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洛陽建捷運比西安難審批?

在“一帶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都城洛陽與西安都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比如在市政交通建設上,兩市都有自己的捷運規劃,然而饒有意思的是,西安捷運已經通車,獲批過程也順風順水,但洛陽捷運卻遲遲未通過審批,甚至和洛陽同時上報的呼和浩特等城市都早已獲批建設捷運。那么國家在對待洛陽建設捷運方面,為何如此慎重呢,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究其原因就在於“地層”,因為洛陽歷史的悠久及連續性,洛陽的地層匯集了早期中國的精華,牽涉到中華文明及早期國家起源等重大問題,所以必須慎重決策,畢竟文物是不可逆的存在。

對於西安來說,只需主要要避開考古中的“漢代”以及少量的“周代”地層就可以很好的減少修建捷運對地下文物的破壞,如,根據多年考古的數據,周代地層一般會分布不會超過地底下10米以上,西安的漢代“文化埋藏層”基本在5至7米的區域,遺址和墓葬基本上都分布在這個深度。為了不破壞文物,文物部門要求,捷運的作業平台都要在地下14米以下,可以說是國內捷運中開挖深度最深的。除了深挖,還要儘量避開地面上的文物。凡是遇到古建築,捷運都要最大限度為古建築讓路。 這樣修建捷運與文物“碰面”的機會就會少得多。事實上,西安捷運如今已經通車,未發生較嚴重的文物破壞事件,說明當時的論證,還是很充分的。

在“一帶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都城洛陽與西安都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比如在市政交通建設上,兩市都有自己的捷運規劃,然而饒有意思的是,西安捷運已經通車,獲批過程也順風順水,但洛陽捷運

而洛陽,不僅需要避開“周代”的地層,更還要考慮時代更早的“夏代”和“商代”的文化層,因為根據古史傳說,洛陽是夏代的核心地區,夏王朝的國都“斟鄩(zhen xun)”正是在伊洛平原,洛陽毫無疑問是夏朝國都的“京畿”之地,深埋地下的文物自是不必多說。同樣,洛陽也是商朝初期商湯在“河洛之間”的都城“西亳(bo)”所在地。夏商周三代的“京畿”之地,使得洛陽地底下匯集的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地下財富。

而考古發現也證實了,洛陽的確是國內“夏商周”三代考古遺存最豐富的地區:

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1977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發現了洛陽偃師商城遺址,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的系列測年數據,其始建年代被推定為約公元前1600年;偃師商城第三期早段的年代被推定為公元前1400年前後,則這座城址由興到廢經歷了約200年時間。該遺址的發現,為探討夏文化和確認湯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多次發掘。並被評為1983年世界十七大發現之一。

為什麼洛陽建捷運比西安難審批?

2002年7月,洛陽市擬建西工廣場。配合廣場建設,考古工作者進行考古勘探,在規劃區發現了18座車馬坑,並對其中的17座車馬坑進行了發掘。在規模最大的車馬坑內,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駕六馬”的“天子之乘”。後來,在該車馬坑內共清理出馬車26輛、馬70匹,其中一輛馬車前面,對稱擺放著6匹馬的骨骸,印證了古文獻當中“天子駕六”的記述。雖然已經過去了近3000年,“天子駕六”的車轅、車身構件以及馬的骨骼都清晰可見,保存之完好、規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這些沉睡了近3000年的遺址重見天日,令考古界專家無比欣喜:這極有可能是中國的第二個兵馬俑、洛陽的第二個龍門!

為什麼洛陽建捷運比西安難審批?

如今,洛陽捷運獲批,希望能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減少對地下文物的影響。回望歷史,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在東周末年:“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在洛陽消失2000多年的九鼎,如今是否會在乘盛世之風而“伏現”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