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國演義》第一回“桃園三結義”廣為流傳後,中華大地上開始流行結為異姓兄弟,動不動就“歃血為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什麼的。在《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描述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後“食同器,寢同床”那關係好的基本可以判定三人同穿一條褲子了,但是書生看《三國演義》第一回發現所謂的結義不是那么回事。
古人講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但用在東漢末年就不太適用,此時又碰巧“黃巾之亂”劉備這位自稱是漢室宗親的人,在街邊正好就碰上了張飛,按兩人自我介紹上:劉備此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 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張飛此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就這樣兩個專好結交英雄的人物就看對眼了,劉備是見張飛形貌異常所以主動與其交談,果然還是看臉的時代,但是張飛估計是看不上劉備的臉的,而是聽懂了劉備的話。在原著中劉備說了這么一句話“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 能,故長嘆耳。”張飛順嘴回了句“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其實大家這么理解劉備的意思是:正逢黃巾之亂我乃漢室宗親準備去建立一番功業,我們一起乾怎么樣,張飛一聽漢室宗親這么大的名頭自己本來就想去投軍當然同意入伙了。
當然兩人只是隨口一說,張飛這個地方上的土豪富紳也不是傻子,這不兩人去酒館邊喝邊聊,估計兩人在相互探底在聊得差不多的時候,劉備又看到了一個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帥哥,不就是關羽關雲長嗎。劉備又看出來這是一個英雄了,不是劉備會看相就是羅貫中會看相不過書生倒是認為其實是關羽自己說了一句話劉備才邀請其同坐的。關羽在酒館內坐下便喚酒保大聲說了句“快斟酒來 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是因為關羽和劉備張飛一樣想去投軍,而劉備這傢伙有自己的打算想組建一支軍隊,這不劉備邀請關羽同坐還套出其是殺了人逃難江湖五六年,既然關羽是去投軍不如來投我劉備。
後面才有張飛提議明日去我莊後桃園祭告天地,三人結為兄弟的事,書生為什麼在題目中說關羽只是順帶的,因為後面張飛還說了一句“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張飛是想圖謀大事的,其看上的也是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羅貫中還是沒亂寫的,歷史上的張飛不是對士大夫很尊敬,對士兵老是打罵嗎,關羽還是逃犯張飛又怎么可能看上他,就算以後他們三人的關係不錯,至少在這時張飛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才邀請關羽的。
而張飛之所以提議“桃園三結義”為得是自己的“投資”不能打了水漂,在古代這“誓言”就相當於“契約”古人是很敬重天地的,義結金蘭就相當於簽了一份契約這是有保證的。這契約其實是張飛和劉備簽的,關羽是半路上在張飛與劉備討論契約條款時被劉備臨時附加的條件。當然書生特別敬佩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的情義,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現實很殘酷關羽這時就是順帶的。
三國演義 桃園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