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故事,其中一合酥、闊門事件、夢中殺人再到雞肋事件,無一不是說明楊修一步步犯忌,不作死就不會死。說楊修是被自己“恃才放曠”耍弄聰明害死,當然有道理。其實楊修之死另有深層次的原因。
一、其父與曹操結怨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忠於漢朝的楊彪隨獻帝定都許縣。當時百官舉行大宴,兗州刺史曹操見楊彪(楊彪是尚書令,相當於丞相)神情不悅,懼怕之下以去廁所為由離開宴會。不久,楊彪便被罷免。當時袁術在淮南稱僭號,曹操因此誣陷楊彪與袁術是親戚,想要將其下獄。 由於孔融為楊彪極力辯護,曹操無奈之下只得釋放。
兩人因政見不合而結怨, 以致禍及兒孫。
楊修被殺後,有一天,曹操碰到楊彪,故意問道:“您為什麼如此消瘦?”楊彪回答說:“我慚愧沒有金日磾那樣的遠見,(金日磾的兒子,為漢武帝所喜歡,稱為弄兒;後來漸漸長大了,有一天,金日磾遇見弄兒在殿里同宮女戲耍,他怕將來連累自己,便把弄兒殺死了。)而我還有老牛舐犢的愛子之心呀。”曹操被楊彪引經據典地奚落一番,很是難堪。
二、楊修捲入奪嫡之爭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猶豫不決。因為在自己兒子間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爾虞我詐兩個派系。其中擁護曹植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對曹植爭奪世子地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占據先機,有多次機會能當上太子。(“(曹)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在奪嫡問題上楊修從中興風作浪,搞事情。“整”得曹操很不爽,這不爽的結果,帶來的是曹操毫無疑問地加重對楊修的怨恨與猜忌。時機一旦成熟,曹操就會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
三、參與司馬門事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帶有詩人浪漫情懷的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曹操得知後暴怒,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一錘定音確定曹丕為世子。
另一種說法是,據《續漢書》記載:“人有白修與臨淄侯曹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祖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楊修參與司馬門事件,犯了曹操的大忌,是導致他被殺的原因之一。
四、剷除異己
上文提及,楊彪與曹操政見不合,楊修思想必然會受到其父影響,況且楊修結交的都是些與曹操作對的政敵,曹操當然懷疑他在漢魏立場上不支持自己。
這在曹操後來寫給楊彪的信中可以得到佐證:“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意思是說楊修倚仗著父親家族顯赫的權勢,常常與曹操不一條心。要想加以糾正,卻看他頗懷怨恨,勸之不思悔改還變本加厲。這就清楚地表明,曹操殺害楊修又找到一條罪狀。
“太祖(曹操)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袁術)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曹操剷除異己誅殺楊修其實只需要一個藉口就足夠了。
漢朝 三國演義 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