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 名:中國核農學作者:溫賢芳主編
頁數:909
字數:1300000
印刷時間:2001-5-1
開本:
紙張:膠版紙
印次:
ISBN:9787534921247
包裝:精裝
內容概述
《中國核農學》分導論篇、基礎篇、技術篇、核素示蹤技術套用篇、核輻射技術套用篇與資料篇總計6篇19章。包括核農學研究對象、任務、發展與成就;核農學的核物理、放射化學與放射生物學基礎和放射性測量、分析、檢測與核輻照裝置及輻照技術;核素示蹤技術在植物、動物、土壤與環境科學上的套用;核輻射技術在輻射誘變與作物改良,昆蟲輻射不育防治害蟲,農副產品輻射加工與貯藏保鮮上的套用等。另外,還編纂了中國核農學發展大事記。
創作信息
本書是國家“九五”規劃重點圖書,系統反映了40年來中國核農學科學發展水平,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著作。
出版信息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5-1
版次:1
目錄
導論篇
第一章中國核農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核農學的概念與基本任務
(一)核農學的概念與基本任務
(二)核農學的研究內容
(三)核農學與核技術
(四)核農學與農業科學技術
(五)核農學與非核農學科學技術
二、核農學的發展與作
(一)核農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核農學的地位與作用
三、中國的成就與展望
(一)中國核農學的主要成就
(二)中國核農學與國外核農學發展水平的比較
四、中國發展戰略與對策
(一)中國核農學發展戰略
(二)中國核農學發展對象
主要參考文獻
基礎篇
第二章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基礎
一、核素的種類、來源及其製備
(一)核素與同位素
(二)放射性核素
二、放射性衰變
(一)放射性衰變類型
(二)放射性衰變和生長定律
(三)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及濃度
三、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防護
(一)帶電粒子與物質的作用
(二)Y射線與物質的作用
(三)中子與物質的作用
(四)射線的防護
四、放射性物質的特徵
(一)放射性物質的特點
(二)放射性物質在低濃度時的行為和狀態
五、放射性物質的分離與分析
(一)放射性物質的分離方法
(二)放射性物質的分析
六、放射性污染的去除及廢物的處置
(一)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二)放射性廢物的處置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放射性生物學基礎
一、電離輻射生物學作用的機制
(一)生物的基本特徵
(二)電離輻射生物學作用的發展過程及其特點
(三)劑量效應曲線與靶學說
(四)輻射敏感性及其影響因素
二、電離輻射DNA的作用
(一)DNA的結構和功能
(二)DNA損傷的類型及其機制
(三)DNA損傷的修復
(四)DNA的損傷與基因突變
三、輻射的生物化學效應
(一)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謝
(二)膜的輻射效應
(三)輻射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
(四)酶的活性的變化
……
技術篇
第四章核素放射性測量技術
第五章放射分析技術
第六章核素示蹤技術
第七章放射性分子檢測技術
第八章核輻照裝置與輻照技術
核素示蹤技術套用篇
第九章核素示蹤與植物科學
第十章核素示蹤與動物科學
第十一章核素示蹤與土壤科學
第十二章核素示蹤與環境科學
核輻射技術套用篇
第十三章輻射誘發突變與作物改良
第十四章種子繁殖作物的誘變育種
第十五章無性繁殖植物的誘變育種
第十六章昆蟲輻射不育技術的套用
第十七章農產品輻射保藏與加工工藝
資料篇
第十八章中國核農學發展大事記(1956~1996年)
第十九章中國核農學研究與套用成果獲獎名錄
書摘
核農學的概念核農學(NuclearAgriculturalSciences,縮寫為NAS)是原子核科學技術(簡稱核技術NuclearTechnology)與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核素、核輻射技術在農業科學與農業生產中廣泛套用的套用科學,由於現代核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核素與核輻射技術的套用還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因而核農學的概念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所以討論核農學的概念,只是指明它的科學涵義。即核農學是研究核特性及核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效應在農業科學與農業生產中的套用及其理論基礎。核農學作為核科學技術與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套用科學,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學、核化學、輻射化學、放射生物學、輻射遺傳學、核電子學以及現代生物學和基礎農學等的最新成就,躋身於現代科學與高新技術之列。核農學的特點是以核物理學和核化學為研究手段,以生命物質和生命活動為研究對象,所以,核農學體現了當代科學的技術化與技術的科學化的特徵,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之一。
影響
本書可供有關專業科技工作者及農業院校師生閱讀、參考[1]。
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書籍
介紹國防科技工業行業政策和信息、國內外國防科技動態,傳播國防科技知識等。宣傳核工業、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