到位阻止貝爾斯登的陷落呢?為什麼貝爾斯登會以跳樓價賣給摩根大通?為什麼是摩根大通而不是其他的投標商?班伯和斯賓塞花了大量筆墨來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貝爾斯登只是一個犧牲品,是為了告知世人特別是華爾街的人們,“強者不倒”這樣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們用的字眼是“道德風險”,與保釋罪犯時所冒的風險有異曲同工之處,當有人被保釋時,其他人也會效仿,無所顧忌地做壞事,然後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被保釋出來。基於這條重要的指導原則,貝爾斯登作為犧牲品被開刀問斬了,以確保此類事情不再發生。
以下內容來自邦伯與斯賓塞合著的《恐慌害死熊》一書,我們精選整個事件的梗概。
子公司CEO遭解職
貝爾斯登的兩隻對沖基金垮掉後的數月,公司腹背受敵,備受打擊。一連好幾天,情況都是如此。至於對沖基金的破產,在事情塵埃落定後,大家開始推卸各自的相關責任。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具體指向誰,但我們每時每刻都非常謹慎,以保自身不受牽連。
根據美國商業新聞的報導,早在2007年7月17日收到來信之時,基金經理們已被狠狠責罰了一頓。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BSAM)執行長里奇·馬林曾公開表示:“我們正在與各方合作,通過穩定基金槓桿率和改善流動性來穩定局勢。我們的目標是在這種情況下儘可能為基金投資者創造最佳業績。我們正在努力,與各方的討論正在進行中。”沒錯,如果你仔細推敲這句話,馬林說了一大堆沒有實質內容的廢話。
說實話,我不能因為里奇試圖說服大家他會解決這個問題而對其橫加指責。我認為他沒有看完手邊所有資料。情況的確如此,我認為他並不清楚這個問題有多么嚴重。事實自會水落石出,公司內部成員都知道問題有多嚴重。當然,我們知道資金不會自動揭下神秘的面紗,但我們都有工作要做,所以我們並沒有時間關注對沖基金的起起落落。當然不僅是因為時間不夠,從法律意義上講,我們並沒有知情權。
兩隻對沖基金崩盤後不久,儘管里奇·馬林保證公司會安然無恙,但指控還是滿天飛。2007年6月23日,公司高級執行董事舉行了定期例會。這次會議中里奇向我們保證一切都會好起來,沒什麼可擔心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他會將一切處理好。他還在百忙中撥冗參加了《布魯克斯先生》的放映活動,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受人尊敬的商人存在人格分裂,其外表道貌岸然,實際上卻是個陰險的連環殺手。
電影和現實生活的相似之處顯然使馬林先生亂了陣腳,他建議不要看這部電影。他在部落格中表示整個情節簡直荒謬之極。我們了解到,我們尊敬的同事不僅是個非凡的金融家,還是一個業餘影評人。
上周末里奇所在部門負責的對沖基金消失時,他不僅觀看了影片,還花時間在他的部落格上寫了他個人的建議。真正讓我們大多數人吃驚的是,他想找時間談論電影,談論華爾街里作為一個利益追求者的生活。至少我們不能指責他沒有說服力。但我必須指出,在里奇的防禦理論里,一些同事認為他看多了夜場電影,因為他整日整夜在辦公室徘徊,拚命試圖穩定局勢。
就在《紐約時報》曝光基金行將關閉,卻有閒看電影這件事後,里奇對自己的個人網站進行了重新設定,加設了密碼保護,只有少數受邀人員可以進入,並告知他們自己是如何對整個對沖基金的爛攤子使出渾身解數,使一切都變好的。但是損害已經出現,6天后,他被解除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領導人的職位,重新回到顧問一職。
長話短說,那些日子裡我們對最好的結果不抱希望。在我們近代歷史中這個前所未有的緊急時期,如果高管人員因為寫部落格而被捕這樣的事都不能令你發笑的話,那你確實遇到麻煩了。但是如果它又恰好發生在你的公司、你的工作或你的生活中,是你正在嘲笑的事情,你會發現那種神經兮兮的笑聲是一種奇怪的反應,且不說聽起來是否舒服。
在這一切浮出水面之前,我有幸去法國西部沖浪度假。這段時期,我還屬幸運一族。為了消除前幾個月在辦公室長期揮之不去的消極憂慮情緒,我們在大西洋上4萬英尺的高空飛行時,我將憂慮告訴了我的妻子。我對她說我很高興能夠逃離麥迪遜大道的紛擾,不過我擔心公司高層要捲鋪蓋走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沃倫·斯佩克特和吉米·凱恩。
營運長受牽連
沃倫·斯佩克特是貝爾斯登營運長,人們普遍認為,假設吉米·凱恩一旦決定辭職,他將成為執行長的接班人。
沃倫總是讓我想起克拉克-肯特,還有他的好友霍利。在二年級年鑑照片中,他戴著黑框眼鏡,留著深色頭髮,看上去有50多歲,現在頭髮有點花白——那是成熟的標記。當他專門向凱恩匯報之時,我們都知道他是構思和執行有關貝爾斯登一切交易的核心人物。他非常希望建立抵押債券部門。我們這些普通的高級常務董事支持沃倫所做的一切。我確實無法預見公司沒有沃倫將如何發展。在我看來,沃倫一如既往地表現傑出,富有魅力。總之,他是全球高端融資界的巨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